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 36889-2025 化学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6889-2025 化学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53.2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10-01 09:34:12



相关搜索: 化学纤维 产品 单位 限额 能源消耗 产品 限额 能源消耗 单位

内容简介

GB 36889-2025 化学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ICS27.
010
CCSF0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36889—2025
代替 GB36889—2018
化学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Normofenergyconsumptionperunitproductionsofchemicalfibers
2025-05-30发布 2026-06-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36889—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 GB36889—2018《聚酯涤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与 GB36889—2018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适用范围,增加了瓶用聚酯、粘胶纤维、锦纶6、氨纶、维纶、腈纶、丙纶、超高分子量聚乙 烯纤维和双组分复合纤维(见第1章,2018年版的第1章); b) 删除了能源消耗指标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见2018年版的第3章); c) 更改了聚酯涤纶单位产品工序能耗限额(见第4章,2018年版的第4章); d) 增加了瓶用聚酯、粘胶纤维、锦纶6、氨纶、维纶、腈纶、丙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双组分 复合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等级(见第4章); e) 增加了瓶用聚酯、粘胶纤维、锦纶6、氨纶、维纶、腈纶、丙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双组分 复合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和准入值,增加了锦纶6切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和 准入值(见第5章); f) 增加了粘胶纤维、锦纶6、氨纶、维纶、腈纶、丙纶的统计范围、产量折标和计算方法,增加了瓶 用聚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双组分复合纤维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见第6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8年首次发布为 GB36889—201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36889—2025
化学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化学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产量
折算,描述了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聚酯涤纶、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瓶用聚酯、粘胶纤维、锦纶6、氨纶
(干法纺丝)、维纶(高强高模聚乙烯醇超短纤维、水溶性聚乙烯醇短纤维)、腈纶(DMAc湿法二步法)、
丙纶(全拉伸丝、膨体长丝、短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湿法纺丝)和部分双组分复合纤维等生产
企业进行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4146. 1 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1部分:属名 GB/T4146. 2 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2部分:产品术语 GB/T4146. 3 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3部分:检验术语 GB/T8960 涤纶牵伸丝 GB/T12723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GB/T13758 粘胶长丝 GB/T14460 涤纶低弹丝 GB/T14463 粘胶短纤维 GB/T14464 涤纶短纤维 GB/T16603 锦纶牵伸丝 GB/T16604 涤纶工业长丝 GB/T30101 聚乙烯醇水溶短纤维 FZ/T52010 再生涤纶短纤维 FZ/T52023 高强高模聚乙烯醇超短纤维 FZ/T52043 莫代尔短纤维 FZ/T54001 丙纶膨体长丝(BCF) FZ/T54003 涤纶预取向丝 FZ/T54007 锦纶6弹力丝 FZ/T54008 丙纶牵伸丝 FZ/T54010 氨纶长丝 FZ/T54024 锦纶6预取向丝 FZ/T54033 锦纶6高取向丝(HOY) FZ/T54044 锦纶6工业长丝 1
GB36889—2025
FZ/T54046 循环再利用涤纶预取向丝
FZ/T54047 循环再利用涤纶低弹丝
FZ/T54048 循环再利用涤纶牵伸丝
3 术语和定义
GB/T2589、GB/T4146. 1、GB/T4146. 2、GB/T4146. 3和 GB/T127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 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耗能工质 energy-consumedmedium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 物质。 [来源:GB/T2589—2020,3. 1]
4 能耗限额等级
4.
