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5/T 2233-2024 桂花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DB35/T 2233-2024 桂花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31.0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09:41:35



相关搜索: 技术规程 2024 桂花 繁殖 无性

内容简介

DB35/T 2233-2024 桂花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61 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2233—2024
桂花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Osmanthus fragrans
2024 - 12 - 24 发布
2025 - 03 - 24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T 2233—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圃地准备 ........................................................................... 1
5 苗木繁殖 ........................................................................... 2
6 移植培育 ........................................................................... 5
7 有害生物防控 ....................................................................... 6
8 苗木出圃 ........................................................................... 6
9 档案管理 ........................................................................... 7
附录 A(资料性) 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 8
附录 B(资料性) 桂花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 9
I
DB35/T 2233—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泉州市城市森林公园发展中心、泉州市林木种苗站、泉州市标准化研究所、泉州
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厦门溢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清海、郑焙华、林清山、万芬莉、陈歆妍、张春贵、杨泽铭、陈文玉、蔡阳
彬、尤芬蕾、黄树军、叶秀素、许淮江、徐小燕、林丽婷、黄丽娜、王河川、戴奕君、蔡友义、彭金彬、
张雅虹、李敏、林伟毅。
II
DB35/T 2233—2024
桂花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无性繁殖的圃地准备、苗木繁殖、移植
培育、有害生物防控、苗木出圃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桂花无性繁殖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829 林业植物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303 桂花苗木质量分级
LY/T 2950 桂花观赏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性繁殖 vegetative propagation
利用营养器官采用扦插、压条、嫁接等繁殖方式获得植株的方法。
3.2
高空压条 air layering
在植株特定的部位进行环状剥皮,用湿润的土壤或基质包裹切伤部位,使其生根,剪离母体后获得
植株的繁殖方法。
4 圃地准备
4.1
圃地选择
宜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交通便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偏酸性土壤的平坦地块。
4.2
整地作床
4.2.1 整地清杂
清除杂草、石块,深耕细整,做到地平土碎。
1
DB35/T 2233—2024
4.2.2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
4.2.3 基肥施放
施用有机肥1 kg/m
2~2 kg/m
2,结合耕翻,均匀施入深度为20 cm~30 cm土壤中。
4.2.4 整地作床
按宽度100 cm~120 cm、高度15 cm~20 cm规格作床,床间距30 cm,长度依地形而定;床面平整
后,依次铺上黄心土、细河沙和扦插基质。第一层为厚度2 cm~3 cm黄心土,整平压实;第二层为细河
沙,厚度4 cm~6 cm;上层为扦插基质,厚度12 cm~14 cm。
5 苗木繁殖
5.1
扦插育苗
5.1.1 扦插基质
5.1.1.1 基质配制
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基质,如蛭石、珍珠岩、泥炭土等,常用配方为:蛭石:泥炭土=1:1,
珍珠岩:泥炭土=2:1,蛭石:泥炭土:珍珠岩=1:1:1。
5.1.1.2 基质消毒
用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淋透,24 h后即可扦插;夏季高温时期,基质混合均匀后可采
用塑料薄膜覆盖压实7 d~10 d进行消毒。珍珠岩、蛭石等基质若初次使用,可不消毒;重复使用则应
消毒。
5.1.2 扦插时间
3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至11月下旬。
5.1.3 扦穗
5.1.3.1 穗条采集
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0 a~15 a生植株作为母株,选取中上部外围芽体饱满、生
