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54/T 0446-2025 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规程

DB54/T 0446-2025 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42.0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09:08:13



相关搜索: 技术规程 民用建筑 太阳能 应用

内容简介

DB54/T 0446-2025 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规程 ICS 27.160
CCS F 12
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54/T 0446—2025
建筑空气能供暖通风技术标准
2025 - 05 - 10 发布 2025-06 - 10 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4/T 0446-2025
前言
根据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编制<西藏自治区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
规程>的制定计划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和
地方标准以及相关工程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 11 章,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太阳辐射资源
区划与设计参数、5 太阳能收集条件与场地规划、6 差异化保温与被动式太阳能利用、7
太阳能光热系统、8 太阳能光伏系统、9 系统安装、调试与验收、10 系统运行与维护、11
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评估。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
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地址:陕西省
西安市雁塔路 13 号;邮编:71005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藏自治区勘察设计与建设科技协会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西藏宁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
西藏日出东方阿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陕西众森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DB54/T 0446-2025
西安工程大学
拉萨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藏凌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藏湛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四川省建设科技协会
武警部队工程代建管理办公室
主要起草人员: 王登甲
李博佳
张 聪
张井山
李 勇
郭应军
张樱子
刘 岗
高 萌
张睿超
刘艳峰 傅治国 陶昌军
陈耀文 张昕宇 司鹏飞
焦青太 李存明 周 勇
索朗白姆 石利军 王春霖
冉 旭 周伦平 李梦媛
步 兵 陶双平 丁海涛
袁喜鹏 侯 文 陈景衡
陈 伟 宋慧华 赵 娟
幸 运 于晓辉 谢文明
默哲龙 曲 磊 王柏超
武玉艳 余作相 柳现锋
主要审查人员: 戎向阳
田 喆 顾 静 王 谦
李 超 石维彬 张在喜
DB54/T 0446-2025
目录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 ................................................................................................................................4
4 太阳辐射资源区划与设计参数 ............................................................................................6
4.1 一般规定.......................................................................................................................6
4.2 太阳辐射资源区划.......................................................................................................6
4.3 太阳辐射设计参数.......................................................................................................6
5 太阳能收集条件与场地规划 ................................................................................................7
5.1 一般规定.......................................................................................................................7
5.2 建筑太阳能利用...........................................................................................................7
5.3 社区太阳能利用...........................................................................................................8
5.4 太阳能热源场地规划...................................................................................................8
6 差异化保温与被动式太阳能利用 ........................................................................................9
6.1 一般规定.......................................................................................................................9
6.2 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9
6.3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10
7 太阳能光热系统 ..................................................................................................................14
7.1 一般规定.....................................................................................................................14
7.2 集中式太阳能供暖系统.............................................................................................14
7.3 分散式太阳能供暖系统.............................................................................................17
7.4 太阳能卫生热水系统.................................................................................................19
