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4/T 2597-2024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配置技术规范

DB44/T 2597-2024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配置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08:47:42



相关搜索: 设施 技术规范 配置 公共 体育场地 公共

内容简介

DB44/T 2597-2024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配置技术规范 ICS 97.22.10
CCS Y 55 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597—2024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配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figuration of public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2024 - 12 - 23 发布
2025 - 03 - 23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597—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级 ............................................................................... 2
5 配置 ............................................................................... 3
6 规划选址 .......................................................................... 13
7 运动项目场地要求 .................................................................. 14
8 配套设施要求 ...................................................................... 18
9 管理要求 .......................................................................... 20
10 质量提升与改进 ................................................................... 21
参考文献 ............................................................................. 23
I
DB44/T 2597—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体育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社会体育和训练竞赛中心、北京华安联合认证检测中心有
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东瑾、王莹、龙宇、赖浩亮、黄旭泉、赵英魁、刘海鹏、于惊鸿、刘苏、田
中、韩夏旖、刘学、廖轶、梁楚欣、杨汉华、刘军
II
DB44/T 2597—2024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配置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分级、配置、规划选址、运动项目场地要求、配套设施要求和管
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省市级、县(市、区)级、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新建、
改建、扩建及管理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9079 (所有部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GB 19272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
GB/T 22185 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
GB/T 22517.4 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第4部分:合成面层篮球场地
GB/T 22517.7 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第7部分:网球场地
GB/T 34284 公共体育设施 室外健身设施应用场所安全要求
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JG/T 191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
QB/T 2700 乒乓球台
QB/T 2701 乒乓球网架
DBJ/T 15—225—2021 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public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向公众开放,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建筑物、场地、设施和设备。
体育场 stadium
具备400m标准跑道(6条以上跑道)、标准足球场、田赛场地以及附属配套用房,并建有固定看台
座席,可供体育比赛和其他表演用的室外场地。
体育馆 sports hall
配备有专门设备,能够进行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体育建筑。
1
DB44/T 2597—2024
游泳馆(池) natatorium (swimming pool)
能够进行游泳、水球、花样游泳或跳水等室内外比赛和练习的建筑和设施。
全民健身广场 public fitness square
集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室外场所。
