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综述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综述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30 10:41:3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综述 ·244·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综述
王熙茜
(安达市工程质量监督站,黑龙江安达151400)
工程科技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基础施工技术作为工程施工的关健环节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土木工程的地基是支撑荷载建筑物的,其质量一直是地基中的重要部分,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间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土术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土本工程;基础;技术要点
1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 1.1基坑土方的开挖
填充物的可塑、硬粘粘土及碎石类土为1.5m;坚硬粘土为2m。此外,为了土壁的稳定,还应设置支撑,不仅可以降低土方量、减少施工
面,还可以使放坡不受场地限制。
进行基坑的开挖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先
进行开挖顺序以及分层厚度的确定,然后进行连续施工,以防地基土出现扰动现象。整个开挖过程都必须认真进行检查,进行地下水位以下的挖土施工应进行科学降水。
1.2土方填筑及其压实
首先,在进行土料的选用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间题,一是碎石类、砂土及其含水量同压实要求相符的黏性土可选为填筑土料。二是淤泥,膨胀性土,冻土及有机含量超过8%、含硫酸盐超过5%的土等不应做为填筑土。压实的方法包括振动法、赚压法、实法及通过工具进行压实等方法。压实过程中必领注意压实功、十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填土应由低到高,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实。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当天填筑应在当天压实。填土压实质量符合规范规定。
2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坑开挖技术包括浅基坑的开挖技术和深基坑的开挖技术,以下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2.1浅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首先,土方的边坡应以当地的土质、开挖的深度及其方法、边坡的留置时间、坡项的荷载情况、排水及降水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为依据进行确定。其次,在土质均及湿度正常,基坑或管沟地面的标高高于地下水位,且散露时间较少时,在挖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不进行放坡和加支撑,但是,开挖深度不可超过相关规定。再次,土质及其度适宜,且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当基坑或管沟的底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时,开挖深度应不超过5m,且可不加支撑。此外,对于永久性的挖方边坡而言,应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放坡。最后,在山体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临时挖方的边坡若相对使用时间较长且高度低于10m时,可以以实际条件设计坡度。浅基坑的土壁支撑技术一般包括灌注桩、板桩、横撑、深层搅拌桩及地下连续墙等
2.2深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坑基开挖过程中土壁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临时支挡来确保深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对于透水挡土支护结构而言,可采用工学钢桩加横挡板、预制桩、双排灌注桩等进行挡土:对于止水挡土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了钢板桩、地下连续增、化学注浆桩以及深层搅拌水泥土墙等结构;对于支撑部分的结构而言,可采用悬臂、锚拉式支护,或土层锚杆、型钢水平支撑等结构。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土壁的稳定
土壁稳定的关键在于土体内粘结力与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如果土体失去此平衡,就会发生增方,从而影响工程工期,也会给周围的建筑和人造成危害。要保证土壁稳定,应先放足边坡,并且边坡的留设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另外,边坡坡度的大小则要依据土琅特性、
地质条件和施工的条件和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定。比如,粘性土质的边坡应陡些,人工或机械挖土、明沟排水时边坡不宜太陡,应平缓些;基坑旁边有主要建筑物的情况下,边坡比例宜在1:1.0~1: 1.5范围固内;无地下水且工期较短,可不放坡而留设直槽时,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以下数值:以砂土为填充物的密实、中密实砂土及碎石类土为1m;可塑、硬塑的轻亚粘土和亚粘土为1.25m;以粘性土为
3.2排水技术要点
土体干燥是土方施工中最为关键的固素,固此,在施工过程中,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一般而言,施工的排水可分为两种:明排水法,即运用截、抽和疏的排水方法。截指截住水流:抽指开挖基坑时,在坑底留设集水并和排水沟,便水流顺着排水沟汇集到集水并中,之后用水泵将水抽出;疏指疏干积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在开挖基坑之前,在基坑的周围安设足够数量的滤水管,将水抽走,在工程完工之前,保证地下水位始终在坑底之下。保证了坑基土体的干燥,可以有效的防止流砂,并改善施工条件。尽管如此,在降水前,一定要考虑原有的工程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附加位移和沉降引起倾斜、开裂、倒堤及地面堤陷。因此,在施工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3填土及压实技术
设计合理的填方边坡,选择合适的土科及填筑方法,可以确保填土的强度和水稳性。土壤中如果有机物含量较大或石膏含量超过 2%,则不能作为填土所用。施工时,填方工程宜分层铺土然后压实,若用同类的土壤来填筑最好。如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填筑时,应当把透水性较小的土壤放置于透水性较大的土壤之上。为了避免填方内有水囊形成,严禁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混合且不均一的使用。
3.4钻孔谨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4.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应对进行场地平整处理。若场地处在陡坡时,应当将场地挖成平坡作为工作台。若场地处在河中浅水时,应采用筑岛围堰法,岛项要高出水位0.75~1.00m
3.4.2护简的埋设技术要点。护简的理设过程中,其项较应高出原地大约0.30m,地质情况相对较好时可设为1.0到1.5m之间,若地质不好最好为1.5至2.0m。施工过程中,当地下水位于地面1m以下时采用挖孔埋设方法更为方便,当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时采用的是填筑埋设方法。护筒下沉的过程中应注意确保其正直,通常而言,倾斜度较大的护筒容易被钻头所碰破,进而导致漏浆的发生,若钢筋骨架偏斜时,可能导致桩的混避土保护层远远不足。因此,要求护简项面中心同桩位的设计偏差不能大于5em,且斜度不应超过1%。
3.5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要点
加工钢筋笼时,所用的钢筋不仅要进行实验室试验,而且还要进行现场质量和外观等常规检查。低温焊接钢筋时,应在室内进行操作,焊接完毕钢筋冷却后再离开室内。进行钢筋笼的集中下料,并通过吊车进行整节的吊装。进行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中应在清孔之后的一个小时内开始,通过导管法进行施工,并采用剪球法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封底。混凝土储存量应符合首批混凝土人孔之后,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处于1.5至2.0m之间,且小于3.0m等的相关规定。为避免灌注过程中钢筋笼发生上浮的现象,除了加设撑杆固定之外,还应在混凝土面同钢筋笼底接近过程中进行灌入速度地适当放缓。当灌注快结束后可增加满斗的高度,以确保灌注工作的继续,防止导管中混凝土柱的高度发生减少,使混凝土升过程出现
围难。
参考文献
[1]樊桂花.土本工程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江西建材,2011.[2]黄玉兴.试析土术工程工程较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科技资讯, 2006
上一章: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下一章:深基坑支护中的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

相关文章

我国地铁工程建筑物基础托换技术综述 我国深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21世纪头10年情况综述(节略本) 桥梁工程水下冲孔桩基混凝土灌注施工控制要点--以阆中市嘉陵江四桥主塔群桩基础施工为例 机电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测试要点及过关训练 上 高速铁路施工工序管理要点 (第一册) 桥梁钻孔桩基础 岳城水库微波通信塔基础换填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要点系列丛书 钢结构工程施工要点 声发射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