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4/T 2583-2024 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测试管理规范

DB44/T 2583-2024 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测试管理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17.5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09:53:26



相关搜索: 海上 船舶 管理规范 小型 水面

内容简介

DB44/T 2583-2024 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测试管理规范 ICS 19.020 44
CCS U 01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583—2024
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测试管理
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ea trials of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 and small
intelligent ships
2024 - 12 - 18 发布
2025 - 03 - 18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583—2024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测试大纲 ............................................................................ 4
6 风险评估 ............................................................................ 4
7 测试通报 ............................................................................ 5
8 航前检查 ............................................................................ 5
9 测试过程保障 ........................................................................ 5
10 测试报告及数据 ..................................................................... 6
附录 A(规范性) 应急功能配置列表 ......................................................7
附录 B(资料性) 航前安全检查表 ........................................................9
参考文献 .............................................................................. 11
I
DB44/T 2583—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海事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事局、珠海海事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忠国、易彪、刘付涛、郭萍、王佳胜、赵自奇、黄坚、孟泽川、胡烨、刘璐、
赵继成、刘陈利、王崇、张云飞、彭圣求、陈文亮、李桂兰、江云华、高剑客、肖剑平。
II
DB44/T 2583—2024


本文件旨在已有相关指南和规范基础上,针对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在海上进行自主航行和远
程控制航行测试带来的交通安全风险问题,提出规范化的测试管理要求,指导海事管理机构以及相关研
发、生产和测试单位安全开展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的海上测试工作,以降低海上交通安全风险。
III
DB44/T 2583—2024
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测试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测试的测试责任单位、测试人员、被测船艇、测试海
域和测试配套设备的基本要求,以及测试大纲、风险评估、测试通报、航前检查、测试过程保障、测试
报告及数据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船长大于等于5 m且小于20 m),在海上进行自主航行
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无人水面艇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无人艇
一种通过自主航行或远程控制实现正常航行、操纵及搭载各种任务载荷执行指定任务的水面小艇。
智能船舶
intelligent ship
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和获得船舶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
口等信息和数据,并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船舶航行、管理、维
护保养、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的船舶。
人工操控
manual operation
在设定条件下,操控人员通过固定于船端的驾驶台控制和操作船舶的模式。
自主航行
autonomous navigation
在设定条件下,船舶本身做出航行决策并执行的模式。
远程控制
remote control
在设定条件下,操控人员通过远程控制台控制和操作船舶的模式。
视距遥控
near-distance control
在设定条件下,操控人员通过遥控器控制和操作船舶的模式。
海上测试
sea trial
1
DB44/T 2583—2024
在海上测试区域内,以测试船舶功能、性能、安全等特性为目的开展的一个或多个航次测试。
测试责任单位
sea trial responsible agency
申请和组织实施船舶自主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的组织。
测试场运营方
sea trial field operator
获得测试场使用权并进行场地运营管理的机构或单位。
测试指挥人员
sea trial commander
经测试责任单位授权,全面负责船舶自主航行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任务,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组织
采取应急措施,有权中止测试任务的人员。
测试人员
testing personnel
组织、参与自主航行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过程的人员。
海上测试场
sea trial field
具备相关资质,配备相关设备设施,用于无人艇、智能船舶或者其他海洋装备功能、性能测试的特
定海域。
远程控制台
remote control device
设在船外的能够监视和控制船舶的设备或装置。
4
基本要求
测试责任单位
测试责任单位应至少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a)
在境内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或法人授权单位;
b)
属于无人艇或智能船舶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或测试检验等相关单位。
测试人员
4.2.1
海上测试过程中,测试责任单位宜配备以下满足测试需求的合理的测试人员:
a)
测试指挥人员;
b)
船长或担负船长职责的人员;
c)
软件技术人员;
d)
通信技术人员;
e)
船舶电气技术人员;
f)
轮机技术人员;
g)
测试操作人员;
h)
其他符合行业配员要求的船员。
4.2.2
参与无人艇或智能船舶海上测试的人员,应经过测试责任单位组织的培训,满足以下要求:
a)
熟悉无人艇或智能船舶的基本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b)
熟悉无人艇或智能船舶试验大纲;
2
DB44/T 2583—2024
c)
如有位于船端的测试人员,应熟悉水上救生救援和消防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被测船艇
4.3.1
进行海上测试的无人艇或智能船舶,在系统设备配备、功能性能等方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被测船艇感知、通信、导航、控制等设备、软件的配备应满足自主航行和远程控制航行功
能要求。被测船艇宜配备以下设备:
1)
船用雷达;
2)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3)
船舶定位导航与授时系统;
4)
电子海图系统;
5)
航速测量装置;
6)
船舶运动传感器;
7)
近距离探测设备(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
8)
通信设备;
9)
船体监测设备;
10) 智能航行控制系统;
11) 其他。
b)
应配备数据存储装置,能存储被测船艇航行测试相关数据信息(如船体状态信息、指令信息、
操作信息、场景感知信息等);
c)
应按照本文件附录 A 要求配置相关安全风险应急功能;
d)
应完成船艇常规系泊试验以及自主航行功能相关仿真测试。
4.3.2
设计有远程控制功能的船艇,还应配置远程控制台,远程控制台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配备能在岸端或母船上对海上测试的无人艇或智能船舶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和操控的设备;
b)
配备能与关联船舶、码头等相关方建立通信的设备;
c)
配备能在岸端或母船上对无人艇或智能船舶海上测试过程中回传的数据进行记录、存储并可
查询及读取的数据服务器。
测试海域
测试责任单位开展自主航行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宜在专门的海上测试场进行。若测试责任单位在
海上测试场以外海域进行测试,测试海域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应有足够的开阔水域,满足被测船艇航向稳定性与旋回性测试要求;
b)
应具有适当的水深,满足被测船艇航行富余水深试验要求;
c)
应远离渔业作业区、主要航路和自然保护区,满足应对抛锚、船舶失控等意外情况的要求;
d)
应具有较为安全的水下环境,避开可能影响测试船舶安全的礁石、浅点、沉船等障碍;
e)
应临近松软底质的锚泊区域,满足被测船艇抛锚试验需求,以及保证被测船艇出现故障时能