7.5 设备性能要求.............................................................................................................21
8 太阳能光伏系统 ..................................................................................................................23
8.1 一般规定.....................................................................................................................23
8.2 建筑光伏系统.............................................................................................................23
8.3 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24
8.4 电气性能要求.............................................................................................................24
8.5 设备性能要求.............................................................................................................25
DB54/T 0446-2025
9 系统安装、调试与验收 ......................................................................................................27
9.1 一般规定.....................................................................................................................27
9.2 光热系统安装与调试.................................................................................................27
9.3 光伏系统安装与调试.................................................................................................28
9.4 分项工程验收.............................................................................................................29
9.5 竣工验收.....................................................................................................................30
10 系统运行与维护 ................................................................................................................32
10.1 一般规定...................................................................................................................32
10.2 运行监测...................................................................................................................32
10.3 维护管理...................................................................................................................33
11 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评估 ................................................................................................36
11.1 一般规定...................................................................................................................36
11.2 效益分析...................................................................................................................36
11.3 效益评价...................................................................................................................37
附录 A 西藏自治区水平面年均太阳总辐射区域分布表 ....................................................39
附录 B 西藏自治区太阳辐射设计参数.................................................................................41
附录 C 水平面辐射至倾斜面辐射的折算公式 ....................................................................42
附录 D 西藏自治区建筑南立面太阳平均辐照度及辐射温差比 ........................................43
附录 E 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设计计算方法.........................................................................44
附录 F 典型玻璃配合不同窗框的整窗传热系数.................................................................46
附录 G 蓄热系统容积计算方法 ............................................................................................48
附录 H 太阳能集热场阻力不平衡率计算方法 ....................................................................49
附录 I 分散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保证率计算流程......................................................50
本规程用词说明 ......................................................................................................................51
引用标准名录 ..........................................................................................................................52
附:条文说明 ..........................................................................................................................54
DB54/T 0446-202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 ................................................................................................................4
4. Solar radiation resource zoning and design parameters ..................................................6
