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NY/T 3858-2021 番茄抗匍柄霉叶斑病鉴定技术规程

NY/T 3858-2021 番茄抗匍柄霉叶斑病鉴定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8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2-01-18 14:49:03



推荐标签: 鉴定 ny 规程 技术规程 技术 番茄 叶斑病 3858 抗匍柄霉

内容简介

NY/T 3858-2021 番茄抗匍柄霉叶斑病鉴定技术规程 NY/T 3858-2021
番茄抗匍柄霉叶斑病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tomato to stemphylium leaf spot
2021-11-01实施
2021-05-07发布
3.9
接种悬浮液 inoculum suspension
用于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
3.10
病情指数 discase index(DI )
全面评价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数值。
4 接种体制备
4.1 接种体分离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番茄植株发病组织病健交界处分离病原物。
4.2 接种体鉴定
菌饼法诱导产孢鉴定;选择感病香茄品种,侧柄霉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xtrose Agar-简称 PDA》上培养3d后·用5 mm打孔器打取菌饼,将带有菌丝面贴到番茄叶片上·接种后置于25 ℃~30 ℃条件下保湿培养,3 d后菌饼背面产孢,可参考附录A进行鉴定。
4.3 接种体保存
4.3.1 短期保存方法
将单孢分离到的侧柄霉菌株接种在 PDA试管斜面内,在26 ℃~28 ℃下培养,10 d后置4 ℃冰箱内保存,保存期1个月~2个月。
4.3.2 长期保存方法
采用液体石蜡油低温保存法,即在斜面菌种上加一层灭菌的优质液体石蜡(高出斜面顶部1 cm),液体石蜡在使用前需要经过12】 ℃高压蒸汽灭菌20 min,置一4℃~4 ℃下保存2年。
4.4 接种体繁殖与悬浮液制备
将供试菌妹从试管中转入PDA平板;25℃黑睛条件下活化两次后,转接到PDA平板培养5 d-7 d。挑取菌丝块转接至 PD培养液中,在28 ℃,120 r/min 的恒温摇床上震荡培养7d。将在 PD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好的菌丝球用双层纱布过滤,然后用组织捣碎机将菌丝打碎。再将打碎后的简丝用离心机以4 000 r/min的速度离心 10 min-弃上清液,取沉淀物加入适量的含1%吐温-40的蒸馏水稀释,用分光光度计(波长 600 nm)检测,菌丝菌悬液的浓度稀释到吸光度值1.55~1,65。
5 鉴定条件和试验设计5.1 鉴定环境
人工接种鉴定室应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可控,使植物(番茄)人工接种后具备良好的发病环境。
5.2 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每份鉴定材料重复至少3次,每一重复 10株苗。
5.3 鉴定对照材料
选择1个感病对照和1个抗病对照,如果生产中无抗性品种,抗性对照可不选。感病对照婴求高度感病,选择标准为规定接种量及适宜环境条件下病情指数达到高感程度。且感病性稳定∶抗病对照品种选用在规定接种量及适宜环境条件下病情指数低于10,且抗病性稳定。
6 接种
6.1 鉴定材料育苗
鉴定材料种子在1%次氯酸钠中浸种 10 min.无菌水冲洗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28 ℃催芽,芽长1 mm~3 mm时插种于50孔育苗钵中.覆土厚度1 cm~2 cm。育苗基质为草炭、虹石和珍珠岩(3∶】∶1)经高温蒸汽灭菌(121℃.30 min)。在日光温室内育黄。室内温度为20 ℃~25℃.每钵一苗.所有幼苗应生长健壮、一致。
 
上一章:NY/T 3860-2021 芹菜抗根结线虫鉴定技术规程 下一章:NY/T 3864-2021 黄瓜棒孢叶斑病、蔓枯病、炭疽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NY/T 3864-2021 黄瓜棒孢叶斑病、蔓枯病、炭疽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DB37/T 3398-2018 番茄品种(系)抗灰叶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NY/T 1858.6-2010 番茄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6部分:番茄抗番茄花叶病鉴定技术规程 NY/T 3939.1-2021 甘薯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1部分:黑斑病 NY/T 1857.6-2010 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6部分: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鉴定技术规程 NY/T 3060.7-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7部分∶抗网斑病 NY/T 3060.7-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7部分:抗网斑病 NY/T 1858.3-2010 番茄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3部分:番茄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