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AOE 12-2018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技术规范

T/CAOE 12-2018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56.7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10-02 11:17:16



相关搜索: 金属 勘查 技术规范 硫化物 大洋 硫化物

内容简介

T/CAOE 12-2018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技术规范 ICS 号 73.060.01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 团 体 体 标 标 准 准
T/CAOE 12-2018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技术规范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oceanic polymetallic sulfide 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oceanic polymetallic sulfide exploration
(征求意见稿)
2018-12-28 发布 2018-12-30 实施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发布
T/CAOE 12-2018


前言....................................................................................................................................................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质勘查阶段目标任务..............................................................................................................2
4.1
资源调查阶段......................................................................................................................2
4.2
一般勘探阶段......................................................................................................................2
4.3
详细勘探阶段......................................................................................................................2
5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3
5.1
勘查内容及研究程度..........................................................................................................3
5.2
地质勘查控制程度..............................................................................................................6
5.3
勘查各阶段要求..................................................................................................................7
5.4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9
5.5
海洋环境及工程地质调查................................................................................................12
5.6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整理、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 13
6
可行性评价................................................................................................................................ 15
6.1 概略研究..............................................................................................................................15
6.2 预可行性研究......................................................................................................................15
6.3 可行性研究..........................................................................................................................16
7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6
8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17
8.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17
8.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17
8.3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18
8.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18
附录 A...............................................................................................................................................19
附录 B...............................................................................................................................................20
参考文献.......................................................................................................................................... 21
I
T/CAOE 12-2018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
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北京矿冶研
究院、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春辉、廖时理、杨振、韩喜球、李传顺、李小虎、苏新、李怀明、
倪建宇、武光海、周建平、邓显明、蒋训雄、王叶剑、于淼、李兵、梁锦、崔运璐、顾春华。
II
T/CAOE 12-2018


