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 T 1. 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JT / T 934—2014《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操作规范》。 与 JT / T 934—2014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起点站、终点站、首末班车、例行保养和服务用语的术语和定义,直接引用相关标准(见第 3 章,2014 年版的第 2 章);
———增加了驾驶员职业资格的要求(见 4. 1);
———增加了驾驶员岗位培训的要求(见 4. 2);
———增加了通过定期体检、出车前通过酒精测试的要求(见 4. 3);
———删除了驾驶员“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要求(见 2014 年版的 3. 1);
———增加了电动公共汽车驾驶员的要求(见 4. 4);
———增加了服务证、卡的放置位置要求(见 4. 5,2014 年版的 3. 2);
———修改了应了解“街道和道路名称及换乘线”的位置(见 4. 6,2014 年版的 3. 4);
———修改了服务语言要求(见 4. 7,2014 年版的 3. 5);
———修改了驾驶员服务态度的要求(见 4. 8,2014 年版的 3. 6);
———修改了驾驶员服务过程中禁止行为的要求(见 4. 9,2014 年版的 3. 7);
———修改了日常维护要求(见 4. 10,2014 年版的 3. 8);
———增加了节能驾驶操作的要求(见 4. 11);
———修改了对车辆进行安全检视的要求(见 5. 1,2014 年版的 4. 6);
———修改了车辆安全设施的要求(见 5. 2,2014 年版的 4. 1);
———增加了车辆服务设施的要求(见 5. 3);
———增加了确保电量充足的要求(见 5. 4);
———修改了携带证件、工具、票据的要求(见 5. 5,2014 年版的 4. 5);
———修改了装备智能调度系统车辆的使用要求(见 5. 7,2014 年版的 4. 7);
———修改了清除车上霜雪的要求(见 5. 8,2014 年版的 4. 2);
———修改了发车时间的要求(见 6. 1,2014 年版的 5. 1);
———增加了车辆起步前注意观察的要求(见 6. 2);
———增加了不得滞站揽客、追抢客源的要求(见 6. 3);
———增加了使用公交专用道的要求(见 6. 4);
———修改了报站器使用及报站的要求(见 6. 6,2014 年版的 5. 4);
———修改了无人售票车辆的服务要求(见 6. 7,2014 年版的 5. 5);
———删除了集中精力,正确操作的要求(见 2014 年版的 5. 6);
———删除了行车“三稳”的要求(见 2014 年版的 5. 7);
———修改了多辆车同时到站停靠的进站要求(见 6. 9,2014 年版的 5. 10);
———修改了车辆与停靠站台距离的要求(见 6. 10,2014 年版的 5. 11);
———修改了开关车辆制冷、供暖或换气设施的要求(见 6. 11,2014 年版的 5. 12);
———修改了发生服务纠纷时的要求(见 6. 13,2014 年版的 5. 14);
———修改了车辆到达终点站后,清洁车辆的要求(见 6. 14,2014 年版的 5. 15);
———修改了让车时的驾驶要求(见 7. 1,2014 年版的 6. 1);
———修改了应减速慢行的情况及要求(见 7. 3,2014 年版的 6. 3);
———修改了遇到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时的要求(见 7. 4,2014 年版的 6. 4);
———修改了遇积水路面的驾驶要求(见 7. 5,2014 年版的 6. 5);
———修改了发现异响、异味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的要求(见 7. 6,2014 年版的 6. 6);
———删除了车辆发生故障时的要求(见 2014 年版的 6. 7);
———增加了平稳驾驶的要求(见 7. 7);
———修改了发现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时的要求(见 7. 8,2014 年版的 6. 8);
———修改了发现乘客有车内吸烟、肢体伸出窗外、乱扔废弃物等违反乘车规则的行为的要求(见7. 9,2014 年版的 6. 9);
———增加了电动公共汽车安全操作的要求(见 7. 11 和 7. 12);
———删除了电车雨天行车的要求(见 2014 年版的 6. 11);
———将气制动车辆的收车后检查要求单列一条(见 8. 3,2014 年版的 7. 5);
———增加了检查车辆燃油(气)储量或电动公共汽车电量的要求(见 8. 4);
———删除了去除油门线及气包附着冰雪的要求(见 2014 年版的 7. 5);
———修改了整理车辆内部卫生的要求,增加了安全检视的要求,修改了关紧车窗的要求,增加了确保车辆停放安全的要求(见 8. 7,2014 年版的 7. 6);
———将“突发事件的处置”章修改为“应急处置”(见 9,2014 年版的 8);
———删除了遇起火事故、行车事故、劫持车辆、乘客纠纷或斗殴、乘客突发重病和发现可疑危险物品时的处置要求(见 2014 年版的 8. 2 ~ 8. 6 和 8. 8);
———增加了遇公共安全事件、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时的应急处置要求(见 9. 1);
———修改了车辆发生冒烟、漏电事故时的处置要求(见 9. 2,2014 年版的 8. 1);
———修改了严重传染病流行的应急处置要求(见 9. 4,2014 年版的 8. 9);
———增加了纯电动公共汽车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车辆日常维护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增加了出车前的车容车貌、车载灭火器、应急锤的日常维护要求(见附录 A,2014 年版的附录 A);
———增加了公共汽电车节能驾驶操作方法(见附录 B);
———增加了电动公共汽车安全操作要求(见附录 C)。
本标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 TC 529)提出并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