1 聚酯涤纶能耗限额等级
聚酯涤纶单位产品工序能耗限额等级见表1,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1 聚酯涤纶单位产品工序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工序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聚合 聚酯熔体或切片 ≤85 ≤90 ≤100
固相增黏 高黏度切片 ≤40 ≤42 ≤45
液相增黏 高黏度熔体 ≤35 ≤37 ≤40
熔体直接纺丝 预取向丝(POY) ≤40 ≤45 ≤50
全拉伸丝(FDY) ≤50 ≤60 ≤83
工业长丝 ≤120 ≤140 ≤145
短纤维 ≤85 ≤100 ≤110
切片纺丝 预取向丝(POY) ≤90 ≤92 ≤95
全拉伸丝(FDY) ≤92 ≤95 ≤105
工业长丝 ≤140 ≤160 ≤165
短纤维 ≤140 ≤160 ≤180
加弹 拉伸变形丝(DTY) (网络喷嘴压力不大于0. 12 MPa) ≤90 ≤105 ≤115
拉伸变形丝(DTY) (网络喷嘴压力小于0. 35 MPa, 大于0. 12 MPa) ≤120 ≤130 ≤140
拉伸变形丝(DTY) (网络喷嘴压力不小于0. 35 MPa) ≤150 ≤160 ≤180
2
GB36889—2025
4.
2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能耗限额等级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2,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2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切片(瓶片到切片) ≤55 ≤65 ≤75
预取向丝(POY)(瓶片纺/切片纺) ≤100 ≤115 ≤120
全拉伸丝(FDY) 瓶片纺 ≤130 ≤140 ≤150
切片纺 ≤100 ≤120 ≤130
拉伸变形丝(DTY)(网络喷嘴压力不大于0. 12 MPa) ≤95 ≤110 ≤118
拉伸变形丝(DTY)(网络喷嘴压力小于0. 35 MPa,大于0. 12 MPa) ≤130 ≤135 ≤145
拉伸变形丝(DTY)(网络喷嘴压力不小于0. 35 MPa) ≤155 ≤167 ≤185
短纤维 ≤150 ≤160 ≤185
4.
3 瓶用聚酯能耗限额等级
瓶用聚酯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3,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3 瓶用聚酯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瓶用聚酯切片 ≤100 ≤115 ≤120
4.
4 粘胶纤维能耗限额等级
粘胶纤维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4,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4 粘胶纤维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粘胶短纤维 ≤800 ≤900 ≤950
莫代尔短纤维 ≤1150 ≤1170 ≤1200
粘胶长丝 ≤2700 ≤2900 ≤3000
3
GB36889—2025
4.
5 锦纶6能耗限额等级
锦纶6单位产品工序能耗限额等级见表5,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5 锦纶6单位产品工序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工序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聚合 民用切片 ≤100 ≤135 ≤145
工业用切片 ≤130 ≤160 ≤190
纺丝 预取向丝(POY)、高取向丝(HOY) ≤115 ≤160 ≤200
全拉伸丝(FDY) ≤180 ≤250 ≤270
工业长丝 ≤160 ≤180 ≤350
加弹 拉伸变形丝(DTY) ≤165 ≤245 ≤285
4.
6 氨纶(干法纺丝)能耗限额等级
氨纶(干法纺丝)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6,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6 氨纶(干法纺丝)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氨纶(干法纺丝) ≤900 ≤1100 ≤1300
4.
7 维纶能耗限额等级
维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7,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7 维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高强高模聚乙烯醇超短纤维 ≤800 ≤1070 ≤1200
水溶性聚乙烯醇短纤维 ≤950 ≤1100 ≤1200
4
GB36889—2025
4.
8 腈纶(DMAc湿法二步法)能耗限额等级
腈纶(DMAc湿法二步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8,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8 腈纶(DMAc湿法二步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腈纶(DMAc湿法二步法) ≤950 ≤1000 ≤1050
4.
9 丙纶能耗限额等级
丙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9,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9 丙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丙纶全拉伸丝(FDY) ≤130 ≤150 ≤200
丙纶膨体长丝(BCF) ≤175 ≤200 ≤220
丙纶短纤维 ≤110 ≤130 ≤155
4.
1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湿法纺丝)能耗限额等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湿法纺丝)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10,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1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湿法纺丝)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卤化烃萃取剂) ≤3000 ≤3500 ≤400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氢萃取剂) ≤4000 ≤6000 ≤8000
4.
