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7.140.10
CCS X 55
5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50/T 1777—2024
甜茶加工技术规范
2024- 12 - 23 发布
2025 - 03 - 23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0/T 177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南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大学、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重庆市北碚区市场监督管
理局、重庆市睿鸿茶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亮、罗理勇、孙康、黎盛、岳川、袁连玉、吴帆、何莲、王东、何欣、杨顺
超。
Ⅰ
DB50/T 1777—2024
甜茶加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甜茶加工的原料要求、场所、技术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甜茶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甜茶 sweet tea
是以壳斗科柯属的多穗石栎[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Wall.) Rehd.]的新梢,经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
代用茶产品。
4
原料要求
应选择新鲜,无病虫叶、腐败变质叶及杂物叶,符合GB/T 31748的规定。
5
加工场所
应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6
加工技术
加工工艺可分为不发酵工艺和发酵工艺。
不发酵工艺
6.1.1
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揉捻——做形——干燥。
6.1.2
技术要求
6.1.2.1
摊放
1
DB50/T 1777—2024
6.1.2.1.1
鲜叶进厂后,及时分批依次摊放在通风、洁净、无异味的摊凉槽或摊凉平台。
6.1.2.1.2
摊叶厚度 5 cm~10 cm,室温 24 ℃~28 ℃,时间 6 h~8 h。
6.1.2.1.3
适度要求:摊放叶含水量 65 %~70 %为宜。
6.1.2.2
杀青
6.1.2.2.1
采用滚筒杀青机,温度 280 ℃~320 ℃,时间:2 min~3 min。
6.1.2.2.2
适度要求:无焦边糊叶,青草气散失,含水量 55 %~60 %为宜。
6.1.2.3
摊凉
杀青后应及时摊凉至室温。
6.1.2.4
揉捻
依照“轻-重-轻”原则,采用茶叶揉捻机揉捻 25 min~40 min,揉捻后进行解块。
6.1.2.5
做形
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可选用瓶式炒干机、理条机、曲毫机做形。
6.1.2.6
干燥
采用烘干机干燥,分2~3次干燥,温度 100 ℃~130 ℃,厚度 1 cm~1.5 cm。干燥至含水量7 %以
内。
发酵型工艺
6.2.1
工艺流程
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6.2.2 工艺技术要求
6.2.2.1 萎凋
6.2.2.1.1 鲜叶采摘后,及时分批依次摊放在通风、洁净、无异味的萎凋槽中。
6.2.2.1.2 厚度 2 cm~5 cm,温度 24 °C~28 °C,时间 10 h~16 h。
6.2.2.1.3 萎凋适度标准:手捏嫩梗折之不断,含水量 60 %~65 %。
6.2.2.2 揉捻
依照“轻-重-轻”原则,采用茶叶揉捻机揉捻 60 min~90 min,揉捻后进行解块。
6.2.2.3
发酵
温度25 ℃~28 ℃,湿度90 %~95 %。发酵期间可翻动1~2次,时间3 h~5 h。
发酵至叶片青草气消失,叶色转红。
6.2.2.4
干燥
2
DB50/T 1777—2024
采用烘干机干燥,分2~3次干燥,温度100 ℃~130 ℃,厚度1 cm~1.5 cm。干燥至含水量7 %以
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