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63/T 2426-2025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建设技术导则

DB63/T 2426-2025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建设技术导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0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10:34:51



相关搜索: 风险评估 建设 导则 城镇 城镇 洪涝

内容简介

DB63/T 2426-2025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建设技术导则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DB63/T 2426-2025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建设技术导则
2025-04-18 发布
2025-05-18 实施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 海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建设技术导则
DB63/T 2426-2025
主编单位: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青 海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青 海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实施日期:
2 0 2 5 年 0 5 月 1 8 日
青海省地方标准公告
2025 年第 2 号
(总第 462 号)
关于批准发布《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
检验标准》等六项青海省工程建设
地方标准的公告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民用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检验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全过程工程咨
询服务标准》《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导则》《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工
程建设导则》《建筑工程减隔震应用技术规程》《城镇洪涝风险评估
与建设技术导则》六项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
附件:批准发布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目录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 年 4 月 18 日
附件:
批准发布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实施日期
归口部门
1
DB63/T1684
-2025
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
检验标准
DB63/T1684
-2018
2025 年
5 月 18 日
省住房城
乡建设厅
2
DB63/T2423
-2025
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全过
程工程咨询服务标准

3
DB63/T2424
-2025
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导则

4
DB63/T1685
-2025
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导则
DB63/T1685
-2018
5
DB63/T2425
-2025
建筑工程减隔震应用技术
规程

6
DB63/T2426
-2025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建设
技术导则



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落实排水防涝工作任务,
补齐城镇排涝短板,提高城镇内涝防治水平,切实加强对城镇洪
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治的规范引导,编制组经广泛调查,认
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在广泛征求
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要求、
4 洪涝风险评估、5 防洪排涝建设技术、6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
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国城市
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
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 36 号 A 座 0712 室,邮编:100120)。
主 编 单 位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 :
青海大学
主要起草人员: 何俊超
白伟岚
李洪澄
王国玉


王文静


雷玉璞


匙中文
穆晓红




张敬玉
孔柏涵




蒋宁山


董东箭
李雪莲
司德勇
贺国太
闫晋雅
杜晓峰
主要审查人员: 张方红
于国强
汪永刚
赵久习
马传杰
孔严存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4
3.1 一般规定............................................................................................... 4
3.2 目标指标............................................................................................... 5
3.3 洪涝风险评估....................................................................................... 9
3.4 防洪排涝建设技术............................................................................. 10
3.5 防洪排涝管理能力............................................................................. 11
4 洪涝风险评估.......................................................................... 12
4.1 一般规定............................................................................................. 12
4.2 自然排水条件调查............................................................................. 12
4.3 洪涝防治设施调查............................................................................. 13
4.4 洪涝风险评估方法............................................................................. 17
4.5 洪涝风险区划..................................................................................... 22
5 防洪排涝建设技术.................................................................. 24
5.1 一般规定............................................................................................. 24
5.2 山洪沟防洪治理................................................................................. 24
5.3 蓄排空间保护与修复......................................................................... 25
5.4 城区内涝防治..................................................................................... 27
5.5 水系连通与修复................................................................................. 32
6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34
1
6.1 洪涝防治监测预警............................................................................. 34
6.2 洪涝防治管理措施............................................................................. 35
6.3 分级分类管控..................................................................................... 39
6.4 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43
附录 A 青海省城镇防洪排涝建设常用资料............................46
附录 B 青海省主要城镇防洪排涝建设标准对应设计降雨量 56
附录 C 青海省城镇洪涝风险数学模型评估法........................62
附录 D 青海省城镇防洪排涝建设技术措施适用性表............70
本标准用词说明.......................................................................... 73
引用标准名录.............................................................................. 74
条文说明...................................................................................... 76
1
1


