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5323/T 48-2024 永仁油橄榄栽培技术规范

DB5323/T 48-2024 永仁油橄榄栽培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84.5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08:15:16



相关搜索: 规范 栽培技术 油橄榄 永仁

内容简介

DB5323/T 48-2024 永仁油橄榄栽培技术规范 ICS 65.020
CCS B 25
5323

雄 州 地 方 标 准
DB5323/T 48-2024
代替DB5323/T 48-2015
永仁油橄榄栽培技术规范
2024-12-19 发布
2025-02-01 实施
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23/T 4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的规定起草。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本文件代替 DB5323/T 48-2015《永仁油橄榄栽培技术规范》,与 DB5323/T 48-2015 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改前言,修改、补充完善规范性引用文件;
b)“苗木质量按 Y/T 1937—2011 的规定执行,苗木等级在二级苗以上。”修改为“苗木质量
按 LY/T 3266-2021 规定中的油橄榄(扦插苗)执行。”(见 5.2,2015 年版的 5.2);
c)“地形平缓,种植株行距 4m×5m,每亩定植 33 株;地形坡度大,种植株行距 4m×4m,每
亩定植 42 株。”修改为“地形平缓,种植株行距 5m×6m,每亩定植 22 株;地形坡度大,种植株
行距 5m×5m,每亩定植 27 株。具体株行距参照已栽植品种的丰产期树冠冠幅进行适当调整。”(见
5.3.1.2,2015 年版的 5.3.1.2);
d)“永仁油橄榄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以春季定植为主,夏秋季为辅。”修改为“永仁油橄榄
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以大寒节气前后定植为主,夏秋季为辅。”(见 5.3.2,2015 年版的 5.3.2);
e)“根据种植株行距布点,开挖 80cm×80cm×80cm 定植穴。每穴施农家肥 20kg~30kg、磷
肥 1 kg~2 kg,用适量的钾肥作基肥。”修改为“据种植株行距布点,开挖 80cm×80cm×80cm 定
植穴。先用生石灰 2kg~5kg 对定植穴进行消杀,每穴施农家肥 20kg~30kg、磷肥 0.5 kg~1 kg,
并辅以适量的钙肥和钾肥作基肥。”(见 5.3.3.1,2015 年版的 5.3.3.1);
f)定植“按预定的株行距确定定植点,开挖定植坑,定植坑大小以略大于苗木根系为宜,浇
透水。栽植时先细心除去育苗容器,将苗木放入定植坑,边回填土边压紧,回土到根颈处为止,在
栽植过程中做到苗正行直,浇足定根水。在离苗木 5cm 左右设立支柱,固定苗木,防止苗木倒伏。”
后增加“针对永仁干旱少于、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的特殊气候特点,建议对定植坑进行覆膜保水,
覆膜面积不小于 2.7m2(1.5m×1.8m)。”(见 5.3.3.3);
g)开花结果树“每年 4 月、6 月和 8 月分别施氮肥一次,每次 0.5 kg;10 月份施一次农家肥、
有机肥、复合肥和硼肥的混合肥料,每株用人工环状沟施农家肥 10 kg、复合肥 1kg、硼肥 0.1 kg,
将农家肥、有机肥、复合肥、硼肥等肥料和土壤混合后回填到沟内。”修改为“每年 2 月、4 月和
6 月分别施氮肥一次,每次 0.5 kg;10 月份施一次农家肥、有机肥、复合肥和硼肥的混合肥料,
每株用人工环状沟施农家肥 10 kg、复合肥 1kg、硼肥 0.1 kg,将农家肥、有机肥、复合肥、硼肥
等肥料和土壤混合后回填到沟内。建议在花芽分化期(每年不同,一般在 2 月)叶面喷施微肥,促
进花芽分化和受精完全。”(见 6.2.1.2,2015 年版的 6.2.1.2);
h)灌溉时间“每年 12 月至次年 6 月是永仁的干旱季节,在此期间,每月灌溉两次,灌溉量以
