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3/T 670-2019 代替DB33/T 670-207
青年文明号创建规范
Establishment criterion for youth model unit award
2019-03-01实施
2019-02-01发布
目 次
前 言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级分类 .......................................................................... 1
5 基本要求 .......................................................................... 2
6 创建要求 .......................................................................... 3
7 创建评估 ..........................................................................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窗口服务类创建要求.............................................. 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生产班组类创建要求.............................................. 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后台服务/管理类创建要求........................................ 1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机关事业单位类创建要求......................................... 14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工程建设类创建要求............................................. 17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两新组织类创建要求............................................. 2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670—2007《青年文明号创建规范》,与DB33/T 670—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标准名称英文修改为"Establishment criterion for youth model unit award";一—范围调整为"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各级青年文明号的分类、基本要求和创建要求。""和"本标准适用于省、市、县(市、区)级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一一新增"3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增"青年文明号服务卡"的定义,新增"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名称英文翻译,修改"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的定义;一一—新增"表2行业分类",明确行业类别及分类说明:
一一新增"5.1.1特殊建制集体",如交通岗亭、行政审批中心和新媒体工作单位等,人数下限为3人,上限为400人":
——5.1.2条款中将"有一名不超过35周岁的集体负责人担任号长"调整为"有一名不超过40周岁的集体负责人担任号长",并增加青年文明号人员国籍要求;
——删除5.1.4条款中"参加创建青年文明号内部检查员岗位资格培训并获得证书"的要求;
——"5.2人员行为"中删除"创建集体成员热爱本职工作,能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安全观念、服务观念,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自觉遵守有关法规及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的内容;
——新增创建过程的自评机制和宣传展示要求;
———将"6评价要求"调整为"6 创建要求"
一一新增"7创建评估"
——调整附录中的"基础指标"为"基础要求","过程管理"为"管理要求","社会效益指标"
为"社会效益","人才效益指标"为"人才效益","同类实体"为"同类集体":
——删除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中"强化集体成员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
——附录A社会效益中将满意率调整为不低于90%;"岗位技能"调整为"每季度不少于1次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业务培训等活动,原则上每次活动参加人员不少于80%";"服务行为"新增举止、着装、仪容、用语等方面要求:"窗口服务过程管理"调整为"社会服务类窗口管理要求"和"政务办事类窗口管理要求";工作环境中新增"已获得荣誉称号的集体,应将奖牌悬挂在岗位现场醒目位置,若有网站的应在网站醒目位置同步展示。尚未获得荣誉称号的集体,应将创建标识悬挂在岗位现场或网站醒目位置"等内容;工作业绩中调整有
责投诉的次数及要求;
——附录B"安全生产过程管理"调整为"安全生产",新增"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生产过程管理"调整为"质量管理";"班组基础建设"调整为"班组建设";
——附录C、D、E"社会效益"中明确满意率不低于85%:"工作环境"明确"已获得荣誉称号的集体,将奖牌悬挂在岗位现场或网站醒目位置。尚未获得荣誉称号的集体,将创建标识悬挂在岗位现场或网站醒目位置";
——附录C"服务行为"中新增"应佩戴工号章和青年文明号号徽"和"有责投诉以活动管理部门接到的投诉为准"的内容;
一一附录D"工作纪律"调整为"工作行为":一一新增附录F两新组织类创建要求。本标准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共青团浙江省委基层工作部、杭州市团校、浙江蓝箭万帮标准技术有限公司、共青团绍兴市委、柯桥区行政审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