近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固体矿产勘查标准、法律、法规,包括《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深 海 海 底 区 域 资 源 勘 探 开 发 法 》、《 固 体 矿 产 资 源 、 储 量 分 类 》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以下简称《总则》)、
《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石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板(2013 年 11 月版)》、《国际
海底管理局矿产勘探目标评估、矿产资源和矿产储量报告标准》和《“区域”内多金属硫化
物探矿和勘探规章》(以下简称《规章》)等。近 40 年来,我国在国际海底开展固体矿产资
源勘查,除《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GB/T 17229-1998)、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
规范(GB T 35571-2017)、大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查规范(GB T 35572-2017)外,尚无大洋
多金属硫化物勘查标准。
国际海底管理局颁布实施的《规章》把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活动分为探矿和
勘探两个阶段,其中探矿阶段是承包者在获得勘探合同之前开展的勘探活动;勘探阶段是承
包者在合同区开展的旨在为矿产商业开发实施的勘探活动。勘探阶段又根据勘探程度差异进
一步分为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第七章第
二十七条的用语含义中,将深海资源勘探阶段前期的活动定义为“资源调查”。基于此,并
考虑到勘查目的任务等同等前提下,将本标准的勘探阶段划分为:资源调查阶段、一般勘探
阶段和详细勘探阶段。由于目前我国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尚处于一般勘探阶段,本标
准中有关详细勘探阶段的工作仅做概略性描述。国际海底管理局对圈定一般勘探区的工作程
度无明确要求,在实践中可不开展或通过少量的海上工作亦可圈定一般勘探区。本标准勘查
阶段划分与《总则》中的勘查阶段可比对如下:
资源调查阶段:包括《总则》中的预查和普查阶段;
一般勘探阶段:相当于《总则》中的详查阶段;
详细勘探阶段:相当于《总则》中的勘探阶段。
我国作为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硫化物矿产资源承包者,我们所提交的相关报告应遵守国
际海底管理局的有关标准。因此,本标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
委员会(CRIRSCO)《国际报告模板(2013 年 11 月版)》标准将资源类型分为五类,即矿产
资源量(三类);矿产储量(二类)。本标准的分类与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CRIRSCO)
《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石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板(2013 年 11 月版)》一致。
III
T/CAOE 12-2018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的阶段目标任务、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矿产
资源/储量分类、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各个阶段的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第 2 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
第 3 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 6 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 8 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12763.10 海洋调查规范
第 10 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T12763.11 海洋调查规范
第 11 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GB/T17229-1998 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
GBT34908-2017 大洋资源调查术语
DZ 0130(所有部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用于本标准。
3.1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 Oceanic Polymetallic sulfide
洋底由热液作用形成的富含铜锌等成矿元素的硫化物及伴生的矿物。
3.2
潜力评价区 Area for potential resource assessments
尚未申请的调查区、申请区或申请区的一部分,在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划分。
3.3
远景调查区 Reconnaissance area
潜力评价区的一部分。视成矿地质条件,在获得勘探合同区前后的任何阶段均可设置远景调查区。
通过面上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资料,对有明显的异常与矿化显示的地区,结合地质、构造和地形
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后圈定。
1
T/CAOE 12-2018
3.4
勘查目标 Exploration results
在远景调查区中经调查发现的矿石、矿化点或物化探异常,将那些有可能存在矿体的点和异常圈定
出来,并推断矿体可能分布的范围,即形成勘查目标。
3.5
热液区 Hydrothermal field
由一个或多个空间位置相对接近、形成环境(构造、沉积物和/或岩石)基本一致的热液点组成。
根据热液区中是否存在正在活动的热液流体,可分为活动热液区和非活动热液区两大类。
4
地质勘查阶段目标任务
4.1
资源调查阶段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阶段可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远景调查和探矿三个不同步骤进行,亦可
根据实际情况合并。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收集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和典型矿床(矿化点)研究的基础
上,开展成矿规律研究,预测并圈定远景调查区,估算潜在的资源量。
远景调查:在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以物化探为主的调查工作,辅之少量矿产调查工作,积
累异常与矿化信息,在远景调查区中圈定资源调查区。
资源调查:在远景调查圈定的资源调查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海上调查工作及地质研究,分析成
矿条件,确定可能的矿床赋存部位,圈定矿化异常,确定一般勘探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致圈定
矿体,估算推断的资源量,并进行开采技术条件、环境基线和概略研究等工作。
4.2
一般勘探阶段
在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区内已有各类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源调查阶段所提出的一般勘探区,采
用各种勘查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确定成矿有利地段,大致查明矿区内构造、岩浆岩和沉积物特
