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3.040
CCSP28 DB3201
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3201/T 1252-2025
农村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aintenance of rural road bridges and culverts
2025 - 04 - 23发布
2025 - 04 - 25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1/T 1252-2025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5 桥梁检查、监测与评定 ................................................................ 3
6 桥梁上部结构养护与维修 .............................................................. 9
7 桥梁下部结构养护与维修 ............................................................. 13
8 桥面系及附属设施养护与维修 ......................................................... 16
9 漫水桥、漫水路面的防治与抢修 ....................................................... 18
10 桥梁灾害防治与抢修 ................................................................ 19
11 桥梁安全防护 ...................................................................... 21
12 桥梁养护安全作业与防护 ............................................................ 23
13 涵洞检查、养护与维修 .............................................................. 24
14 技术管理 .......................................................................... 26
附录 A(资料性) 桥梁日常养护保养建议措施 ............................................ 29
附录 B(资料性) 桥梁基本状况卡片 .................................................... 31
附录 C(资料性) 桥梁初始检查记录表 .................................................. 36
附录 D(资料性) 桥梁日常巡查记录表 .................................................. 38
附录 E(资料性) 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 .................................................. 41
附录 F(资料性) 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 .................................................. 43
附录 G(资料性) 桥梁特殊检查记录表 .................................................. 48
附录 H(资料性) 涵洞经常检查记录表 .................................................. 49
参考文献 ............................................................................. 50
I
DB3201/T 1252-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伟、陈小宁、张万磊、胡锦浓、张辉、邵慧君、吴宇峰、杜海鑫、徐辉、吴
建伟、黄靓、李玲、岳虹、吕华东、周雅宁、揭文彬、谭博文。
II
DB3201/T 1252-2025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桥梁数量也随之迅猛增长,使得桥梁养护管理工作
日益繁重、技术难度不断增加。另外,随着“四好农村路”的不断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技术状况的
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交通运输的安全,因此,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形势下,
交通运输部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T 5190-2019)、《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5120-2021),其中《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提及了少量桥梁养护的内容,《公路桥涵养护规
范》(JTG5120-2021)技术标准较高,涵盖范围宽泛,在应用于农村公路桥涵的养护管理时针对性有待
