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020
CCS C 70 DB5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0/T 1724—2024
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配置规范
2024 - 12 - 23 发布
2025 - 03 - 23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0/T 172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
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志丹、李勤径、全芸辉、黄科、银涛、刘煜亮、罗庆华、宋波、陈力、黄志
刚、刘恋、涂枫、彭莹。
I
DB50/T 1724—2024
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配置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配备的总要求、人员岗位配备和管理、物资装备配备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GB/T 44010 救灾帐篷 通用技术要求
MZ/T 015.5 救灾装具 第5部分:背囊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
backpack-mobile emergency medicine rapid response unit
在灾害发生后大型医疗设备无法达到现场时,承担快速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并开展卫生应急处置
的背负式医疗卫生队伍。
注: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是区县级及以上卫生应急队伍的组成部分,可作为卫生应急队伍的快速小分队(先
遣队)开展工作。
4 总要求
4.1 整体设计与功能
4.1.1 功能
突发公共事件救援现场伤情诊断、急救、生命支持、心理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因快速侦测、
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控、中毒处置;队伍后勤保障、办公等。
4.1.2
定位
根据突发事件类型、级别进行模块化编组,依托救护车进行中/短途快速机动,也可徒步应急救援。
小分队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野外自我保障能力,能满足重大突发事件先期卫生应急处置或较大及以下突
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处置需求,必要时承担跨区域卫生应急任务。
4.2
专业分类
1
DB50/T 1724—2024
4.2.1
紧急医学救援
固定队员 5 人,由急诊或院前急救专业人员组成,也可适当配置创伤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科等专
业人员;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评估及汇报、快速检伤分类、基础防疫消杀、现场医疗处置、生命支
持及自我保障。
4.2.2
突发传染病处置
固定队员 5 人,由消毒杀虫、流行病调查、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等专业人员构成;负责传染病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评估及汇报、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检测、防疫消杀及自我保障。
4.2.3
突发中毒事件处置
固定队员 5 人,由毒物检测、洗消和医疗救治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涉及中毒的突发公共事件现场
评估及汇报、毒物及环境检测、现场中毒处置及自我保障。
4.2.4
心理救援
固定队员 5 人,由精神、心理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伤)人员的心理评估、心
理干预、心理支持及科普宣教及自我保障。
5 人员岗位配置和管理
5.1 紧急医学救援小分队
5.1.1 队长岗位:由急诊或创伤医师兼任,人数 1 人,根据上级部门的指令指挥紧急医学救援小分队
开展工作,负责组织现场救治、信息收集及上报,参与现场检伤分类和伤员救治,配备急救背囊、个人
用品包。
5.1.2
急诊或创伤医师岗位:急诊或创伤医师,人数 1 人,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展现场救治及队伍自我
保障,配备生命支持背囊、个人用品包。
5.1.3
急诊护士岗位:急诊护士,人数 3 人,在队长的指挥下,配合急诊医师开展现场救治和队伍自
我保障,配备诊检与防疫背囊、工作帐篷、后勤保障背囊、个人用品包。
5.1.4 其他岗位:可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临时调派。
