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专利导航分析严俊芳廖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专利信息能够较为客观地对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进行反馈,在专利导航下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价值公允、流转活跃、保护有力的具有产业特色的专利市场体系。根据水处理技术相关专利数据信息,从专利中请年代、专利权人构成、重点技术分支、工业产值与中请量的对比等方面对相关专利数据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重化工业和科研院校对污染防治的新技术的敏感性、创新主体的构成和专利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水污染;专利分析;产业升级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形成我国的经济社会大系统,但是随者工业进程的加速,水污染对生态系统、日常生活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显现出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底在巴黎出席了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在讲话中指出了需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来推动环境污染防治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环境方面的巨大代价。并且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初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还提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出”生态是压倒一切的任务”,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长江沿岸分布40余万家重化工业,能源重化产业高度密集导致了污水过度排放,使得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污染程度远超生态系统的自体净化能力和环境的承数容量司。这也说明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紧专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环境的改善和专利制度的革新有着重大意义以及长江经济带的能源重化产业呕待转型的事实。笔者通过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检索了自1985年以来的中国水体污染防治的专利申请,总结了对于水污染的处理方面专利技术,通过对长江中下游的城市的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污染防治的发展态势,实现对污染防治间题的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的深入探索,还可以发现和培育新的生态化产业结构,给我国相关企业、行业发展带来启示和帮助。
1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技术专利分析 1.1污染防治专利申请量趋势分析
自1985年4月1日国家专利局成立以来,我国就涌现出了首批应对水体污染的专利申请,在多个治污技术上都有所实 1」化置2016年7月
践。其中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和江西冶金学院等大专院校是首批提出这些申请的申请人-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1
专利中请量增长率
表1.1985-2015年间专利中请量分布图(单位/件)
80 g
20 60 80 1ox
由表1可以看出,在1985-2005年间水体污染防治专利申
请量缓慢上升,年均申请量不到300件。但是至2007年起,伴随着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鉴往知来,我国把应对环境变化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专利申请量也出现了质的飞越。从2007年至2015年底,专利申请量呈指数上升,使技术不断向着可持续化发展,同时国外技术的引进对我国也起到了启示和规范的作用,国内致力于环保科技的大中企业也
逐渐脱颗而出,占据了申请量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1.2专利申请的区域化特点
笔者就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这八个省市的专利技术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在环保科技方面比较发达,申请总量达到19844件,其中常州大学和江苏大学的申请量尤为突出。以江苏为典型,从2003 年开始了新一轮长江经济大开发,但其实质是中国一轮加速发展重化工业的浪潮和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演进规律。
1.3重点技术分支
水污染防治的目的就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水的曝气和多级处理法等多种形式,处理方法的选择须考患到污水的水质和水量、用途或排放去向等因素的影响。化学或物理处理法以其简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得以迅速发展,其专利申请量也远超其他处理方法,达到84666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