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419/T 25-2025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DB4419/T 25-2025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24.6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10:11:09



相关搜索: 二次 住宅 管理规范 供水 工程技术

内容简介

DB4419/T 25-2025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ICS 91.140.60
CCS P 42 DB4419

莞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19/T 25—2025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Residential secondary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2025-01-20 发布 2025-02-05 实施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19/T 25—2025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体原则........................................................................................................................................................ 3
5
水质、水量、水压........................................................................................................................................ 4
5.1
水质..........................................................................................................................................................4
5.2
水量..........................................................................................................................................................4
5.3
水压..........................................................................................................................................................4
6
系统设计........................................................................................................................................................ 5
6.1
一般规定................................................................................................................................................. 5
6.2
系统选择................................................................................................................................................. 5
6.3
流量与压力............................................................................................................................................. 6
6.4
管道布置................................................................................................................................................. 6
7
设备与设施.................................................................................................................................................... 7
7.1
水池(箱)............................................................................................................................................. 7
7.2
压力水容器............................................................................................................................................. 8
7.3
水泵及配套电机..................................................................................................................................... 8
7.4
叠压供水设备......................................................................................................................................... 9
7.5
消毒设备............................................................................................................................................... 10
7.6
管道和附件........................................................................................................................................... 10
7.7
数字一体化供水设备........................................................................................................................... 13
8
泵房...............................................................................................................................................................13
8.1
一般规定............................................................................................................................................... 13
8.2
环境要求............................................................................................................................................... 14
8.3
