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T 1135.5-2020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5部分∶稻鳖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farming of rice and aquaculture animal— Part 5: Rice and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2021-01-01 实施
2020-08-26 发布
引言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稳粮、增效、环境友好,已发展成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在生产实践中,各地因地制宜,在稻田养殖鲤鱼之外,引人中华绒整蟹、克氏原整虾、中华整、泥鳅等特种经济水产动物,集成创新发展了稻鲤、稻蟹,稻虾(克氏原整虾)、稻鳖、脂鳅等多种种养模式,形成了各自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体系。但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对稻渔综合种养的认识有差异,不同种养模式之间的关键技术指标和要求不统一,有可能影响水稻生产、破坏稻田生态环境、危及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制定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统一关键技术指标和要求,并对各种养模式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有利于发挥稻渔综合种养"以渔促稻、稳粮增效、生态环保"的作用,促进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SC/T1135 拟由六个部分构成。
——第1 部分;通则。
——第 2 部分∶稻鲤。
——第 3 部分;稍蟹。
——第 4 部分∶稻虾(克氏原整虾)
——第5 部分∶稻鳌。
——第6 部分∶稻戴。
第1部分的目的在于规
范稻渔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明确技术指标和技术集成要求,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为起草不同技术模式的标准提供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第2部分到第6部分是在第1部分的基础上,针对各种养模式,明确具体的技术要求。其中第5部分是针对稻警共作,明确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中华鳖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提供关键技术指导,便于稍鳖共作经营主体在生产实践中使用,从而稳定水稻产量,提高中华鳖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箱田生态环境,提高葡田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