11 部分双组分复合纤维能耗限额等级
部分双组分复合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等级见表11,其中1级能耗最低。
5
GB36889—2025
表11 部分双组分复合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等级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产品 能耗限额等级
1级 2级 3级
双组分聚合熔体/切片 ≤120 ≤130 ≤150
熔体直接纺双组分复合纤维 预取向丝(POY) ≤45 ≤55 ≤70
全拉伸丝(FDY) ≤55 ≤65 ≤80
切片纺双组分复合纤维 预取向丝(POY) ≤120 ≤155 ≤180
全拉伸丝(FDY) ≤150 ≤170 ≤190
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PET)复合短纤维 ≤120 ≤130 ≤190
低熔点聚酯(LMPET)/聚酯(PET)复合短纤维 ≤155 ≤165 ≤175
5 技术要求
5.
1 能耗限定值
达到设计产能情况下,现有聚酯涤纶、循环再利用涤纶、瓶用聚酯、粘胶纤维、锦纶6、氨纶、维纶、腈
纶、丙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部分双组分复合纤维企业,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应分别符合
表1~表11中3级要求。
5.
2 能耗准入值
达到设计产能情况下,新建、改建和扩建聚酯涤纶、循环再利用涤纶、瓶用聚酯、粘胶纤维、锦纶6、
氨纶、维纶、腈纶、丙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部分双组分复合纤维企业,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
值应分别符合表1~表11中的2级要求。
6 统计范围、产量折标和计算方法
6.
1 统计范围
6.
1 辅助生产系统
化学纤维辅助生产系统为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机修、化验、计量、环保和
仓储等。
6.
2 聚酯涤纶
6. 1. 2. 1 聚酯涤纶聚合工序 聚酯涤纶聚合工序以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 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酯化、缩聚等)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 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GB36889—2025
6.
1.
2 聚酯涤纶固相增黏工序
聚酯涤纶固相增黏工序以聚酯切片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预结
晶、干燥和增黏等)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
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3 聚酯涤纶液相增黏工序
聚酯涤纶液相增黏工序以聚酯熔体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和辅
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
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4 聚酯涤纶熔体直接纺丝工序
聚酯涤纶熔体直接纺丝工序以熔体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纺
丝、上油、卷绕和分级包装等 POY 各生产环节;纺丝、上油、牵伸、卷绕和分级包装等 FDY 各生产环节;
液相增黏、纺丝、上油、牵伸、卷绕和分级包装等工业长丝各生产环节;纺丝、上油、卷绕、后处理和分级包
装等短纤维各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
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2. 5 聚酯涤纶切片纺丝工序 聚酯涤纶切片纺丝工序以聚酯切片为原料,其单位产品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纺丝、上 油、卷绕和分级包装等 POY 各生产环节;纺丝、上油、牵伸、卷绕和分级包装等 FDY 各生产环节;纺丝、 上油、牵伸、卷绕和分级包装等工业长丝各生产环节;纺丝、上油、卷绕、后处理和分级包装等短纤维各生 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 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2. 6 聚酯涤纶加弹工序 聚酯涤纶加弹工序以涤纶 POY 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牵伸假 捻和分级包装等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 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3 循环再利用涤纶 6. 1. 3. 1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切片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切片以废弃聚酯瓶片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
包括主要生产系统(熔融、造粒、结晶、干燥、增黏等各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
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2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预取向丝(POY)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预取向丝 POY 以废弃聚酯瓶片或再生聚酯切片为原料,其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干燥、熔融、纺丝、上油、卷绕和分级包装等 POY 各生
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
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7
GB36889—2025
6.
1.
3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全拉伸丝(FDY)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全拉伸丝 FDY 以废弃聚酯瓶片或再生聚酯切片为原料,其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干燥、熔融、纺丝、上油、牵伸、卷绕和分级包装等 FDY
各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
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4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拉伸变形丝(DTY)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拉伸变形丝 DTY 以循环再利用涤纶预取向丝 POY 为原
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牵伸假捻和分级包装等 DTY 各生产环节)和辅
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
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5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短纤维
循环再利用涤纶(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短纤维以废弃聚酯类材料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
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干燥、增黏、纺丝、上油、卷绕、后处理和分级包装等短纤维各生产环节)和辅助
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
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4 瓶用聚酯
瓶用聚酯以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PTA)、间苯二甲酸(IPA)、乙二醇(EG)和二甘醇(DEG)为原
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酯化、缩聚、增黏、切粒各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
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
及耗能工质。
6. 1. 5 粘胶纤维 粘胶纤维以浆粕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原液制备、纺丝、酸站) 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的 消耗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6 锦纶6
6.