供电系统............................................................................................................................................... 15
8.4
监控系统............................................................................................................................................... 15
8.5
安防系统............................................................................................................................................... 15
8.6
标准化泵房建设要求........................................................................................................................... 16
9
控制与保护.................................................................................................................................................. 17
9.1
控制....................................................................................................................................................... 17
9.2
保护....................................................................................................................................................... 18
10
施工.............................................................................................................................................................18
I
DB4419/T 25—2025
10.1 一般规定............................................................................................................................................. 18
10.2 设备安装............................................................................................................................................. 18
10.3 管道敷设和附件安装......................................................................................................................... 19
10.4 水池(箱)改造................................................................................................................................. 19
10.5 质量控制............................................................................................................................................. 19
11 调试与验收................................................................................................................................................ 20
11.1 调试..................................................................................................................................................... 20
11.2 验收..................................................................................................................................................... 20
12 设施维护与安全运行管理........................................................................................................................ 22
12.1 一般规定............................................................................................................................................. 22
12.2 设施维护............................................................................................................................................. 22
12.3 安全运行管理..................................................................................................................................... 22
12.4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23
附录 A(资料性) 二次供水设施日常巡查记录样表和要求....................................................................25
附录 B(资料性) 二次供水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记录样表........................................................................ 28
II
DB4419/T 25—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本文件由东莞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莞市水务局、东莞市供排水行业协会、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北京市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洋、陈伯浩、巢猛、田萌、姚左钢、郭子玉、袁健亮、詹健扬、翟玉蝉、丁
鹤峰、谭粤成、黄永康、莫仲平、杨月清、何超荣、缪龙、韩卫强、卓奇奇、鲍磊、梁毅、董威、胡田
力、钟梓杰、王晓滢、陈燕平、黄雪婷、张敏。
III
DB4419/T 25—2025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东莞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的总体原则、水质、水量、水压、系统设计、设备与设
施、泵房、控制与保护、施工、调试与验收、设施维护与安全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东莞市新建、改造的居民住宅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工程,工业建筑中生活饮用水二次
