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选煤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选煤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2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2 09:27:4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选煤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选煤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齐振琨朱江何忠伟(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洗煤厂,贵州六盘水553533)
摘要:煤矿生产中采出的原煤需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用于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我国选煤工艺快速发展,选煤设备不断优化,提开了煤炭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对我图选煤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其次阐述了我国选煤工艺发展现状,然后
对未来的工艺发展楚势进行总结,供相关人士参考。关键词:发展背景;工艺现状;选煤设备
0引言
选煤是指应用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工艺从原煤中筛选出符合工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使用标准的精煤,本质上来说就是剔除原煤中的有害物质,如硫分、磷分、灰分以及水分等,同时对伴生矿物进行回收,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在原煤选择过程中,需对可选性的影响固素进行综合考量,如煤的岩相组成、煤矿组分类型、组分所占比例、组分性质和煤炭分布等。由此可知,选煤工艺的实施可保证煤炭的产品质量,通过煤炭物质分析与筛选实现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煤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我国选煤发展现状
2005年至2016年,我国原煤的人选量从7.0亿吨增长至 25.1亿吨,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实现了煤炭工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至2016年全国原煤人选率达65%的发展目标。此外,选煤厂发展规模快速扩大,工艺操作更具灵活性。诸多大型选煤厂建设投资较少,生产流程更为精简,运行维护难度较低"。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选煤厂已有 2000座,很多新建超大型选煤厂设计选煤能力达1000万吨的选煤厂其57处,设计入选能力已超过6.5亿吨,占据全国原煤人选总能力25%以上。再次,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选煤设备,促进了选煤技术以及设备的进步,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外,基于我国国情形成了可以适用于不同煤炭类型,生产规模以及选煤工艺的选煤厂标准化设计流程以及个性化设计方案,在缩短了设计周期的同时,设计质量、建设以及管理水平也有所提升。
2选煤工艺现状 2.1跳汰法
跳汰机主要分为定筛式和动筛式两种。其中定筛式跳汰机已经发展成熟,包括全自动排料系统以及智能电控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尽管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出现与应用对于跳汰选煤工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不会对跳汰选煤工艺的信息化、智能化及大型化发展造成影响。从微观角度来说,该工艺中单机的处理能力有所提升,分选更加准确和高效。另外,在实际使用时,可以依据煤质以及产品的处理要求采用两段或三段式配置模式,设备的单台面积为6~36m,面36m的跳汰机已经运用
于工业生产,处理能力可达500650t/h,不完善度I≤0.16
符合当前的煤矿生产需求。 2.2重介法
所谓重介法就是应用密度在精煤与煤砾石之间的重介质
悬浮剂,基于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选。该工艺中使用的重介质是人工制造的特殊材料,属于消耗性资源,从绿色环保角度来说,介质的制备、回收利用以及介质性质的稳定性是该工艺的关键所在。重介质工艺实施之初需先选择一种重质介质,将其和煤料按一定的投放速度置于分选设备中,依据密度的差异可将煤分为重产物和轻产物。当前,较为常见的重介法如下:
(1)块煤重介质选机
一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该工艺
可满足大型煤场的生产要求,使用重介质对块煤以及未煤进行分离。但是该工艺操作复杂,管理难度高,成本相对其他工艺来
说也更高。(2)跳汰粗选
重介质旋流精选工艺。与上述工艺
一个跳汰粗选步,采用跳汰排研环节,
相比,在流程中增加了
而排开的密度可达1180kg/L,可以弱化煤研石含量变化对于重介质旋流器的不利影响,也可以有效减少重介质的使用量以及设备损耗。重介浅槽排工艺操作中最为关键的设备就是重介浅槽分选机。重介浅槽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分选效率高,可达 98%,适用范围广,对6~300mm的粒径煤均可使用,也可与其他工艺联合应用,重介质旋流器二次分选工艺充分利用旋流
器,提升了精煤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2.3浮选法
浮选机主要是对煤泥进行分选。当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是机械搅拌式浮选机,该设备为自吸空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可以依据煤种人浮煤泥的粒度、可浮性、入料浓度变化对工艺进行调整,设备的适用性较强,机械搅拌式浮选机选用“假底下吸、周边串流"的人料方式,采用双层伞形叶轮以及楷内稳流板,建立了槽内矿浆“W"型立体循环体系,可以满足大量物料浮选要求
2.4干扰床分选机
干扰床分选机的主要功能是对粒群进行分选。其工作原理与密度、速度有关。当出现一个上升速度位于高密度颗粒和低密度颗粒降速度中间值的流体,受其影响,密度较高和较低的颗粒会分别在上升流体中出现沉降及上浮的现象,由此干扰
表1我国原煤入选量及入选比例
年份人选量/亿吨人选比例/%
万方数据
2005 7.0 31.9
2006 7.8 32.9
2007 11.0 43.5
2008 43.5 44.8
2009 14.5 47.1
2010 16.5 50.9
2011 18.7 53.0
10
2013
20.4 56.0
21.7 59.0
2014 24.2 62.5
2015 24.7 65.9
2016 25.1 66.2
2017年11月化置理丨175
上一章:制定有效措施 减少装置石蜡损失 下一章:我国合成氨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相关文章

浅析液压支架电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液压系统仿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浅析国内外再生骨料混凝土现状及发展趋势 稀土渗氮工艺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铅锌冶炼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 智能电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