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40
CCS B 60 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588—2024
水源林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2024 - 12 - 18 发布
2025 - 03 - 18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588—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1
5 建设范围 ........................................................................... 1
6 建设对象 ........................................................................... 2
7 作业设计 ........................................................................... 2
8 施工 ............................................................................... 2
9 监理 ............................................................................... 4
10 检查验收 .......................................................................... 4
11 档案管理 .......................................................................... 5
I
DB44/T 258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4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春泉、杨超裕、姜杰、卢雅莉、钟海智、杨佐兵、杨沅志、许文安、陈传国、
刘旭、张冬生、刘丽。
II
DB44/T 2588—2024
水源林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源林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建设范围、建设对象、作业设计、施工、监理、检查验收、
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源林工程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B44/T 245 主要阔叶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44/T 1236 饮用水源林营建与管理规范
DB44/T 2287 林业生态工程施工监理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DB44/T 1236—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水源林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以保护江河、湖泊、水库等水源保护和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水质、调节区域水量为主要
功能的林分。
[来源:DB44/T 1236—2013,3.1]
4 总体要求
水源林工程建设应符合以下总体要求:
a) 突出流域治理:以全流域为整体,小流域为单元,根据水系自然特征,配置不同结构类型的林
木;
b) 坚持因地制宜:做到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宜封则封,合理选择植被恢复方式和配置模式,构
建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c) 坚持适地适树:树种选择宜以优质乡土阔叶树种为主,注重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5 建设范围
1
DB44/T 2588—2024
主要河流干流,一、二级支流,库区及饮用水源地的第一重山脊以内或平地1 km以内的林地。
6 建设对象
迹地
乔木林地采伐作业后3 a内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或乔木林地火灾灾害后3 a内活立木达不到
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的林地。
低效林
生长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等级低的疏残林;松材线虫病旧疫区范围内感病严重的,以及松材线
虫病新增疫点可实施根除性采伐的纯松林;江河两岸第一重山或1 km可视范围内,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
围的桉树纯林。
未成林封育地
以近3 a~5 a的工程造林地为主,主要包括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灌丛或低质低效的
有林地、灌木林地。
7 作业设计
调查
全面了解水源林营造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基本情况。将立地条件基本一致、
造林技术措施相同且地域相连的区划为一个作业小班进行调查。
设计
按照LY/T 1607执行,至少应包括建设范围及概况、建设方式、造林年限、造林技术、物资需求、
投资概算、相关图表等。
8 施工
施工准备
作业设计审批完成后,组织工程招投标或采购。 提前做好种苗计划。施工前由主管部门、建设方、
作业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共同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工程施工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依据经批复的作业设计,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工程全
过程管理,切实做到责任明确、监督到位。
技术要求
8.3.1 树种选择与配置
8.3.1.1 树种选择原则
2
DB44/T 2588—2024
遵循以下原则:
a) 适地适树,选择水分利用效率高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为主;
b) 选择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薄、抗风、抗病虫害等)的树种;
c) 以水源涵养为主,兼顾经济和文化功能。
8.3.1.2 树种配置
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实行多树种造林。每个小班选择目的树种2个以上、配置树种1个~2个,树
种总数达到3个以上。
8.3.1.3 混交方式
采用以下混交方式:
a) 带状混交: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下的乔灌混交、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以 3 行~5 行作
为一条带;
b) 块状混交:适用于树种间竞争性较强或地形破碎地段,块状面积以不超过 1/15 hm2 为宜;
c) 株间混交(或随机混交):普遍适用于山地、丘陵,瘠薄地或水土流失严重区严格采用。
8.3.2 新造林
8.3.2.1 种苗
采用容器苗造林为主,选用Ⅰ级品质优良的苗木,按LY/T 1000、DB44/T 245执行。
8.3.2.2 林地整理
宜采用割杂方式清理林地,一般不采用全面清理。穴状整地,规格50 cm×50 cm×40 cm或40 cm×
40 cm×30 cm。具体措施执行GB/T 15776。
8.3.2.3 栽植
采用2 a生的Ⅰ级营养袋苗,春季雨透后栽植,栽后一个月内检查种植情况,发现死株应及时进行
补植,并扶苗培正。造林后三年内,成活率低于85%时,应补植。
8.3.2.4 造林密度
阔叶混交林1110 株/hm
2~1665 株/hm
2、针阔混交林1333 株/hm
2~1665 株/hm
2。
8.3.2.5 未成林抚育
及时割除影响幼树生长的灌、藤、草;松土里浅外深,深度为5 cm~10 cm,不伤害苗木根系。每
株每次施用复合肥0.25 kg~0.50 kg,施肥在植穴外围开宽10 cm左右的环形浅沟,把肥料均匀放入沟
内,然后用土覆盖。
8.3.3 低效林改造
8.3.3.1 种苗
按8.3.2.1执行。
8.3.3.2 栽植
按8.3.2.3执行。
3
DB44/T 2588—2024
8.3.3.3 造林密度
混交林750 株/hm
2~1110株/hm
2。
8.3.3.4 未成林抚育
按8.3.2.5执行。
8.3.4 封山育林
8.3.4.1 适用范围
采用封山育林技术培育水源林适用于以下范围:
a) 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b) 人工造林困难的 35°以上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水土流失地等;。
c) 流程 150 km 以上河流源头汇水区。
8.3.4.2 封育技术
按照GB/T 15163执行。
环境保护
强化森林火灾预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遇极端恶劣
天气,严禁野外施工作业。
9 监理
按照DB44/T 2287执行。
10 检查验收
程序
10.1.1 自查
工程建设主体要组织定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出具自查报告。
10.1.2 核查
在工程建设完成后,由建设主体向上一级部门申请组织进行核实检查。
新造林(低效林改造)检查验收
10.2.1 内容
新造林(低效林改造)包括以下内容:
施工作业设计文件(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作业设计说明书和作业设计图);
人工造林面积、造林模式(树种选择、混交比)、造林密度、成活率以及平均高等。
10.2.2 标准
4
DB44/T 2588—2024
符合以下要求:
a)
造林面积:人工造林各小班上报面积与检查面积误差在 5%以内;
b)
造林模式:营造混交林,树种选择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进行多树种混交,乔、灌、草结合。
乡土阔叶树种混交比在 50%以上;
c)
造林成效:造林结束后,当年对造林成活率进行检查。成活率≥85%,林木生长良好,为合格;
41%≤成活率<85%的需要补植,次年再检查验收;成活率<41%的需要重新造林。造林 4 年后,
对水源林成林效果进行检查,保存率、郁闭度、植被盖度 3 个指标其中之一与混交比、均匀度
2 个指标同时达到表 1 要求时,为合格。
表 1 水源林成林标准
保存率(%) 郁闭度 植被盖度 混交比 均匀度
≥80 ≥0.5 ≥60 ≥50 均匀
封山育林检查验收
按GB/T 15163执行。
11 档案管理
按GB/T 18337.3相关规定执行。
5
DB44/T 2588—2024
6
DB44/T 2588—202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水源林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DB44/T 2588—2024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510220 电话:020-8425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