5.2 突发传染病处置小分队
5.2.1 队长岗位:由流调人员兼任,人数 1 人,根据上级部门的指令指挥突发传染病处置小分队开展
工作,负责组织现场调查、检测、隔离、消杀、健康宣教及信息上报,参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配备个
人用品包。
5.2.2
流调岗位:流调队员,人数 1 人,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展现场处置及队伍自我保障,配备后勤背
囊、个人用品包。
5.2.3
微生物检测岗位:微检队员,人数 1 人,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展现场样本采集及检测,配备快检
与流调背囊、个人用品包。
5.2.4
消杀岗位:消杀队员,人数 1 人,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展现场环境消杀,配备消杀背囊、个人用
品包。
5.2.5
其他岗位:宣教队员或根据事件性质及严重程度临时调派,人数 1 人,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展公
众沟通与健康教育或其他工作,配备工作帐篷包、个人用品包。
2
DB50/T 1724—2024
5.3
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小分队
5.3.1
队长岗位:由中毒救治人员兼任,人数 1 人,根据上级部门的指令指挥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小分
队开展工作,负责组织现场评估及上报,统筹开展毒物及环境检测、现场中毒处置及自我保障工作,参
与伤员洗消和现场中毒救治,配备个人用品包。
5.3.2
中毒救治岗位:中毒救治人员由急诊、重症医学、职业病等相关专业组成,人数 2 人,在队长
的指挥下开展伤员洗消和现场中毒救治及自我保障,配备中毒处置背囊、工作帐篷、个人用品包。
5.3.3
毒物检测岗位:毒物检测人员,人数 2 人,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展现场毒物及环境检测及队伍
自我保障,配备采样与检测背囊、后勤保障背囊、个人用品包。
5.3.4
其他岗位:可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临时调派。
5.4
心理救援小分队
5.4.1
队长岗位:由精神科医师兼任,人数 1 人,根据上级部门的指令指挥心理救援小分队开展工作,
负责组织现场评估及上报,统筹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支持及科普宣教及自我保障工作,配备
个人用品包。
5.4.2
精神科医师岗位:精神科医师,人数 2 人,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支
持及队伍自我保障,配备心理诊检背囊、心理急救背囊、个人用品包。
5.4.3
精神科护士岗位:精神科护士,人数 2 人,在队长的指挥下,配合精神科医师开展科普宣教及
队伍自我保障,配备工作帐篷、后勤保障背囊、个人用品包。
5.4.4
其他岗位:可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临时调派。
5.5
日常管理
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建设是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应不断完善和优化本地各类突发
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承建单位负责日常训练考核、物资装备管理和维护。队员遴选与退出参照《重
庆市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执行。
5.6
培训演练
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应围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机制建设,每年至少实战化演练 1 次。根据实
际需要,开展针对性培训。
6 物资装备配置
6.1 背囊性能
6.1.1 布料为 PVC 涂层布,符合 MZ/T 015.5 要求。
6.1.2 符合《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标识(试行)》中有关个人携行装备相关要求,背囊颜色为国旗红,
表面带有“XX 卫生应急”和背囊名称字样,带有中国卫生图标和反光条。
6.2
专业分类背囊配置
6.2.1
紧急医学救援小分队:诊检与防疫背囊 1 个、急救背囊 1 个、生命支持背囊 1 个、工作帐篷 1
个、后勤保障背囊 1 个、个人用品包 5 个。
6.2.2
突发传染病处置小分队:快检与流调背囊 1 个、消杀背囊 1 个、工作帐篷 1 个、后勤保障背囊
1 个、个人用品包 5 个。
3
DB50/T 1724—2024
6.2.3
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小分队:中毒处置背囊 1 个、采样与检测背囊 1 个、工作帐篷 1 个、后勤保
障背囊 1 个、个人用品包 5 个。
6.2.4