提高。制定专用标准可以针对农村公路桥梁特有的结构、病害形式、养护措施等形成易于应用的依据。
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主要由中、小型桥梁构成,总比例达到了94.4%。在桥梁结构方面,梁桥与拱桥是
最常见的类型,占比99.3%。截至2022年底,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结果为:1类桥占比24.7%,2类桥占
比60.7%,3类桥占比14.3%,其他等级桥梁占比0.3%。此外,大约36.4%的桥梁已运营20年左右,已进入
养护维修时期。斜拉桥、悬索桥等大型复杂结构桥梁数量较少,因此在本文件编制过程中不过多介绍,
该类桥梁养护详细参照现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5120)。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工作,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结合南
京市农村公路桥梁实际情况,制定本文件。本文件针对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现状和养护技术水平,总结
我国近年来的桥涵养护经验和科技成果,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先进技术方法,按照“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养护理念,考虑到市场经济形势下养护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桥涵科学化管理、提高养
护效率的目标。在编写过程中,全面调研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技术特点和养护现状,收编了当前国内外
桥涵管理养护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形成了桥涵管理养护技术体系。文本内容简明扼要,
使用方便,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对桥涵养护部门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III
农村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桥涵养护规范的总体要求、桥梁检查、监测与评定、桥梁上部结构养护与维
修、桥梁下部结构养护与维修、桥面系及附属设施养护与维修、漫水桥、漫水路面的防治与抢修、桥梁
灾害防治与抢修、桥梁安全防护、桥梁养护安全作业与防护、涵洞检查、养护与维修、技术管理等。
本文件主要适用于梁式、拱式农村公路桥涵的养护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CJJ 99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5120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 J21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 5532 公路桥梁支座和伸缩缝装置养护与更换技术规范
JTJ 07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JT/T 1311-2020 公路铁路交叉路段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村公路桥涵 rural road bridges and culverts
纳入农村公路规划,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村道上的桥梁及所属设施。
3.2
桥梁技术状况 bridge technical condition
桥梁结构各部件或构件的综合技术指标,反映桥梁结构的完好程度、安全程度及使用功能的完善程
度。
[来源:JTG 5120-2021,2.0.1]
3.3
日常养护 daily maintenance
对桥涵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的维护保养和修补轻微缺损的工作。
[来源:JTG 5120-2021,2.0.7]
3.4
预防养护 preventive maintenance
桥梁有轻微病害但整体性能良好,为延缓其性能衰减、延长使用寿命而采取的防护工程。
[来源:JTG 5120-2021,2.0.8]
3.5
修复养护 repair maintenance
为恢复桥梁技术状况而实施的功能性、结构性修复或更换的工程措施。
[来源:JTG 5120-2021,2.0.9]
3.6
专项养护 special maintenance
为恢复、完善或提升桥梁使用功能而集中实施的增设、加固、改造、拆除重建等工程措施。
[来源:JTG 5120-2021,2.0.10]
3.7
应急养护 emergency maintenance
突发情况造成农村公路桥涵损毁、交通中断、产生安全隐患时,实施的应急抢修、保通等工程措施。
[来源:JTG 5120-2021,2.0.11]
3.8
桥涵加固 bridge & culvert strengthening
对桥涵部件或构件采取的补强、更换或调整内力等使其满足使用要求的工程措施。
[来源:JTG 5120-2021,2.0.12]
3.9
桥涵改建 bridge & culvert reconstruction
桥涵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为提升其技术标准、荷载等级、通行能力、抗灾能力等而实施的改造工程。