全民健身中心 public fitness center
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以室内为主、不设固定看台的,专用于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向公众提供公
共服务的综合性体育设施。
体育公园 sports park
以体育健身、运动休闲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体育健身、运动休闲、改善生态、
美化环境、娱乐休憩、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活动场所。
社区体育公园 community sports park
以体育锻炼为主要功能、兼有社区公园文化休闲一般功能,具有一定环境品质且向居民开放的公益
性公共空间。
[来源:DBJ/T 15—225—2021,2.0.1]
健身步道 fitness trail
依托公共空间建设,供人们进行散步、健走、跑步等体育健身或比赛的专门道路。
多功能运动场地 multi-sports playground
满足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育项目转换使用,向群众开放的公益性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一般由单片运动
场地、体育器材、围网设施、照明系统、标识系统共同组成,以球类项目场地为主,也可用于其他健身
活动。
[来源:GB/T 34419—2017,3.2,有修改]
健身路径 fitness path
在室外成套安装固定,供使用者进行健身运动的多种类器材和设施。
4 分级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按照行政区域,可分级为:
a) 省市级:能承办国际、洲际、全国性等高级别赛事活动,同时兼顾体育科研、专业训练、全民
健身、体育产业示范、体育文化交往、国家、省市专业运动队日常训练等功能,且能提供高品
质服务,具有标杆性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b) 县(市、区)级: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功能,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满
足群众健身需求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同时部分兼顾竞演赛事、竞技训练、体育产业示范、体
育文化交往功能,可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承担县(市、区)专业运动队日常训练;
c) 乡镇(街道)级: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功能,能举办基层赛事活动;
d) 村(社区)级:以日常健身活动为主要功能,服务于村(社区)。
2
DB44/T 2597—2024
5 配置
一般要求
5.1.1 应考虑当地气候、地形地貌、体育健身传统及习惯、群众锻炼需求、常住人口数量、地区经济
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配置。
5.1.2 应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注重提升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使用公共体育场地设
施的便捷性、安全性。
5.1.3 体育场馆建筑物安全系统、消防、安防、疏散、通讯和信息传输防护,以及与安全有关的其他
系统、安全管理和应急指挥中心应符合 GB/T 22185 的相关要求。
5.1.4 室外健身设施应用场所安全要求应符合 GB/T 34284 的相关要求。
体育场
省市级和县(市、区)级应配置体育场,最低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体育场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主比赛场 11人制标准足球场 1片 1片
400 m环形跑道 8条 6条
用于100 m与110 m栏的冲刺直跑道 8条 6条
障碍水池 1个 —
跳远和三级跳远设施 2套(两端具有落地区) 1套(至少一端具有落地区)
跳高设施 2套 —
撑竿跳高设施 1套(至少一端具有落地区) —
掷铁饼和掷链球合用设施 1套 —
掷铁饼设施 宜配置1套 —
掷标枪设施 2套 —
推铅球设施 2套 —
副场 11人制标准足球场 1片 —
400 m环形跑道 4条 —
用于100 m与110 m栏的冲刺直跑道 6条 —
跳远和三级跳远设施 1套(两端具有落地区) —
跳高设施 1套 —
撑竿跳高设施 1套(至少一端具有落地区) —
掷铁饼和掷链球合用设施 1套 —
掷铁饼设施 1套 —
掷标枪设施 1套 —
推铅球设施 2套 —
观众服务用房 观众休息厅、卫生间、医务室 ● ●
问讯处、商品售卖和餐饮服务用房 ● —
3
DB44/T 2597—2024
表1 体育场配置要求(续)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运动员用房 运动员及教练员休息室、医务急救室 ● ●
兴奋剂检查站、赛后控制室 ● —
第二检录处 ● ○
比赛管理用房 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 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体育器材库房 ● ●
贵宾用房 贵宾休息室、随行人员休息室、其他接待 服务用房 ● ●
媒体用房 新闻发布厅、媒体工作区、媒体休息区、 新闻官员办公室 ● ●
评论员控制室、转播信息办公室 ● —
体育专用设备 用房 计时记分控制室、显示屏控制室、场地照 明控制室、扩声控制室 ● ●
终点摄像机房 ● ○
场馆运行用房 管理用房、服务用房、储藏库房等 ● ●
安保用房 安保观察室和安保指挥室等 ● ○
建筑设备用房 消防控制室、电气系统用房、设备机房等 ● ●
看台 ● ●
电视转播及现场评论员系统、计时记分及现场成绩处理系 统、升旗系统、大屏显示及控制系统、扩声系统等专项系 统 ● ○
声学设施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设施、标识系统、停车场 ● ●
休憩设施、储物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 ○