心理救援小分队:心理诊检背囊 1 个、心理急救背囊 1 个、工作帐篷 1 个、后勤保障背囊 1 个、
个人用品包 5 个。
6.3 诊检与防疫背囊
6.3.1 功能
伤病员检伤分类,确定处置优先顺序;对处置区域进行消杀防疫;收集现场信息,向后方指挥系统
汇报。
6.3.2
物资配备
6.3.2.1
诊检器材:听诊器、血压计、眼检镜、耳检镜、体温针、伤标、油性笔、血氧饱和度仪,可
选配设备为:无创多参数检测仪、穿戴式动态心电记录仪、血气电解质分析仪。
6.3.2.2
卫生防疫器材:手持式电动喷雾器、含氯泡腾片、高效氯氰菊酯、高锰酸钾片、手消毒液。
6.3.2.3
通讯办公装备:对讲机、卫星电话、救援地区地图、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病例本、记录
本、油性笔。
6.4 急救背囊
6.4.1 功能
快速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区域;快速建立口咽、鼻咽、环甲膜人工通气道,缓解伤员呼吸困难,对张
力性气胸伤员实施胸腔减压排气(包括开放性气胸创口的封闭);全身各部位创面出血的快速止血(包
括结合部位的止血);全身各部位创面的快速包扎;四肢骨折固定;对灾区群众常见病进行诊治。
6.4.2
物资配备
6.4.2.1
止血类器材:旋压止血带、创伤止血绷带。
6.4.2.2
通气类器材:开口器、鼻咽通气管、环甲膜穿刺套装、喉罩、手动吸引器、吸痰管、注射器、
简易呼吸器、直型静脉留置针、胶带。
6.4.2.3
包扎创面处理类器材:创伤急救绷带、眼伤包扎包、无菌纱布包、无菌棉垫、自粘绷带、胸
腔封闭贴、创伤敷料贴、碘伏消毒湿巾、弹力帽套。
6.4.2.4
固定、搬运类器材:可塑夹板(上肢)、可塑夹板(下肢)、自粘绷带、软体担架。
6.4.2.5
药品:需包括抗感染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解热镇痛药、麻醉镇静药、抗过敏药、降
血压药、升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止咳药、平喘药、消化系统药、利尿剂、促凝
血药、水电酸碱平衡药、专科用药。药品根据任务具体情况配置,背囊预留一定储存空间,尽量采取预
充式注射剂。
6.5 高级生命支持背囊
6.5.1 功能
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气道维护;胸腔闭式引流;静脉穿刺输液或骨内穿刺输液;低体温伤员的保温复
温等高级生命支持。
6.5.2
物资配备
4
DB50/T 1724—2024
6.5.2.1
清创缝合包:无齿镊、有齿镊、组织剪、直血管钳、弯血管钳、手术刀柄、手术刀片、针持
蚊式血管钳、巾钳、带线缝合针、治疗巾、弯盘、碘伏消毒液(安尔碘)。
6.5.2.2
气道维护器材:气管插管、喉镜、负压吸引器、吸痰管、便携式制氧机。
6.5.2.3
胸腔闭式引流套件:胸腔引流管、胸腔扩张器、胸腔闭式引流袋、二通接头、手术刀片、手
术刀柄、碘伏消毒湿巾、医用方纱。
6.5.2.4
静脉输液套件:橡胶止血带、静脉留置针、自粘性薄膜敷料、医用方纱、一次性注射器、输
液接头、碘伏消毒棉片、输液器。
6.5.2.5
骨髓输液套装:一次性骨髓腔穿刺针、输液接头、一次性注射器、自粘性薄膜敷料、碘伏消
毒棉片、输液器。
6.5.2.6
保温装备:保温毯或急救毯、复温背心。
6.5.2.7
药品: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130/0.4 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液射液、5%葡萄糖
液射液,药品根据任务具体情况配置,背囊预留一定储存空间。
6.5.2.8 辅助器材:胶带、手术洞巾、手套(6.5#、7.5#、8#)。
6.6 快检与流调背囊
6.6.1 功能
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病原微生物现场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
6.6.2 物资配备
6.6.2.1 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速
干型手消毒剂、湿纸巾。
6.6.2.2
样本采集:碘伏棉签、无菌采样管、病毒采样管、生理盐水采样管、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
压脉带、粪便采样管、咽拭子采样管、CB 运输培养基、鼻咽拭子、生理盐水、氧化酶试剂、无菌采集
袋、水样采集袋、Ss 平板、Tebs 平板、肛拭棉签、生物运输箱。
6.6.2.3
样本检测:霍乱胶体金快检试剂(O1 群)、霍乱胶体金快检试剂(O139 群)、鼠疫杆菌、炭
疽芽孢杆菌快检试剂、布鲁氏菌快检试剂、军团菌快检试剂、诺如病毒快检试剂、轮状病毒快检试剂、
肉毒毒素快检试剂、流感快检试剂、新冠快速检测试剂、水银体温计、额温枪、水质分析仪。
6.6.2.4
流行病学调查: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用移动电源、打印机、录音笔、采样记录表、检测
记录表、签字笔、Mark 笔、纸质调查表(鼠疫、霍乱、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流感、水痘、流行
性腮腺炎、不明原因肺炎、狂犬病等传染病)。
6.6.2.5 其他:垃圾袋、医疗废品袋、锐器盒、一次性注射器。
6.7 消杀背囊