4.1 General Provisions ...............................................................................................................6
4.2 Solar radiation resource zoning ...........................................................................................6
4.3 Solar radiation design parameters ........................................................................................6
5 Solar Collection Conditions and Site Planning ..................................................................7
5.1 General Provisions ...............................................................................................................7
5.2 Solar Utilization in Buildings ..............................................................................................7
5.3 Solar Utilization in Community ...........................................................................................8
5.4 Site Planning of Concentrated Solar Heat Source ...............................................................8
6 Differentiated Insulation and Passive Solar Utilization ....................................................9
6.1 General Provisions ...............................................................................................................9
6.2 Differentiated Insulation of Building Envelope ...................................................................9
6.3 Passive Solar Utilization ....................................................................................................10
7 Photothermal System ..........................................................................................................14
7.1 General Provisions .............................................................................................................14
7.2 District Centralized Solar Heating System ........................................................................14
7.3 Decentralized Solar Heating System .................................................................................17
7.4 Solar Thermal Domestic Hot Water System ......................................................................19
7.5 Equipmen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21
8 Photovoltaic System ............................................................................................................23
8.1 General Provisions .............................................................................................................23
8.2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23
8.3 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 .........................................................................................24
8.4 Electric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24
8.5 Equipmen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25
DB54/T 0446-2025
9 System Installation, Debugging, and Acceptance ............................................................27
9.1 General Provisions .............................................................................................................27
9.2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of Solar Heating/Photothermal System .................................27
9.3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of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28
9.4 Acceptance of Sub projects ................................................................................................29
9.5 Completion Acceptance .....................................................................................................30
10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32
10.1 General Provisions ...........................................................................................................32
10.2 Operation Monitoring ......................................................................................................32
10.3 Maintenance Management ...............................................................................................33