[来源:JTG 5120-2021,2.0.13]
3.10
桥梁安全保护区域 bridge protection region
桥梁垂直投影面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水域或陆域。
[来源:CJJ 99-2017,2.1.10]
3.11
桥下空间 space under the bridge
桥梁垂直投影面以下,除水面、铁路、道路以外的空间及场地。
[来源:CJJ 99-2017,2.1.11]
4
总体要求
4.1
农村公路桥涵养护应遵循“防治结合、科学养护、安全运行、保障畅通”的方针,采取正确的工
程技术措施,及时开展日常养护和预防养护,修复损坏部分,有计划地进行养护工程,保障改善公路桥
涵技术状况。桥梁日常养护保养建议措施见表A.1。
4.2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4.3 积极推广应用农村公路桥涵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农村公路桥涵养护数据库。
4.4 农村公路桥涵养护应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营造桥美、景美的和谐环境。
5 桥梁检查、监测与评定
5.1 一般规定
5.1.1 农村公路桥梁养护检查等级应分为Ⅰ、Ⅱ、Ⅲ级,分级标准应符合表1规定:
表 1 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等级划分
所在公路等级 单孔跨径>150m的特大 桥、特别重要桥梁 ≤150m跨径的 特大桥 大桥 中桥 小桥
一、二级 Ⅰ Ⅱ
三、四级 Ⅱ Ⅲ
5.1.2
技术状况评定为3类的大、中、小桥应提高一级进行检查。
5.1.3
技术状况评定为4类的桥梁在加固维修前应按Ⅰ级进行检查。
5.1.4
农村公路桥梁检查应分为初始检查、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5.1.5
养护检查等级为Ⅰ级的桥梁宜安装结构监测系统对结构状态和各类外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情况进
行监测,定期将监测结果与桥梁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5.1.6 农村公路桥梁评定应包括技术状况评定和适应性评定。
5.2 检查类别
5.2.1 农村公路桥梁按照检查类别,分为初始检查、日常巡查、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
5.2.2 初始检查:是桥梁建成或改造后的首次检查,为反映桥梁的初始技术状态,作为日后各项检查
与评定的基准,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的全面检查,它是桥梁养护工作的基础。
5.2.3
日常巡查:对桥面及其以上部分的桥梁构件、结构异常变位和桥梁安全保护区的日常巡视和目
测检查。
5.2.4
经常检查:抵近桥涵结构,采用目测结合辅助工具对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设施
表观状况进行的周期性检查。
5.2.5
定期检查:对桥涵总体技术状况进行的周期性检查及技术状况评定。
5.2.6
特殊检查:对桥梁承载能力、抗灾能力、耐久性能、水中基础技术状况进行的一项或多项检查
与评定,以及对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病害成因及程度的桥梁进行的检查。
5.3 初始检查
5.3.1 新建或改建桥梁应进行初始检查。初始检查宜与交工验收同时进行,最迟不得超过交付使用后1
年,应现场填写“桥梁基本状况卡片”(见表B.1)和“桥梁初始检查记录表”(见表C.1)。
5.3.2
初始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定期检查需测定的所有项目;并按5.4.4的要求设置永久观测点。
b)
桥梁长度、桥宽、净空、跨径等,主要承重构件尺寸,包括构件的长度与截面尺寸等;桥面铺
装层厚度及拱上填料厚度等;
c)
桥梁材质强度、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d)
特别重要桥梁通过静载试验测试桥梁结构控制截面的应力、应变、挠度等静力参数,计算结构
校验系数;通过动载试验测定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冲击系数、振型、阻尼比等动力参数;
e)
有水中基础的,养护检查等级为Ⅰ、Ⅱ级的桥梁,应进行水下检测;
f) 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内混凝土密实度;
g) 当交、竣工验收资料中已经包含上述检查项目或参数的实测数据时,可直接引用。
5.3.3 初始检查后应提交技术状况评定报告。
5.4 日常巡查
5.4.1 养护检查等级为Ⅰ、Ⅱ级的桥梁,日常巡查每天不应少于1次;对有特殊照明需求(功能性及装
饰性照明、航空航道指示灯等)的桥梁,应适当开展夜间巡查。养护检查等级为Ⅲ级的桥梁,日常巡查
每周不应少于1次。遇地震、地质灾害或极端气象时应增加检查频率。
5.4.2
日常巡查可以乘车目测为主,并应做巡检记录,发现明显缺损和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日常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桥路连接处是否异常;
b) 桥面铺装、伸缩缝是否有明显破损;伸缩缝位置的桥面系是否存在异常;
c) 栏杆或护栏等有无明显缺损;
d) 标志标牌是否完好;