1.0.1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贯彻落实青海省海绵城市建设和排
水防涝工作要求,补齐城镇排涝短板,全面提高城镇内涝防治水
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行政辖区内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
小城市、市县驻地镇、一般镇的建成区内涝风险区和比邻范围的
山地洪水威胁区,用于指导因山洪入城、地下水外涌、排水不畅、
低洼积水以及其他系统性问题导致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内涝防
治工作。
1.0.3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防治体系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
“因地制宜”、“问题导向”、“分类治理”、“经济可行”的
原则。
1.0.4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防治体系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外,尚应符合国家、青海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2.0.1
因洪致涝
因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造成城镇建成区比邻的山洪沟道洪水
入城导致的城镇内涝积水问题,或因外河洪水顶托致使涝水排泄
不畅导致的城镇内涝积水问题。
2.0.2
易涝积水点
在内涝防治标准以内降雨强度条件下,城镇经常发生内涝积
水灾害的位置或区域。
2.0.3
积水时间
在遭遇降雨时,城镇地面产生积水深度超过一定深度阈值,
形成内涝积水灾害的持续时间。
2.0.4
最大允许退水时间
雨停后地面积水的最大允许排干时间。
2.0.5
城镇洪涝风险
因强降雨或连续降雨超过城镇防洪排涝设施消纳能力致使城
镇内产生积水的可能性及引起的危险程度。
2.0.6
洪涝风险评估
采用统计分析、数学模型或仿真分析等手段分析技术状况值、
计算洪涝风险值,评价洪涝等级的工作过程。
2.0.7
洪涝风险等级
根据洪涝风险值的区间范围而划分的用于评估洪涝风险程度
的定性值。
2.0.8
城镇洪涝防治系统
3
用于防止和应对城镇洪涝风险的工程性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包括雨水渗透、收集、输送、调蓄、
行泄、处理和利用的自然和人工设施以及管理措施等。
2.0.9
城镇洪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
城镇洪涝防治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涉及到的产流模
型、地表汇流模型、管网水动力模型、河道(明渠)水动力模型、
地表漫溢模型等数学模型。
2.0.10
蓄排空间
具有蓄滞、传输、行泄雨水功能的水体、绿地、以及各类城
市开放空间和排水设施所在空间的统称。
2.0.11
蓄滞洪区
指包括分洪设施、退洪设施、堤防在内的用于临时贮存洪水
或分泄洪峰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
2.0.12
山洪沟
山丘区小流域溪河洪水通道。
2.0.13
山地洪水威胁区
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威胁而影响的山地、丘陵、黄土峁梁
台塬和中小河流河谷小平原、小盆地和山前平原等地区。
2.0.14
行泄通道
超过雨水管渠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排放通道,即承担排涝系
统雨水径流输送和排放功能的通道,包括城镇内河、明渠、道路、
隧道、生态用地等。
2.0.15
蓝色设施
采用河流、湖泊、水库、灌溉渠道、湿地(不含人工尾水净
化湿地工程)、池塘和洼地等不同形态水体受纳城市雨水排放的
设施。
4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治应结合当地城镇气候条件、
自身特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青海省城镇防洪排涝建设常用
资料表详见附录 A。
3.1.2
城镇洪涝防治标准和安全防治方案,应遵循城镇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和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流域相关规划的要求,
与海绵城市、城镇排水、城镇防洪、水土保持、道路交通和绿地
系统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并纳入城镇相关部门管理体系。
3.1.3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治应包括目标指标确定、洪涝
风险评估、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和防洪排涝管理能力建设。
3.1.4
城镇洪涝防治标准和建设技术宜按照城镇规模等级分类合
理设置。本标准按照城镇人口规模,参照《青海省城镇生态修复
和功能修补标准》DB63/T 2134 的城镇等级分级相关规定,将全
省城镇规模等级划分为五类,分别为中心城区、区域中心城市、
小城市、市县驻地镇、一般镇,见表 3.1.4。
表 3.1.4
青海省城镇规模等级分类
等级
规模
(万人)


名称
中心城市
>150
1
西宁市(城北区、城中区、城西区、城东区、
湟中区)
区域中心
城市
15~100
4
格尔木市、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共和
县、玉树市
5
续表 3.1.4
等级
规模
(万人)


名称
小城市
5~15
13
德令哈市、茫崖市、互助县、贵德县、玛
沁县、大通县、民和县、同仁市、湟源县、
海晏县、化隆县、门源县、囊谦县
市县驻
地镇
0.3~5
22
大柴旦行委、祁连县、玛多县、乌兰县、
都兰县、曲麻莱县、天峻县、循化县、刚
察县、兴海县、甘德县、达日县、称多县、
治多县、同德县、贵南县、尖扎县、泽库
县、河南县、班玛县、久治县、杂多县
一般镇
<0.3