征,圈出矿体(化)地段。大致查明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大致查明矿石物质组成及质量特
征,大致查明矿石的选冶技术性能或开展必要的可选性实验,大致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估算推断的
资源量或标示的资源量,并通过概略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定详细勘探区。
4.3 详细勘探阶段
在一般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对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详细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
技术方法,查明构造、岩浆岩、沉积物特征,基本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及主要矿体规模、形态、产
状,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查明矿石质量、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可供综合
利用的共伴生矿产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估算标示的资源量或测定的资源量,并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可
行性研究,确定矿床是否具有工业价值及能否开发利用,为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2
T/CAOE 12-2018
5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5.1 勘查内容及研究程度
5.1.1 地质勘查研究
5.1.1.1 资源调查阶段
5.1.1.1.1 区域地质研究
初步开展资源调查区的地形地貌、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生物作用和热液作用等的调查
和研究,包括分析资源调查区内各类地质样品的类型、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等。
5.1.1.1.2
矿产地质研究
对发现的矿化点、热液区及各类地质、物化探异常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区内成矿条件等,对调查
区开展资源远景评价。
初步研究多金属硫化物矿石的自然类型、产出状态,矿石的结构构造、品位、化学成分、矿物成分
等;初步研究多金属硫化物的分布特征与规律。
5.1.1.2
一般勘探阶段
5.1.1.2.1
区域地质研究
开展资源调查区的地形地貌、区域断裂、沉积物类型及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
开展区域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等研究。研究与热液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类型、空间分布以及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变化规律、相互关系及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和影响。
5.1.1.2.2
矿产地质研究
研究矿化区及相邻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矿体空间分布的关系,探讨与成矿有关的微地形、地貌
特征。
研究围岩蚀变类型、岩性、物质组分、分带特征,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与矿体的相互关系。
研究控制矿体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性质、产状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通过取样工程及地球物理资料研究等,研究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及厚度与品位变化情况,研究矿
体中夹石及顶底板岩性分布情况。
5.1.1.3
详细勘探阶段
5.1.1.3.1
区域地质研究
详细研究矿区内的岩石和沉积物类型及其性质、断裂构造、围岩蚀变、热液活动特征等。
3
T/CAOE 12-2018
5.1.1.3.2
矿区地质研究
详细研究控制和破坏矿体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性质、产状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详细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类型、空间分布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变化规律、相
互关系及对矿体的控制和影响程度。
详细研究矿区沉积物的类型、厚度和地球化学特征。
详细研究围岩蚀变类型、物质组分、分带特征,研究其变化规律与矿体的相互关系。
5.1.1.3.3
矿体地质研究
研究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分布范围;
研究矿体的大小、规模、形态、产状、内部结构、厚度、品位及其变化特点;对矿体边界进行系统
控制。
在试采区进行高精度微地形地貌调查,获得更精确的地形地貌资料。
5.1.2
环境调查
5.1.2.1
资源调查阶段
初步研究资源调查区的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水体生物、水体化学、表层沉积物等基本特点。
5.1.2.2
一般勘探阶段
研究海洋气象、物理海洋、水体化学、水体生物以及近表层沉积物特征等;研究海底的生物生态特
征;初步建立环境基线。
5.1.2.3
详细勘探阶段
详细研究海洋气象、物理海洋、水体化学、水体生物以及近表层沉积物的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等特
征;研究海底的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特征;研究热液羽状流与近海底流的特征;基本建立环境
基线。研究采矿活动对海底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在首采地段选定影响参照区,并建立影响参照区
详细的海洋环境基线,评价矿床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5.1.3
矿石质量研究
5.1.3.1
资源调查阶段
初步研究不同类型矿石的矿石矿物种类、脉石矿物种类、结构构造、化学成分、主要元素和有用元
素的含量以及矿石的自然类型等。
5.1.3.2
一般勘探阶段
研究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脉石矿物种类、含量;研究矿石的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及其含量、
4
T/CAOE 12-2018
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初步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研究其分布规律。
5.1.3.3
详细勘探阶段
详细研究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及含量、共生组合、嵌布粒度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详细研
究矿石有用及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按矿石的矿物
成分、含量、结构构造等因素划分自然类型;在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基础上,根据矿石选冶特点,按工业
利用途径,划分矿石工业类型,并研究其分布范围和所占比例。
5.1.4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