e) 桥梁线形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f) 桥梁是否存在异常的振动、摆动和声响;
g) 桥梁安全保护区是否存在侵害桥梁安全的情况。
5.5 经常检查
5.5.1 经常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养护检查等级为Ⅰ级的桥梁,经常检查每月不应少于1次;
b) 养护检查等级为Ⅱ级的桥梁,经常检查每两个月不应少于1次;
c) 养护检查等级为Ⅲ级的桥梁,经常检查每季度不应少于1次;
d) 在汛期、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频发期,应提高经常检查频率;
e) 养护检查等级为Ⅱ、Ⅲ级的桥梁,在定期检查中发现存在4类构件时,加固处治前应提高经常
检查频率;
f)
对支座的经常检查每季度不应少于1次。
5.5.2
经常检查宜抵近桥梁结构,以目测结合辅助工具进行。应现场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附
录 D)。
5.5.3
经常检查中发现桥梁重要部件缺损严重,应及时上报。
5.5.4
经常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桥梁结构有无异常的变形和振动及其他异常状况;
b)
外观是否整洁,构件表面是否完好,有无损坏、开裂、剥落、起皮、锈迹等;
c)
混凝土主梁裂缝是否有发展,箱梁内是否有积水。钢结构主梁抽查焊缝有无开裂,螺栓有无松
动或缺失;
d)
索结构锚固区的密封设施是否完好,有无积水或渗水痕迹,密封材料等有无老化和开裂;
e)
支座是否有明显缺陷,使用功能是否正常;
f)
桥面铺装是否存在病害;
g)
伸缩缝是否堵塞、卡死,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局部破损;
h)
人行道、缘石有无破损、剥落、裂缝、缺损和松动;
i)
栏杆、护栏有无破损、缺失、锈蚀、移动或错位;
j)
排水设施有无堵塞和破损;
k)
墩台有无明显的倾斜、损伤、开裂及是否受到车、船或漂流物撞击而受损;基础有无冲刷、损
坏、悬空;墩台与基础是否受到生物腐蚀;
l)
翼墙(侧墙、耳墙)、锥坡、护坡、调治构造物有无缺损、开裂、沉降和塌陷;
m)
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照明设施以及桥梁其他附属设施是否完好、正常工作;
n) 永久观测点及标志点是否完好。
5.6 定期检查
5.6.1 养护检查等级为Ⅰ级的桥梁,定期检查周期不得超过 1 年;养护检查等级为Ⅱ、Ⅲ级的桥梁,
定期检查周期不得超过 3 年。
5.6.2
定期检查应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损情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现场校核桥梁基本数据,填写或补充完善“桥梁基本状况卡片”;
b)
现场填写“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见表F.1~F.4),记录各部件缺损状况并绘制主要病害分布
图;
c)
对桥梁永久观测点进行复核,对桥面高程及线形、变位等检测指标进行量测;
d)
判断病害原因及影响范围;
e)
进行技术状况评定,提出养护建议。
5.6.3
定期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桥面系列检查、上部结构检查、支座检查、下部结构检查、附属设施
检查等,具体内容见表2。
表 2
桥梁定期检查内容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桥面系 a 桥面铺装层纵、横坡是否顺适,有无严重的龟裂、纵横裂缝,有无坑槽、拥包、拱起、 剥落、错台、磨光、泛油、变形、脱皮、露骨、接缝料损坏、桥头跳车等现象; b 伸缩缝是否有异常变形、破损、脱落、漏水、失效,锚固区有无缺陷,是否存在明显的 跳车; c 人行道有无缺失、破损等; d 栏杆、护栏有无缺失、破损等; e 防排水系统是否顺畅,泄水管、引水槽有无明显缺陷,桥头排水沟功能是否完好; f 桥上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照明设施是否损坏、失效。
混凝土梁桥上部结构 a 混凝土构件有无开裂及裂缝是否超限,有无渗水、蜂窝、麻面、剥落、掉角、空洞、孔 洞、露筋及钢筋锈蚀; b 主梁跨中、支点及变截面处,悬臂端牛腿或中间铰部位,刚构的固结处和桁架的节点部 位,混凝土是否开裂、缺损,钢筋有无锈蚀; c 预应力钢束锚固区段混凝土有无开裂,沿预应力筋的混凝土表面有无纵向裂缝; d 桥面线形及结构变位情况; e 混凝土碳化深度、钢筋锈蚀检测; f 主梁有无积水、渗水,箱梁通风是否良好; g 组合梁的桥面板与梁的结合部位及预制桥面板之间的接头处混凝土有无开裂、渗水; h 装配式梁桥的横向连接构件是否开裂,连接钢板的焊缝有无锈蚀、断裂。
钢桥上部结构 a 构件涂层劣化情况; b 构件锈蚀、裂缝、变形、局部损伤; c 焊缝开裂或脱开; d 铆钉和螺栓松动、脱落或断裂; e 结构的跨中挠度、结构变位情况; f 钢箱梁内部湿度是否符合要求,除湿设施是否工作正常。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 a 桥面板与梁的结合部位有无纵向滑移、开裂; b 预制桥面板之间的接头处混凝土有无开裂、压溃、渗水、错位; c 混凝土梁段与钢梁段结合处构造功能是否正常,接合面有无脱开、渗漏、错位、承压钢 板变形等。
检查项目 a 表 2 桥梁定期检查内容(续)
检查内容
主拱圈是否变形、开裂、渗水,拱脚是否发生位移;
b 圬工拱桥拱圈的灰缝有无松散、剥离或脱落,砌块有无风化、断裂、压碎、局部掉块、
脱落;
c
行车道板、横梁、纵梁及拱上立柱(墙)、盖梁、垫梁的混凝土有无开裂、剥落、露筋
