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快慢城市,旧城更新的新思路——以马家花园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快慢城市,旧城更新的新思路——以马家花园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4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6 08:43:3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快慢城市,旧城更新的新思路——以马家花园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快慢城市,旧城更新的新思路
-以马家花园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钟少宏
[摘要]马家花国片区位于成都市北一环通锦桥CBD核心区,大部分建筑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自由发展,马家花园片区已经形成一个集居住、商业、体想、办公为一体的城市功能片区,随著城市快建发展,无论是业态还是空闻,马家花园的传老社区最露出来的间题越来越明量,现阶段马家花园片区对于城市发展的消极作用已经体现出案,本文通对马家花国外部空闻的现状进行的调研分析,在总结外部空间现状替况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能。
[关键词)摄户区改造旧圾更新快慢节类拨市设计
片区原有公共空间初探
1..商业部分的公共空间探索
基地内部的现有商业分布如图所示。该区域商业形式以佳宅底商为主,商业规模以社区配套商业规模为主。该区城商业呈现的特点为:规模小、业态杂、品质低、分布乱。
图1片区商业分布图(作者自塔)
由于底商的营业空间不是,更多的商家将营业空间适伸至人行道上,将原有连续的人行道界面打断,这样的商业结果让马家花园片区的商业外部空间趋于杂乱性和无序性,同时严重影响了城市界面的整洁性由于该片区并没有按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城市更新,20世纪70年代的格局沿用至今,也不能适应今天城市功能的革新,城市负空间的出现让该片区渐失去了原有社区的活力
8

图2公共空间慢占图示(作著自绘)
因为马家花园片区是中铁二局的用地,经过几十年的更送,着早期职工的退休,马家花园片区有一部分居民的生活节差慢下来,同时因为马家花园地处通锦桥CBD的核心区,城市区位决定了这块区域应该是快节奏城市核心区,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减市经济发展造成的快节奏生箔需求与原住居民自发形成的慢节奏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到公共空间上就是公共空间不能够适应快慢节牵的交织,比如快节衰需求的停车空间不足,慢节奏需求的交流空间不足因为最早的公共空间并没有为后期发展考虑相关预留用地,所以这些功能在现有的公共空间上寄生出来,影响了基本的生活。
不同的功能对于空间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快节奏与慢节奏所对应的空间意向是不同的。在马家花园片区,慢节奏以游想、交流为主,快节类以行走体想为主,游想、交流空间主要服务于退体原住民,对于空间围合性和景观性有一定的要求:行走、体想空间主要服务于场地内的上班族和外来商业商务人群,对于空间形式的需求为快速高效,到达性强。
2.居住部分的公共空间探案
基地内的居佳建筑以多层居佳建筑为主,为20 世配六七十年代所建的单位职工福利房,楼栋之间主要是以合院形式排布和行列式排布,如图示可以看到,现阶段马家花园居佳区的情况已经是榭户区的状态。居住区公共空间缺失,景观绿化面积格少,社区所能承担的居住功能日益低下,居住区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城市更新,棚户区的聚集严重影响了马家花园片区的城市风貌
a4
图3合院示意图(作者自绘)
随着近年来的域市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所需的居住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建于20 世記六七十年代的传统居住建筑已经不能满是现今生活的需求,所以有部分一层居民将自己的居住空间向外扩张,占用了居住部分的外部公共空间,由于该片区缺乏有效的物业管理,这种情况在片区内履其普意,既然出现了侵占外部公共空间的情况,就说明居民在居住生活中需要这样的空间。总结这种空间的性质,多为交流空间和游想空间,与商业部分公共空间所事露的月题是一政的,社区缺乏交
024
流就是缺乏活力。
显然该片区的居住建筑之间有合院的形式,但是院落空间并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并没有
院落应该有的状态。合院是传统中国民居中最常见的居住类公共空间类型,合院在传统建筑中承担的角色是交流、体想、景现等慢节类的功能,是传统居住皙学的一种诠释,而马家花园片区的楼栋之间形成的合院关系,并没有像传统民居那样,这里并没有交流空间,体想设施,同时景观元素也非常缺乏,本应该有停留感的合院空间成为了社区内的负空间,让人们不愿意停留
分析马家花园片区居住人群的类别,除了一部分为原有中铁二局职工外,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这个片区地处成都北一环城市核心区,优良的地理区位让马家花园承担了更多的城市责任。外来的务工人员每天的生活节类是非常快的,但是中铁二局退体职工每天的生活已经从原有的快节差慢了下来,两种结构人群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完全不同,住在同一个居住社区内,使用同一片居住区公共空间,势必会造成空间使用不能够完全满足两种人群。
外部公共空间改进分析

1.尺度关系分析
公共空间存在的意义是围绕人的活动展开的。马家花园片区内不管是商业部分还是居住部分,公共空间都不能够满足现在片区内两大类居住人群的日常使用需求,公共空间的改进首先是分析人群的活动,将片区内存在的人的普通活动提取出来,同时将人活动的尺度关系提取出来,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活动的尺度关系可以分析出现阶段公共空间的一些不合理性和末来改进的尺度理论基础。
通过实地调研测龄,马家花园片区公共空间的高宽比大致有三种比例,所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同时也产生了三种不同够受的公共空间。第一种高宽比在居住部分,高宽比为1:0.8,建筑层数为7层,楼栋间距为17左右,这种楼栋之间的公共空间属于行列式小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因为两边建筑高度达到了20,所以中间部分的空间感受是比较压押。第二种尺度的高宽比为1:1,主要出现在居住区内的商业部分,建筑的层数为 3层10,同时间距也为10左右,这种空间的视野较为开间,空间中有了一些商业与交流功能,第三种高宽比为1:1.2,这种公共空间的尺度已经是庭院的尺度,周边建筑多为三、四层,高度是12m,楼间距达到了14左右,楼栋间的空间内向型较高,已经有比较成然的商业存在其中,由于功能的多样性给这样的空间带来了人与人的交流和不同职业的
所以这类公共空间也是该片区内快节奏
人的交汇,。
与慢节奏的一个交会点。
(下转第026页)
上一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 下一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路

相关文章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与人行为探究——以成都马家花园片区为例 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以池州市梅林花园(东区)规划设计为例 旧城区改造规划的探析——以济南旧城区改造为例 浅谈景观设计的创新思路--以古雷石化主题公园为例 景观设计中雨水花园的运用探索——以乌镇互联网产业园为例 旧城改造与景区产业的自然融合﹢——以长沙后湖综合整治项目为例 控规层面公园绿化用地布局思考--以广灵县涧东新区北部片区控规为例 基于空间形态与居民满意度的开放住区规划设计解析——以天津泰达城尚都家园和新文化花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