供水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0(所有部分) 压力容器
GB/T 778.1 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1部分: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GB/T 778.5 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5部分:安装要求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3797 电气控制设备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2668.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 第2部分:一般要求 低压交流变频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
GB/T 12668.50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 第5-2部分:安全要求、功能
GB 1705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 18613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24603 箱式叠压给水设备
GB/T 24912 罐式叠压给水设备
GB/T 26003 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
GB 28232 臭氧消毒器卫生要求
GB 28233 次氯酸钠发生器卫生要求
GB 28235 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
GB/T 29529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GB/T 29531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GB 30253 永磁同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31853 矢量无负压供水设备
GB/T 32091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 外线剂量测试方法
GB/T 37267 建筑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
1
DB4419/T 25—2025
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75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981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 55020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CJ/T 188
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CJ/T 224
电子远传水表
CJ 266
饮用水冷水水表安全规则
CJ/T 352
微机控制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CJJ 140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JG/T 162
民用建筑远传抄表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二次供水
secondary water supply
当民用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市政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
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
[来源:CJJ 140—2010,2.0.1,有修改]
3.2
二次供水设施
secondary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
2
DB4419/T 25—2025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是指居民住宅小区从市政供水管道取水点阀门位置至二次供水住宅用户计
量水表前,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泵房、水池(箱)、水泵、阀门、电控装置、消毒设备、压力水容器、供
水管道等设施。
[来源:CJJ 140—2010,2.0.2,有修改]
3.3
变频调速泵组供水
water supply of VFD pump packages
一般指低位调节水池(箱)+变频水泵的二次供水方式。由变频器改变水泵电机供电频率、运转速
度,实现恒压变量供水,以适应用户用水量需求变化。
3.4
高位水箱供水
head tank water supply
工频水泵从与供水管网连接的低位水池(箱)等调节装置中吸水增压至高位水池(箱)调蓄后,供
给用户的上行下给的二次供水方式。
3.5
气压供水
pneumatic water supply
由水泵和压力罐以及一些附件组成,水泵将水压入压力罐,依靠罐内的压缩空气压力,自动调节供
水流量和保持供水压力的二次供水方式。
3.6
远程监控系统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为实现二次供水远程监控功能建设的信息采集、响应执行、网络通讯和监控调度等软件和硬件的集
成系统。
3.7
全变频控制系统
full frequency conversion control system
在多变频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程序设计使投入使用的各台水泵均采用变频模式、频率相近、效
率均衡运行模式的一种供水设备变频控制系统。
3.8
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系统
digital integrated full frequency conversion control system
水泵机组的每台水泵均配置有数字集成变频器或数字集成变频控制器,通过智能集中控制柜或现场
总线实现水泵机组频率相近、效率均衡、全变频控制运行,并可通过显示屏实现泵组运行参数设定与调
整的一种供水设备变频控制系统。
3.9
数字一体化供水设备
digital integration water supply equipment
集加压、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保护、安防、控制、数据上传、远程监控为一体的二次供水设施。可直
接与小区内管网对接进行加压,应用在无泵房或无法协调出足够空间安放二次供水设备的有增压需求的
区域。可安置于绿化带内、道路旁、楼宇楼道内(不影响交通疏散,也不影响楼道使用功能)或地埋。
3.10
标准化泵房
standardized pump house
为满足供水企业对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泵房运行维护,按照标准化要求设置,涵盖增压、控制、安全、
环境、保障等标准化功能的泵房。
4
总体原则
3
DB4419/T 25—2025
4.1
二次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4.2
当城镇供水管网不能满足居民住宅生活用水服务要求的水量、水压时,应建设二次供水设施。
4.3
二次供水不应影响城镇供水管网正常供水。
4.4
二次供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5
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4.6
二次供水设施应具备下列安全防范措施:
——二次供水设施应单独设置,不应与其他供水系统合用,并应有建筑围护结构;
——二次供水设施应设置入侵报警系统等技防、物防安全防范措施;
——二次供水设施应设置远程监控系统,宜与城镇公共供水调度系统相连接。
4.7
二次供水设施的抗震设计应符合 GB 50981 中的规定。
4.8
二次供水设施中的涉水产品应符 GB/T 17219 中的规定,并应获得省级及以上卫生部门颁发的涉及