和锈蚀。空腹拱的腹拱圈有无较大的变形、开裂、错位,立墙或立柱有无倾斜、开裂;
d
排水是否正常;
e
拱桥的横向联结有无变位、开裂、松动、脱落、断裂、钢筋外露、锈蚀等,连接部钢板
有无锈蚀、断裂;
拱桥上部结构 f 双曲拱桥拱波与拱肋结合处是否开裂、脱开,拱波之间砂浆有无松散、脱落,拱波是否
开裂、渗水等;
g 劲性骨架的拱桥,混凝土是否沿骨架出现纵向或横向裂缝;
h 系杆拱桥吊杆索力有无异常变化。吊杆防护套有无开裂、鼓包、破损,必要时可打开防
护套,检查吊杆钢丝涂膜有无劣化,钢丝有无锈蚀、断丝。钢套管有无锈蚀、损坏,内部
有无积水;吊杆导管端密封减振设施和其他减振装置有无病害及异常等;
i
锚固区是否开裂。必要时可打开锚具后盖抽查锚杯内是否积水、潮湿,防锈油是否结块、
j k 拱桥系杆外部涂层是否劣化,系杆有无松动,锚头、防护罩、钢箱有无锈蚀、损坏; 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内混凝土密实度检测,检查频率宜为3~6年1次。
a b c 支座是否缺失。组件是否完整、清洁,有无断裂、错位、脱空; 活动支座实际位移量、转角量是否正常,固定支座的锚销是否完好; 橡胶支座是否老化、开裂,有无位置串动、脱空,有无过大的剪切变形或压缩变形,各
夹层钢板之间的橡胶层外凸是否均匀;
d
e
盆式橡胶支座的固定螺栓是否剪断,螺母是否松动,钢盆外露部分是否锈蚀,防尘罩是
否完好,抗震装置是否完好;
f
组合式钢支座是否干涩、锈蚀,固定支座的锚栓是否紧固,销板或销钉是否完好。钢支
座部件是否出现磨损、开裂;
支座 g 摆柱支座各组件相对位置是否准确。混凝土摆柱的柱体有无破损、开裂、露筋。钢筋及
钢板有无锈蚀。活动支座滑动面是否平整;
h
辊轴支座的辊轴是否出现爬动、歪斜。摇轴支座是否倾斜。轴承是否有裂纹、切口或偏
移;
i
球型支座地脚螺栓有无剪断、螺纹有无锈死,支座防尘密封裙有无破损,支座相对位移
是否均匀,支座钢组件有无锈蚀;
j k l m 支承垫石是否开裂、破损; 简易支座的油毡是否老化、破裂或失效; 支座螺纹、螺帽是否松动,锚螺杆有无剪切变形,上下座板(盆)的锈蚀状况; 支座封闭材料是否老化、开裂、脱落。
a b 墩身、台身及基础变位情况; 混凝土墩身、台身、盖梁、台帽及系梁有无开裂、蜂窝、麻面、剥落、露筋、空洞、孔
洞、钢筋锈蚀等;
c
墩台顶面是否清洁,有无杂物堆积,伸缩缝处是否漏水;
d
圬工砌体墩身、台身有无砌块破损、剥落、松动、变形、灰缝脱落,砌体泄水孔是否堵
桥梁墩台及基础
塞;
e
桥台翼墙、侧墙、耳墙有无破损、裂缝、位移、鼓肚、砌体松动。台背填土有无沉降或
挤压隆起,排水是否畅通;
f
基础是否发生冲刷或掏空现象,地基有无侵蚀。水位涨落、干湿交替变化处基础有无冲
刷磨损、颈缩、露筋,有无开裂,是否受到腐蚀;
g 锥坡、护坡有无缺陷、冲刷。
表 2
桥梁定期检查内容(续)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附属设施检查 a 养护检修设施是否完好; b 减振、阻尼装置是否完好; c 墩台防撞设施是否完备; d 桥上避雷装置是否完好; e 桥上航空灯、航道灯是否完好,能否保证正常照明。桥面照明及结构物内供养护检修的 照明系统是否完好; f 防抛网、声屏障是否完好; g 结构监测系统仪器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h 除湿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调治构造物检查 a 桥位段河床有无明显冲淤或漂流物堵塞现象,有无冲刷及变迁状况。河底铺砌是否完好; b 调治构造物是否完好,功能是否适用。
5.6.4
桥梁永久观测点及检测项目应按照JTG 5120规定设置:
a)
单孔跨径不小于60m的桥梁,应设立永久观测点,定期进行控制检测。桥梁检测项目与永久观
测点布置要求见表3。单孔跨径小于60m的桥梁,检测中若发现结构存在异常变形,应进行相应
的控制检测。特殊结构桥梁,宜根据养护、管理的需要,增加相应的控制检测项目;
表 3
桥梁检测项目与永久观测点
检测项目 检查内容
桥面高程 每孔不宜少于10个点,沿行车道两边(靠缘石处)布设,跨 中、L/4、支点等控制截面必须布设
墩、台身变位 布置于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桥台侧墙 尾部顶面
墩、台身倾斜度 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的上、下游两侧 各1~2点
拱轴线 每孔不宜少于18个点,沿拱圈上、下游两侧拱肋中心处在拱 顶、L/8、L/4、3L/8、拱脚等控制截面布设
拱座变位 不宜少于2个点,布设于拱座上、下游两侧
b)
桥梁永久观测点的设置应牢固可靠。当测点与国家大地测量网联络有困难时,应建立相对独立
的基准测量系统。永久观测点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测、校准及换算,保持数据的有效和连续;
c)
设置永久观测点后,应绘制永久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并在图中明确基准点位置;
d)
桥梁主体结构维修、加固改造前后,应进行控制检测,保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
e)
应设而没有设置永久观测点的桥梁,应在定期检查时按规定补设。测点的布设和首次检测的时
间及检测数据等,应按要求归档;
f) 大桥、中桥的墩台旁,必要时可设置水尺或标志,以观测水位和冲刷情况。
5.7 特殊检查
5.7.1 下列情况应作特殊检查:
a) 定期检查中评定为4、5类的桥梁或难以判明构件损伤原因及程度的桥梁;
b) 拟通过加固手段提高荷载等级的桥梁;
c) 需要判明水中基础技术状况的桥梁;
d) 遭受洪水、地震、风灾、火灾、撞击,因超重车辆通过或其他异常情况影响造成损伤的桥梁。