f)
紧急抛锚避险或拖带回港;
g)
测试水域满足通信网络覆盖要求,或可设置临时覆盖测试区域的通讯设施;
h)
测试水域的风、浪、流等条件满足测试要求。
测试辅助
测试责任单位应根据测试需要配备相应的辅助设备、设施,宜考虑以下事项:
a)
母船;
3
DB44/T 2583—2024
b)
保障船、安全救生与消防设备、拖带设备和备用电源等;
c)
陪测船艇或其他障碍模拟物;
d)
通信设备;
e)
备用燃料能源;
f)
其他。
5
测试大纲
海上测试前,测试责任单位应组织编制测试大纲并予以评审,测试大纲应至少包括如下方面:
a)
测试水域:水文气象情况、交通流情况、网络通讯情况、计划航线特殊要求等;
b)
测试过程:测试设施、测试人员、测试组织等;
c)
测试内容: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目标、测试结果等。
自主航行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中主要测试项目见表 1 所示,测试责任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增
加或减少对应的测试项目。
表 1
自主航行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项目表
序号 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概述
1 环境感知 测试船艇识别、探测水面、水下静态环境和动态环境目标的能力。
2 导航定位 测试船艇自动进行导航定位的能力。
3 状态监测与异常告警 测试船艇内部环境、关键设备等状态的在线监测及异常情况下自动告警的能力。
4 航路自主规划 测试船艇按既定任务目标自主规划航线的能力。
5 自主避障 测试船艇对单个或多个静态、动态障碍的自主规避能力。
6 自主循线 测试船艇按规划路径自主航行的能力。
7 自主返航 测试船艇在特定条件下自主返回至预设地点的能力。
8 自主靠离泊 测试船艇在码头进行自主靠泊和自主离泊的能力。
9 动力定位 测试船艇通过动力控制进行位置、艏向锚定的能力。
10 协同控制 测试多船艇协同作业的能力。
11 多网融合通信 测试船艇2种及以上通信链路融合通信的能力。
12 通信抗干扰 测试船艇无线通信抗干扰的能力。
13 网络安全保护 测试船艇通信网络防侵入的能力。
14 应急通信 测试船艇在主用通信链路失效状态下,自动切换至应急通信链路的能力。
15 远程控制 测试通过远程控制台操控船艇航行的能力。
16 远程监视 测试通过远程控制台监视船艇航行等状态的能力。
17 远程介入 测试通过远程控制台在紧急情况下对船艇实现人工介入的能力。
18 控制模式转换 测试人工操控(若设有)、远程控制、自主航行、视距遥控(若设有)等控制模式的 转换能力。
19 紧急制动 测试在紧急情况下对船艇实现紧急停车的能力。
20 电子围栏 测试船艇仅在设定区域内航行的能力。
21 区域禁航 测试船艇自动规划路径且规避设定的禁航区的能力。
6
风险评估
4
DB44/T 2583—2024
测试责任单位应对被测船艇、远程控制台开展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措施将测试安全风险降低到
可接受水平。
基于测试前的风险评估结果,测试责任单位应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计划,以减少可预见事件或故
障的影响。
7
测试通报
在海上测试场内进行无人艇及智能船舶自主航行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测试责任单位应提前向测
试场运营方申请,并提供测试相关说明材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被测船艇生产企业及测试责任单位基本信息;
b)
被测船艇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类型、吨位、尺度等基本参数;
c)
测试活动时间安排;
d)
随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船人员名单;
e)
经评审确认的测试大纲;
f)
应急计划;
g)
常规系泊测试报告;
h)
如需进行自主航行试验,提供自主航行相关功能仿真测试报告。
在海上测试场以外海域进行无人艇及智能船舶自主航行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测试责任单位应按
要求提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提供测试相关说明材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被测船艇生产企业及测试责任单位基本信息;
b)
被测船艇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类型、吨位、尺度等基本参数;
c)
被测船艇始发水域、航经水域及试航活动水域范围;
d)
测试活动时间安排,包括船艇始发时间、预计航经水域和到达活动水域所在地时间;
e)
随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船人员名单;
f)
经评审确认的测试大纲;
g)
应急计划;
h)
常规系泊测试报告;
i)
如需进行自主航行试验,提供自主航行相关功能仿真测试报告;
j)
测试水域封航申请(若有必要)。
测试时间、测试活动水域、随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船人员名单等发生变化的,测试责任单位
应及时报告测试场运营方(海上测试场内测试时)或海事管理机构(非海上测试场内测试时)。
