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17729-2023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GB/T 17729-2023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00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09-16 08:40:34



推荐标签: 检测 方法 空气质量 长途客车 17729

内容简介

GB/T 17729-2023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ICS 03.220.20;13.040.99
CCS T 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729—2023代替GB/T 17729—2009,GB/T 28370—2012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Hygienic standard and detect methods for the air quality inside interurban bus
2023-03-17发布
2023-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长途客车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化合物的限值 …………………………………………………2
5 在用长途客车内空气主要成分的限值 ……………………………………………………………………2
6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2
参考文献……………………………………………………………………………………………………………8
GB/T 17729—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7729—2009《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和GB/T 28370—2012《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本文件以GB/T 17729—2009为主,整合了GB/T 28370—2012的内容,与GB/T 17729—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长途客车的定义(见3.1,2009年版的2.1);
b) 增加了长途客车新车、在用长途客车、挥发性有机物、醛酮类化合物、总挥发性有机物和菌落总数的术语和定义(见3.2~3.7);
c) 删除了长途客车内空气主要成分标准值的限值条件(见2009年版的表1);
d) 更改了甲醛、甲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限值(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e) 更改了二氧化碳限值(见表2,2009年版的表1);
f) 增加了菌落总数限值(见表2);
g) 增加了长途客车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见6.1);
h)增加了在用长途客车车内空气主要成分的测定(见6.2);
i) 增加了在用长途客车内菌落总数的测定(见6.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一汽丰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超先空气净化器科技有限公司、睿安(辽宁)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路、刘剑、胡选儒、赵绍伟、裴志浩、张延猛、李洋洋、于雅丽、刘柱、王偲、李琳、邵方方、全振、胡曼、严瑾、余跃、陈燕、陆有江、廉铭、言艳毛、邱洋、王培根、武江、周昭露。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9年首次发布为GB/T17729—1999,2009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并入了GB/T 28370—2012《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的内容。
GB/T 17729—2023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途客车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化合物限值及检测方法,在用长途客车车内空气主要成分限值及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M₂、M₃类中的B级和Ⅲ级客车,其他型式客车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7258、GB/T 1508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长途客车 interurban bus
为城间(城乡)运输乘客设计和制造、专门从事旅客运输的客车。[来源:GB7258—2017,3.2.1.3.1.1,有修改]
3.2
长途客车新车 new interurban bus新生产且下线时间在(42±5)d以内的,车辆内饰未被改变的长途客车。
3.3
在用长途客车 in-service interurban bus已完成注册登记,用于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的长途客车。
3.4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利用tenax等吸附剂采集,并用极性指数小于10的气相色谱柱分离,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到正十六烷之间的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的总称。
[来源:HJ/T 400—2007,3.2,有修改]
3.5
醛酮类化合物 carbonyl compound
通过2,4-二硝基苯肼(DNPH)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带有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来源:ISO 12219-1:2021,3.4]
