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N/T 4867-2017 齿小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4867-2017 齿小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87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04-10 17:20:46



相关搜索: 鉴定 中国 sn 方法 检疫 4867

内容简介

SN/T 4867-2017 齿小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 ICS 65.020.01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疫行业标准
SN/T 4867-2017
齿小蠢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ps spp.(non-Chinese)
2018-03-01实施2017-07-21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发 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4867-2017
齿小蠢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齿小蠹属Ips中国种与非中国种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木材、板材和木质包装等携带的齿小蠹属昆虫的检疫鉴定。
2 齿小囊属基本信息
学名:Ips DeGeer,1775
异名:Bostrichus Fabricius,1775;Cyrtotomicus Fertari,1867。
分类地位: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xculionidae,小亚科Scolytinae,齿小蠹族Ipini,该分类系统采用国际著名昆虫学家Alonso-Zarazaga(2009年)的分类系统。
齿小囊族目前世界上已知7属(参见附录A中A.2)。齿小蠹属世界已知有37种(参见A.3)。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齿小素属分为4个重属,分别为Ips(Ips)DeGeer,1775;Ips (Bonips)Cognato,2001;Ips(Cumatotomicus)Ferrari,1867;Ips(Granips)Cognato,2001。目前,中国已知9种(参见A.4)。我国截获的外来小蠹亚科昆虫中,齿小戴属种类占有很大的比例,其生物学特征参见A.1。3 方法原理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为本标准鉴定的主要依据。获得昆虫后,根据小蠹亚科成虫鉴别特征、齿小囊族成虫鉴别特征、齿小囊属成虫鉴别特征判别其是否为齿小蠹属昆虫,然后进一步根据中国已知种类的鉴别特征鉴定,判断其是否为非中国种。4 器材和试剂4.1 器材
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剪刀、解剖针、培养皿、吸水纸、小毛笔、指形管。4.2 试剂
10%NaOH、无水乙醇、甘油。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化学纯。5 现场检疫5.1 原木检疫
对进境的木材、木质包装应特别注意检查,首先仔细观察原木表皮部分有无虫孔和蛀孔屑。受害木的韧皮部与边材的接合通常较为疏松,可将树皮剥开,观察木材、木质包装表面是否有危害状,其危害状:有一条母坑道,两侧有子坑道,幼虫在子坑道取食,其危害状会形成Y形、H形或者I形。各虫态在木材中的分布是:卵在母坑道两侧顺次排列,幼虫、蛹及刚羽化的成虫通常在子坑道末端,检疫时,需随坑道的延伸进行剥皮至端处方能将虫捕获。可在成虫坑道内用毛掌轻轻扫开衅粉寻找卵粒。
5.2 木质包装的检疫
木材虽然表面上看不带皮,但由于加工过程中有个别木方(板)还余留少许树皮。对这些树皮的检查,首先观察表面是否有虫孔,发现有虫蛀孔或树层疏松的,剥开皮层检查,在树皮与木质部之间的危害状内寻虫;不带皮木方的检疫,主要观察木质部表而是否有虫孔,木材下方是否有虫蛀粉,如有虫孔或虫蛇粉的可剥皮寻虫。木包装及卡板的检疫,重点对装载大型机器的木箱或卡板,还要查看木箱底的垫木,重点观察是否带皮,发现有树皮存在,可用镙丝刀或凿子将皮层削开,观察韧皮部和边材接合面是否有虫或虫道,如出现虫道,可用凿子随坑道的去向开凿,在坑道端处可发现各虫态。发现虫孔,可用刀或凿子将树皮削开,观察韧皮部与边材是否有虫,如果木质部有虫孔,可剥皮寻虫。
6 实验室鉴定
6.1 小蠹亚科 Scolytinae 成虫的鉴别特征
长椭圆形或圆柱形甲虫,体长约0.8mm~9.0 mm;体色为褐色至黑色,有毛鳞。头部狭于前胸部;头部无喙;眼长椭圆形、肾形或完全分为两半;触角鞭节末端3节~4节构成大的锤状部,锤状部的形状变化较大;胫节横断而扁平,胫节外缘有一齿列,或有一端距;第1附节长度约与其后两节分别等长。小需亚科与朽木象亚科种类近似,其主要的区别:小囊亚科眼呈长椭圆形,无明显的喙,触角棒较宽,前足胫节无栉楠;而朽木象亚科的眼圆形,具有短喙,触角棒相当窄,前足胫节端部具有明显栉梳。小蠹亚科与长小蠹亚科种类近似,其主要的区别:小蠹亚科眼呈长椭圆形,前狗所占比例正常,前足基跗节正常;而长小蠹亚科的眼呈凸圆形,前胸较长,前足基跗节等于其余附节之和。6.2 齿小蠹族 Ipini成虫的鉴别特征
齿小蠹族昆虫额具有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雄虫额凸起,雌虫额不同程度的凹陷,或着生有刚毛;眼弯曲,下半部通常较上半部狭窄很多;触角柄节较为细长,索节5节,触角棒倾斜横截或在后面的缝强烈向顶端偏移;前胸背板前半部强烈倾斜,十分粗糙;前基节连续,节间片有缺口或缺失;前足胫节着生有3枚或4枚齿;小盾片可见;鞘翅斜面具适中或明显的凹槽,侧缘通常着生有刺或小瘤;表被毛状。齿小蠹属与该族其他属的鉴定可以通过分属检索表区分(参见附录B)。6.3 齿小蠢属成虫的鉴别特征
齿小蠹属成虫属大型种类,圆柱形,粗壮。眼肾形;触角鞭节5节,锤状部侧面扁平,正面圆形或椭圆形,锤状部的外面共分3节,节间与毛缝向顶端弓曲,锤状部的里面无节无毛,平滑光亮;额部微降,满生颗粒和竖立的长毛,额心偏下常具有一颗瘤,两性额部相同;前胸背板长宽相近,背板前缘和后缘分别向前后弓突,侧缘直伸;背板表面前部为鳞状瘤区,后部为刻点区,没有隆起的中线,常有无点光平的背中线;背板前半部和侧缘附近生有长毛,后半部刻点区无毛;鞘翅表面刻点沟割点圆大:沟间部无点,在翅缝两侧、翅盘前缘、鞘翅尾端和鞘翅边缘等部位,则有较密的刻点;鞘翅的茸毛也分布在上述的刻点稠密区,背中部光秃无毛;鞘翅斜面呈盘状,盘底圆形深陷,疏散着刻点,不分行列,侧缘突起具齿3个~6个,齿的数量形状等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翅盘开始于鞘翅端部的1/2处~1/3处,比较倾斜,鞘翅尾端略向后水平延伸;翅盘的形态两性相同。齿小囊属中国已知9种,中国的已知种与该属非中国种的鉴定可以通过世界种类检索表区分(参见附录C、附录D和附录E)。
上一章:SN/T 3702.6-2014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 抽样方法 第6部分:服装 下一章:SN/T 4562-2016 转基因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

相关文章

SN/T 4866-2017 材小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4866-2017 材小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5008-2017 双棘长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3421-2012 长小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2480-2017 黑松八齿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SN/T 4553-2016 南部松齿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SN/T 2480-2010 黑松八齿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SN/T 5379-2021 墨西哥假齿小蠹检疫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