8
航前检查
海上自主航行和远程控制航行测试前,测试责任单位应进行航前安全检查,具体检查事项及要求
见附录 B。
对于航前安全检查不符合项,测试责任单位应及时组织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方可开展自主航行和
远程控制航行测试。
9
测试过程保障
海上测试期间,测试责任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测试安全:
a)
应按照测试大纲开展测试,并指定 1 名测试指挥人员负责测试整体的组织和协调;
5
DB44/T 2583—2024
b)
应实时获取测试水域的天气、水文环境状况,评估气象变化对测试的影响,必要时发出风险
预警;
c)
应对测试水域的交通环境进行实时观察,为被测船艇提供必要航行引导、预警等保障服务;
d)
被测船艇应按照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显示号灯、号型;
e)
应保持远程控制台端或船端操控台前有人员瞭望值守,实时监控船艇状态,在异常情况时及
时接管船舶。
海上测试期间,被测船艇发生突发事件时,测试责任单位应按应急计划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第
一时间主动向当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10
测试报告及数据
测试责任单位应及时记录测试数据并完成测试报告编制,测试报告应具有规范格式,并至少包含
以下内容:
a)
测试项目;
b)
测试方法;
c)
测试责任单位名称;
d)
被测船艇船名船型;
e)
测试水域位置及气象、水文条件;
f)
测试日期及时间;
g)
测试结果;
h)
测试人员、审核人员和第三方监督人员(若需要)签名及日期。
测试责任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测试过程及结果数据的安全存储,安全存储时间不少于 6 个月,
并在适当时(如发生海上安全事故等)提供给海事管理机构备查。测试数据宜包括以下内容:
a)
测试视频录像数据;
b)
雷达记录数据;
c)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
d)
海洋气象数据;
e)
海图数据;
f)
船舶控制指令及状态信息等。
6
DB44/T 2583—2024
A
附 录 A
(规范性)
应急功能配置列表
无人艇和智能船舶应急功能配置要求见表A.1。
表 A.1
应急功能配置列表
序号 故障类型 故障名称 故障描述 重要程度 应急措施 配置要求
1 通信类 故障 卫星通信故障 单独卫星通信断连 重要 1.卫星通信异常报警; 2.应急策略:远程控制台端自动切换到宽带或者应急通信。 标配
2 宽带通信故障 单独宽带通信断连 重要 1.宽带通信异常报警; 2.应急策略:远程控制台端自动切换到应急通信。 标配
3 通信失联 无线通信全部断连 重要 1.通信失联报警; 2.应急策略:原地待命/自主返航/完成任务后返航/完成任务后待命。 标配
4 感知类 故障 组合导航故障 位置不变、数据超时 重要 1.定位异常报警; 2.应急策略:切换至待机模式,停车。 标配
5 舱室高温报警 舱室温度超过预设值 较重要 1.舱室高温报警; 2.应急策略:原地待命/自主返航/完成任务后返航/完成任务后待命。 选配
6 舱室高湿报警 舱室相对湿度超过预设值 较重要 1.舱室高湿报警; 2.应急策略:原地待命/自主返航/完成任务后返航/完成任务后待命。 选配
7 舱室漏水报警 漏水传感器触发 较重要 1.舱室漏水报警; 2.应急策略:原地待命/自主返航/完成任务后返航/完成任务后待命。 标配
8 船用雷达故障 雷达数据超时、转速异常 较重要 1.雷达故障报警; 2.应急策略:切换至待机模式,停车。 选配
7
DB44/T 2583—2024
表 A.1
应急功能配置列表(续)
序号 故障类型 故障名称 故障描述 重要程度 应急措施 配置要求
9 动力类 故障 主机故障 发动机熄火或点火超时 重要 1.发动机工作异常报警; 2.应急策略:具备备用动力系统的船启用备用动力系统。 标配
10 动力控制模块异常 重要 1.动力控制模块异常报警; 2.应急策略:停车。 标配
11 主机冷却水温高、滑油压低 重要 1.冷却水温高、滑油压低时异常报警; 2.应急策略:停车或低速继续执行任务。 标配
12 舵机故障 舵控制异常或者舵角反馈信号 异常 重要 1.舵机故障报警; 2.应急策略:主机怠速。 标配
13 能源故障 发电机无法启动或无输出 重要 1.发电机故障报警; 2.应急策略:原地待命/自主返航。 标配
14 油量低于预设值 重要 1.油量低报警; 2.应急策略:原地待命/自主返航。 标配
15 电池电量低于预设值 重要 1.电量低报警; 2.应急策略:原地待命/自主返航。 标配
16 控制类 故障 决策故障 当前航速和外部环境下,自主 决策系统无法给出合理路径 重要 1.自主决策报警; 2.应急策略:切换至待机模式,停车,提醒用户接管。 标配
17 软件故障 船艇端软件指令频率异常、崩 溃或死锁 重要 1.软件运行异常报警; 2.应急策略:自动重启。 标配
8
DB44/T 2583—2024
B
附 录 B
(资料性)
航前安全检查表
航前检查事项及要求见表B.1。
表 B.1
航前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及要求 检查结果
是 否 不适用
船端驾驶台与远程控制台
1 测试大纲及相关图纸、文件资料是否齐全
2 船端及远程控制台端测试人员配备是否满足要求