1.
1 锦纶6聚合工序
锦纶6聚合工序以己内酰胺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聚合)和辅
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
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2 锦纶6纺丝工序
锦纶6纺丝工序以聚酰胺切片为原料,其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干
燥、熔融、纺丝、上油、卷绕和分级包装等 POY 或 HOY 各生产环节;干燥、熔融、纺丝、上油、牵伸、卷绕
和分级包装等 FDY 各生产环节;干燥、纺丝、上油、牵伸、卷绕和分级包装等工业长丝各生产环节)和辅
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
8
GB36889—2025
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3 锦纶6加弹工序
锦纶6加弹工序以锦纶6POY 为原料,其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牵
伸假捻和分级包装等 DTY 各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
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7 氨纶(干法纺丝)
氨纶以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为原料,其单位产
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聚合、纺丝、精制回收)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
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8 维纶
维纶以聚乙烯醇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原液制备、纺丝、后处
理)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
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9 腈纶(DMAc湿法二步法) 腈纶以丙烯腈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聚合、原液制备、纺丝、后 处理、溶剂回收)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 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0 丙纶
丙纶以聚丙烯切片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混料、熔融、纺丝、上
油、牵伸、卷绕和分级包装等 FDY 各生产环节;混料、熔融、纺丝、拉伸、变形和分级包装等 BCF各生产
环节;混料、熔融、纺丝、上油、卷绕、后处理和分级包装等短纤维各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
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 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
工质。
6.
1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湿法纺丝)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
系统(原液制备、纺丝、萃取干燥和超倍拉伸等湿法纺丝工艺各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
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2 双组分复合纤维
6. 1. 12. 1 双组分聚合熔体/切片 双组分聚合熔体/切片以两种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类聚合物的单体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 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 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12. 2 熔体直接纺双组分复合纤维
熔体直接纺双组分复合纤维以两种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类聚合物的熔体为原料,其单位产
9
GB36889—2025
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
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12.
3 切片纺双组分复合纤维
切片纺双组分复合纤维以两种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类聚合物的切片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
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
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12. 4 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PET)复合短纤维 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PET)复合纤维以聚乙烯切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 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 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1. 12. 5 低熔点聚酯(LMPET)/聚酯(PET)复合短纤维
低熔点聚酯(LMPET)/聚酯(PET)复合短纤维以低熔点聚酯和聚酯的单体为原料,其单位产品综
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不包括职工宿舍、食
堂、保健站、休息室等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
6. 2 产量折标 6. 2. 1 聚酯涤纶常规产品产量折标 聚酯涤纶常规产品的合格品标准产量为实际产量乘以折标系数。折标系数见表12。涤纶预取向 丝合格品应符合FZ/T54003的要求,涤纶全拉伸丝合格品应符合 GB/T8960的要求,涤纶工业长丝合 格品应符合 GB/T16604的要求,涤纶短纤维合格品应符合 GB/T14464的要求,涤纶拉伸变形丝合格 品应符合 GB/T14460的要求。
表12 聚酯涤纶折标系数
产品 线密度基准值 dtex 折标系数
线密度小于或等于基准值 线密度大于基准值
预取向丝(POY) 273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全拉伸丝(FDY) 167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工业长丝 1110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短纤维 1. 67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拉伸变形丝(DTY) 167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6.