湿透土壤 40cm 为宜。平时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修改为“每年 11 月至次年 5 月是永仁的干旱
季节,在此期间,每月灌溉不少于三次,灌溉量以湿透土壤 40cm 为宜。平时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
溉。已进行覆膜保水地块,适当缩减灌溉次数和水量。”(见 6.3.2,2015 年版的 6.3.2);
i)排水“每年 6 月至 12 月是永仁的雨水季节,应设置排水系统,在园内挖足排水沟,及时排
水,确保园内土壤不积水,防止造成根系受害。”修改为“每年 6 月至 10 月是永仁的雨水季节,
I
DB5323/T 48-2024
应设置排水系统,在园内挖足排水沟,及时排水,确保园内土壤不积水,防止造成根系受害”(见
6.3.3,2015 年版的 6.3.3);
j)永仁种植油橄榄的主要病害 “孔雀斑病、缺硼症。”修改为“孔雀斑病、炭疽病、缺硼缺
钙症。”(见 7.1,2015 年版的 7.1);
k)永仁种植油橄榄的主要虫害“蚧壳虫、金龟子(俗称蝗虫)、豹纹木蠹蛾、天牛。”修改
为“云斑天牛、金龟子(俗称蝗虫)、蚧壳虫、红蜘蛛、木蠹蛾。”(见 7.2,2015 年版的 7.2);
l)症状和防治方法“油橄榄常见病虫害症状和防治方法见附录 B。”修改为“采取“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有机地协调和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点,使之彼此补充,相辅相成,将油
橄榄病虫危害控制在合理的经济阈值下:
——生物防治。春季开花前挂捕食螨防治害螨,利用赤眼蜂等防治害虫;利用瓢虫、草蛉、食
蚜蝇等防治蚜虫;生长季节挂性诱芯诱杀蛾类害虫。在种植区外围种植向口葵等,引诱害虫集中消
灭;
——物理防治。冬春季节,全面彻底清除栗园内枯枝、落叶、落苞及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
刮除老树开裂的老皮和树干病虫斑,消灭蛀干害虫,对刮下的树皮及时烧毁,刮皮后用涂白剂进行
涂干;生长期的 5 月~8 月,定期开展园区清理、拣拾病虫苞和枝叶烧毁或深埋;结合整形修剪, 剪
除枝条上的病虫枝和枯死枝,消灭病虫越冬场所;利用黑光灯诱杀鳞翅口和梢翅口害虫,利用糖醋
液诱杀鳞翅口害虫;
——化学防治。加强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与预报,适时用药。按照 GBT-8321 的规定合理选
用农药和施用浓度,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量、施用浓度和次数。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
矿物源农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见 7.3,2015
年版的 7.3);
油橄榄常见病虫害症状和防治方法见附录 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永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永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楚雄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永仁县林业和草原局
、永仁县农业局、永仁县科技局、楚雄州植保植检站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祖朝明、杨金华、李元彬、陈晓林、汪勇、贺之虎、王 超、柯月新、李
佳泽、刘淑蔚、李德华、钟思美、祖朝明、王建国、赵国惞、张轴。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2015 年首次发布为 DG5323/T 48—2015;
—— 2019 年地方规范转化为地方标准发布;
——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I
DB5323/T 48-2024
永仁油橄榄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橄榄的术语和定义、建园要求、栽培技术、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
存。
本文件适用于永仁油橄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LY/T 3266