智慧化系统 ●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施、适儿化设施 ●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 济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表示不对配置做相应规定要求
体育馆
5.3.1 省市级和县(市、区)级应配置体育馆,最低要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体育馆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观众服务用房 观众休息厅、卫生间、医务室 ● ●
问讯处、商品售卖和餐饮服务用房 ● —
运动员用房 运动员及教练员休息室、医务急救室、检 录处 ● ●
兴奋剂检查站 ● —
4
DB44/T 2597—2024
表2 体育馆配置要求(续)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比赛管理用房 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 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体育器材库房 ● ●
贵宾用房 贵宾休息室、随行人员休息室、其他接待 服务用房 ● ●
媒体用房 新闻发布厅、媒体工作区、媒体休息区、 新闻官员办公室 ● ●
评论员控制室、转播信息办公室 ● —
体育专用设备 用房 计时记分控制室、显示屏控制室、场地照 明控制室、扩声控制室 ● ●
场馆运行用房 管理用房、服务用房、储藏库房等 ● ●
安保用房 安保观察室和安保指挥室等 ● ○
建筑设备用房 消防控制室、电气系统用房、设备机
看台 ● ●
电视转播及现场评论员系统、计时记分及现场成绩处理系 统、升旗系统、大屏显示及控制系统、扩声系统等专项系 统 ● ○
声学设施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设施、标识系统、停车场 ● ●
休憩设施、储物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 ○
智慧化系统 ●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施、适儿化设施 ●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 济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表示不对配置做相应规定要求
5.3.2 应根据 JGJ 31 的要求确定体育馆的建设等级和规模。
5.3.3 木地板场地的体育馆应符合 GB/T 22517.1 的相关规定。
游泳馆(池)
省市级和县(市、区)级应配置游泳馆(池),最低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游泳馆(池)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游泳池 游泳池长应为50.000 m,宽应 为25.000 m(10条泳道),水 深≥2 m 游泳池长应为50.000 m,短池 长应为25.000 m;游泳池宽应 为25.000 m(10条泳道)或 21.000 m(8条泳道);出发 端1 m起,到距池壁6 m,水深 应≥1.35 m
5
DB44/T 2597—2024
表3 游泳馆(池)配置要求(续)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游泳池 1) 安装电子计时触板的泳池两端池壁自水平面上0.3 m至水平 面下0.8 m范围内,池壁到池壁长度(在未挂装电子计时触板 的情况下)的允许正误差应为0.02 m~0.03 m; 2) 不需要安装电子计时触板的泳池,两端池壁自水平面上0.3 m至水平面下0.8 m范围内,池壁到池壁长度的正允许误差应为 0.00 m~0.01 m
跳水池 跳水池长度应为25 .00 m。宽度 应为25 .00 m,水深应≥5 m —
热身池/训练池 至少4条泳道,水深≥1.8m —
分道线 应与泳道长度一致,固定在两端池壁的挂钩上
泳道标志线 应为深色(深蓝或黑色),宽度应为0.25 m±0.05 m。在 50.00 m长的泳池中泳道标志线应长46.00 m,在25.00 m长的 泳池中泳道标志线应长21.00 m。泳道标志线两端距同方向池 壁的距离应为2 m。在泳道标志线的两端应各设一条长1 m,宽 0.25 m±0.05 m的横线与泳道标志线垂直。在50.00 m长的泳 池中每条泳道标志线,在距池壁两端15 m处设一条长0.50 m、 宽0.25 m±0.05 m的横线(横线的中心距池壁15 m)
目标标志线 应在两端池壁或触摸板上,位于每条泳道的中央,宽度与泳道 标志线相同。目标标志线应从池壁上沿一直延伸至池底,在水 平面下0.30 m处应有一条长0.50 m的横线,线宽 0.25 m± 0.05 m
出发召回线 应横跨游泳池并系在离出发端15 m处的固定柱子上,距水面至 少1.20 m,应能迅速放入水中,并有效覆盖全部泳道
仰泳转身标志线 应为横跨游泳池的旗绳,旗绳两端固定在距离每端池壁 5.00 m 处的柱子上,距水平面高度应为1.8 m
出水扶梯 水面面积在500 ㎡以下的游泳池应至少设置2个出入水扶梯, 水面面积在500 ㎡及以上的游泳池应至少设置4个出入水扶梯
出发台 ● ○
卫生间、更衣室、淋浴室 ● ●
观众服务 用房 观众休息厅、卫生间、医务室 ● ●
问讯处、商品售卖和餐饮服务用房 ● —
运动员用 房 运动员及教练员休息室、医务急救室、检 录处 ● ●
兴奋剂检查站 ● —
比赛管理 用房 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 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体育器材库房 ● ●
贵宾用房 贵宾休息室 ● ●
随行人员休息室、其他接待服务用房 ● —
6
DB44/T 2597—2024
表3 游泳馆(池)配置要求(续)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媒体用房 新闻发布厅、媒体工作区、媒体休息区、 新闻官员办公室 ● ●
评论员控制室、转播信息办公室 ● —
体育专用 设备用房 游泳计时控制室、跳水记分控制室、显示 屏控制室、场地照明控制室、扩声控制室 ● ●
场馆运行 用房 管理用房、服务用房、储藏库房等 ● ●
安保用房 安保观察室和安保指挥室等 ● ○
建筑设备 用房 消防控制室、电气系统用房、设备机房等 ● ●
看台 ● ○
电视转播及现场评论员系统、计时记分及现场成绩处 理系统、升旗系统、大屏显示及控制系统、扩声系统 等专项系统 ● ○
声学设施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设施、标识系统、停车场 ● ●