2 循环再利用涤纶常规产品产量折标
循环再利用涤纶长丝常规产品的合格品标准产量为实际产量乘以折标系数。折标系数见表13。
循环再利用涤纶预取向丝合格品应符合 FZ/T54046要求。循环再利用涤纶拉伸变形丝合格品应符合
FZ/T54047要求。循环再利用涤纶全拉伸丝合格品应符合 FZ/T54048要求。
1
0
GB36889—2025
表13 循环再利用涤纶长丝折标系数
产品 线密度基准值 dtex 折标系数
线密度小于或等于基准值 线密度大于基准值
全拉伸丝(FDY)、拉伸变形丝(DTY) 167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预取向丝(POY) 273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循环再利用涤纶短纤维常规产品的合格品标准产量为实际产量乘以折标系数,循环再利用涤纶短
纤维折标系数见表14。循环再利用涤纶短纤维合格品应符合 FZ/T52010要求。
表14 循环再利用涤纶短纤维折标系数
产品 线密度基准值 dtex 折标系数
棉型 ≤1. 11 1. 3
>1. 11~1. 56 1. 15
>1. 56 1. 0
二维中空 ≤5. 0 1. 25
>5.0~222. 1. 0
>22. 2 1. 25
三维中空 ≤5. 0 1. 3
>5. 0~16. 7 1. 0
>16. 7 1. 2
6.
3 粘胶纤维常规产品产量折标
粘胶纤维常规产品的合格品标准产量为实际产量乘以折标系数,粘胶纤维折标系数见表15。粘胶
短纤维合格品应符合 GB/T14463要求。粘胶长丝合格品应符合 GB/T13758的要求,粘胶莫代尔合
格品应符合 FZ/T52043的要求。
表15 粘胶纤维折标系数
产品 线密度基准值 dtex 折标系数
线密度小于或等于基准值 线密度大于基准值
粘胶短纤维 1. 67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莫代尔短纤维 1. 67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粘胶长丝 133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6.
4 锦纶6常规产品产量折标
锦纶6常规产品的合格品标准产量为实际产量乘以折标系数,锦纶折标系数见表16。锦纶6预取 向丝合格品应符合 FZ/T54024的要求,锦纶6高取向丝合格品应符合 FZ/T54033的要求,锦纶6全 1 1
GB36889—2025
拉伸丝合格品应符合 GB/T16603的要求,锦纶6拉伸变形丝合格品应符合的 FZ/T54007的要求,锦
纶6工业长丝合格品应符合 FZ/T54044的要求。
表16 锦纶6折标系数
产品 线密度基准值 dtex 折标系数
线密度小于或等于基准值 线密度大于基准值
预取向丝(POY)、高取向丝(HOY) 944.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全拉伸丝(FDY) 77. 8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拉伸变形丝(DTY) 77. 8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工业长丝 1110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注:计算切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时不需要折标。
6.
5 氨纶常规产品产量折标
氨纶常规产品的合格品标准产量为实际产量乘以折标系数,氨纶折标系数见表17。氨纶合格品应
符合 FZ/T54010的要求。
表17 氨纶折标系数
产品 线密度基准值 dtex 折标系数
线密度小于或等于基准值 线密度大于基准值
氨纶 444. 基准值/名义线密度 1
6. 2. 6 维纶常规产品产量折标 维纶常规产品的合格品标准产量为实际产量乘以折标系数,维纶折标系数见表18。高强高模聚乙 烯醇超短纤维合格品应符合 FZ/T52023的要求,聚乙烯醇水溶短纤维合格品应符合 GB/T30101的 要求。
表18 维纶折标系数
产品 规格 折标系数
高强高模聚乙烯醇超短纤维 Q-11 1. 00
Q-12 1. 25
Q-13 1. 75
Q-14 2. 25
Q-15 2. 75
Q-16 3. 25
1
2
GB36889—2025
表18 维纶折标系数 (续)
产品 规格 折标系数
水溶性聚乙烯醇短纤维 芒硝法 S-9 1. 00
S-8 1. 25
溶剂冻胶法 SS-7 2. 75
SS-6 3. 25
SS-5 3. 55
SS-4 3. 75
SS-3 3. 95
SS-2 4. 15
注1:Q 表示高强高模系列纤维,后面的数字表示干断裂强度,单位cN/dtex。 注2:S表示芒硝浴湿法成型工艺制造的水溶系列纤维,后面的数字表示溶解温度,单位×10 ℃。 注3:SS表示溶剂冻胶法工艺制造的中低温系列水溶纤维,后面的数字表示溶解温度,单位×10 ℃。
6.