5.7.2 特殊检查应根据检测目的、病害情况和性质,采用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和其他辅助试验,针
对桥梁现状进行检算分析,形成评定结论,提出建议措施;
5.7.3
实施特殊检查前,应充分收集桥梁设计资料、竣工资料、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资料、历次检测
报告及维修资料等,并现场复核,并填写“桥梁特殊检查记录表”(见表G.1)。
5.7.4 特殊检查应包括下列一项或多项内容:
a)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退化程度的测试鉴定;结构或构件开裂状态的检测及评定;
b) 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检算、试验和鉴定。桥梁承载能力评定宜按 JTG/TJ21规定执行;
c) 桥梁抵抗洪水、风、地震及其他灾害能力的检测鉴定;
d) 桥梁遭受洪水、地震、风灾、撞击,因超重车辆通过或其他因素造成损伤的检测鉴定;
e) 水中墩台身、基础的缺损情况的检测评定;
f) 定期检查中发现的较严重的开裂、变形等病害,应进行跟踪观测,预测其发展趋势。
5.8 结构监测
5.8.1 对需要开展结构健康监测的桥梁,应结合桥梁实际,遵循“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精准预警”
的原则,建立监测体系,并保证监测系统的实效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5.8.2 桥梁结构监测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
5.9 桥梁评定
5.9.1 农村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应依据桥梁初始检查、定期检查资料,通过对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
的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提出养护措施。评定应按 JTG/T H21中规定执行。
5.9.2
农村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按照JTG/T H21规定应分为1类、2类、3类、4类、5类。桥梁技
术状况等级及采取相应的养护对策见表4。
表 4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及状态描述
技术状况等级 状态 技术状况描述 养护对策
1类 完好、良好 a 主要部件功能与材料均良好; b 次要部件功能良好,材料有少量(3%以内)轻度 缺损; c 承载能力和桥面行车条件符合设计标准。 正常保养或预防养护
2类 较好 a 主要部件功能良好,材料有少量(3%以内)轻度 缺损,结构受力裂缝宽度小于设计限值; b 次要部件有较多(10%以内)中等缺损; c 承载能力和桥面行车条件达到设计指标。 修复养护、预防养护
3类 较差 a 主要部件材料有较多(10%以内)中等缺损,结构 受力裂缝宽度超过设计限值,或出现轻度功能性病 害,发展缓慢,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b 次要部件有大量(10%~20%)严重缺损,功能降低, 进一步恶化将不利于主要部件和影响正常交通; c 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10%以内,桥面行车不舒适。 修复养护、加固或更换较大缺 陷构件;必要时可进行交通管 制
4类 差 a 主要部件材料有大量(10%~20%)严重缺损,结构 受力裂缝宽度超过设计限值,锈蚀严重,或出现轻度 功能性病害,且发展较快。结构变形小于或等于设计 限值,功能明显降低; b 次要部件有20%以上的严重缺损,失去应有功能, 严重影响正常交通; c 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10%~25%。 修复养护、加固或改造;及时 进行交通管制,必要时封闭交 通
5类 危险 a 主要部件出现严重的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张 现象,关键部位的部分材料强度达到极限,出现部分 钢丝或钢筋断裂、混凝土压碎或杆件失稳变形、破损 现象,变形大于设计限值,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 性和动力响应不能达到交通安全通行的要求; b 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25%以上。 及时封闭交通,改建或重建
5.9.3
为恢复、保持或提升公路服务功能,结合阶段性专项公路养护治理工作,可对桥梁实施专项养
护,包括增设、加固改造、拆除重建、灾后恢复等。
5.9.4
桥梁适应性评定可根据需要进行。评定工作可与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结合进行,可采用下列方
法:
a)
承载能力评定,可采用分析检算或荷载试验方法;
b)
通行能力评定,可将设计通行能力与实际交通量进行比较,也可和使用期预测交通量进行比较,
评价桥梁能否满足现行或预期交通量的要求;
c)
抗灾害能力评定,可采用现场测试与分析检算方法,重要桥梁可进行模拟试验。抗洪能力评定
的具体要求见本文件第10章;
d)
耐久性评定,可采用外观耐久状态评定与剩余耐久年限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5.9.5
对适应性不满足要求的桥梁,应采取提高承载力、加宽、加长、基础防护等改造措施,情况严
