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LY/T 3260-2021 绢蝶监测与保护技术规程

LY/T 3260-2021 绢蝶监测与保护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15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07-14 09:52:46



相关搜索: 保护 规程 ly 技术 监测 3260

内容简介

LY/T 3260-2021 绢蝶监测与保护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LY
B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3260—2021
绢蝶监测与保护技术规程
Technique regulations for monitor and conservation Parnassiinae(Papilionidae,Lepidoptera,Insecta)
2021-06-30发布
2022-01-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
LY/T 3260—2021
绢蝶监测与保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绢蝶的分布调查技术、种群监测技术和保护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中国绢蝶物种的调查、监测与保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绢蝶parnassian butterfly
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风蝶科Papilionidac绢蝶亚科Parnassiinae山栖性珍稀昆虫。体中型。翅面白色或蜡黄色,鳞片少,呈半透明状。多数物种翅斑纹黑色和具白心状红色斑。前翅径脉4条(R₁,R₂,R,R₉),臀脉2条(2A,3A)。无臀横脉。后翅臀脉1条(2A),无尾突。腹密被长毛。
翅脉特征见附录A。
中国已知绢蝶物种和分布见附录B,中国绢蝶亚科Parnassiinae物种检索表见附录C.
3.2
监测 monitor在绢蝶分布区内实施调查,为其种群数量的变动及生存状况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4分布调查技术
4.1 调查地域
植被地带内自然生长有器粟科Papaver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川续断科Dipsacaceae、荷包牡丹科Fumari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和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绢蝶寄主的地域。
4.2 样带设置
以存在寄主植被地带为调查总体,按不同植被地带类型所占的面积5%~10%,设置调查样带。
4.3 调查线路
兼顾坡向、坡度、植被类型等因素,于每样带内设置1条~3条调查线路。每线路长1km或更长,
两侧各宽5.0m。各线路间距5 km~10 km。
4.4 调查时间
4月份至9月份的上旬晴天,10:00—15:00。
上一章:LY/T 3261-2021 金裳凤蝶和裳凤蝶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下一章:LY/T 3259-202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水松保护与回归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22/T 3260-2021 抗寒月季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LY/T 3259-202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水松保护与回归技术规程 LY/T 2970-2018 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LY/T 2652-2016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扩繁技术规程 LY/T 3086.2-2019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 第2部分:迁地保护技术规程 LY/T 1956-2022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LY/T 1956-2011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LY/T 3030-2018 松毛虫监测预报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