主要木本油料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用品种
果实适于榨取橄榄油的品种。果实具有含油率高、油脂品质好的特性。
3.2
含油率
油橄榄果实中橄榄油重量占鲜果重量的百分率。
4 建园要求
4.1 立地条件
油橄榄喜光、怕涝、好气,应选择海拔在 1400m-2000m 范围内选择相对集中连片、交通方便、
水源和光照充足的地块为园址。山地栽植应坡向向阳,坡度不宜过大的地块,年日照在 1300 小时
以上;冬春季选择-4 至 8℃之间进行栽植,夏秋季无异常气温的情况下栽植;有灌溉水源,能保证
冬、春、夏干旱季节 10~15 天灌溉一次,供排水通畅。
4.2
土壤
应选择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的地块,以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为宜,紫色“羊肝石”风化土壤为
最佳,土壤 pH 值宜在 6~8 之间。
为防止青枯病的发生,种植过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的土地不宜马上栽植油橄榄,需要改种其
他作物 2 年~3 年,待病菌消失并严格进行土壤消毒后,方能栽植油橄榄。
1
DB5323/T 48-2024
4.3
整地
平缓和缓坡地要全垦翻挖 80cm,行间挖出宽 60cm、深 60cm 的排水沟;陡坡地沿等高线开挖台
地,台面全垦翻深不低于 80cm,台地的内侧挖出宽 50cm、深 50cm 的排水沟。
在栽植一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土壤质地较好的湿润地区,可以随整随植。
5 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择与配置
选择适宜永仁气候环境条件下能早产、丰产、稳产、优质和多抗性的优良品种种植(品种选择
见附录 A)。
同一果园选择 4 个以上优良品种交叉搭配栽植,主栽品种占 65%,授粉品种占 35%。
坡地或者梯田油橄榄园可间隔 3 株栽植 1 株授粉品种,平地油橄榄园可间隔 2 行栽植 1 行授粉
品种。
5.2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按 LY/T 3266 规定中的油橄榄(扦插苗)执行。
5.3 定植
5.3.1 定植密度
5.3.1.1 集约化栽培
土地相对平缓,选择早实品种,种植株行距为 2m×4m,每亩定植 83 株。
5.3.1.2
常规栽植
地形平缓,种植株行距 5m×6m,每亩定植 22 株;地形坡度大,种植株行距 5m×5m,每亩定植
27 株。具体株行距参照已栽植品种的丰产期树冠冠幅进行适当调整。
5.3.2
定植时间
永仁油橄榄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以大寒节气前后定植为主,夏秋季为辅。
5.3.3 定植方法
5.3.3.1 开挖定植穴
根据种植株行距布点,开挖 80cm×80cm×80cm 定植穴。先用生石灰 2kg~5kg 对定植穴进行消
杀,每穴施农家肥 20kg~30kg、磷肥 0.5kg~1kg,并辅以适量的钙肥和钾肥作基肥。
5.3.3.2
回填
肥料与表土混合拌匀后回填塘内,定植穴表面做盘状塘穴,盘高 20cm 左右,直径 60cm。
5.3.3.3
定植
按预定的株行距确定定植点,开挖定植坑,定植坑大小以略大于苗木根系为宜,浇透水。栽植
时先细心除去育苗容器,将苗木放入定植坑,边回填土边压紧,回土到根颈处为止,在栽植过程中
2
DB5323/T 48-2024
做到苗正行直,浇足定根水。在离苗木 5cm 左右设立支柱,固定苗木,防止苗木倒伏。针对永仁干
旱少雨、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的特殊气候特点,建议对定植坑进行覆膜保水,覆膜面积不小于
2.7 ㎡(1.5m×1.8m)。
6 栽后管理
6.1 土壤管理
永仁油橄榄的建园地一般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偏酸,结构不良、保水性差。特别是
油橄榄树进入结果期后,园地土壤经常受雨水冲刷,往往土壤板结、肥力减退、深层土壤理化性质
恶化、影响油橄榄根系的生长,导致树势提前衰退、产量下降。根据红壤土的特点(土壤干、酸、
瘦,缺乏磷、钙、硼等元素),对油橄榄园进行土壤改良的主要措施是:深翻土壤、间种绿肥和矮
杆农作物、增施磷肥和石灰等。
6.1.1
中耕除草