3 船端驾驶台及远程控制台端通讯语音设备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4 船端驾驶台及远程控制台端备用电源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5 船端驾驶台及远程控制台端仪表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航行、通信设备
1 通信设备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2 船用雷达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3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4 近距离探测设备(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5 船舶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6 电子海图系统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7 测深设备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8 智能航行控制系统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9 风速风向测量仪器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10 号灯、号型、声响信号等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救生、消防
1 救生筏及其属具是否配备齐全
2 登乘装置、应急照明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3 个人救生设备(救生圈、救生衣、浸水保温服等)是否配备齐全、状态良好
4 探火和报警装置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5 主、应急消防泵及其管系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6 自动灭火装置、个人消防装备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7 防火分隔、防火门、防火挡板、速闭阀等装置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甲板
1 船体及甲板结构状况是否良好
2 风雨密、水密装置、设备、设施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3 货物积载、隔离、绑扎、系固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4 锚泊、系泊设备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5 载重线和水尺标识清晰,船舶未处于超载状态
9
DB44/T 2583—2024
表 B.1
航前安全检查表(续)
序号 检查项目及要求 检查结果
是 否 不适用
机舱
1 主辅机及其附属系统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2 主电源和应急电源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3 操舵装置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4 主推进装置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5 通风系统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6 防污染设备是否状态良好、工作正常
10
DB44/T 2583—2024
参 考 文 献
[1] DB4404/T 18—2021 无人水面艇海上测试管理规范
11
DB44/T 2583—2024
DB44/T 2583—202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测试
管理规范
DB44/T 2583—2024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12 邮政编码:510220
上一章:DB44/T 2584-2024 大径材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下一章:DB44/T 2582-2024 社会组织信用建设和管理规范

相关文章

DB44/T 2521-2024 海上风电建设后海洋环境评估规范 DB44/T 2477-2024 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技术规范 GB/T 35176.2-2017 船舶与海上技术船舶氮氧化物还原剂AUS40第2部分∶测试方法 GB/T 35176.2-2017 船舶与海上技术 船舶氮氧化物还原剂AUS40 第2部分:测试方法 DB41/T 2583-2024 荷斯坦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GB/T 29133-2012 船舶和海上技术 ECS数据库 内容、质量、更新和测试 DB3205/T 1146-2024 微轻小型无人机机巢通用管理要求 DB14/T 1221-2024 小型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喷雾施药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