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园地】
GB/T3077一2015《合金结构钢》新标准解读
GB/T3077—2015《合金结构钢》代替CB/T3077—1999,于2015年12月10日发布,2016年11月1日实施。新标准在多处做了修改或补充。在牌号及化学成分方面:增加25MnB、35MnB、25CrMo、30CrMo、 50CrMo,34CrNi2、15CrNiMo30CrNiMo、30Cr2Ni2Mo、30Cr2Ni4Mo、34Cr2Ni2Mo、35Cr2Ni4Mo、40CrNi2Mo等 12个牌号及相应力学性能参数。将25Cr2MoVA、25Cr2Mo1VA、50CrVA、35CrMnSiA、40CrNiMoA、 18CrNiMnMoA、45CrNiMoVA、18Cr2Ni4WA、25Cr2Ni4WA这9个牌号中的字母A去掉,并取消原标准中带A 的同一牌号的3个钢号。原设想增加五害元素Pb、Sb、As、Sn、Bi含量上限,及增加氢、氧元素含量限量(氢(%08%010%01 时未列入。新标准规定了含硼钢下限由0.0005%调整为0.0008%,并压缩了硫、磷量的限值。新标准适用于直径250mm的热轧、热锻合金结构钢棒材,但对于直径>250mm的棒材双方可以协商。
原GB/T3077一1999《合金结构钢》(共77钢号),主要用于结构件,要求一定的力学性能及率透性。热处理后,获得均匀的索氏体、贝氏体或极细的珠光体等组织,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强比(一般在0.85 左右),较高的韧性、疲劳强度和较低的韧性-脆性转变温度。加人的合金元素作用有:①增大钢的率透性。除Co外,几乎所有合金元素如Mn、Mo、Cr、Ni、Si和C、N、B等都能提高钢的率透性,其中Mn、Mo、Cr、B的作用最强,其次是Ni、Si、Cu。而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V、Ti、Nb等,只有在溶于奥氏体中时才能增大钢的透性:(2影响钢的回火过程。合金元素回火时能阻碍原子的扩散,延迟马氏体的分解和碳化物的聚集长大,从而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抗回火软化能力),V、W、Ti、Cr、Mo、Si的作用比较显著,Al、Mn、Ni的作用不明显。含有较高含量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含V、W、Mo等的钢在500~600℃回火时析出细小弥散的特殊碳化
韧性。Ni以固溶强化方式强化铁素体,Mo、V、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既以弥散硬化方式又以固溶强化方式提高钢的屈服强度,碳的强化作用最显著。此外,加人这些合金元素,一般都细化奥氏体晶粒,增加晶界的强化作用。影响钢的韧性因素比较复杂,Ni可改善钢的韧性,Mn易使奥氏体晶粒粗化,对回火脆性敏感。降低P、S含量,提高钢的纯净度,对改善钢的韧性有重要作用。
合金结构钢(GB/T3077—2015)的分类与代号:
(1)按冶金质量分:优质钢、高级优质钢(后带A)、特级优质钢(后带E)。其杂质元素及残余元素规定不大于表1中的规定值(比GB/T3077—2009标准P、S量有压缩)。
表1杂质元素及残余元素规定值
钢类优质钢
高级优质钢A 特级优质钢E
P 0.030 0.020 0.020
热压力加工用钢铜含量*0.2%。
s 0.030 0.020 0.010
Cu 0.30 0.25 0.25
Cr 0.30 0.30 0.30
Ni OE*0 OE*0 0.30
Mo 0.10 0.10 0.10
(2)按加工用途分:压力加工用钢(UP);热压力加工用钢(UHP)、顶锻用钢(UF)、冷拔坏材(UCD):切削加工用钢(UC)。
(3)按表面种类分:压力加工表面(SPP)、酸洗(SA)、喷丸(砂)(SS)、剥皮(SF)、磨光(SP)。
合金结构钢(GB/T3077—2015)技术要求:(1)牌号、化学成分(共计24个组86个牌号)
新标准钢有:Mn钢(标号1~6)、MnV(7)、SiMn(8~10)、SiMnMoV(11~13)、B(14~16)、MnB(17~
· 60 万方数据
《热处理》
2017年第3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