每年在树冠幅内进行不少于 3 次以上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以不损伤根系为原则。
6.1.2
深翻
每年结合除草对林间土壤深翻 1~2 次,以保持土壤疏松。
6.1.3
施用石灰
每亩油橄榄施用 80Kg 左右的生石灰,结合深翻均匀混入土中,以降低土壤酸度,增加钙元素,
达到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6.1.4
间种绿肥和矮杆农作物
在油橄榄园间种植绿肥和矮杆农作物,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
土壤肥力。
6.2
施肥
根据永仁的土壤结构和所含营养物质情况,主要选择农家肥、有机肥、复合肥、尿素、硼肥和
钙镁磷肥等肥料。
6.2.1 施肥方法
6.2.1.1 幼树
以施氮肥为主,兼顾其它肥料。每年 2-9 月,每月追施尿素一次,每株每次施肥量 50-100g,
10 月份施一次农家肥、有机肥、复合肥和硼肥的混合肥料。每株施农家肥 5 kg-10 kg、复合肥 0.5kg、
硼肥 0.1kg。开挖环状施肥沟,将农家肥、有机肥、复合肥、硼肥等肥料和土壤混合后回填到沟内。
6.2.1.2
开花结果树
每年 2 月、4 月和 6 月分别施氮肥一次,每次 0.5 kg;10 月份施一次农家肥、有机肥、复合
肥和硼肥的混合肥料,每株用人工环状沟施农家肥 10 kg、复合肥 1kg、硼肥 0.1 kg,将农家肥、
有机肥、复合肥、硼肥等肥料和土壤混合后回填到沟内。建议在花芽分化期(每年不同,一般在 2
3
DB5323/T 48-2024
月)叶面喷施微肥,促进花芽分化和受精完全。
6.2.1.3
叶面施肥
生长期可以进行叶面补充施肥,用 4g/L 尿素、5g/L 磷酸二氢钾、3g/L 硼砂浓度的溶液喷洒叶
面,每年 3 次-5 次。
6.3
灌溉和排水
保持土壤水份,是种植油橄榄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使根系周围土
壤保持最佳含水状态。
6.3.1 灌溉方式
6.3.1.1 地面灌溉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将水通过渠道或管道输送到橄榄园,进行沟灌或畦灌。
6.3.1.2
喷灌
通过管道、喷头将水均匀地撒布在土壤表面。喷灌灌水均匀,节省水量,还能调节橄榄园的温
湿度。
6.3.1.3
滴灌
通过滴头将水缓慢地滴入油橄榄根部土壤,借重力作用使水渗入根系分布区,使根系周围土壤
保持最佳含水状态。
6.3.2
灌溉时间
每年 11 月至次年 5 月是永仁的干旱季节,在此期间,每月灌溉不少于三次,灌溉量以湿透土
壤 40cm 为宜。平时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已进行覆膜保水地块,适当缩减灌溉次数和水量。
6.3.3
排水
每年 6 月至 10 月是永仁的雨水季节,应设置排水系统,在园内挖足排水沟,及时排水,确保
园内土壤不积水,防止造成根系受害。
6.4
整形修剪
永仁油橄榄栽培中宜采用单圆锥形和自然开心形两种树形。
6.4.1
单圆锥形
树冠直立,冠幅小、占地面积少、受光面大、结果面积大,通透性好,进入结果期早、产量高,
适宜于集约化栽培园。
整形方法:苗木定植后栽一棵竹竿扶正主杆,在主干上距地面 1m 左右自下而上选留 3~4 个健
壮枝作为一级主枝,间距 15cm~20cm。以相同方法逐步向培养出多级其它主枝,形成单圆锥。
6.4.2
自然开心形
树冠中部保持开心,每个主枝各成圆锥形,主枝挺直倾斜向上,侧枝上下分布均匀,树冠形成
快、低矮,中心开张,通风透光性好,结果面积大,单株产量高,适宜于株行距大于 4 米的选形。
4
DB5323/T 48-2024
整形方法:苗木在 80cm 左右定干,主干上选留三个不同方向的健壮主枝,主枝与主干保持 45
度左右的夹角,各主枝修剪成圆锥形结构,整个树形成圆头形。
6.4.3
修剪的时间
小范围整形修剪可在 4 月~9 月进行,主要的整形修剪可在采果后至次年春季发芽前进行。在
春季现蕾后可适当疏剪过多花序,夏季则采取抹芽、摘心、扭梢等方式进行夏剪,辅助整形和控制
树体,大规模整形修剪在 12 月下旬进行。
7 病虫害防治
7.1 永仁种植油橄榄的主要病害
孔雀斑病、炭疽病、缺硼缺钙症。
7.2
永仁种植油橄榄的主要虫害
云斑天牛、金龟子(俗称蝗虫)、蚧壳虫、红蜘蛛、木蠹蛾。
7.3
症状和防治方法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有机地协调和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点,使之彼此补充,