休憩设施、储物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 ○
智慧化系统 ●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施、适儿化设施 ●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 济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表示不对配置做相应规定要求
全民健身广场
省市级、县(市、区)级和乡镇(街道)级应配置全民健身广场,最低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全民健身广场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乡镇(街道)级
面积 占地面积应≥ 20 000 ㎡,体育 场地设施面积应≥8 000 ㎡ 占地面积应≥10 000 ㎡,体育场 地设施面积应≥5 000 ㎡ 占地面积应≥1 000 ㎡
体育活动项目场地 宜配置集体操(舞)类场地、步道类场地、球类运动场地(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 场、网球场、门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轮滑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等
健身路径 ● ○
声学设施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设 施、标识系统 ● ●
停车场、休憩设施、储物设 施、商业服务设施 ○ ○
智慧化系统 ○ ○
7
DB44/T 2597—2024
表4 全民健身广场配置要求(续)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乡镇(街道)级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施、 适儿化设施 ●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 济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
全民健身中心
省市级、县(市、区)级和乡镇(街道)级应配置全民健身中心,最低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全民健身中心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省市级 县(市、区)级 乡镇(街道)级
建筑面积 ≥4 000 m2 2 000 m2~4 000 m2 200 m2~2 000 m2
室内体育场地面积 ≥3 500 m2 ≥1 500 m2 ≥1 000 m2
大空间健身用房 至少2间,累计面积≥1 600 m2 至少1间,面积≥800 m2 可选设1间,面积≥800 m2
可配置篮球、室内5人制足球、羽毛球、排球、网球、游泳、轮滑、攀岩、室内滑冰、 室内滑雪等体育项目
小空间健身用房 累计面积≥1200 m2 累计面积≥500 m2 累计面积≥200 m2
可配置乒乓球、台球、壁球、门球、保龄球、地掷球、跆拳道、空手道、武术、剑 道、击剑、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射箭、模拟运动、蹴球、陀螺、押加、健身(基 础体能训练)、健身(动感单车)、健身(动、静态操课)等体育项目
服务功能用房 累计面积≥200 m2 累计面积≥100 m2 累计面积≥40 m2
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场地 种类 ≥5种 ≥4种 ≥3种
体育活动项目场地 乒乓球场、体质测试室、篮球场 地、羽毛球场地、基础健身区 乒乓球场、体质测试室、篮 球场地、基础健身区 乒乓球场、体质测试室、 棋牌室
健身路径 ● ● ○
声学设施 ●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 设施、标识系统、停车场 ● ● ●
休憩设施、储物设施、商 业服务设施 ○ ○ ○
智慧化系统 ○ ○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 施、适儿化设施 ● ● ●
注1: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 济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 注2:大空间健身用房通常指体育场地净空高度≥7 m、体育场地活动面积≥800 ㎡的健身活动场所。小空间健身用 房通常指体育场地净空高度≥3 m、体育场地活动面积≥40 ㎡的健身活动场所
8
DB44/T 2597—2024
体育公园
应根据需求配置体育公园,最低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体育公园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大型 中型 小型
面积 ≥100 000 m2 60 000 m2~100 000 m2 40 000 m2~60 000 m2
服务半径 — ≤5 km ≤1 km
规模 健身设施用地占比≥15%,绿 化用地占比≥65% 健身设施用地占比≥20%,绿 化用地占比≥65% 健身设施用地占比≥20%,绿 化用地占比≥65%
体育活动项目场地设施 1)至少具有10块运动场地, 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5项 2)应配置健身步道≥2 km、 健身广场≥1片、健身器材≥ 50件、常规球类健身设施≥1 项,包括篮球场、足球场、 门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 场、网球场、多功能运动场 地、极限运动设施等。 3)可配置多功能运动场地、 轮滑场、儿童活动场地等 1)至少具有8块运动场地, 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4 项 2)应配置健身步道≥1 km、健身广场≥1片、健身 器材≥30件、常规球类健 身设施≥1项,包括篮球 场、足球场、门球场、乒 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 场、多功能运动场地、极 限运动设施等。可配置多 功能运动场地、轮滑场、 儿童活动场地等 1)至少具有4块运动场地, 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3 项 2)应配置≥1 km线性健身 步道或≥0.3 km环形健身 步道、健身广场≥1片、健 身器材≥20件、常规球类 健身设施≥1项,包括篮球 场、足球场、门球场、乒 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 场、多功能运动场地、极 限运动设施等