7 丙纶常规产品产量折标
丙纶常规产品的合格品标准产量为实际产量乘以折标系数,维纶折标系数见表19。丙纶全拉伸丝
合格品应符合 FZ/T54008的要求。丙纶膨体长丝(BCF)合格品应符合 FZ/T54001的要求。
表19 丙纶折标系数
产品 线密度基准值 dtex 折标系数
线密度小于或等于基准值 线密度大于基准值
丙纶全拉伸丝(FDY) 167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丙纶膨体长丝(BCF) 3200 基准值/实际线密度 1
6.
8 原液着色、功能性及差异化产品二次折标
原液着色、功能性熔体或切片应以常规产品标准产量为基数,乘以1. 2进行二次折标。 原液着色、功能性或差别化聚酯涤纶按6. 2. 1计算相同规格常规产品标准产量后,应乘以1. 2倍进 行二次折标。 原液着色、功能性或差别化循环再利用涤纶按6. 2. 2计算相同规格常规产品标准产量后,应乘以 1. 2倍进行二次折标。 原液着色、功能性或差别化粘胶纤维按6. 2. 3计算相同规格常规产品标准产量后,应乘以1. 2倍进 行二次折标。 原液着色、功能性或差别化锦纶6按6. 2. 4计算相同规格常规产品标准产量后,应乘以1. 2倍进行 二次折标。 原液着色、功能性或差别化氨纶按6. 2. 5计算相同规格常规产品标准产量后,应乘以1. 2倍进行 二次折标。 原液着色、功能性或差别化维纶按6. 2. 6计算相同规格常规产品标准产量后,应乘以1. 2倍进行 二次折标。 1 3
GB36889—2025
原液着色、功能性或差别化丙纶按6. 2. 7计算相同规格常规产品标准产量后,应乘以1. 2倍进行 二次折标。 6. 3 计算方法
6.
1 通则
计算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综合能耗时应符合 GB/T2589的规定。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
数(参考值)见附录 A,主要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按能源等价值计)(参考值)见附录 B。
6.
2 综合能耗
化学纤维综合能耗应按公式(1)计算: n E =∑ i=1 (Ei ×ki) …………………………(1) 式中: E ———统计期内某种化学纤维的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n ———统计期内生产化学纤维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种类数量; Ei ———统计期内生产化学纤维过程中消耗的第i种能源量(含耗能工质消耗的能源量); ki ———统计期内生产化学纤维过程中所消耗的第i种能源的折标系数。
6.
3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化学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按公式(2)计算: ea=E …………………………(2) P 式中: ea ———统计期内某种化学纤维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E ———统计期内某种化学纤维的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P ———统计期内某种化学纤维的标准产量,单位为吨(t)。
1
4
GB36889—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见表 A.
1和表 A.
2。
表 A.