相辅相成,将油橄榄病虫危害控制在合理的经济阈值下:
——生物防治:春季开花前挂捕食螨防治害螨,利用赤眼蜂等防治害虫;利用瓢虫、草蛉、食
蚜蝇等防治蚜虫;生长季节挂性诱芯诱杀蛾类害虫。在种植区外围种植向口葵等,引诱害虫集中消
灭;
——物理防治:冬春季节,全面彻底清除园内枯枝、落叶、落苞及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刮
除老树开裂的老皮和树干病虫斑,消灭蛀干害虫,对刮下的树皮及时烧毁,刮皮后用涂白剂进行涂
干;生长期的 5 月~8 月,定期开展园区清理、拣拾病虫苞和枝叶烧毁或深埋;结合整形修剪, 剪
除枝条上的病虫枝和枯死枝,消灭病虫越冬场所;利用黑光灯诱杀鳞翅口和梢翅口害虫,利用糖醋
液诱杀鳞翅口害虫;
——化学防治:加强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与预报,适时用药。按照 GB/T-8321 的规定合理
选用农药和施用浓度,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量、施用浓度和次数。允许使用生物源农
药、矿物源农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油橄榄常见病虫害症状和防治方法见附录 B。
8 采收与贮藏
8.1 采收
油用品种在生产上主要以成熟期为标准,当大部分果实(70%~80%)进入成熟期就可以采收。
8.2
贮藏
油橄榄果实采收后立即装车运输到加工厂进行加工,在运输中防止挤压损伤,确保在 24 小时
内得到加工。
5
DB5323/T 48-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永仁油橄榄主要品种介绍
A.1
柯基(Koroneiki)
希腊主栽品种,树势中等,具有扩散和开放的树冠,小叶片,叶厚,果实较小(0.5 克)、适
应性强,早结丰产、油质好,油含量为 25-27%。
A.2
豆果(Arbequina)
从西班牙引进,叶小,椭圆披针形,短而狭,面上暗绿色;3 年进入初产期,5 年进入盛产期,
粗脂肪含量 65.61%左右,亚油酸含量 19.21%左右。该品种于 2012 年 12 月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
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良种编号为:云 S-ETS-OE-001-2012。
A.3
鄂植 8 号(EZ-8)
鄂植 8 号是湖北省植物研究所用油橄榄种子培育的实生苗群体中优选出的优良植株。适应性
强,早实丰产,含油率 23.52%左右,亚麻酸含量 1.13%左右。该品种于 2012 年 12 月通过了云南省
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良种编号为:云 R-ETS-OE-061-2012。
A.4
皮瓜尔(Picual)
西班牙的主栽油用品种,早实、丰产、稳产、油质佳。鲜果含油率达 21.89%,蛋白质 6.2%,
糖 4.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84.94%,其中油酸含量 77%。该品种于 2011 年 12 月通过了云南省林
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良种编号为:云 R-ETS-OE-068-2011。
A.5
科拉蒂(Coratina)
世界著名油用兼餐用品种。高产、稳产果实含油率 25-27%,单株产油 20-30kg,鲜果内含物分
析,蛋白质 5.4%,总糖 4.6%,干果含油率 45.04%,总不饱和脂肪酸 77.04%。在管理和栽培条件较
差的条件下,会出现产量低和隔年结果现象。该品种于 2012 年 12 月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
员会的认定,良种编号:云 R-ETS-OE-062-2012。
A.6
软阿斯(Ascolana Tenera)
意大利品种。果大、品质好、树体高大、产量高、树势旺盛,含油率 17.99%,油酸 66.8%,亚
油酸 12%,亚麻酸 0.2%,总不饱和脂肪酸 79%。该品种于 2011 年 12 月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
委员会的认定,良种编号为:云 R-ETS-OE-069-2011。
A.7
弗奥(Frantoio)
原产于意大利,树冠开张,发枝能力强,呈自然圆头形,枝多叶茂,果枝长而下垂;枝序长而