健身路径 ● ● ●
声学设施 ●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 设施、标识系统 ● ● ●
停车场、休憩设施、储物 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 ○ ○
智慧化系统 ○ ○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 施、适儿化设施 ● ● ●
绿化种植 ● ●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 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
社区体育公园
应根据需求配置社区体育公园,最低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
9
DB44/T 2597—2024
表7 社区体育公园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大型 中型 小型
面积 社区体育公园总面积≥6 000 m2,其中体育场地占比≥65% 社区体育公园总面积≥1 500 m2,其中体育场地占比≥65% 社区体育公园总面积≥400 m2,其中体育场地占比 ≥65%
服务人口 50000人~100000人 15000人~25000人 5000人~12000人
体育活动项目场地 ● ● ●
应符合DBJ/T 15—225—2021 中4.3大Ⅰ型和大Ⅱ型社区体育 公园的要求 应符合DBJ/T 15—225— 2021中4.3中Ⅰ型和中Ⅱ型社 区体育公园的要求 应符合DBJ/T 15—225— 2021中4.3小Ⅰ型和小Ⅱ型社 区体育公园的要求
健身路径 ○ ○ ○
声学设施 ○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 设施、标识系统 ● ● ●
停车场、休憩设施、储物 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 ○ ○
智慧化系统 ○ ○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 施、适儿化设施 ● ● ●
绿化种植 ● ●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 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
健身步道
5.9.1 各地应根据需求配置健身步道,健身步道按照运动形式分为健走步道、登山步道、骑行道:
a) 健走步道,适用于街道、社区、滨河道、公园等步道,宜以绿道、碧道、古驿道、城市慢行道、
区域风景道等慢行道路为载体;
b) 登山步道,适用于在可开展登山健身运动区域的步道,宜以古驿道、绿道等为载体;
c) 骑行道,适用于符合骑行运动要求的街道、社区、滨河道、公园等的骑行道,宜以绿道、碧道、
古驿道、城市慢行道、区域风景道等为载体。
5.9.2 健身步道最低要求应符合表 8 的规定。
10
DB44/T 2597—2024
表8 健身步道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健走步道 登山步道 骑行道
场地要求 1)能进行健走、缓跑等 运动 2)道路本体的宽度≥2 m 3)道路面层应采用合成 材料、彩色沥青、木质材 料等 1)能进行登山、徒步等运动 2)道路本体宽度宜≥1.5 m (受山势地形限制,局部地 区最小宽度不应低于1 m) 3)路面层应以原地土石道 为主,辅以彩色沥青道、砾 石道、间隔石道、木栈道等 1)能进行缓跑、骑行等运动 2)道路本体单行线宽度≥2 m 3)不应与机动车道混用 4)道路面层可用彩色沥青、 合成材料等
声学设施 ○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 设施、标识系统 ● ● ●
休憩设施 ● ● ●
宜在距离3 km之内设置休 息区 宜在2 km之内设置休息区 宜在距离6 km之内设置休息
无障碍设施 ● ●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 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
足球运动场地
5.10.1 各地应根据需求配置足球运动场地,11 人制足球场、7 人制(8 人制)足球场和 5 人制足球场
最低要求应符合表 9 的规定。
表9 足球运动场地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11人制 7人制(8人制) 5人制
规模 1)标准足球场地尺寸为 105 m×68 m 2)允许场地尺寸长度为 90 m~120 m,场地宽度 为45 m~90 m 3)宜能将标准足球场划 分为两个非标准足球场 使用,便于开展群众性 和青少年足球运动 1)允许场地尺寸长度为45 m~90 m,场地宽度为45 m~ 60 m 2)可将标准足球场划分为2 个7人制(8人制)足球场, 也可独立设置,应在比赛场 地外设置缓冲区 允 许 场 地 尺 寸 长 度 为 25 m~42 m,场地宽度为15 m~ 25 m
声学设施 ○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 设施、标识系统 ● ● ●
停车场、休憩设施、储物 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 ○ ○
11
DB44/T 2597—2024
表9 足球运动场地配置要求(续)
项目 配置要求
11人制 7人制(8人制) 5人制
智慧化系统 ○ ○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 施、适儿化设施 ● ●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 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
5.10.2 足球运动场地天然草面层运动性能应符合 GB/T 22517.5 的规定。
多功能运动场地
乡镇(街道)级和村(社区)级应配置多功能运动场地,最低要求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多功能运动场地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乡镇(街道)级 村(社区)级