长旺盛的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
5.1.3.2 插穗制作与处理
剪取插穗长10 cm~15 cm,剪口平滑,顶端剪口稍高于叶芽5 mm~8 mm,下端剪口与插穗成45°夹
角,距叶芽4 cm~5 cm。摘去插穗下端叶片,保留上端2~3片叶片及叶芽。
将插穗下端2 cm~3 cm 浸入浓度100 ppm的萘乙酸(NAA)或50 ppm的吲哚丁酸(IBA)3 min~5 min。
2
DB35/T 2233—2024
5.1.4 扦插方法
将处理好的插穗插入基质中,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1/2,确保插穗与基质紧密接触。株行距6 cm
×10 cm,随扦插随浇水,全床插完后再浇透一次水。
5.2 高空压条
5.2.1 扦插后管理
5.2.1.1 光温控制
在插床上搭设50 cm高的小拱棚,覆盖0.2 mm厚塑料薄膜,插床四周用薄膜压实、密封,再盖上遮
光率为85%黑色遮阳网,待新芽抽出后逐渐揭开遮阳网提高光照强度,大棚内温度控制18 ℃~30 ℃;
当插穗全部发根且50%以上发叶后便可去除遮阳网和薄膜,进行炼苗。
5.2.1.2
水分管理
插条生根前应保持基质湿润,每天9:00前、16:00后酌情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干
燥时应增加喷水次数。生根后应控制浇水量和次数,视基质表面干燥情况10 d~15 d浇水一次。
5.2.1.3
追肥管理
插条生根后至幼苗期每隔7 d~10 d,追施0.1%~0.2%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连续2~3次;
生长旺期每周追施0.2%~0.3%尿素或硫酸铵1次,连续3~4次。日均气温≤20 ℃停止追肥。
5.2.1.4
松土与除草
扦插苗生长后,及时进行除草。当扦插苗高度达到15 cm~20 cm时,进行首次松土,深度为2 cm~3 cm。
5.2.2 压条时间
宜在春季3月至5月进行。
5.2.3 繁殖材料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直径≥2 cm的2 a~3 a生枝条作为压条材料。
5.2.4 基质准备
选择疏松保湿且透气性好的基质,如蛭石、苔藓、草炭、腐殖土、细沙土等。常用配方为:蛭石:
苔藓=1:1,蛭石:苔藓:草炭=2:1:1,腐殖土:细沙土=3:1。基质使用前用0.1%~0.5%高锰酸钾溶液进
行消毒处理。
5.2.5 环状剥皮
在选定的枝条上用环剥刀进行环状剥皮,宽度为枝条直径的2~3倍,深度到达木质部。剥皮后,清
理好切割的皮层组织,用0.1%~0.2%多菌灵溶液涂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5.2.6 包扎
采用植物高压盒两个半球分别填充基质,枝条两侧各置一半球,扣在枝条环剥处进行包扎。
3
DB35/T 2233—2024
5.2.7 后期管理
植物高压盒基质湿度偏低时适当补水。温度上升到35 ℃时,采用遮光率为50%~70%遮阳网遮阳。
每10 d浇施1次1 000倍(N:P2O5:K2O=20:10:20)的水溶性肥。进入秋季,光照强度减弱,便可去除遮阳
网。
5.2.8 压条分离
压条的根系长到3 cm~5 cm时,即可进行植株分离。压条分离,剪离母株时,不宜解开高压盒,用
枝剪从植物高压盒下口1 cm~2 cm剪断移栽。
5.3
嫁接育苗
5.3.1 砧木选择
宜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2 a~3 a生桂花实生苗等作砧木。
5.3.2 接穗采集
选择品种优良、树形优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5 a~10 a生桂花作为采穗母树,选择中上部向
阳面发育充实、腋芽饱满的2 a生枝条作为接穗,采集的接穗长5 cm~7 cm,穗芽2~3个。
5.3.3 嫁接时间
春季嫁接宜在3月至5月,秋季嫁接宜在9月至10月进行。避开雨天。
5.3.4 嫁接方法
5.3.4.1 靠接法
将砧木与接穗顺向贴近,确定嫁接部位,分别在砧木和接穗削出斜面,斜面呈椭圆形,长度3 cm~
5 cm,深度为枝条粗度的1/3或1/4,确保削面平滑;将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对准贴合,用嫁接带绑紧、
包严。
5.3.4.2 劈接法
确定砧木嫁接高度,选顺直、光滑段,截去砧木上部,削平断面,在断面中间劈一垂直口,深度1 cm~
2 cm。接穗下部相对的两侧,各削出长1 cm~2 cm的楔形削面,楔形下端削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
的劈口中,砧木和接穗的外方形成层对齐,接穗削面上端露出0.2 cm,在劈接口涂抹伤口愈合剂,用嫁
接带绑紧、包严。
5.3.4.3 腹接法
嫁接部位选择离地面高5 cm~7 cm,用刀从上而下斜切深入砧木木质部,切口长2 cm。接穗下端削
制双切面,一面较长约2.5 cm,一面稍短约2 cm,把剪制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内,使长切面朝上,调
整接穗使其切面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用嫁接带绑紧、包严。
5.3.5 嫁接后管理
5.3.5.1 浇水与施肥
4
DB35/T 2233—2024
嫁接完成后,保持圃地土壤湿润,避免积水。当新梢苗长至8 cm~10 cm时宜开始追肥,5月至7月,
追施尿素2~3次,施肥量每亩20 kg~25 kg。9月后,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5 kg~7 kg,连
施3~5次。
5.3.5.2 补接
嫁接后15 d左右检查接穗成活率。接穗鲜绿或芽饱满,表明接穗已愈合成活;接穗干瘪或枯褐色,
应立即补接。
5.3.5.3 解绑与除萌
接穗成活并长出新叶后,即可进行解绑。嫁接成活后及时去除砧木上的萌蘖,接穗保留1~2个健壮
芽,定期检查成活率。
5.3.5.4 移植
嫁接苗高度达30 cm~40 cm时,可在次年春季进行移植。
6 移植培育
6.1
圃地选择
按4.1执行。
6.2
整地作床
翻耕前除草,翻耕深度30 cm~35 cm,打碎土块,去除草根等杂物,撒施1 kg/m
2~2 kg/m
2有机肥。
耙平做床,宽度100 cm~150 cm,高度30 cm~40 cm,间距30 cm。
6.3
苗床消毒
移栽前苗床土壤消毒,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