5.1.4.1
资源调查阶段
对不同类型的矿石进行选冶性能对比研究,做出是否可作为工业原料的评价。对组分复杂、粒度较
细、尚无成熟选(冶)经验的矿石,做出工业利用方面的初步评价。
5.1.4.2
一般勘探阶段
研究主要矿石类型的选(冶)性能。可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对难选矿石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做出能否工业利用的基本评价。
5.1.4.3
详细勘探阶段
在矿体范围内,针对不同的矿石类型,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加工性能试验。可类比的易选
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一般矿石在实验室流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大型或难
选矿石和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半工业试验,必要时进行工业试验,并提出矿石选冶加工的技术方案。
5.1.5
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5.1.5.1
资源调查阶段
收集区域水文气象资料,研究资源调查区内发现有多金属硫化物分布的海区及邻近区域的工程地质
及环境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
5.1.5.2
一般勘探阶段
开采技术条件内容应包括:
a)
水文气象研究:研究一般勘探区内的水文气象要素,重点是风、浪、流,海水温度、盐度等特
征,了解区内的水文气象复杂程度。
b)
海洋工程地质研究:研究区内底质类型、分布特征及力学性质,研究区内断裂的类型、规模与
分布特征,研究矿区的微地貌特征。
c)
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研究矿石中对生物有害的元素及其它有害物质成份等,了解矿床开采对区
内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5
T/CAOE 12-2018
5.1.5.3
详细勘探阶段
开采技术条件内容应包括:
a)
水文气象研究:详细研究勘探区内风、浪、流、海水温度、盐度等特征。
b)
海洋工程地质研究:详细研究勘探区的微地貌特征、基岩性质、沉积物和矿石类型与分布规律,
划分工程地质类型,测定矿石力学性质,确定区内断层类型、规模、分布及对采矿的影响,详
细研究勘探区内影响开采活动的人工布放物分布位置。
c)
海洋环境地质研究:详细研究区内矿石中对生物有害的元素及其它有害物质成份等,评价矿床
开采对区内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5.1.6
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1.6.1
资源调查阶段
对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初步研究其含量和赋存特点。
5.1.6.2
一般勘探阶段
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应研究其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状况,确定其工业
利用的可能性。
5.1.6.3
详细勘探阶段
对勘探范围内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详细研究其物质组
分、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并对不同类型硫化物中共生、伴生组分的分配率进行鉴定,做出评价。
5.2
地质勘查控制程度
5.2.1
矿石类型划分
矿石类型见附录 A。
5.2.2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原则
勘查工程间距由勘查责任人确定,责任人在成矿规律、矿体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以下原则确定
工程间距:
a)
依据不同的勘查阶段要求,确定勘查工程间距;
b)
资源调查阶段因工程数量难以确定,工程间距可不作具体要求;
c)
获得标示的资源量(Indicated Resource)和测定的资源量(Measured Resource)的工程间距应
根据矿体的规模及复杂程度,由勘查责任人充分论证后确定;
d)
详细勘探阶段的工程间距,原则上是在一般勘探的基础上加密以圈定可供商业开采的矿体为目
标;
e)
充分考虑影响矿床勘查难易程度的矿体规模、类型、构造以及矿石类型及其有用组分等主要地
6
T/CAOE 12-2018
质因素布设勘查工程;
f)
当矿床是由多个矿体类型组成时,应以主要类型的矿体(占 70%)为主;当矿床规模较大时,
可按不同地段的地质变量特征,分矿体确定勘探间距。
5.2.3
工程布置原则及控制程度
5.2.3.1
工程布置原则
勘查工程按以下原则部署:
a)
勘查方法总体以地质采样、羽状流探测、视像观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为主;近底定点
探测(基于载人潜水器(HOV)、有缆潜水器(ROV)等)为辅;
b)
多金属硫化物地质采样及钻探主要采用垂直控制矿体走向的构造线布设,测站平面应形成棋盘
方格型勘查网度;
c)
地球物理勘查以测线勘查为主,站位调查为辅;勘查方法以海底视像、近底电法、近底磁法等
为主,重力、地震、浅层剖面和侧扫声呐等调查为辅;地球物理测线应垂直控制矿体走向的构
造线布设;
d)
基础地质调查测站与地质采样同步;环境调查测站可不形成测网;
e)
各类勘查方法的使用应根据勘探阶段的不同有所侧重。
5.2.3.2
控制程度
控制程度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a)
根据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矿体的圈定应有足够的地球物理(电法)资料及钻探
验证为依据;
b)
获得标示的资源量的和测定的资源量的工程间距应根据矿体的规模及复杂程度,由勘查责任人
充分论证后确定;
c)
相对简单稳定的矿体应保证至少有三条勘探线控制,每条勘探线上不少于 3 个钻孔控制同一矿
体。
5.3 勘查各阶段要求
5.3.1 资源调查阶段
5.3.1.1 全面收集资源潜力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多金属硫化物矿产等资料,开展少量羽状
流探测、海底视像探测、地质采样及地球物理探测等,发现并积累各类异常,确定热液区或矿化点,对
多金属硫化物成矿潜力做出评价,编制比例尺为 1:2000000~1:500000 的区域地质图、成矿远景图等相
关图件。
5.3.1.2
条件许可时,对发现的矿化点、热液区及各类异常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成矿条件等,确定
7
T/CAOE 12-2018
矿床可能的赋存部位,必要时进行钻探验证,采集测试样品,圈出矿化区。
5.3.1.3
大致查明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位、矿石化学特征。
5.3.1.4
条件许可时,在矿化区内大致圈出含矿区的范围。必要时估算推断的资源量。
5.3.1.5
适当收集与环境相关的资料,开展环境基线的初步研究。
5.3.2
一般勘探阶段
5.3.2.1
采用海底视像、地形地貌、羽状流、地质取样、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探测方法(如摄像综
合拖体探测、基于 AUV/ROV/HOV 等平台的探测、声学深拖探测、近底电法探测、地震探测、沉积物
地球化学探测、电视抓斗取样、钻探取样等),发现各类异常、热液区或矿化点,圈定含矿区,条件允
许时圈定矿体;基本查明断裂构造的规模、性质,断裂与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尤其注意断裂的
控矿作用及成矿后的影响作用。编制比例尺为 1: 500000~1:50000 的地质构造图、矿产分布图及异常图。
5.3.2.2
基本查明岩石的类型、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同时应基本查明岩浆活动与硫化物成矿的
关系。
5.3.2.3