大,平均着花 24 朵,果实椭圆倒卵形,基部对称,果核卵状椭圆形,核面光滑,沟纹稀深。5 年
进入初产期,8-10 年进入盛产期,初产期鲜果产量约 7697.25kg/hm
2,平均盛产期鲜果重量
12478.957697.25kg/hm
2,鲜果含油率 23.52-25.18%,橄榄油中平均油酸含量 77.5%。
6
DB5323/T 48-2024
A A 录 B

(资料性)
永仁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B.1 永仁油橄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B.1.1 孔雀斑病
B.1.1.1 主要症状
叶片表面病斑开始出现时,为煤烟状的黑色圆斑,随着病斑的扩大,中间变为灰褐色,有光泽,
周围为黑褐色,有时病斑周围有一黄色圆圈,似孔雀的眼睛。果实在成熟期较易发病,病斑圆形、
褐色、稍下陷。枝条上的病斑不容易发现。孔雀斑病发病最适温度 18℃~20℃,温凉的雨季有利
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B.1.1.2
防治方法
a)农业措施:加强综合性栽培管理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适时清除、烧毁病枝、
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源;
b)化学防治:雨季开始,用1.5%波尔多液或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每隔一个月喷洒1次。
B.1.2 炭疽病
B.1.2.1 主要症状
危害果实、叶片及枝梢。枝梢发病常造成顶梢落叶变成光枝,而后逐渐形成干梢。叶片发病较
果实发病率低,病斑多从叶尖开始,亦有从叶缘发病,病斑呈不规则状。嫩叶初发病,叶尖先出现
点状失绿,逐渐扩大变为灰色,致便嫩叶尖端向上卷缩。老叶病斑为淡褐色,病斑边缘深褐色,斑
上有黑色小点分生饱子盘。果实发病,每个果实上病斑数不一致,分布也不规则。果实上病斑初发
生为褐色小点,而后凹陷呈轮纹状扩大,病斑扩大超过果实的一半后,果实发生皱缩而变干,病斑
中央呈灰色,阴雨天病斑上出现桔红色分生孢子堆。
B.1.2.2
防治方法
a)农业措施:清理园地,注意排水,适当修剪,通风透光;
b)化学防治:春季抽发新梢、新叶时或坐果初期用1%波尔多液、50%多菌灵稀释液、70%甲基托
布津稀释液、0.2%代森锰锌稀释液进行喷洒。
B.1.3 缺硼
B.1.3.1 主要症状
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停滞,新芽变小枯萎,周围侧芽萌生,且呈病态,新梢不能抽出,形
成拳头状或花序丛生簇状,严重时成为枯栈;叶片尖端和上部出现灰绿色或黄色,与叶基部正常部
分界限分明,叶肉肥厚发脆。缺硼还可使果实变形为猴脸果,严重时会落果导致大量减产。
B.1.3.2
防治方法
7
DB5323/T 48-2024
结合土壤施肥每株可施用 50g~100g 的硼砂或在开花期前后、坐果期叶面喷洒 0.3%~0.5%的
硼砂水溶液 1 次。正常叶片的含硼量是 19ppm~33ppm。
B.1.4 缺钙
B.1.4.1 主要症状
初期顶芽、幼叶呈淡绿色,继而叶尖出现典型的钩状,发黄,扩散,新梢顶枯落叶,植株矮化。
B.1.4.2
防治方法
每生产 100kg 果实需要 0.4kg 钙,在秋冬季和春季土壤施用适量生石灰。
B.2 永仁油橄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B.2.1 云斑天牛
B.2.1.1 危害部位
幼虫蛀食韧皮部和木质部,成虫啃食新梢嫩皮,造成树势衰弱,枯梢、枯枝,导致减产,甚至
于植株死亡。该虫 2 年—3 年发生 1 代,以幼虫或成虫在蛀道内越冬。
B.2.1.2
防治方法
a)农业措施:5月至7月捕杀成虫于产卵前;6月至7月刮除树干虫卵及初孵幼虫,人工用木锤击
杀卵粒或低龄幼虫。用铁丝通过木屑排泄孔直接刺杀幼虫。
b)生物防治:人工释放致病性真菌或云斑天牛病毒。保护林间天敌跳小蜂和小茧蜂。
c)化学防治:去除虫粪或木屑后插入敌敌畏毒签(或磷化铝毒签),孔口用泥团密封。从虫孔
注入80%敌敌畏100倍液或用棉球蘸50%杀螟松40倍液塞虫孔。9月至10月成虫羽化期喷洒“绿色威雷”
类微胶囊触破式杀虫剂触杀成虫。
B.2.2 金龟子
B.2.2.1 危害部位
幼虫在土壤中啃食油橄榄根部,常造成植株立枯死亡;成虫为害叶片、嫩梢、花和幼果,严重
时常将树叶全部吃光,使树势衰弱,生长停滞,或使地上部分枯死,幸存的因无叶片,来年不能开