6.4
移栽
6.4.1 移栽时间
春、秋两季均可移栽,秋季更适宜。春季3月中旬至下旬,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6.4.2 移栽要求
6.4.2.1 土球
带土移植,土球直径为移栽苗地径的7~8倍。
6.4.2.2 种植穴
种植穴宽度为土球直径的2~3倍,深度略高于土球高度。定植前在种植穴底施足有机肥,并在其上
方覆盖一层表土。
5
DB35/T 2233—2024
6.4.2.3 密度
移植株行距为30 cm×30 cm,可根据培育目的和生长情况在(20 cm×25 cm)~(1.5 m×1.5 m)
范围内灵活调整。
6.4.2.4 栽植
修剪受损枝并消毒,根部可喷施生根剂;栽植时苗扶正,栽植后压实穴土,浇足定根水。
6.5
移植苗管理
6.5.1 水肥管理
定植后连续浇足三次定根水,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雨季注意排水。采
用1 500倍氮肥水剂,根、叶交替追施,每月一次,连施3~5次;冬季根施有机肥一次。
6.5.2 中耕除草
中耕结合除草进行,深度宜5 cm以内。
6.5.3 整形修枝
树干高度达到分枝高度时进行定型修枝,保留主干和一级粗壮分枝。每年立春前进行常规修枝,去
掉枯枝、病枝、弱枝、徒长枝、过密枝及下垂枝,喷施灭菌剂。
7 有害生物防控
开展有害生物监测,采取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措施。农药使用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执行。具体防控措施见附录B。
8 苗木出圃
8.1
苗木分级
按照LY/T 2303和LY/T 2950的规定执行。
8.2
起苗
宜在秋梢停止生长后、春芽萌发前进行。起苗前24 h浇透水。起苗时保持根系完整。起苗后,根据
需要剪去部分枝叶,促进苗木生长。
8.3
苗木检疫
按照LY/T 1829的规定执行。
8.4
包装运输
按照LY/T 2950的规定执行。
6
DB35/T 2233—2024
9 档案管理
按照LY/T 2289的规定执行。
7
DB35/T 2233—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见表A.1。
表A.1 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药剂名称 使用方法 作用
硫酸亚铁 种植前 5 d~7 d,用 1%~3% 硫酸亚铁水溶液,按 0.5 kg/m 2~
1.0 kg/m 2用量,均匀喷洒土壤。
杀菌
福尔马林 种植前,用福尔马林 500 倍溶 液,按 1 000 mL/m 2~1 200 mL/m 2
用量均匀喷洒土壤,然后用塑料薄 膜覆盖,7 d~10 d 后揭膜,使气 体散发,2 d~3 d 后即可育苗。 杀菌
多菌灵 种植前,用 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 800 倍液,按 1000 mL/m 2~
1200 mL/m 2用量均匀喷洒土壤;或
按 1.5 g/m 2 的用量配制成菌土撒
在苗床上。 杀菌
辛硫磷 种植前,用 50%辛硫磷乳油 0.5 kg,兑水 0.5 kg,再与 125 kg~ 150 kg 细沙土混拌均匀撒于土中, 用量 180 g/m 2~225 g/m 2;或用 50% 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按 500 mL/m 2~800 mL/m 2用量喷洒土壤。 杀虫
8
DB35/T 2233—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桂花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桂花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及其防治方法见表B.1。
表B.1 桂花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有害生物名称 症状及特征 防治方法
根腐病 Fusarium sp. 初期地下根皮腐烂,后 期叶片萎蔫变黄褐、干枯, 直至全株死亡。 1. 加强肥水管理。保持土壤疏松,避免积水和干旱,适 量增施有机肥和钾肥,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 2. 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00~300 倍液、或 70%代 森铵可湿性粉剂 200~300 倍液、或 50%退菌特可湿性粉 剂 250~300 倍液、或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灌根。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sp. 初期叶面出现褪绿小斑 点或紫褐色病斑,而后逐渐 扩展为中央浅褐色至灰白 色,边缘红褐色的半圆形至 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 后期叶片病斑表面可见小黑 点状的分生孢子盘着生。发 病严重时可使叶片脱落。 1. 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土壤积水;氮、磷、钾肥平衡供应; 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性,不过度修剪,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 清除病叶、枯枝和地面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3. 严重发病植株,用 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1 000 倍液、或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600 倍液等喷雾。每隔 7 d~ 10 d 一次,连续 2~3 次。
叶斑病 Alternaria sp. 初期叶尖或叶缘产生病 斑,为淡黄绿色,后呈灰褐 色,形状多不规则。后期病 斑上能产生黑色小点,致使 病叶枯黄早落。 1. 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土壤干旱和积水,适当增施腐质肥 和钾肥,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 2. 及时清除、烧毁病叶病枝,减少病原。 3. 用 50%多菌灵 1 000~1 5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 1 000~1500 倍液等喷雾,每隔 7 d~10 d 喷 1 次,连续 2~3 次。
