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基于居家养老形式下老龄化社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探究

基于居家养老形式下老龄化社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探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04.6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6 08:51:4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基于居家养老形式下老龄化社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探究 基于居家养老形式下老龄化社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探究
Exploration of AgedCommunityPublic Green SpacePlanningandDesign Basedonthe HomeCare
■陈婷Chen Ting
[摘要」老龄化人群的日益增多,老龄化社区的出现对城市公共品样频堆的现划受计提出了新的养,本文从笔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的角度以及目前老龄化社区公共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着手,从总体规划,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和设陷配套4个方面对老龄化社区会共银地设计内容进行探讨
[关建词老的化社区会其综地规划设计
[Abstract] Increasingly anging popul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aged oommunity, new demand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public green spaoe is propos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 gke of the elderly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 ics and widespeead problem of the aged eommunity public gre cn space curemly, to discuss the contemt of the aged commu nity public green desigr: the overall planning, road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facilities
[Keyuords] aged community, public green space, planning an
d design 前言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和部门的老年人在其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这种现象取早出现在法国,我国则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化人群对现代园绿地的功能于设计提出了新的诉求,如何适应老龄化社区发展,满是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创建功能合理、舒适安全、环境优美的园林空间,就成为园林设计师们的叉一新排战
一、广州市人口老龄化概况
1.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特征
积据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称为“老年型”国家。
在2010年“六普”数据表明,广州市区范围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6.75%,虽整体尚末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市域范图内部各区(县级市)却存在明量差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在 10%以上的区、县级市有葛湾、越秀、海球、从化,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东数在7.5%10%之间的区,县段市有花都、南沙、增城、番禺、黄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在7.5%以下的有天河、白云、萝问,空间格局为双中心结构,分别为老城核心区(包括荔湾、越秀、海球》和郊区从化,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最大者为越秀区,高达15.62%
2.现阶段常见养老形式
目前,积据居住空间的特征,常见养老形式有普通住宅养老、专业养老机构养老、老年公寓养老,
尽管养老方式并不单一,但在传统观名的影响及目前养老的花费等考虑,大部分老年人较倾向于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度过晚年,也就是普通住宅养老。融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服务机构、志愿者服务机构的服务逐步完备,原本通住宅养老也开始发生变化,从“单家独户式”的封闭式在家养老,发展成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形式,在熟恶的居住环境中,由子女、亲明邻里。社区人员等相对稳定和信载的交际网络进行生活协助与关,减少其在衰老过程中的不安与不适,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
影响老龄化社区绿地设计的因素
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1.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各方面出现老化连象,如够知能力中的视力和听力的明显下降:神经系统功能表退,反应钝、思考能力降低和记忆力减退:运动系统退化,肌肉强度、射久性和控制能力的明显减退,容易发生骨折和邦例;此外,各种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影响正常生活,
心理方面更是随着生理老化,逐步显现变化首先老年人的够知竞程度逐谢减弱,纯化基至丧失,影响其与外界环境沟通和信息的获取能力,使老年人够觉自己与外界环境遥渐隔绝,造成心理的征独感,进一步加快衰退化进程。
此外,该年龄段的老人也正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收缩期或解组期,子女新家庭的组建,或为空巢老人,老伟和同龄亲友的逐渐商世,也使老年人不断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变化复杂,这不仅与生理机能变化有密切关系,还与老人的社会角色、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将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大效归结为求生性、回归感、誉恋感、共生性、殖衰性等五个方面,因此,老年人更渴望与亲人或熟悉信赖的人交流,有人陷伴照顾,获得家庭中更多尊重和理解:希望与同龄人有更多的分享和交流、回忆往事,我到自已新的社会角色定位;希望与外界多接,获取更多社会信息,惧怕与社会脱节。
2.
老龄社区公共绿地普遍存在的闫题
着广州市人口老龄化推进,居家养老形式得到广泛认可,由于形成的时期、区位、老年成员组成结构等方面的不同,所表现的特征与衍生的间题也存在差异性。如老规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并以“老年型”老年人居多,这类社区内住宅一股比较尚晒陈旧,人口测密并且生活设施不完备,社区街道比较获率、台阶较多,而绿地和活动空间有限,采光较差,卫生和安全方面保障比较差;其次是国有全业配套建设的生活居住区,一般位于老城边缘区,以“中年型”老年人居多,面临的主要间题是随着周边的快建发展,喂音、空气污染等产
20
重危害身体健康,公共空间绿化缺乏、设施时常被占用或因缺乏管理而破败不堪;再者是新建的高雷度住宅小区,这类社区内老年人多为“青年型”老年人,社区内硬件设施一股相对较好,但与邻里案明缺乏交流,社交活动形式较单一,对部分“异多老人“而言,新的社区生清不易适应,
在广州市大部分的老龄社区公共绿地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月题
(1)绿地组团之间的植物生长过高、过密,植物搭配色彩较单一,落叶乔木种植较少,导致活动空间采光与通风不足。
(2》园路过窄。台阶和弯道软多,增如出行难度;路旁休息设随较少,与道路铺装有高差或间隙,部分园格园竞设置低矮,均增加老人使用的难度;园路中追措风再和烈日的连廊较缺乏,限制老人的活动时间与出行的使利性
(3)体息停留的园林建筑较少,可供交流的交往空间较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4》广场地面、便质铺装面层过于光滑、反光度大,易滑例和造或眼部不适。
(5)适合老人使用的辅助性没施如扶手栏杆、防滑护坡、照明设施设置不足,安全标识不够显眼和指示性较差,大部分设施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属家养老形式下老龄化社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
三、的特点
总体布局.
首先,相对封围的园林空间,使本身比较容易产生花独感的老人群体,更容易产生被外界隔高、抛弃的心理感受,因此,在总体布局中,不建议把整个社区的公共绿地与生活环境使用高灌本绿墙、围增等隔商,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可视和案切的环境。如利用频增、植接、自然地形等,甚至可以合去这些,营造出内外社区一体化的坏境。以消除内部的封闭感,演足老年人内心渴望与社会交流的心理特征,积极设计便于交往和交流活动的积极空间,促进老人间的交流沟通,重型其新的人际交往网络,
其次,空间布局中不需要像无障碍设计恶样明显的传达方式,显示转为特殊人士所用,采用替适化设计去尽可能满足各阶段老年人的需要即可,也可令老年人到不鼓特殊化,缓解心理的殖寂感,同时普适化设计也可避免硬件设施的浪费。
再次,由于社区公共绿地面积有限,且分散于社区的不同位置,因此应优先考惠活动场所、体阔空间的布置,再考虑集体性活动的需求,同一社区中,不宜设计过多大型露天广场,应在充分考虑该绿地的主要使用人群的实际诉求为前提,确定绿地的使用功能,功能也避免过于复杂和繁多,此外,还应避免公共绿地设计特点过于勾质化,设计多样化的空间,动静区域相互分隔,既演是老年人各项
上一章:浅析云景路邻近儿童公园的路基开挖支护分析 下一章:山瞰城海 城观山色--烟台凤凰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相关文章

老龄化社会建筑设计规划:社会养老与社区养老 DB61/T 1140-2018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DB52/T 1128-2016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DB41/T 1298-2016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DB37/T 3776-202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规范 DB13/T 5364-2021 社区居家养老长期照护服务规范 DB14/T 3000-2024 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护理服务规范 DB14/T 2999-2024 社区居家养老生活照料服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