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动机
茉莉花茶茶水中维生素C的测定
张津钢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福建福州350003)
工艺管理
溶液中有淀粉存在,过量的碘遇到淀粉变蓝色,30s不褪色,即
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维生素 C可以作为衡量绿茶品质好坏的重要生化指标。不同方式泡出
来的茶水色译和味道是有差别的。 2研究目的
我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维生素C有关性质,对我们常见的茉
莉花绿茶茶水对不同温度加以测定维生素C含量及其分析。 3人体需求
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人量为100mg/d; 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人量为130mg/d。
4研究重要性
茉莉花茶是福州的特产,是将绿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窖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叶。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勾柔软。茉莉花茶兼有绿茶和茉莉花的营养成分,富含叶绿素、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钙、磷、钾、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本次实验是为了探究茉莉花茶中的营养元素之一维生
素C随着温度变化不同,流失量的变化情况。 5研究器材
(1)100ml酸式滴定管一支
(2)温度计一支(3)量筒一个(4)锥形瓶若干(5)漏斗一个
(6)0.1mol/L碘液1L(7)蒸馏水
(8)酒精灯一个,三角架一个,石棉网一个
(9)水浴锅一个(10)可溶性淀粉
(11)茉莉花绿茶叶若干
(12)玻璃棒一个(13)烧杯若干
(14)乙酸溶液适量(15)滴管一支
6配制碘液
为了增加12的溶解度,我用KI溶液做溶剂,制得12溶液后用标定好的Na,S,O,标准溶液标定。
I,+2Na;S,O,=Na,S,O,+2Nal
C(I) (Na:S:0:)(NaS:0)
2V(/s)
由此方法配制出0.1mol/L碘液1L 7实验原理
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摩尔质量为176.12g/mol,当
为滴定终点。由于维生素C中的稀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碘定量氧化成二酮基。维生素C加热后分解,已不能被碘氧化,所以碘不会被消耗。C6H806=C6H606+2H++2e=+0.181
1mol维生素C与1moll2定量反应,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为
176.12g*mol 1, 8研究过程:
(1)精确称量5g茉莉花绿茶,加人适量的乙酸溶液,充分振荡4到5分钟,重复此操作六次。
(2)将上述液体(连同茶叶)放于水溶锅内加热5min,分别取水溶锅内的水的温度为60°,80°,100°
(3)过滤,洗涤,用滴管移取上述提取液于50ml量简中,
(4)加人1ml淀粉溶液后,向量筒中加人纯水稀释茶水,使茶水体积为50ml
(5)将茶水倒入锥形瓶中,立即用0.1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色,且30s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6)记录滴定体积,平行滴定2次,取平均值。 9测定结果
温度(* c) 60 80* 100
第一次消耗碘体积
(ml) 8.53ml 2.65ml 0.13ml
10实验结论
第二次消耗碘液体积
(ml) 7.48ml 3.15ml 0.09ml
平均值(ml) 8.00ml 2.90ml 0.11ml
茉莉花茶的冲泡温度对维生素C的流失有很大影响,用沸水冲泡得到的维生素C微乎其微,同时从口感和营养角度考虑,我得出以下科学的泡茶方法。
第一步:用温水冲泡茶叶5min,使得茶叶中的维生素C完全浸出,再过滤
第二步:用沸水冲泡过滤后的茶叶,这时茶叶中的茶多酚
等营养成分会大量浸出。 11误差分析
(1)I在滴定的过程中始终有挥发,致使原始标定I的实际真实浓度和用其测定Ve的浓度有较大的不同,
(2)滴定过程中酸度等条件没有控制好,致使1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使其有效的浓度不断地降低。或是酸度的控制致使反应的终点受到影响。
(3)滴定终点的灵敏程度的影响。可能是茶水中的某些成分影响了终点的显色的灵敏程度,致使变色较为缓慢,
(4)滴定的速度过慢,且有可能是播见的过于剧烈,致使滴下的碘有一部分挥发了。从而增加了碘溶液的消耗量,测得实际浓度存在误差。
2016年2月
125
化工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