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脂肪胺类产品生产过程含胺类恶臭尾气治理及其工程实践

脂肪胺类产品生产过程含胺类恶臭尾气治理及其工程实践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54.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3 08:37:31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脂肪胺类产品生产过程含胺类恶臭尾气治理及其工程实践 脂肪胺类产品生产过程
含胺类恶臭尾气治理及其工程实践
阳科2刘德启”
(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苏州215006;)(2索尔维(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215613)
摘要:本文针对酸法生产脂肪胺悉臭废气提出了吸收法处理与资源回收工艺。系统的探讨了进气流量、氢浓度、氢气杂质干扰及吸收体系温度等因素对氢回收、分离效果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含生产实际,优化了吸收级数,并确定了最优的处理参数。采用3级水吸收循环利用与回收资源,1级酸液吸收,实现了对尾气中氨92%以上的回收并可使尾气稳定达标排放。
关键调:脂肪胺;悉臭废气;吸收法处理;资源回收
脂肪胺的生产大多是以脂肪醇或脂肪酸为基础原料,排放的尾气主要包括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低碳链胺及氨气、氢气等"。有机氨及氨的嗅域值低,是一类典型的恶臭污染物,且有机胺也会抑制生物体内大分子物质合成,对动物品胚有致畸作用回,因此脂肪胺类生产过程排放的恶污染物已成大气污染控制的研究焦点。恶臭废气常见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如水吸收,酸吸收,燃烧法,吸附法,生物法,催化氧化还原法等4-",但由于脂肪胺类生产排放的废气组分复杂,尤其是废气中常含高浓度的氢气,致使针对实际脂肪胺类生产废气处理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文针对公司酸法生产脂肪胺排放的恶臭气体中氨及有机胺浓度较高的现状,从资源回收利用及规避氢气爆炸风险的角度,尝试采用喷淋吸收法处理脂肪胺生产废气,并探讨进气氨含量、气水比、氨吸收塔级数及吸收液温度等主要影响因子对氮及有机胺分离、回收的影响规律,取得的研究结果可为实
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实验装置与方法 1.1实验装置
实验采用6级串联水吸收试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吸收器的有效容积为2L,实验时每只吸收器内装1L软水,为克服多级的阻力,一级吸收前设置鼓气泵,与末端吸收器的抽气泵构成进气系统,进气流量控制在1-4L/分钟。
由 nmne
图1酸法生产脂肪胺排放废气的资源回收及净化装置
1.2实验方法
万方数据
专业管理
从生产车间采集排放尾气并监测尾气中氨及总有机胺的含量。实际排放废气中氨含量变化在30.02%~70.46%之间,平均值56.82%。
实验时,首先开启进气系统并控制在某一进气流量下进行吸收处理,每隔20分钟取样测试一级吸收器中氨的浓度,氨达到最大浓度(平衡浓度)时停止进气,然后分别测定其余各级吸收液中氮的浓度。将第二级吸收器作为一级吸收器,其余吸收器按次序依次前移一级,将饱和的吸收器更换吸收液后作为第 6级吸收器,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吸收液中氮浓度监测。然后,改变抽气泵的流量,重复上述步骤,以确定最佳汽水比。最后,在最佳气水比下,改变尾气中氨和氢气组分的比例以及吸收液的温度,按照上述方法,开展对进气中氮分离与回收效果的影响实验。
1.3评价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1.3.1尾气中氨的测定方法。用0.1mol/L硫酸溶液作为吸收液,分别对进气和6级吸收后尾气中的氨进行吸收,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氨的含量。
氮去除率按照下式计算:
氨去除率%=(进气氨浓度×进气量-出气氨浓度×出气量)/(进气氨浓度×进气量)×100%
1.3.2吸收液中氨的测定方法
吸收一定时间后,对各级吸收液进行取样,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用0.1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记录终点计算氨浓度,并计算每级吸收对氨的去除率。
对于一级水吸收由于进入的尾气中含有少量的低碳链脂肪胺,上述方法测的氨浓度包括有机胺的浓度(按照N元素折合为NH,),对于第二级和之后的水吸收有机胺含量很少,本实验不予考究,
2结果与讨论
2.1气/水比对氨的去除率及吸收液中氨浓度的影响
实验时,控制进气中氨浓度在实际废气浓度平均值56%左右。气水比对各级吸收液氨浓度分布的影响参见图2。在相同的吸收时间内,随着进气流量从1.38增加到4.15L/min时,1级对氨的吸收率从60.27%下降到54.18%。氨气逃逸到下一级水吸收,大约在90min内一级吸收达到平衡浓度,此时,2级-6级
2017年03月化置军97
上一章:镇二转单元无人值守可行性分析 下一章:中国石油化工废气处理的技术与应用效果

相关文章

GB/T 380852019 生物产品降解芳香胺类污染物功效评价技术规范 GB/T 38085-2019 生物产品降解芳香胺类污染物功效评价技术规范 DB37/T 3406-2018 水产品中三嗪类、酰胺类、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4840-2016 硝基苯胺类 GB/T 42526-2023 醇胺类脱硫脱碳剂 醇胺类化合物对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 Q/SY 17379-2022 压裂用温度稳定剂 有机胺类 GB/T 36767-2018 醇胺类脱硫脱碳剂净化性能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