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MAM H6-2019
哈萨克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罕达玛托恩科尔蔑(刺血拔罐)技术
2020-06-30 实施
2019-12-30发布
1 术语和定义
罕达玛托恩科尔蔑(刺血拔罐)技术是以"阿拉斯构"法拔罐,使其局部充分瘀血;局部消毒后,再用刺血刀具浅刺特定的部位或浅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本方法县有疏通经脉、祛除瘀滞的作用。
2 范围
适用于罕呢塔苏(血涌病)、依俄克沙尔苏(肩周炎)、腰腿痛、哈木巧(带状疱疹)、别孜叶吾(痤疮)、特勒蔑(丹毒)、库叶孜(落枕)等疾病。
3 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3.1 常用器具
玻璃罐(隆恩哈)、抽气罐、血管钳、刀片或放血工具等。
3.2 基本操作方法
在哈萨克医学中历代十分常用本疗法∶尤其在民间。其特点是简便、易操作、疗效明显,使用十分广泛。传统罐具多用羚羊角、牛角或铜制罐,一般为手工制作。哈萨克医传统的罐内壁点火的用具,多采用毛毡、动物绒毛等,其特点是点燃迅速、不易损伤皮肤。但现代多采用血管钳夹住95%的酒精棉球,进行拔罐。先在人体特定部位或治疗部位以"阿拉斯构" 法拔罐。使其后部充分瘀血后拔罐 10分钟再起够。局部常规消毒后,用刀片或故血工具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 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
4 常见病操作技术
4.1 罕呢塔苏(血涌病)
4.1.1 概述
罕呢塔苏(血涌病)是以头痛、头晕、面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哈萨克医学认为,本病是指体液的阿勒玛斯木(转化)发生病理变化.内外环境衔接、转化、推移受阻.体内恶血不去.涌至头等部位,出现头痛、烦躁、面红、体麻、黄水病等症状。罕呢塔苏哈语意为血涌、体液物发,故也称为"血涌病"。
4.1.2 治则治法
清热凉血,净血。化瘀。
4.1.3 操作步骤
选取头顶部、头枕部、颈项部以"阿拉斯掏"法拔罐,留罐 10分钟,使其局部充分瘀血后再起罐。局部用无菌棉签蘸碘伏擦拭两遍,再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三遍。常规消毒后,用刀片或放血工具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起罐后用碘伏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出血量以50~150mL 为宜。
4.2 哈木巧(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