基本查明区内沉积物的类型、厚度及其结构特征。
5.3.2.4
基本查明矿体围岩岩石蚀变的类型、范围,基本查明蚀变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划出蚀变带范
围。
5.3.2.5
基本确定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特征。
5.3.2.6
基本查明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位、矿石化学、伴生元素特征及矿石丰度等,
运用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量计算方法,依采样的勘查网度估算标示的资源量。
5.3.2.7
应按总采样站位的 5%布设箱式、多管、重力活塞、有缆重力、CTD 探测等采样站位进行沉
积物及海水取样,以获得沉积物年代、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工力学性质及海水物理化学等资料。对勘探
区表层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海底生态环境、海洋环境进行初步评价。
5.3.2.8
对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进行多波束全覆盖测深调查,获得更精确的地形地貌资料;开展多金
属硫化物开采条件研究,对多金属硫化物开采的技术条件的复杂性进行评估。
5.3.2.9
布设拖网站位或采用电视抓斗、钻探等方法,采获用于选冶试验的多金属硫化物。详细研究
多金属硫化物的矿石矿物特征,对矿石的选冶加工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5.3.3.10
进行可行性概略研究。
5.3.3
详细勘探阶段
5.3.3.1
在原有勘查网度的基础上,对矿体进行加密勘查。加密勘查原则以矿体为单位,勘查网度视
矿体的规模、复杂程度而定。应开展钻探勘查,近底布置 ROV/HOV(近底视像、采样等)、近底电法、
声学深拖、AUV 测量及海底视像等,有效控制矿体的范围、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查明围岩的性质、
蚀变特征;查明与矿体相关的断裂构造及构造对成矿及采矿的影响;编制比例尺为 1:10000~1:5000 的
8
T/CAOE 12-2018
矿区地质图;编制比例尺为 1:5000~1:2000 的矿体地质图。
5.3.3.2
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位及伴生元素。
5.3.3.3
估算测定的资源量。
5.3.3.4
评估采矿对海底生态环境的影响。
5.3.3.5
进行高精度多波束或声学深拖微地貌全覆盖测深调查,获得更精确的地形地貌资料;开展多
金属硫化物开采条件研究,对开采的技术条件的复杂性进行评估,加强采矿试验和采矿条件研究。
5.3.3.6
在矿体范围内,针对不同的矿石类型,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加工性能试验。可类比
的易选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一般矿石在实验室流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大
型或难选矿石和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半工业试验,必要时进行工业试验。并提出矿石选冶加工的技术方案。
5.3.3.7 进行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
5.4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
5.4.1 工程实施要求
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及施工方案执行。
5.4.2
地形及工程测量
成图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墨卡托(正圆柱)投影。地形测量范围和地形图比例尺应满足不
同勘查阶段地质填图及资源/储量估算的需要。
工程测量导航定位精度应符合不同勘探阶段的导航定位误差要求。
地形测量标准要求,按 GB/T12763.10 执行。
5.4.3
地质填图
填图内容包括:岩浆岩类型及分布,断裂性质、规模及分布,沉积物类型及分布,各类热液喷口性
质及分布,矿化点、矿化异常及矿体分布,地形地貌等。各类地质填图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的勘查比例尺
和目的任务要求进行。
5.4.4
地球物理探测
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应根据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的需要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正式测量前应开
展方法试验,选定合适参数。磁力、重力、地震及浅层剖面勘查质量标准要求,按 GB/T12763.8 执行。
海底电视和深海摄像图像应清晰,目标物清楚,照相位置定位准确,照相点间隔均匀,70%以上照相点
位的照片清晰有效。
GB/T12763 未提出质量要求的探测方法,如电法探测、深潜器探测、声学深拖探测等,其质量控制
可参照技术设计及相关调查设备的操作规程要求。
9
T/CAOE 12-2018
5.4.5
地质采样
多金属硫化物测站采样合格率应大于 95%。测站定位精度应符合调查相应比例尺要求,定点误差
不能大于测网间距的 10%。沉积物、海水采样参照 GB/T17229-1998 执行。
海底钻探采样应开启动力定位,确保定位准确,钻进施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电视抓斗采样方法适
用于地形相对平缓的海底硫化物与基岩采样,抓斗下放过程中和离底前船舶应开启动力定位,确保定位
准确,离底 100m 左右时开启摄像进行监控。以获得清晰的影像和抓获样品为合格。地质拖网着底和开
拖时应观察张力计的张力变化,判断是否成功获得样品,以获得样品为合格。
5.4.6
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
5.4.6.1
样品的采集
矿床勘查取样目标主要是矿体及近矿围岩,从矿体或近矿围岩采集代表性样品,用以进行各项分析、
测试、鉴定与试验,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工技术条件,采样参照《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
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执行。
5.4.6.1.1
基本地质分析样品的采取
上一章:NB/T 11201-2023 彩色镀膜光伏组件技术要求 下一章:JT/T 680.3-2025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回声测深仪

相关文章

T/CAOE 47-2023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量估算技术指南 GB/T 35571-2017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规范 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 GB/T 42637-2023 正式版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 GB/T 35572-2017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查规范 GB/T 40873-2021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查规程 T/CAOE 61-2023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指南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综合研究之一:多金属结核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