体育活动项目场地 1)宜集中设置篮球、排球、7人足球场地等 2)宜配置轮滑场、门球场地、老年人户外 活动场地、广场舞活动场地等 宜配置半场篮球场1个、门球场地1个、 乒乓球场地2个等
健身路径 ○ ○
声学设施 ○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 设施、标识系统 ● ●
停车场、休憩设施、储物 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 ○
智慧化系统 ○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 施、适儿化设施 ●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 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
室内综合健身康体场地
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应配置室内综合健身康体场地,配置要求宜符合表11。
表11 室内综合健身康体场地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室内面积 ≥200 m2
体育活动项目场地 1)宜选择配置综合健身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体适能训练室等 2)宜配置健身运动、健身指导、体质检测、康复理疗等所需场地
声学设施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 设施、标识系统 ●
12
DB44/T 2597—2024
表11 室内综合健身康体场地配置要求(续)
项目 配置要求
停车场、休憩设施、储物 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
智慧化系统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 施、适儿化设施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 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
室外综合健身场地
村(社区)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配置室外综合健身场地,配置要求宜符合表12。
表12 室外综合健身场地配置要求
项目 配置要求
体育活动项目场地 宜配置健身路径、健身步道、门球场地、乒乓球场地、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广场舞 活动场地等
声学设施 ○
照明设施、市政环卫配套 设施、标识系统 ●
停车场、休憩设施、储物 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
智慧化系统 ○
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 施、适儿化设施 ●
注: “●”表示应配置,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达到的配置要求,“○”表示宜配置,可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 发展等因素进行选择的配置要求
6 规划选址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宜按照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市场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综合开发、
配套建设的原则,考虑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a) 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标准的规定;
b) 城市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等地方特点;
c) 区域现有水域、地形地貌、植被、道路、商业设施等环境条件;
d) 区域人口分布特征;
e) 区域内现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分布及功能定位。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避开河洪、海潮、山洪、泥石流、滑坡、风灾、地震断裂等灾害影响以及生
态敏感的地段,避开各类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与各类污染源、
高压线路和易燃、易爆物品存储场所留有符合防护规定的安全距离。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应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内区域。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设置宜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以下空间资源:
13
DB44/T 2597—2024
a) 城市空闲地:可利用城市中闲置土地;
b) 城市绿地:可利用城市绿地空间;
c) 街旁边角地:可利用街道两侧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
d) 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可利用高架桥与立交桥下空间;
e) 老旧厂房:在充分考虑结构安全前提下可利用老旧厂房进行改造;
f) 屋顶空间:在充分考虑降低震动和噪音影响的前提下,可利用面向公众开放的建筑顶部空间;
g) 商业建筑内部空间:可利用商业建筑内部空间;
h) 小区空间:可利用小区院落空间;
i) 未利用土地:可利用山岭、荒草地、河漫滩、废弃矿山等。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选址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广东省雨季频繁、极端强风天气和气温对设施
及使用人群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 风载:考虑台风等极端强风天气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安全性的影响,评估风载因素;
—— 遮阳:考虑广东省烈日与雨季频繁的气候特点,增加遮阳设施;
