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N ICS 65.020.01 CCS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疫行业标准
SN/T 5525—2022
本氏巴豆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roton bonplandianus Baill.
2022-07-07发布
2023-02-01实施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SN/T 5525—2022
本氏巴豆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本氏巴豆的检疫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本氏巴豆的检疫和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鳞片 scale
植物表面薄而扁平的膜质结构。3.2
腺体 gland
分泌黏性或油质物的附属物、突起或其他结构。3.3
种脊 raphe
由株柄的一部分与种皮合生形成的种子表面的脊状突起。3.4
种阜 caruncle
着生于种脐或近种脐处的垫状突出结构。3.5
蒴果 capsule
由多个心皮形成的开裂干果。
4 本氏巴豆基本信息
中文名:本氏巴豆别名:波氏巴豆
学名:Croton bonplandianus Baill.
异名:Croton pauperulus Muell.;Croton sparsiflorus Morong。英文名:bonpland's croton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c),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牛儿苗目(Euphorbiales),大戟亚 (Euphorbiin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CrotonL.),Cascarilla 组(sect.Cascarilla Griseb,)。本氏巴豆基本生物学信息参见附录A。巴豆属
分组检索表参见附录B,本氏巴豆常见近似种检索表参见附录C;本氏巴豆植株形态特征参见附录D,常见近似种基本特征描述及图片参见附录E,常见近似种形态特征对照表参见附录F。
5 方法原理
根据本氏巴豆的植株、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特征,按照系统分类学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种类。
6 仪器设备和实验用具
6.1 仪器设备
体视显微镜(具目镜测微尺或镜台测微尺)、电子天平(感量0.01kx)、电动筛或套筛。6.2 实验用具
放大镜、镊子、解剖刀、解剖针、指形管、培养皿、白瓷盘、标签、标本瓶、样品袋等。
7 实验室检验
7.1 原粮和种子检验7.1.1 样品制备
将现场检疫抽取的送检样品充分混匀,制成平均样品。采用四分法,视样品多少取平均样品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较少样品时)作为试验样品,称取其重量并记录,每份试验样品不少于1kg,剩余的平均样品加贴标签作为保留样品保存。送检样品不足1kg的全部检测。7.1.2 过筛检验
根据样品个体的直径确定套筛的规格,从大到小依次套上不同孔径的规格筛并加上底筛,将适量样品倒入规格筛的上层内,盖上筛盖,用回旋法过筛(或用电动筛振荡),使样品充分分离,把过筛的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白瓷盘内,用镊子挑取杂草籽实,放于培养皿内。检验样品种子大于本氏巴豆种子的主要检查筛下物,检验样品种子小于本氏巴豆种子的主要检查筛上物。混杂于原粮和种子中的本氏巴豆的果实和种子在3.0 mm~4.5 mm 孔径的筛上物中获得。当样品量少时,直接将样品倒入白瓷盘中摊平挑拣,将疑似本氏巴豆的蒴果和种子挑出,放入培养皿中待镜检。7.2 其他检疫物
将送检样品在白瓷盘中,将疑似本氏巴豆的植株、果实和种子挑出,放入样品袋或培养皿中待镜检。
8 鉴定方法
8.1 目测鉴定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将挑取的植株、果实或种子进行分类。8.2 镜检鉴定
将挑取的可疑植株或植物残体、果实或种子放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