11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 Evaluation ...36
11.1 General Provisions ...........................................................................................................36
11.2 Benefit Analysis ...............................................................................................................36
11.3 Benefit Evaluation ...........................................................................................................37
Appendix A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Mean Annual Total Solar Radiation in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39
Appendix B Solar Radiation Design Parameters of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40
Appendix C Conversion formula from horizontal plane radiation to inclined plane .....41
Appendix D Average solar irradiance and radia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ratio of the
south facade of buildings in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42
Appendix 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Orientation Differentiated Insulation Design .......43
Appendix F The Whole Window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Different Windows ......45
Appendix G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rmal Storage Volume ........................................47
Appendix H Calculation Method for Resistance Imbalance Rates of Solar Collector
Field..........................................................................................................................................48
Appendix I Calculation for Solar Fraction of Decentralized Solar Heating System .......4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5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51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53
DB54/T 0446-2025
1 总 则
1.0.1 为执行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在西
藏建筑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结合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条件,推动太阳能在民用建
筑中的高效利用,降低建筑能耗与碳排放,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西藏自治区新建、扩建、改建以及既有建筑低碳改造的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
技术与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评价。
1.0.3 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应适用于西藏自治区极端气候条件,与地域建筑类型、风貌相适
宜,并遵循安全耐久、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可靠的原则。
1.0.4 西藏民用建筑中应优先考虑建筑差异化保温,充分利用被动太阳能技术降低建筑的用能需
求,进一步采用高能效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及设备,以满足建筑室内环境参数和使用功能要求。
1.0.5 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评价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
DB54/T 0446-2025
2 术 语
2.0.1 被动太阳能技术适宜性区划 Suitability zoning of passive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针对不同太阳辐射资源与气候条件的地区,对附加阳光间式、集热蓄热墙式、直接受益窗式、
对流环路式等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进行适宜性等级划分。
2.0.2 围护结构朝向差异化保温 Differentiated orientations insulation of building envelope
基于建筑不同朝向非透光围护结构接收太阳辐射的差异,对围护结构进行朝向差异化保温。
2.0.3 围护结构昼夜动态保温 Day-night dynamic insulation of building envelope
基于建筑透光围护结构昼夜动态得失热规律,对围护结构进行昼夜动态保温。
2.0.4 被动太阳能技术贡献率 Contribution rate of passive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后削减的全年建筑供暖耗热量占基准建筑供暖耗热量的百分率。
2.0.5 对流环路式 Convective loop
在建筑南墙或屋面设置太阳能空气集热蓄热墙或空气集热蓄热器,利用墙体上设置的通风口或
输配管路进行循环,可直接向室内供暖,也可结合空心楼板或墙体进行蓄热的采暖技术。
2.0.6 集中式太阳能供暖系统 District centralized solar heating system
通过大型太阳能集热场集热、规模化蓄热和集中供热管网输配,为城市、县城、住区等区域建
筑群供暖的系统。
2.0.7 分散式太阳能供暖系统 Decentralized solar heating system
通过设置在建筑屋面、立面或周边空地的太阳能集热系统收集热量为单体建筑供暖的系统。
2.0.8 太阳能短期蓄热 Short-term solar thermal storage
太阳能供暖系统中,为克服昼夜太阳能供需矛盾或连续阴雨天造成太阳能供给不足,而设置的
中小型太阳能蓄热系统形式。
2.0.9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 Seasonal solar thermal storage
太阳能供暖系统中,为克服季节性太阳能供需矛盾,而设置的大型太阳能蓄热系统形式。
2.0.10 埋地水体蓄热方式 Underground water storage method
通过在地下构筑蓄热水池,利用水体进行热量蓄存,并通过周围土壤减少水池蓄热损失。
2.0.11 太阳能供暖供热半径 Heating radius of solar heating system
太阳能热源厂与城镇/区域供暖负荷中心之间的输配距离。
2.0.12 建筑集成光伏系统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2
DB54/T 0446-2025
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与建筑设计、施工相结合的系统。
