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页岩气成藏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5.0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9 16:01:4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 技术管理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
刘客(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摘要:页岩气资源分布广泛,开采潜力巨大,但是页岩气藏与常规气藏相比,成藏机理、储层特征、开发技术都有很大区别,电给实际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围难。本文主要从介绍更碧气的概念、成藏机理和储层特征入手,总结了目前页岩气开发技术和存在优势与缺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未来的开发方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页岩气;成藏机理;储层特征;开发技术
页岩气主要是只储存于页岩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它具有开采资源分布广、开采潜力大、生产周期大的优点,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能源开采的一个热点问题。截止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度很低,只有在四川地区有部分页岩气田投人商业生产,但是调查研究的步伐却越来越深入,自今年在贵州发现大型页岩气田,诸多学者对国内的页岩气研究的自信程度有了更大的提升,到现在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步。虽然如此,但是页岩气储层和常规油气的储层具有很大的差别,成藏具有隐蔽性,所以开发难度也比较大,本文从分析页岩气的储层特征入手,探讨了目前页岩气开发的技术,并对未来作出展望。
1页岩气成机理
页岩气藏主要是在暗色泥岩和浅色砂岩互层的地层中富集,主要是以游离相和吸附相之间的状态大量存在页岩储层中运移距离很短或者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像常规油气藏的圈闭,导致页岩气藏分布非常隐蔽,所以在勘探和开发上对技术要求更为严格。
2页碧气储层特征
页岩气藏为自身自储式油气藏,所以对页岩层的有机质含量要求很高,需要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的要求很高。对于页岩层中的矿物的研究,除了常见的粘土矿物外还有发现有白云石、长石、白云母、石英等矿物,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页岩层中存在类似于石英等的性矿物,有利于后期开采过程中压裂形成裂缝,并且富含方解石有利于形成溶蚀孔隙。
物性特征是判断页岩层好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页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孔隙度一般要小于 10%,渗透率则在页岩层发育过程中有较大的变化。本来根据常规气藏的勘探开发理论,对于低渗透率的气藏并没有太大的开采价值,但是页岩气的特殊性在于以游离相和吸附相存在,所以通过大规模长时间的压裂就会开采出工业性气流。
3页岩气开发技术 3.1页岩气开发技术现状
美国式最早开始开采页岩气的国家,也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从开采规模还是技术上来讲都是最发达的国家,目前,美国主要使用水平井和水平压裂技术,并且结合其先进的测井物探技术对储层进行有效评估预测,以及先进的随钻技术和裂缝检测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对页岩气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在四川等地也开始了页岩气的开发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182市方道代2016年11月
3.2页岩气开发技术简述
3.2.1测并技术
利用测井技术对页岩气藏的识别主要通过判别页岩层的总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来识别页岩气层。含气页岩的测井相应具有高自然伽马值、高电阻率、低光电效应的特点。高自然伽马值可以区分含气页岩和普通页岩,泥质含量越高,自然伽马值越大,有机质中可能含有高放射性物质,自然电位测并曲线可以划分储层的有效性,电阻率的高低也能对含气性有所显示,页岩的电阻率总体低值,局部高值,深浅电阻率几乎重合。国内有学者在四川地区页岩气开采的实践过程证实了测井曲线识别页岩气层的有效性,并且还要对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不断的学习,吸收先进的技术,有望在页岩气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3.2.2水平井技术
油气田钻井主要包括垂直井和水平井,垂直井多用于常规油气层开采以及对页岩气进行试验所打的井,获得压裂和钻井的经验,从而优化商业生产过程中的开采方案。结合页岩气的特殊性,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以水平井,为主水平井可以增加井筒和地层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页岩层中的天然裂缝,使得天然气尽可能多的流入井筒中。不仅如此,在开采过程中,水平井的成本虽然比重直井高出许多,但是初采速度以及最终评价可采量却比重直并高出很多,并且可以大大改善储层流体的流动情况。在水平钻井中采取旋转导向工具,可
以形成相对光滑的井眼,可以加强对地层有效性的判读。 4结语
对于目前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页岩气已经成为了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对页岩气的开发研究进行的比较早,国内起步相对较晚,面且大多数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地质方面,还需要对开发开采技术进行研究。页岩气是不同于常规气藏的的特殊储层,具有生储一体的特点,在常规油气减研究中所使用的“生、储、盖、圈、运、保“在页岩气的研究中已经不适用,吸附机理非常复杂,所以还要进行更深的室内研究,这样有助于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对开采技术中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进行总结,学习国外经验,加快我国页岩气资源开采的步伐。参考文献:
[1]刘德华,肖佳林,关富佳.页岩气开发技术现状及研究方向[1].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院摄),2011,33(1):119-123.
[2]张东晓,杨婷云.页岩气开发综述[]石油学报,2013,34(4):792801
[3]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天然气工业,2004,24(7):1518.
[4]潘仁芳,伍媛,宋争,等.页岩气勘探的地球化学指标及测井分析方法初探[J].中国石油勘探,2009,9(3):6-9.
[5]张金,徐波,聂海宽,等.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天然气工业,2008,28(6):136140
作者简介:刘客(1995-)男,满,吉林省松原市人,长江大学, 2013级石油工程本科在读,石油工程方向。
上一章:页岩气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下一章:污泥水溶性有机物对硝化活性的影响

相关文章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 浅谈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及影响因素 油气藏形成与勘探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科研成果文集 油气藏形成与勘探: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科研成果文集 页岩气藏地层井壁水化失稳机理与抑制方法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规律及开发机理研究 幔源CO_2演化及CO_2气成藏实例分析 页岩气形成机理、赋存状态及研究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