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NY/T 1611-2017 玉米螟测报技术规范

NY/T 1611-2017 玉米螟测报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3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2-01-22 16:23:01



相关搜索: ny 玉米螟 技术规范 测报 1611

内容简介

NY/T 1611-2017 玉米螟测报技术规范 NY/T 1611-2017 代替NY/T 1611-2008
玉米螟测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corn borer
2017-12-22发布
2018-06-01实施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 1611—2008《玉米螟测报技术规范》。与NY/T 161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玉米螟发生世代分区由正文移至附录;
——对玉米螟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进行了修改,末代以百株虫量、其他各代虫株率改为被害株率,调整了各代分级指标数值;
——删除了第一、第二代幼虫剥秆调查内容,改为调查被害株;
——卵和幼电普查用5点取样.每占取 20 株代替原来的棋盘式10 点取样、每点10株的内容;
——性诱技术中诱捕器由原来的水盆改为干式新型诱捕器,其类型、设置方法和设置地点进行了规定;
——越冬基数调查每种储存类型随机取样5点以上、每点剖查不少于 20株(穗),改为每种储存类,型随机取样5点、每点调查 20株(穗),删除每点调查虫量不少于20 头的规定;
——删除了冬前基数调查死亡原因的内容,即按真菌、细菌、蜂寄生、蝇寄生及其他等进行辨别;
——玉米躯化蛹和羽化进度调查只在越冬代中进行,删除越冬代调查死亡率、死蛹数和死幼虫数等内容,不再计算死亡率,简化了计算公式;
——根据生产上大螟危害范围扩大,秸秆中有一定数量的大螟越冬幼虫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大螟调查,对相应表格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3.2.3 调查方法
方法同3.1.3,调查玉米螟和其他螟虫活虫和死虫数量,计算其死亡率和百秆活虫数。结果记入玉米螟越冬基数冬后调查表(见表B.2)。
4 越冬代化蛹和羽化进度调查
4.1 调查时间
在冬后基数调查时开始,每5 d调查一次,化蛹率达90%以上时停止。
4.2 调查地点
在冬前选留的秸秆上进行。
4.3 调查方法
方法同3.1.3,每次剖查的活虫不少于30头,检查活虫或蛹(壳)及其数量,按式(1)、式(2)分别计算化蛹率、羽化率,结果记入玉米螟化蛹和羽化进度调查表(见表 B.3)。
 
上一章:NY/T 1620-2016 种鸡场动物卫生规范 下一章:NY/T 1609-2018 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NY/T 1611-2017 玉米瞑测报技术规范 NY/T 3699-2020 玉米蚜虫测报技术规范 NY/T 3546-2020 玉米大斑病测报技术规范 NY/T 3547-2020 玉米田棉铃虫测报技术规范 NY/T 2621-2014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 DB2306/T 119-2019 玉米螟越冬代虫情测报技术标准 JJF 1611-2017 顶板动态仪校准规范 DB5305/T 65-2021 玉米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