2.0.13 建筑附加光伏系统 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 (BAPV)
在建筑上附加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系统。
2.0.14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system
不与公共电网连接的建筑光伏发电系统,也称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孤网光伏发电系统。
2.0.15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 Photovoltaic and thermal system
将太阳能同时转换成电能和热能的系统,简称 PV/T 系统。
2.0.16 光伏组件发电衰减率 Degradation rate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标准测试条件(AM1.5、组件温度 25 °C、辐照度 1000 W/m2)(简称 STC 条件)下的最大输出功率
与初始标称功率的比值。
2.0.17 太阳能集热效率 Heat collection efficiency
指定时间段内,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得热量与在系统集热器总面积上入射的太阳总辐照量之比。
2.0.18 太阳能供暖保证率 Solar heating fraction
建筑供暖用能中由太阳能作为热源提供的供暖能量占供暖总消耗能量的百分比。
2.0.19 太阳能系统费效比 Cost-benefit ratio of the system
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的增量投资与系统在使用寿命期内的节能量的比值。
2.0.20 常规能源替代率 Conventional energy substitution rate
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替代的常规能源消耗量或节约量在建筑总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
2.0.21 二氧化碳减排量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使用折算成二氧化碳的减排量。
3
DB54/T 0446-2025
3 基本规定
3.0.1 本规程中规定的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包含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太阳能热利用
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3.0.2 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应遵循“被动太阳能技术优先、主动太阳能光热或光电系
统补充”的总体技术思路。
3.0.3 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的选用应根据西藏高原地域气候、资源禀赋、建筑用能、
经济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按照“宜热则热、宜电则电”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技术类型,并符合
下列规定:
1 城镇住宅建筑、办公建筑、教学建筑等单栋或社区级建筑,可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或
光伏发电系统为建筑提供供暖、供电和卫生热水等能量来源;
2 偏远乡村或农牧区住宅建筑,可采用光伏发电系统为建筑提供供暖、供电能量来源;
3 对于城镇、区域或建筑群集中供暖,可采用大规模太阳能光热收集、大型水体蓄热的
太阳能集中供暖系统,以满足城镇或区域建筑集中供暖需求。
3.0.4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热和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应充分考虑和利用建筑本身
或周边空间资源条件,并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环保美观、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3.0.5 太阳能供暖系统、卫生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的设备容量,应根据民用建筑所
在地区气候条件、太阳能资源、建筑类型、用能方式和生活规律等因素分析计算得到的供暖、
用电、卫生热水负荷特征综合确定。
3.0.6 太阳能光热与(或)光伏发电系统应配置性能监测和运行调控系统。
3.0.7 太阳能光热和光伏系统相关设备产品应具备耐高温、耐冻、抗紫外、耐老化、安
全可靠、高能效等特性。
3.0.8 太阳能光热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器设计使用寿命应不低于 15 年;太阳能光伏发电
系统的光伏组件设计使用寿命应不低于 25 年。
3.0.9 新建建筑上设置安装太阳能光热与(或)光伏发电系统时,应与主体建筑同步设
计、同步施工、统一验收。
3.0.10 既有建筑进行太阳能应用技术改造时,不得破坏建筑物的承重结构、防水性能和
附属设施,应进行建筑结构安全性复核,不应降低建筑原有的防水、防火等级要求。
3.0.11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热或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的竣工验收应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
工程移交用户前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4
DB54/T 0446-2025
4 太阳辐射资源区划与设计参数
4.1 一般规定
4.1.1 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选用时应参照西藏自治区太阳辐射资源区划。
4.1.2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热和光伏发电技术设计时应采用相应的太阳辐射设计参数。
4.2 太阳辐射资源区划
4.2.1 按照水平面年太阳辐照总量,将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区划分为六类地区,见表
4.2.1,不同太阳能资源区划见附录 A。
表 4.2.1 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等级区划
太阳能资源等级区划 水平面年太阳辐照总量[MJ/(m2·a)]
西藏最丰富区 A 区 G≥7000
B 区 6300≤G<7000
西藏很丰富区 A 区 5600≤G<6300
B 区 5040≤G<5600
西藏丰富区 A 区 4400≤G<5040
B 区 3780≤G<4400
4.3 太阳辐射设计参数
4.3.1 水平面及倾斜面(以纬度为倾角)上 12 月平均、年平均太阳辐射设计参数取
值见附录 B(其余倾斜面的辐射折算公式见附录 C)。
4.3.2 短期太阳能供暖系统应按照 12 月平均太阳辐射参数确定太阳能热源系统规模,
设计参数取值见附录 B。
4.3.3 跨季节太阳能供暖系统应按照全年平均太阳辐射参数确定太阳能集热场规模,
设计参数取值见附录 B。
4.3.4 建筑光伏发电系统应按照年平均太阳辐射参数确定光伏系统规模,设计参数取
值见附录 B。
4.3.5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建筑部件得热量、南立面光伏系统发电量计算,应采用南立
面太阳辐射照度参数,取值参考附录 D。
5
DB54/T 0446-2025
5 太阳能收集条件与场地规划
5.1 一般规定
5.1.1 西藏地区社区规划、外部空间组织、建筑形体设计和空间布局,应优先考虑民用
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收集和分配利用太阳能。
5.1.2 以提高社区和建筑太阳能利用率为原则,应考虑建筑之间、建筑自身、景观树木、
太阳能收集部件等遮挡因素,合理设置建筑朝向与间距,满足日照标准要求。
5.1.3 采用集中式太阳能供暖时,在区域规划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大规模太阳能集热
场、大型蓄热系统的场地选址要求及与城区或建筑群的位置关系。