花结实。
B.2.2.2
防治方法
a)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b)成虫活动期间,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敢畏15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倍液喷
洒毒杀;
c)幼虫活动期间,用1000倍敌百虫液灌苗窝,3%呋喃颗粒剂(每株树用量为35 g~50 g)撒于
树盘内,结合中耕翻人土内毒杀。
B.2.3 吹绵蚧
B.2.3.1 危害部位
吸取油橄榄树液,导致树势减弱,发育不良,亦可造成腋芽和枝条枯死,影响开花结实。
8
DB5323/T 48-2024
B.2.3.2
防治方法
a)农业措施:消除带有绵蚧的枝叶,加强栽培管理,促使油橄榄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抵抗能力;
b)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和寄主蜂;
c)化学防治:喷洒300~800倍的洗衣粉液。3月至4月喷施松脂合剂8~10倍液。6月上旬、9月上
旬,用25%喹硫磷500~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未结果树用40%速扑杀乳油1000
倍液喷雾。
B.2.4 红蜘蛛
B.2.4.1 危害部位
以吸食叶片及初萌发芽的汁液为害,同时危害花蕾、花萼,受害后叶片最初有很多失绿小斑点,
随后扩大成片,全叶变为枯黄而脱落。
B.2.4.2
防治方法
a)农业措施:3月刮除翘皮和老皮。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树干中下部绑草把或草绳,于冬季
或翌春解下,集中烧毁。
b)化学防治:3月至4月上旬,用50%硫悬浮剂200倍液或0.5
。Be石硫合剂喷雾。4月中旬至5月上
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5月中旬至7月上旬,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20%螨死净胶悬剂200
0倍液、6%蚜螨一次净乳油2000倍液、50%扫螨剩果6000~8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
液、15%扫螨净乳油2000倍液喷雾。5月上中旬以药剂涂树干,在树干基部刮10 cm环带(仅刮去粗
皮,稍露出嫩皮),涂40%乐果1倍~10倍液或50%久效磷1—20倍液,药液稍干后再涂1次,干后用
塑料薄膜包扎。
B.2.5 木蠹蛾
B.2.5.1 主要症状
幼龄虫钻食嫩梢小枝,使枝叶 枯萎,中、老龄幼虫钻蛀主干、主根;虫道中空,破坏木质部,
重则引起整株枯死或风折,轻则新枝不长、老枝萎缩、树干畸形,形成“小老头林”。
B.2.5.2
防治方法
a)农业措施:加强抚育管理。冬季剪除被害枝条烧毁,杀死越冬幼虫;利用灯光及人工合成性
诱剂,辅以人工诱杀成虫;平时多检查,用铁丝钩杀幼虫和人工摘卵、刮卵,清除蛹;
b)化学防治:在幼虫入枝干危害前,喷洒 40%乐果乳油 1000~1500 倍液;在幼虫初蛀入时,
用 2000~3000 倍的溴氰菊酯水溶液进行喷雾杀卵和低龄幼虫;用棉花蘸敌敌畏原液或毒签塞孔毒
杀幼虫;用白僵菌液(含孢量 5~10 亿/ml)喷注、喷雾、注射、塞孔;用白僵菌黏膏进行涂虫孔
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白僵菌、线虫等。
B
_________________
9
上一章:DB61/T 1942-2024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城固元胡 下一章:DB5303/T 25-2024 荞麦净作生产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5323/T 48-2015 永仁油橄榄栽培技术规范 DB4413/T 48-2024 中药标本管理规范 DB5323/T 93-2017 蓝莓栽培技术规范 DB5323/T 94-2017 魔芋栽培技术规范 DB5323/T 47-2015 牟定葛根栽培技术规范 DB5323/T 92-2017 续断种植技术规范 DB5323/T 97-2022 蚕豆稻田免耕栽培技术规范 DB5323/T 91-2017 前胡种植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