—— 排水:考虑广东雨季频繁的气候特点,优化排水系统的设置;
—— 防滑:考虑雨水与湿滑环境对运动安全的影响,采取专门的防滑措施。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加强与城市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宜邻近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便
于人流、车流集散。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满足运动项目在朝向、光线、风向、风速等方面的要求。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便于利用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
7 运动项目场地要求
一般要求
7.1.1 针对区域空间有限情况,应优先配置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可同时多人参与的体育运动项
目场地,或乒乓球场等占地面积小的体育运动项目场地。
7.1.2 根据区域内常住人口结构情况,老年人居多的区域宜考虑配置门球等适合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场
地,年轻人居多区域宜考虑配置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和排球等体育运动场地。
7.1.3 户外运动项目场地设施应符合 GB 19709(所有部分)和各单项运动协会相关规则的相关要求。
7.1.4 非标准体育场地,其场地尺寸、净空高度可结合场地条件灵活设置,如不规则足球场、不规则
篮球场、足球墙、网球墙等。
7.1.5 体育场地围挡设施的设置宜符合 GB/T 34419、JG/T 191 的相关要求。
球类运动项目
7.2.1 足球
7.2.1.1 足球场地分为 11 人制、7 人制(8 人制)、5 人制等 3 种类型。
7.2.1.2 场地尺寸、球门尺寸见表 9。11 人制足球缓冲区应不小于 3 m,7 人制(8 人制)足球和 5 人
制足球缓冲区应不小于 1.5 m。
7.2.1.3 场地运动性能应符合 GB/T 22517.5 的相关要求。
7.2.2 篮球
7.2.2.1 标准篮球(5 人制篮球)的场地尺寸应为 28 m×15 m,规格误差应不大于 10 mm。场地表面
应防滑。
14
DB44/T 2597—2024
7.2.2.2 非标准场地可在标准场地的基础上缩小,长度和宽度的减小值可按照 2:1 的比例,如 26 m×
14 m、24 m×13 m,但不宜小于 22 m×12 m,其他规格场地划线范围相应缩小。
7.2.2.3 3 人制篮球场为半个标准篮球场地,即 14 m×15 m 或按照半场比例适当缩小(如 13 m×14
m)。
7.2.2.4 场地线的颜色应为白色,线宽度为 50 mm。
7.2.2.5 场地缓冲区应不小于 2 m,非标准场地缓冲区不应小于 1.5 m,场地临近墙体等坚固障碍物
时,边线和端线外均应不小于 2 m。
7.2.2.6 场地净空高度应不小于 7 m。
7.2.2.7 场地运动性能应符合 GB/T 22517.1 和 GB/T 22517.4 的相关要求。
7.2.3 排球
7.2.3.1 排球场地包括标准排球场、沙滩排球场、气排球场和软式排球场等四种类型,多为室外场地,
也可建设室内场地。
7.2.3.2 标准排球场地尺寸应为 18 m×9 m。场地边线外缓冲区应为 3 m~5 m,场地端线外缓冲区应
为 3 m~6.6 m。
7.2.3.3 场地线的颜色应容易辨别,画线宽度为 50 mm,边线和端线均包含在场区面积内。
7.2.3.4 球网架在中线上空,高度分别为男子 2.43m、女子 2.24m。球网宽 1m,长 9.50 m~10 m(每
边标志带外 25 cm~50 cm),网眼直径 10 cm。
7.2.3.5 场地四周宜设置挡网。
7.2.3.6 场地净空高度应不小于 7 m。国际性比赛地边线外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 5 m,端线外净空高度
应不小于 8 m,比赛场地上空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 12.50 m。
7.2.3.7 场地运动性能应符合 GB/T 22517.1 和 GB/T 22517.4 的相关要求。
7.2.4 羽毛球
7.2.4.1 羽毛球标准场地(双打场地)尺寸应为 13.40 m×6.10 m;羽毛球单打场地尺寸为 13.40 m×
5.18 m。
7.2.4.2 边线外的缓冲区不应小于 1 m,场地端线外的缓冲区不应小于 2 m,边线相邻的场地间距不应
小于 1 m;场地临近墙体等障碍物时,边线外的缓冲区不应小于 1.5 m,端线外的缓冲区不应小于 2.5
m。
7.2.4.3 场地线的颜色应容易辨别,线宽度为 40 mm,边线和端线的宽度均包含在场区面积内。
7.2.4.4 网柱应放置在场地的边线中点上,高 1.55 m,稳固并垂直地面;球网应保持紧拉状态并与网
柱顶端取平。
7.2.4.5 室内球场墙面颜色宜为深色,应避免端墙出现刺目眩光。
7.2.4.6 场地净空高度应不小于 9 m。
7.2.4.7 场地运动性能应符合 GB/T 22517.1 和 GB/T 22517.4 的相关要求。
7.2.5 乒乓球
7.2.5.1 场地周围应设置围挡,单块场地最小尺寸为 7.0 m×4.6 m。
7.2.5.2 当有多块场地时,端部相邻的场地间球台端线距离应大于 4.3 m,且用不低于 0.75 m 的活动
围挡隔开;长边相邻的场地间若不设围挡,球台边线距离应大于 1.6 m。
上一章:DB50/T 1701-2024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规范 下一章:DB44/T 2598-2024 省级体育社会团体建设规范

相关文章

GB/T 34290-2017 公共体育设施室外健身设施的配置与管理 GB/T 34290-2017 公共体育设施 室外健身设施的配置与管理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体育场地与设施1(08J933-1) T/CSSS 003-2023 公共体育设施 室外健身设施维护管理规范 GB/T 37913-2019 公共体育设施安全使用规范 GB/T 37913-2019 公共体育设施 安全使用规范 DB13(J)/T 282-2018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GB/T 34284-2017 公共体育设施 室外健身设施应用场所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