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台湾海峡两岸城市排水设计之差异

台湾海峡两岸城市排水设计之差异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4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6 11:24:5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台湾海峡两岸城市排水设计之差异 给水排水工程
WaterSupply&DrainageEngineering
台湾海峡两岸城市排水设计之差异
刘德明,鄂斌,丁若莹,杨雪(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从晕雨强度公式、设计径流量、路面排水系统及海绵城市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台湾海峡两岸城市在排水设计方面的差异,为大陆地区南水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雨水排水设计;暴雨强度公式;设计径流量;路面排水系统;海绵城市
文章编号:10097767(2017)020107-03
中图分类号:TU992.02
文献标志码:B
TheDifferencesoftheUrbanDrainageDesignonBothSidesofthe
Liu Deming,Yan Bin,Ding Ruoying,Yang Xue
形式及三参数形式如下:
位于台湾海峡两岸的福建省与台湾省,由于地理
位置相似,其气候条件也大致相同,每年7月至10月平均遭受7~10次台风。遭受同样的台风,福州省受淹程度往往比台湾省严重。为何道遇相同的台风,海峡两岸城市境遇会如此不同?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经济发展程度、地形地貌、城市雨水下水道系统及
I=_a(Talbot);/=(Sherman); t+b
I=-
a
(Hormer)。
(t+b)
式中:I为降雨强度;a、b、c为常数;t为降雨历时。
台湾省阜期的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部分延时系列法
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等都会影响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取样(事先假定降雨量大于某一标准值为暴雨并予以选
福建省近些年虽然受惠于国家海西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与台湾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台湾省年降雨量达2500mm以上,是我国降雨量最大的省份。台湾省受益于其都市下水道计划,特别是 2008年遭受台风“莫拉克"之后,其都市防洪排涝系统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台湾省承受最大暴雨强度的能力强于福建省。笔者主要从城市雨水下水道设计角度,对比分析海峡两岸城市排水设计的差异。
1海峡两岸城市雨水下水道设计差异 1.1暴雨强度公式
台湾省的暴雨强度公式分为2类,一类是早期台湾省政府住宅及都市发展局(以下简称前省住都局)编制的各地区雨水下水道系统规范报告中给出的暴雨强度公式,另一类是近期台湾水利署编制的暴雨强度公式。早期的暴雨强度公式主要采用两参数Talbot、 Sherman形式予以分析,而近期的暴雨强度公式采用三参数Horner形式进行分析。三参数Horner公式中的 c=1即为Talbot公式,b=0即为Sherman公式。两参数
万方数据
出),近些年随着降雨水文数据的积累,逐渐改为采用年最大值法取样,所选数据样本时间间隔依次为10、60、 90、120、180、240、360、720、1080、1440min。GB50014— 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实施后,大陆也开始重新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其所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形式为三参数的Horner形式,取样方法由过去的年多样法改为年最大值法,所选数据样本时间间隔依次为5、10、15、20、30、45、60、90、120、150、180min。从整体上看,海峡两岸的暴雨强度公式所取样本及编制思路相近,但是台湾省的暴雨强度公式所取降雨历时样本没有删除长历时的数据,导致长历时的雨况对暴雨强度公式影响较大。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削减径流总量,而城市雨水下水道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快速排除城市积水,故笔者认为在进行城市雨水下水道设计时采用短历时降雨更为合理。台湾省的暴雨强度公式未采用统一的形式,即使现在水利署已经开始编制新的暴雨强度公式,各地也会依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修编,如表1所示。
2017年第2期(3)第35意帝陆收本107
上一章:城市隧道分岔段防排水系统的设计 下一章:加强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

相关文章

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之我见 南北方工业给排水设计差异 中国城市排水之问 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建设之研究 浦江十年:黄浦江两岸地区城市设计集锦 割让与回归:台湾光复六十周年暨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湾政治生态的变化与两岸关系 JT/T 1385.2-2021 水路运输电子证照第2部分∶台湾海峡两岸间船舶营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