5.2 建筑太阳能利用
5.2.1 建筑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朝向,应处于南偏东或南偏西 15°范围内。
5.2.2 建筑形体设计应避免自遮挡对建筑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造成的不利影响。
5.2.3 建筑形体设计应遵循增大南向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表面积,减少北向散热表面积
的原则。
5.2.4 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宜减小南向房间进深、增大建筑开间。
5.2.5 建筑空间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主要功能房间应设置在南向暖区,次要功能房间设置在北向冷区;
2 使用功能相近的房间宜布置在建筑中同一区域。
5.2.6 在建筑有空间拓展、设置缓冲区或空间保温要求时,可在建筑南向设置附加阳光
间或北向设置封闭走廊等措施。
5.2.7 民用建筑日照间距设计应满足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DB54/T 0275 的要求。
5.2.8 民用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预留太阳能光热或光伏设备的安装空间。
5.2.9 在建筑物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和(或)光伏组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太阳能集热器宜安装于建筑屋面,建筑屋面可安装面积的利用率不宜小于 70%;
2 太阳能光伏组件应优先安装于建筑屋面或南立面,也可安装于东立面或西立面。
5.2.10 应通过日照分析或全年产热量、发电量预测计算,合理确定太阳能集热器或光伏
组件安装倾角和前后排间距。
5.3 社区太阳能利用
5.3.1 社区选址和规划设计应避免山体、林木、环境景观及绿化种植等遮挡对日照的不
6
DB54/T 0446-2025
利影响。
5.3.2 社区建筑日照间距应至少保证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为 2.5 h,在条件允许时应进一
步提高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
5.3.3 社区中不同类型建筑物、构筑物和公共设施的屋面或南立面可安装太阳能光热、
光伏系统。
5.3.4 在土地面积充足的地区,应减小社区容积率、增大建筑间距,社区内及周边空地
可铺设太阳能光热场或光伏阵列,为社区建筑提供供暖、用电能量来源。
5.4 太阳能热源场地规划
5.4.1 集中式太阳能热源场地选址时,应勘探和调查场址及其周围区域地形地貌、工程
地质、土地性质、地下水位、土壤物性等条件。
1 太阳能集热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应保证太阳能集热场不受周边山体、林木、
建筑的遮挡;
2 集中式太阳能热源场与城镇供暖负荷中心的供暖距离(供暖半径)应由技术经济综合
分析确定。
5.4.2 集中式太阳能热源场地选址应充分利用高原盐碱地、荒滩地、贫瘠地等无用的空
旷场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不得破坏原有水系,严格控制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5.4.3 集中太阳能热源场地规划时,综合考虑太阳能收集利用、土地集约、工程投资、
环境保护等要求,应合理紧凑布局太阳能集热阵列及附属设备建筑物,优化站区总平面设计,
减少永久性用地面积,减少场地空置率。
7
DB54/T 0446-2025
6 差异化保温与被动式太阳能利用
6.1 一般规定
6.1.1 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包括非透光围护结构朝向差异化保温、透光围护结构昼夜动
态差异化保温两大类。
6.1.2 根据民用建筑不同朝向非透光围护结构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应对围护结构保
温进行差异化设计。
6.1.3 根据民用建筑南向透光外窗外门昼间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而夜间失热的特点,应
对透明围护结构进行昼夜动态保温设计。
6.1.4 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太阳能资源条件、气候特征和建筑使用功能等,选择适宜的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
6.1.5 采用太阳能应用技术的民用建筑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民用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DB54/T 0275 的相关规定。
6.2 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
6.2.1 民用建筑中非透光围护结构采用朝向差异化保温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同朝向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设计计算方法见附录 E;
2 当不具备附录 E 计算条件时,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比值可按表 6.2.1 进行估
算。若未符合现行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DB54/T 0275 中的传热系
数限值要求,则应进行热工权衡判断;
3 不同朝向围护结构应选择相同类型的墙体主体结构材料和保温材料。
表 6.2.1 差异化保温设计下不同朝向非透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配比关系
建筑围护结构朝向 传热系数配比关系
北向 1.0
东向 1.0~1.2
西向 1.0~1.2
南向 1.3~1.6
6.2.2 民用建筑中透光围护结构采用昼夜动态保温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南向直接受益窗、附加阳光间等透光围护结构,应在其内侧设置保温窗帘等可调
型昼夜动态保温措施;
2 直接受益窗内侧应至少采用一层棉布或亚麻布保温窗帘,有条件情况下可采用棉布、
亚麻布、薄纱帘等两层或多层组合窗帘;
8
DB54/T 0446-2025
3 在透光围护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昼夜得失热量计算时,内置窗帘形成的附加热阻值可按
表 6.2.2 选用;
4 透光外窗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系数应符合现行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技术
标准》DB54/T 0275 的相关规定。
表 6.2.2 昼夜动态保温设计下外窗附加窗帘热阻建议取值
窗帘类型 附加热阻[m2·K/W]
棉布窗帘 0.22~0.24
亚麻布窗帘 0.17~0.19
薄纱窗帘 0.16~0.18
棉布+薄纱组合窗帘 0.40~0.45
亚麻+薄纱组合窗帘 0.35~0.40
6.2.3 在进行民用建筑围护结构整体保温节能设计时,应首先评估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薄
弱环节,根据评估结果优选下列节能技术措施:
1 对墙体、屋面等围护结构进行差异化保温设计,计算确定保温层材料及厚度;
2 选择密闭性好、保温性好的节能型外窗和外门,并合理配备保温窗帘;
3 与楼梯间、地下室等非供暖空间相邻的隔墙,应进行保温设计,计算确定保温层厚度。
6.2.4 民用建筑中宜采用 Low-E 中空玻璃窗、真空玻璃窗、双层外窗、断热桥外窗等节
能型外窗;可采用半透明光伏窗、集热保温隔声一体窗等高性能外窗。
6.2.5 民用建筑保温节能改造时,可优先选用墙体外保温构造技术,当外保温技术受限
或内墙保温供暖一体化设计时,可采用内保温技术。
6.2.6 新建建筑可采用墙体外保温或夹心保温构造技术,也可采用内保温技术。
6.2.7 民用建筑墙体、屋面外饰面层,外窗、外门表皮及其金属配件,应具有抗紫外、
抗老化、耐腐蚀性能。
6.3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
6.3.1 应结合西藏当地气候特征、太阳辐射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和建筑使用功能等要素,