其他非市县驻地镇的建制镇
3.1.5
洪涝风险评估应基于汇水范围和面积相对固定的区域划分
评估单元,评估单元宜按照自然流域集水区、排水分区等来划分。
针对评估单元,可采取分级分类方式布设相应的工程性设施和应
急管理措施,并与防洪设施有效衔接。
3.2
目标指标
3.2.1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建设设计目标和指标的确定应满足当
地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和流域相关规划要求,按照“源头
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外洪防治”的技术体系,结合当地
本底条件和突出问题合理确定。
3.2.2
源头减排指标应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渗透地面面积占
比、径流峰值控制为主要指标,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不同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应综合现
状下垫面、开发强度、地下空间等因素参照现行地方标准《青海
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DB63/T 1608 的有关规定取值,并满
6
足当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方案的管控要求。
在缺少上位规划时,地块类新建项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宜
低于 85%,改建或扩建项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
雨量不宜低于 7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表详见附
录 B.0.1。
2
除不具备渗透地质条件的地块外,地块类新建项目可渗透
地面面积比例不宜低于 40%,改建或扩建项目可渗透地面面积比
例不宜低于开发建设前。
3
当降雨小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设计降雨量时,不应
向市政雨水管渠排放未经控制的雨水。当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
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径流量不得超过原径流量。
3.2.3
排水管渠指标应以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控制指标,并应
符合以下规定:
1
在雨水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对应降雨强度下,地面不应出
现积水现象。
2
雨水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
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城乡排水
工程项目规范》GB 55027 和《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 的
有关规定取值,并不低于表 3.2.3 的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
准对应设计降雨量表详见附录 B.0.2。
表 3.2.3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年)
城镇类型
城区类型
中心
城区
非中心
城区
中心城区的
重要地区
中心城区地下通道
和下沉式广场等
中心城市
2~5
2~3
5~10
20~30
7
续表 3.2.3
城镇类型
城区类型
中心
城区
非中心
城区
中心城区的
重要地区
中心城区地下通道
和下沉式广场等
区域中心城市、
小城市、市县驻
地镇、一般镇
2~3
2~3
3~5
10~20
注:1. 人口密集、内涝易发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应采用规定的设计
重现期上限;
2. 新建地区应按规定的设计重现期执行,既有地区更新应结合海绵
城市建设、地区改建、道路建设等完善雨水排放系统,按规定设
计重现期执行;
3. 同一雨水排放系统的不同管段可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4. 中心城区下穿立交道路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按 3.2.3 中“中心
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的规定执行,非中心城区下穿立
交道路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应小于 10 年,高架道路雨水管渠
设计重现期不应小于 5 年。
3.2.4
排涝除险指标应以内涝防治标准为控制指标,包括内涝防
治设计重现期和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内
河水位变化以及经济可行性等因素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城镇内涝
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 和《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 的
有关规定取值,并应不低于表 3.2.4-1 的规定。内涝防治设计重现
期标准对应设计降雨量表详见附录 B.3。
8
表 3.2.4-1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标准(年)
城镇类型
重现期
地面积水设计标准
中心城市
50
1. 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
不进水;
2. 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
过 15cm。
区域中心城市
30
小城市
20
市县驻地镇、一般

10~20
注: 1. 人口密集、内涝易发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应采用规定的设计
重现期上限;
2. 目前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分期达到标准;
3. 当地面积水不满足表 3.2.4-1 的要求时,应采取渗透、调蓄、设置
行泄通道和内河整治等措施;
4. 超过内涝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应采取应急措施;
5. 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是指针对正常的城市道路、人行
道的标高设计在合理范围内的建筑,不包括城市建设造成的低洼
区建筑。
2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的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应符合《室外
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 的有关规定取值,并应不低于表 3.2.4-2
的规定。
表 3.2.4-2
城镇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的最大允许退水时间(h)
城区类型
中心城区
非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的
重要地区
最大允许退水时间
1.0~2.0
1.5~2.0
0.5~1.0
注:1. 同一城镇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应小于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应小于非中心城区;
2. 人口密集、内涝易发、特别重要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区和市县驻
9
地镇,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应采用规定下限值;
3. 交通枢纽的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应为 0.5h;
4. 本标准规定的最大允许退水时间为雨停后的地面积水的最大允许
排干时间。
3.2.5
外洪防治指标应以山洪沟防洪标准为控制指标,山洪沟防
洪标准应根据保护对象规模、重要性和防护要求,以及经审批的
流域防洪规划、区域防洪规划,统筹考虑与下游河道关系以及灾
害造成的影响、紧急损失等因素,参照《防洪标准》GB 50201、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 和《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
技术规范》SL/T 778 的有关规定综合取值,并应不低于表 3.2.5
的规定。
表 3.2.5
山洪沟防洪标准(年)
城镇类型
上一章:DBJ/T 13-318-2025 建筑施工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下一章:DB63/T 2424-2025 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导则

相关文章

DB63/T 1903-2021 青海省美丽城镇建设标准 DB63/T 1903-2021 青海省高原美丽城镇建设标准 DB63/T 1206-2013 城市房屋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 DBJ41/T 270-2022 河南省洪涝灾害后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DB12/T 1385-2024 城镇燃气用聚乙烯管道风险评估导则 DB63/T 1175-2012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镇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方法与实践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预警与风险分析方法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