6.7.1 功能
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现场消杀。
6.7.2 物资配备
6.7.2.1 消杀药械:消毒喷雾器、手持电动喷雾器、含氯泡腾片、高效氯氰菊酯、密封盒、折叠式水
盆、塑料量筒、余氯试纸。
6.7.2.2
防护装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
子、橡胶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防雨鞋套、防刺雨鞋、护目镜、防虫驱避剂、速干型手消毒剂、消毒
湿巾、酒精棉球、医疗废物收集袋、密封袋。
5
DB50/T 1724—2024
6.7.2.3 消杀办公装备:消杀指导方案、疫源地消杀处置记录表、笔记本、签字笔、记号笔。
6.8 中毒采样与检测背囊
6.8.1 功能
一般突发中毒事件现场检测与采样,开展现场风向、风速检测;可开展毒物采样、生物标本采样和
现场毒物检测;具备个人剂量报警功能。
6.8.2
物资配备
6.8.2.1
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全面罩过滤式呼吸器、防护眼罩、随弃式防颗
粒物口罩。
6.8.2.2
气体检测设备:风速风向仪、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可检测:挥发性 VOC 气体、氧气体、碳氢
气体、二氧化氯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氯
气、环氧乙烷气体、磷化氢气体、氨气、氰化氢气体、臭氧、硫化氢)。
6.8.2.3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
6.8.2.4 采样装置:标本采样袋、标本采样瓶。
6.9 中毒处置背囊
6.9.1 功能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中毒伤员救治处置,污染区内,对中毒伤员开展初步洗消,对常见毒物中毒开展
现场紧急处置。
6.9.2
物资配备
6.9.2.1
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半面罩过滤式呼吸器、防护眼罩、随弃式防颗
粒物口罩。
6.9.2.2
洗消用品:0.9%盐水、5%碳酸氢纳、敌腐特灵冲洗液、地塞米松滴眼液、次氯盐酸溶液、石
蜡砂布敷料、无菌纱布、棉签+注射器、遮蔽胶布、剪刀、床单及毛巾、水桶、专用塑料袋、笔、伤标、
便携式洗眼器。
6.9.2.3
特效解毒剂:地塞米松注射液、阿托品针、盐酸戊乙喹醚针、解磷定、乙酰胺注射液、亚硝
酸异戊酯、注射用硫代硫酸纳、亚甲蓝注射液、碘化钾。
6.9.2.4 生物样品采集:采样盒、采血空针、消毒喷雾、压脉带、尿沉渣管。
6.10 心理评估背囊
6.10.1 功能
受灾人员心理状况评估,确定心理干预优先顺序;收集现场信息数据,及时向后方指挥系统汇报。
6.10.2 物资配备
6.10.2.1 诊检器材:听诊器、血压计、血氧饱和度仪、体温针、伤标、Mark 笔、一次性乳胶手套、
一次性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手消毒液。
6.10.2.2 心理测评器材:笔记本电脑、纸质量表、写字板、笔记本、录音笔。
6.10.2.3 办公通讯装备:对讲机、卫星电话、救援地区地图、数码相机、专用移动电源、笔。
6.11 心理救援背囊
6
DB50/T 1724—2024
6.11.1
功能
心理异常人员的危机干预及治疗,对部分心理危机人员进行药物治疗;对灾区群众一般心理问题进
行心理支持及科普宣教。
6.11.2 物资配备
6.11.2.1 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6.11.2.2 危机干预器材:笔、A4 纸、写字板、24 色彩色水彩笔、便携式投影仪、便携式话筒及音响、
抽纸、宣传资料。
6.11.2.3 药品:镇静催眠药、急性焦虑发作药、抗兴奋激越药。
6.11.2.4 医用耗材:碘伏消毒棉片、注射器。
6.12 后勤保障背囊
6.12.1 功能
建立现场伤员救治点;保障伤员救治平台、电源等后勤保障功能,为治疗伤员提供治平台,同时实
现队伍自我保障。
6.12.2
物资配备
后勤装备:照明灯、电源、多功能折叠铲、折叠床、防潮垫、塑料布、尼龙绳、队旗、横幅。
6.13
工作帐篷
6.13.1
整体结构、外观质量、材料性能、成品性能符合 GB/T 44010 要求。
6.13.2
颜色及标识符合《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标识(试行)》中有关要求:颜色为国旗红,表面带有“XX
卫生应急”字样,带有中国卫生图标。
6.13.3
物资配备
帐篷支架携行包、帐篷篷布携行包。
6.14
个人用品包
6.14.1
功能
队员的个人通讯、防护及生活保障。
6.14.2 物资配备
6.14.2.1 宿营装备:单人帐篷、帐篷灯、睡袋、防潮垫、餐饮用具。
6.14.2.2 后勤装备:水壶、头灯、手电筒、医用防护口罩、呼救器或口哨、净水管、驱蚊剂、办公用
具包(笔袋、中性笔、笔记本、带文件防水袋、户外电源、急救包)、指南针、食品、防晒霜、洗漱用
品包(毛巾、牙刷、牙膏、香皂、漱口杯、指甲刀)。
6.14.2.3
通信装备:北斗卫星通讯终端、对讲机、北斗定位器、救生手环、扩音器、执法记录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