1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
能源名称 平均低位发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 20934kJ/kg(5000kcal/kg) 0. 7143kgce/kg
洗精煤 26377kJ/kg(6300kcal/kg) 0. 9000kgce/kg
洗中煤 8374kJ/kg(2000kcal/kg) 0. 2857kgce/kg
煤泥 8374kJ/kg~12560kJ/kg (2000kcal/kg~3000kcal/kg) 0. 2857kgce/kg~0. 4286kgce/kg
煤矸石(用作能源) 8374kJ/kg(2000kcal/kg) 0. 2857kgce/kg
焦炭(干全焦) 28470kJ/kg(6800kcal/kg) 0. 9714kgce/kg
煤焦油 33494kJ/kg(8000kcal/kg) 1. 1429kgce/kg
原油 41868kJ/kg(10000kcal/kg) 1. 4286kgce/kg
燃料油 41868kJ/kg(10000kcal/kg) 1. 4286kgce/kg
汽油 43124kJ/kg(10300kcal/kg) 1. 4714kgce/kg
煤油 43124kJ/kg(10300kcal/kg) 1. 4714kgce/kg
柴油 42705kJ/kg(10200kcal/kg) 1. 4571kgce/kg
天然气 32238kJ/m 3~38979kJ/m 3 (7700kcal/m 3~9310kcal/m 3) 1. 1000kgce/m 3~1. 3300kgce/m 3
液化天然气 51489kJ/kg(12300kcal/kg) 1. 7572kgce/kg
液化石油气 50242kJ/kg(12000kcal/kg) 1. 7143kgce/kg
炼厂干气 46055kJ/kg(11000kcal/kg) 1. 5714kgce/kg
焦炉煤气 16747kJ/m 3~18003kJ/m 3 (4000kcal/m 3~4300kcal/m 3) 0. 5714kgce/m 3~0. 6143kgce/m 3
高炉煤气 3768kJ/m 3(900kcal/m 3) 0. 1286kgce/m 3
发生炉煤气 5234kJ/m 3(1250kcal/m 3) 0. 1786kgce/kg
重油催化裂解煤气 19259kJ/m 3(4600kcal/m 3) 0. 6571kgce/m 3
重油热裂解煤气 35588kJ/m 3(8500kcal/m 3) 1. 2143kgce/m 3
焦炭制气 16329kJ/m 3(3900kcal/m 3) 0. 5571kgce/m 3
1
5
GB36889—2025
表 A.
1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续)
能源名称 平均低位发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压力气化煤气 15072kJ/m 3(3600kcal/m 3) 0. 5143kgce/m 3
水煤气 10476kJ/m 3(2500kcal/m 3) 0. 3571kgce/m 3
粗苯 41868kJ/kg(10000kcal/kg) 1. 4286kgce/kg
甲醇(用作燃料) 19913kJ/kg(6401kcal/kg) 0. 9144kgce/kg
乙醇(用作燃料) 26800kJ/kg(4756kcal/kg) 0. 6794kgce/kg
氢气(用作燃料,密度为 0. 082kg/m 3) 9756kJ/kg(2330kcal/m 3) 0. 3329kgce/m 3
沼气 20934kJ/m 3~24283kJ/m 3 (5000kcal/m 3~5800kcal/m 3) 0. 7143kgce/m 3~0. 8286kgce/m 3
表 A.
2 电力和热力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
能源名称 折标准煤系数
电力(当量值) 0. 1229kgce/(kW·h)
热力(当量值) 0. 03412kgce/MJ
1
6
GB36889—2025
附 录 B
(资料性)
主要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按能源等价值计)(参考值)
主要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按能源等价值计)(参考值)见表 B.
1。
表 B.
1 主要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按能源等价值计)(参考值)
耗能工质名称 单位耗能工质耗能量 折标准煤系数
新水 7. 54 MJ/t(1800kcal/t) 0. 2571kgce/t
软化水 14. 24 MJ/t(3400kcal/t) 0. 4857kgce/t
除氧水 28. 47 MJ/t(6800kcal/t) 0. 9714kgce/t
压缩空气 1. 17 MJ/m 3(280kcal/m 3) 0. 0400kgce/m 3
氧气 11. 72 MJ/m 3(2800kcal/m 3) 0. 4000kgce/m 3
氮气(做副产品时) 11. 72 MJ/m 3(2800kcal/m 3) 0. 4000kgce/m 3
氮气(做主产品时) 19. 68 MJ/m 3(4700kcal/m 3) 0. 6714kgce/m 3
二氧化碳气 6. 28 MJ/m 3(1500kcal/m 3) 0. 2143kgce/m 3
乙炔 243. 76 MJ/m 3(58220kcal/m 3) 8. 3143kgce/m 3
上一章:GB 45831-2025 机动车用光源 安全性要求 下一章:GB 37478-2025 道路和隧道照明用LED灯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相关文章

GB 29450-2012 玻璃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40877-2021 硅酸铝纤维及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DB31/ 626-2020 涤纶短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JC/T 570-2012 玻璃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DB31/626-2020 涤纶短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6892-2018 刚玉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1370-2017 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16780-2021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