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4.9
二次供水设施应具有防水、防火、防潮、防暴晒、防雷击、防破坏和可靠供电等运行安全保障措
施,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污染措施。
4.10
二次供水工程应满足安全、节能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采用的材料、设备应有铭牌标识和产品质
量相关材料。
4.11
现状二次供水设施不满足用水需求,或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依据小区内现状二次供水设施
的情况,局部或全面的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
——生活供水系统与消防供水系统合用的;
——采用管道泵直抽,或不具备叠压供水条件而采用了叠压供水方式的;
——二次供水设施材质属于国家或者地方文件明令禁止的,容易带来水质风险的;
——二次供水设施老旧,能耗高、故障率高,无法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水量、水质、水压等)
或造成较大影响的;
——二次供水设施未实现远程监控管理的。
4.12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若需利用原有建(构)筑物,应复核结构安全性。
4.13
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图纸、施工组织方案(仅限改造项目)等资料应按东莞市地方
行政职能部门相关管理文件中的规定执行,相关资料应报供水企业审查并确认后方可实施。建设单位(产
权人)应按批准后的二次供水工程设计文件和审查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安装,不应擅自修改设
计,如遇设计变更,应取得供水企业同意。
4.14
二次供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产权人)应按东莞市地方行政职能部门相关管理文件中的规
定报相关部门和供水企业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验收。二次供水设施验收不合格的,不应投入使用。
5 水质、水量、水压
5.1 水质
5.1.1 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 中的规定。
5.1.2 二次供水的水质增测项目最高允许增加值应符合 GB 17051 中的规定。
5.2 水量
4
DB4419/T 25—2025
二次供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小区及建筑物使用性质、规模、用水范围、用水器具及设备用水量、管
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进行计算确定。用水定额及计算方法,应符合GB 50013、GB 50015、GB 50555
中的规定。
5.3
水压
5.3.1
二次供水系统的供水压力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用水点卫生器具工作压力的要求,并且生活给水系
统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宜大于 0.20 MPa。
5.3.2 二次供水新建工程入户水表前的静水压不应小于 0.1 MPa。当顶层为跃层时,不应小于 0.13 MPa。
6 系统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与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和用户的用水需求相匹配。
6.1.2 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安全使用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
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和远程监控等要求。
6.1.3
不同用水性质的用户应分别独立设置供水系统,并独立计量,住宅供水应计量到户、水表出户、
一户一表,满足集中抄表的要求,水表不宜设于住宅套内。
6.1.4
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应采用人工采样监测和在线监测相结合方式。人工采样监测水质取样口应分
别在水箱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上,设置取样口数量不宜少于 2 个。二次供水设施应设置余氯(总氯)、
浊度等水质在线监测仪表,宜设置 pH、电导率等水质在线监测仪表,可对水质进行在线监测并具有传
输功能,将数据传输至运行维护管理部门。水质在线监测仪检测水质异常时,应实时向监控中心发送报
警信息。
6.1.5
二次供水的水箱(池)内贮水更新时间不宜超过 8 h。
6.2
系统选择
6.2.1
二次供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压力,在不影响城镇供水管网正常供水的前提下,按安
全可靠、节能减排和环保的原则,依据城镇供水管网压力、供水条件等,综合考虑小区或建筑物类别、
高度、使用标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二次供水系统。
6.2.2
二次供水系统竖向分区应符合 GB 50015 中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个分区应单独设置增压设备,不宜采取分区减压的供水;
——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入户管供水压力不应大于 0.35 MPa。
6.2.3
新建二次供水系统宜优先采用变频调速泵组供水方式。
6.2.4
二次供水系统采用叠压供水方式时,应征得供水企业的审批同意并备案,不应造成该地区城镇
供水管网的水压低于本地规定的最低供水服务压力,不应对管网造成污染。
6.2.5
下列区域、用户不应采用叠压供水方式:
——城镇供水管网不能保证长期供水或处于枝状管网末梢的区域;
——设备接驳点的城镇供水管网管径小于 DN300 的区域;
——设备接驳点的城镇供水管网最低供水压力小于 0.25 MPa 的区域;
——设备接驳点的城镇供水管网日供水压力波动大于等于 0.10 MPa 的区域;
5
DB4419/T 25—2025
——使用叠压供水设备对周边(现有或规划)用户用水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
——可能对市政供水管网造成回流污染,危害水质的行业与用户(如医院、制药行业、化工行业等),
研究、制造、加工、储存有毒物质、药品等危险化学物质的场所;
——供水保证率要求高、需要连续供水、不允许停水的用户;
——供水企业认定不得使用管网叠压供水方式的其他用户。
6.2.6
二次供水不应采用在供水管网上直接安装管道泵抽水的方式。
6.2.7
已建气压供水、高位水箱供水方式宜改建为变频调速泵组供水或叠压供水方式,确因客观条件
短期内无法改造的,应将高位生活水箱与消防水箱分开设置。
6.2.8
现状生活与消防合用的二次供水系统,具备条件时应新增独立的生活二次供水系统,不具备条
件时应对生活和消防二次供水系统进行分离改造。
6.3
流量与压力
6.3.1
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应符合 GB 50015 中的规定。
6.3.2
叠压供水的选用应以小区或单体建筑设计总流量校核一条引入管的管道流速,并应符合表 1 的
规定。
表 1
引入管的水流速度
公称管径 mm 100 150 200 250 300 及以上
管道流速 m/s ≤0.60 ≤0.70 ≤0.80 ≤0.85 ≤0.90
6.3.3
叠压供水系统的设计压力应考虑城镇供水管网可利用的最低水压。
6.3.4
高位水池(箱)与最不利用水点的高差应满足用水点水压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增压措施。
6.4
管道布置
6.4.1
二次供水设施引入管宜从小区给水主干管或条件许可的城镇供水管网单独引入,应独立计量。
6.4.2
新建小区室外二次供水主干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与二次供水管网连接的加压泵出水管不应少于
两条,环状管网应设置阀门分段;已建小区室外二次供水主干管宜调整为环状。
6.4.3
二次供水主干管、立管应设置在建筑的公共部位,便于检修。出水总管应安装计量装置。