褐斑病 Cercospora osmanthicola 初期叶面出现小黄斑, 逐渐变为黄褐色至灰褐色, 圆形或不规则状;病斑外缘 具黄色晕圈,叶正面散生大 量细小的灰黑色霉点,病斑 逐渐扩展汇合成大斑块,导 致叶片枯死和脱落。 1. 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土壤干旱和积水,适当增施有机肥 和钾肥,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 2. 及时清除、烧毁病叶,减少病原。 3. 严重的病株,用 50%的苯来特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退菌特 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等喷雾,每隔 10 d~15 d 喷 1 次, 连续 2~3 次。
煤污病 Capnodium sp. 叶面和枝干上附着一层 灰黑色至黑色的粉状物,易 于剥落,有时粉状物连结形 成膜状,引起感病叶片变黄, 萎蔫后提前脱落,导致植株 生长不良。 1. 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腐质肥和钾肥,避免土壤干旱 和积水,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 2. 2%的硫酸亚铁溶液、或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1 000~ 1 5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雾。 3. 防治引起煤污病的蚧壳虫、粉虱等诱病害虫。
9
DB35/T 2233—2024
表 B.1 桂花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及其防治方法(续)
有害生物名称 症状及特征 防治方法
粉虱 Dialeurodes citri 若 虫 或 成 虫 群 集 在 叶 芽、嫩芽、新梢或枝干上, 刺吸汁液,使叶片发黄卷曲, 引起大量落叶,树势衰弱, 甚至枝条枯死。并可诱发煤 污病。 1. 做好虫情测报,及时防治。 2. 加强管护,保持通风透光;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及时烧 毁。 3. 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2 000 倍液、或 2.5% 氯氰菊酯乳油 1 000~1 5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1 000 倍~1 500 倍液、或 8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等 喷雾,每隔 7 d~10 d 喷 1 次,连续 2~3 次。
澳洲吹绵蚧 Icerya purchasi 以若虫和成虫口器刺吸 取汁液,造成叶片发黄至枝 梢枯萎。并可诱发煤污病。 1. 加强管护,保持通风透光;清除枯枝落叶及时烧毁。 2. 用 40%速扑杀 1 500 倍液、或 50%敌敌畏 1 000 倍液、 或 2.5%氯氰菊酯乳油 3 000 倍液等喷雾。
丽绿刺蛾 Parasa lepida 幼虫食叶,低龄幼虫群 集为害,4 月~8 月多发。幼 虫在茧内越冬,茧附着树枝、 树干或土中。 1. 人工清除茧蛹及幼虫。 2. 4 月至 6 月,于清晨、傍晚或湿度大的天气,配制浓度为 8 孢子/mL 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均匀喷 1.0×10 7~1.0×10 雾于树冠。 3. 用 10%氯氰菊酯 2 000 倍液、或 25%氯氰菊酯乳油 1 000~1 5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1 000~15 00 倍 液、或 8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等喷雾。
柑橘全爪螨 Panonychus citri 若虫和成虫常聚集在叶 片、嫩茎、花蕾和顶芽等部 位吸取汁液,受害花芽、叶 呈黄色至黄褐色,叶面满布 卵壳、蜕皮如白色尘埃,造 成芽、叶、花畸形、卷曲、 皱缩,严重的使枝叶枯萎。 1. 清除枯枝落叶烧毁。 2. 人工释放捕食螨。 3. 春、秋季危害高峰期,喷洒联苯肼酯乳油 1 500 倍液、 或噻螨酮乳油 1 200 倍液、或 5.6%阿维菌素哒螨灵微乳 剂 500~750 倍液、或 22%阿维菌素螺螨酯悬浮剂 1 000~ 1 500 倍液、或 73%克螨特乳油 2 000 倍液。每隔 7 d~ 10 d 喷 1 次,连续 3~4 次。
10
上一章:DB35/T 2234-2024 交趾黄檀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 下一章:DB35/T 2228-2024 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评估导则

相关文章

DB37/T 1604-2010 牧草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DB21/T 3302-2020 红醋栗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DB23/T 2370-2019 花楸无性繁殖配套技术规程 DB42/T 606-2010 紫薇 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规程 DB21/T 3751-2023 钻天柳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DB42/T 1980-2023 鹅掌楸属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DB21/T 3557-2021 辽五味子苗木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DB22/T 2989-2019 五味子无性繁殖苗木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