3.6
总挥发性机物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
利用tenax等吸附剂采集,并用极性指数小于10的气相色谱柱分离,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量值的总和。
[来源:GB/T 18883—2022,3.4,有修改]
3.7
菌落总数 aerobic plate count
车内空气经过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立方米车内空间的微生物数量。
注: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来源:GB 4789.2—2022,2.1,有修改]
4 长途客车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化合物的限值
表1规定了长途客车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醛酮类化合物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限值。表1 长途客车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醛酮类化合物和TVOC的限值
项目
甲醛(CH₂O)
甲苯(C₇H₈)
二甲苯(C₈H₁₀)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限值/(mg/m³)
≤0.10
≤0.20
≤0.22
≤1.98
检测方法
6.1
5 在用长途客车内空气主要成分的限值
表2规定了在用长途客车内空气主要成分的限值。
表2 在用长途客车内空气主要成分的限值
项目
氧(O₂)
二氧化碳(CO₂)
一氧化碳(CO)
菌落总数
单位
%
%
mg/m³
CFU/m³
限值
≥20
≤0.10
≤10
≤4000
检测方法
6.2
6.3
6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6.1 长途客车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6.1.1 受检车辆的要求
6.1.1.1 受检车辆从下线至车内样品采集的全过程中,生产企业不应对车辆进行有任何影响车内空气质量排放的人为处理(包括在车内临时放置吸附物品或净化装置等)。
6.1.1.2 车辆燃料箱中的燃料种类和数量应按生产企业的规定添加。
6.1.1.3 进口车辆试验时间的规定应与国产车辆相同,特殊情况可根据到达中国市场的时间确定试验时间。
6.1.2 采样环境
受检车辆所处的采样环境应满足下列条件。
a) 环境温度:25.0℃±1.0℃。
b) 环境相对湿度:(50±10)%。
c) 环境气流速度不大于0.3 m/s。
d) 采样环境舱中的背景浓度:单一种类的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化合物不大于0.02 mg/m³;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不大于0.2 mg/m³。
6.1.3 采样点设置
车内采样点的数量按受检车辆乘员舱内有效容积大小和受检车辆具体情况而定,应能正确反映车内空气质量状况。采样点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车长9m及以下车辆的测量点至少为两个,沿车厢纵向中心线均匀布置;
b) 车长9m以上车辆的测量点至少为三个,沿车厢纵向中心线均匀布置;
c) 采样点的高度距车内地板平面高度1.2 m±0.1 m。
6.1.4 采样装置
6.1.4.1 采样环境舱
6.1.4.1.1 采样环境舱主要由主体舱室、空调系统、过滤系统等构成。
6.1.4.1.2 采样环境舱舱体内表面应为低释放、低渗透、低吸附的材料,舱内不应放置影响环境污染物背景浓度值的材料、设施等。舱内空间应足够容纳受检车辆,方便人员对受检车辆的测试、采样工作。
6.1.4.1.3采样环境舱应采取技术措施降低气流对受检车辆车厢内外空气交换的影响。
6.1.4.1.4 主体舱室设主门和辅门。主门应保证受检车辆正常出入,整个采样过程中不应开启;辅门供人员安全出入。在整个采样过程中辅门开启时,应保证至少在距离受检车辆外表面不超过0.5 m的空间范围内的采样环境条件满足6.1.2的要求。
6.1.4.2 样品采集装置
6.1.4.2.1 样品采集装置主要由恒流气体采样器、采样导管、填充柱采样管等组成。
6.1.4.2.2恒流气体采样器的流量应在50 mL/min~1000 mL/min范围内可调、稳定。连接填充柱采样管后调节气体流速并使用一级流量计(如一级皂膜流量计)校准流量,流量应满足采样前后两次误差小于5%的要求。
6.1.4.2.3 采样导管应使用经处理的不锈钢管、聚四氟乙烯管或硅橡胶管。进气口应固定在受检车辆乘员舱内规定的采样点位置,然后将采样导管从乘员舱内引出,不应破坏整车的完整性与密封性;出气口应与乘员舱外的填充柱采样管连接,填充柱采样管末端应与恒流气体采样器连接。
6.1.4.2.4 应保证整个样品采集装置的气密性,不应漏气。
6.1.4.2.5 填充柱采样管应符合HJ/T 400—2007附录B和附录C的有关规定。
上一章:GB/T 17271-2023 集装箱运输术语 下一章:GB/T 19557.6-2022 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苎麻

相关文章

GB/T 17729-2023 正式版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GB/T 39894-2021 船舶内装质量评定项目及要求 CY/T 220-2020 卷筒纸圆压圆模切与印制质量联线检测要求及检验方法 GB/T 41470-2022 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HJ 653-2021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GB/T 39526-2020 建筑幕墙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33713-2017 热固型轮转胶印过程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 GB/T 39588-2020 静电屏蔽包装袋要求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