选择适宜的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类型。
6.3.2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应与建筑或房间功能相匹配,可单独采用直接受益窗、集
热蓄热墙、附加阳光间等技术中的一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种或多种组合形式。
6.3.3 以昼间使用为主的建筑与房间,应优先选用直接受益窗式或附加阳光间式;昼夜
均使用的建筑与房间,可选用集热蓄热墙式和蓄热屋面式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
9
DB54/T 0446-2025
6.3.4 依据不同地区南向辐射温差比、最冷月平均太阳辐射强度条件,西藏自治区被动
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可参照表 6.3.4 选用。
表 6.3.4 西藏自治区被动太阳能技术适宜性区划
被动式太 阳能技术 适宜性分 区 南向辐射温差 比 ITR[W/(m2·K)] 最冷月平均太阳 辐射强度 Is[W/m2] 典型地区 推荐选用的单项 或组合式被动太 阳能技术
最佳适宜 A 区 ITR>10 Is≥200 拉萨、林周、当雄、尼木、 曲水、堆龙德庆、达孜、 墨竹工卡、日喀则、南木 林、江孜、定日、萨迦、 拉孜、昂仁、谢通门、白 朗、仁布、康马、定结、 仲巴、亚东、吉隆、聂拉 木、萨嘎、岗巴 集热蓄热墙式、 附加阳光间式、 直接受益式、对 流环路式、蓄热 屋顶式
最佳适宜 B 区 ITR>10 Is<200 林芝、工布江达、米林、 墨脱、波密、察隅、朗县、 乃东、扎囊、贡嘎、桑日、 琼结、曲松、措美、洛扎、 加查、隆子、错那、浪卡 子 集热蓄热墙式、 附加阳光间式、 直接受益式、对 流环路式、蓄热 屋顶式
适宜 A 区 ITR≤10 Is≥150 那曲、嘉黎、比如、聂荣、 安多、申扎、索县、班戈、 巴青、尼玛、双湖 直接受益式、集 热蓄热墙式、附 加阳光间式蓄热 屋顶式
适宜 B 区 ITR≤10 Is<150 普兰、札达、噶尔、日土、 革吉、改则、措勤、昌都、 卡若、江达、贡觉、类乌 齐、丁青、察雅、八宿、 左贡、芒康、洛隆、边坝 集热蓄热墙式、 附加阳光间式、 直接受益式、蓄 热屋顶式
6.3.5 直接受益窗可选用中空玻璃、双层窗、断热桥窗等外窗类型。门窗、玻璃幕墙、
采光顶玻璃等直接受益窗传热系数可按附录 F 选用。
6.3.6 直接受益窗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南向窗墙比应符合现行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DB54/T 0275
的相关规定;
2 直接受益窗应设置动态保温窗帘措施,并保证其在冬季夜间处于关闭状态;
3 直接受益窗可设置遮阳帘、遮阳百叶、遮阳板等可调节遮阳措施。
6.3.7 集热蓄热墙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
1 集热蓄热墙构造材料应选择蓄热能力强、吸湿性低、耐久性高、无毒无害、无污染的
材料;墙体厚度、吸热涂层与玻璃盖板设计应符合现行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
技术标准》DB54/T 0275 的相关规定;
2 集热蓄热墙应将进、出风口的位置分别设置在蓄热墙体上部和下部;进、出风口面积
宜占集热墙总面积的 0.5%~1.0%;进、出风口的中心距离不宜小于 2.1 m,下部出风口底部
10
DB54/T 0446-2025
距地不宜小于 0.2 m;
3 应在集热蓄热墙的进、出风口处设置保温逆止风门,风门宜在日出后 2~3 h 后开启,
日落前 1 h 关闭;
4 集热蓄热墙上部或两侧应设置夏季排风口,以防夏季室内过热,或将玻璃盖板设置为
部分可开启式,或设置可活动的遮阳措施如薄草帘、遮阳网、遮阳百叶等。
6.3.8 附加阳光间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
1 附加阳光间应设置在建筑南向、南偏东或南偏西 30°范围内的外围护结构上;附加阳
光间内的地面或墙面可采用卵石、碎石等当地常见的蓄热能力较好的材料,并尽可能保证地
面或墙面可直接接受阳光照射;
2 与附加阳光间结合的墙面、地面宜选择颜色较深、吸收率较高的材质;附加阳光间与
供暖房间之间的公共隔墙上宜设置窗户,外窗面积不宜小于公共墙面面积的 15%;
3 附加阳光间的开窗位置、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技
术标准》DB54/T 0275 的相关规定;
4 附加阳光间内侧宜设置纱帘、亚麻帘等内置窗帘。
6.3.9 对流环路式供暖技术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
1 采用对流环路式供暖技术时,宜根据房间使用功能进行技术选型,昼间使用为主的建
筑宜采用空气集热器向房间直接供暖,全天使用为主的建筑可采用空气集热器与蓄热墙体或
楼板结合的形式向房间供暖;
2 对流环路式供暖技术结合蓄热墙体或楼板使用时,蓄热墙体或楼板应选用重质材料,
也可结合低成本的相变蓄热材料;在满足蓄热墙体或楼板的结构安全要求下,宜适当增大输
配流道长度与面积;
3 空气集热器安装位置应低于蓄热体的位置,集热器背面应设置保温材料。
6.3.10 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房间冬季日使用时段内室内平均温度不应低于 14 °C,
室温日波动范围宜小于 10 °C,且应保证夏季室内温度不过热。
6.3.11 应通过全年建筑供暖耗热量动态模拟分析计算确定被动太阳能技术贡献率,且被
动太阳能技术贡献率应符合表 6.3.11 要求。
表 6.3.11 西藏自治区被动太阳能技术贡献率要求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适宜性分区 被动太阳能技术贡献率要求
11
DB54/T 0446-2025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建筑
最佳适宜 A 区 ≥65% ≥50%
最佳适宜 B 区 ≥60% ≥45%
适宜 A 区 ≥55% ≥40%
适宜 B 区 ≥50% ≥35%
6.3.12 除本规程规定外,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尚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技术规范》JGJ/T 267 的相关规定。
12
DB54/T 0446-2025
7 太阳能光热系统
7.1 一般规定
7.1.1 太阳能光热系统按照用途分为太阳能供暖系统和太阳能卫生热水系统。
7.1.2 应综合考虑西藏各地区气候条件、太阳能资源及收集条件、供暖规模与负荷特征,
综合技术与经济成本分析,合理确定太阳能供暖系统规模与保证率。
7.1.3 太阳能供暖可按集热面积和应用场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
1 集热面积≥500 m2 的城镇、区域或建筑群太阳能供暖为集中式太阳能供暖系统;
2 集热面积<500 m2 的城镇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等单体建筑,乡村或农牧区村委会、住
宅等独立建筑太阳能供暖为分散式太阳能供暖系统。
7.1.4 太阳能卫生热水系统应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实用、节水节能、安全简便、耐久可
靠、便于计量的原则。
上一章:DB54/T 0447-2025 建筑空气能供暖通风技术标准 下一章:T/CSUS 80-2024 城市河湖水工程系统生态调度技术导则

相关文章

DB54/T 0268-2022 建筑工程隔震与减震技术规程 DB11/T 461-2019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22/T 1027-2011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11/T 461-2010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22/T 5072-2011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11/T 461-2024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13/T 2386-2016 民用建筑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程 DB33/1106-2015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