重时应对桥梁进行改建或重建。当整个路段有多个桥梁的适应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结合路线改造进行
方案比较和决策。
6 桥梁上部结构养护与维修
6.1 一般规定
6.1.1 桥梁应保持外观整洁。
6.1.2 桥梁结构无损坏,无异常变形,稳定性良好。
6.1.3 养护维修工程改变桥梁气动外形、结构体系、连接方式或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时,应
对养护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和安全评估。
6.1.4
检查评定发现桥梁承载能力、刚度或稳定性不足时,应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要求进行
维修加固。
6.2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6.2.1
桥梁结构应保持结构完好、无缺损,箱梁或空心板内应保持通风良好、干燥、无积水。
6.2.2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应根据裂缝类型和构件抗裂等级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裂缝宽度最大限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超过最大限值时,应查明原因,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处理。
a)
对非结构裂缝应观察其发展状态,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可封闭处理。
b)
对结构裂缝,应根据抗裂等级的不同,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1)
当裂缝宽度大于允许最大裂缝宽度时,应查明开裂原因,进行裂缝危害评估,确定处理措
施;
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压区,一旦发现裂缝,应立即封闭交通,严禁车辆和行人在桥上、桥
下通行,并应进行结构可靠性评估,判别裂缝的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全预应力及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出现结构性裂缝时,应及时维修加固。
表 5
梁桥上部结构裂缝宽度限值
结构类型 裂缝种类 允许最大缝宽(mm) 其他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 主筋附近竖向裂缝 0.25 —
腹板斜向裂缝 0.30 —
组合梁结合面 0.50 不允许贯通结合面
横隔板与梁体端部 0.30 —
支座垫石 0.50 —
表 5
梁桥上部结构裂缝宽度限值(续)
结构类型 裂缝种类 允许最大缝宽(mm) 其他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梁 结构裂缝 不允许 —
非结构裂缝 0.20 —
6.2.3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梁(板)存在空洞、蜂窝、麻面、表面风化、剥落、露筋等
表观缺陷时,应及时清除钢筋锈迹,凿除表面松动的混凝土后进行修补,对损坏面积较大的结构,凿除
混凝土后不得明显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并宜分批修补。
6.2.4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体受水侵蚀时,应采取必要的截水措施。
6.2.5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凝土装配式组合梁(板)桥,纵、横向联系出现开裂、开焊、破损等病害
时,可采取更换、修补、补焊、帮焊等措施维修。
6.2.6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主梁持续下挠或挠度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值时,应进行特殊
检查评估并及时加固处治。
6.2.7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混凝土梁发生纵、横向异常变位,支点位置发生异常角变位或
过大沉降时,应进行特殊检查评估并及时加固处治。
6.2.8
混凝土梁受到车辆或船舶等撞击后,应根据检测评估结果及时处治。
6.2.9
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存在破损、开裂、剥落、封锚不严、锚具暴露等缺陷时,应及时对预应力
锚具刷防锈漆,重做封端混凝土。
6.2.10
发现预应力钢束存在严重锈蚀等缺陷时,需经过特殊检查判定后及时处治。
6.2.11
体外预应力钢束存在表面防护严重破损、锈蚀、断丝,夹片破损、失效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锚固块、转向块与梁体结合区域出现超限的结构裂缝时,应及时加固处治。
6.2.12
预制节段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拼接缝部位出现接触不紧密、拼接材料老化等病害时,应
凿除表面老化、不紧密的混凝土后进行修补。
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梁加固应进行专项设计,可采用下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