6.4.4
二次供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 GB 50015 中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道连通,严禁与自建供水设施连接,水泵出水管严禁与市政供水管网连
接;
——严禁穿过毒物污染区;
——不应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不应穿越配变电房、电梯机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穿
过;
——避免穿越人防地下室,必须穿越时应按人防要求设置防爆阀门;
——不应穿越污水井、化粪池、厕所等污染源;
——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等,如必须穿越上述三缝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
形的装置;
6
DB4419/T 25—2025
——不宜穿越市政道路;
——当管道通过腐蚀地段时,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6.4.5
二次供水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
——干管和立管应敷设在吊顶、管井、管窿内,条件受限无法敷设在管井内时,宜敷设在构筑物避
阳的公共处,支管可敷设在吊顶、楼(地)面的垫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
——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宜大于 25 mm;
——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管材,不应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柔性管材宜采用分水器向各卫生器具配水,管段中间不应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
6.4.6 二次供水管道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 GB 50015 中的规定执行。
7 设备与设施
7.1 水池(箱)
7.1.1 水池(箱)的设计应符合 GB 50015 中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池(箱)应独立设置在维护方便、通风良好的房间内,并加盖防护;
——生活水池(箱)内底应高于室内地面,新建二次供水工程严禁设计、建设地埋或半地埋式生活
水池;
——当水池(箱)容积大于 50 m
3时,应分为容积基本相等的两格,并保证每格水箱(池)即可独
立工作,又可相互连通;
——水池(箱)周围 10 m 内,不应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物;
——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周围 2 m 内不应有污水管和污染物。
7.1.2
水池(箱)应结构合理、内壁光洁、内拉筋无毛刺、不渗漏。
7.1.3
水池(箱)材质应遵循下列规定:
——新建、改(扩)建水池(箱)应采用食品级 S31603 或以上材质不锈钢,厚度不小于 2 mm,厂
家制作、现场组装;焊接材料应与水箱材质相匹配,焊缝应进行钝化膏抗氧化处理;
——与水池(箱)连接部件、配件应由厂家厂内定制,不应进行现场焊制;
——不应使用玻璃钢、普通钢板材料制作水箱或以其作为衬里;
——已建在用的混凝土水池,应对水池内壁采用食品级瓷砖进行内衬面修复。
7.1.4
建筑物内的水池(箱)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它池壁之间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池(箱)侧壁与墙面间距不应小于 1.0 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管道外壁与墙面之间的通道
宽度不应小于 1.0 m;
——水池(箱)外壁距周边构筑物净距不应小于 1.0 m;
——水池(箱)顶部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凸出部分净距不应小于 0.5 m,水池(箱)顶部与上面建
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 0.8 m;
——水池(箱)底部应架空,水箱底与房间地面板的净距不应小于 0.5 m;当有管道敷设时不宜小
于 0.8 m。
7.1.5
水池(箱)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人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池(箱)进水总管应从小区给水干管上独立接出;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进水
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应约等于进水管管径,其间隙应在 0.025 m~0.15 m 之
7
DB4419/T 25—2025
间;
——出水管管底应高于水箱内底,高差不小于 0.1 m;
——进、出水管应成对角布置以确保水池(箱)内无死水区域,无法满足时水池(箱)应设置相应
的导流措施;
——进、出水管上应安装阀门,并安装取样龙头;
——溢流管管径应比进水管管径至少大一级,宜采用水平喇叭口溢水;溢流管出口末端应设置耐腐
蚀材料防护网,网孔应为 14 目~18 目,与排水系统不得直接连接并应有不小于 0.2 m 的空气
间隙;
——泄水管管径不应小于 DN50,泄水管应设在水箱底部,水箱底部应有坡度,并坡向泄水管或集
水坑;泄水管与排水系统不应直接连接并应有不小于 0.2 m 的空气间隙;泄水管上应设阀门;
——通气管管径不应小于 DN50,每格水池不应少于 2 根;通气管必须设防虫网罩,网孔应为 14
目~18 目,管体及罩体应为 S31603 或以上材质不锈钢;
——水池(箱)人孔必须加盖、带锁、封闭严密,人孔四周凸缘高出水箱外顶不应小于 0.1 m;圆
型人孔直径不应小于 0.7 m,方型人孔每边长不应小于 0.7 m;人孔的盖(或门)应采用板厚不
小于 2 mm 的 S31603 或以上材质不锈钢。
7.1.6
水池(箱)高度不宜超过 3 m;当水池(箱)高度大于 1.5 m 时,水池(箱)内外应设置爬梯;
水池(箱)内爬梯应采用 S31603 或以上材质不锈钢。
7.1.7
水池(箱)进水控制设施宜选用具有实现池内水周期循环功能及具有水力控制及电动控制功能
的液位控制装置。
7.1.8
水池(箱)应设水位监视和溢流报警装置,其信息应传至监控中心。
7.1.9
水池(箱)进水应具备机械和电气双重控制功能。当达到溢流液位时,应自动关闭进水阀门并
报警;当达到超低液位时,应自动停泵并报警。水箱应设置水龄控制系统确保水在水箱中的停留时间满
足水质要求。
7.1.10
浮球阀的浮球、连接杆应采用强度及耐腐蚀性能不低于 S42020 或 S30408 不锈钢材料制作。
7.1.11
水池(箱)利用城镇供水管网压力或由增压设备加压进水时,宜设置减压、消能等措施,进
水压力不宜大于 0.15 MPa。
上一章:DB4419/T 26-2025 党政机关安保服务管理规范 下一章:DB4413/T 60-2025 涉VOCs排污单位过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DB32/T 4284-2022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DB33/T 1171-2019 住宅建筑生活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DB11∕T 118-2016 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DB11/T 118-2016 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DB11/T 118-2024 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DBJ04-423-2022 山西省城镇居民二次供水建设技术标准 DG/TJ08-2065-2020 住宅二次供水技术标准 DG/TJ08-2065-2020 正式版 住宅二次供水技术标准 附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