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7.040
CCS P14 4113
南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3/T 089—2024
文物勘探技术规范
2024 - 12 - 26 发布
2025 - 01 - 25 实施
南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3/T 089—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文物勘探设备 ....................................................................... 1
5 勘探前期准备 ....................................................................... 2
6 普通勘探 ........................................................................... 2
7 重点勘探 ........................................................................... 3
8 遗迹研判 ........................................................................... 3
9 勘探记录 ........................................................................... 3
10 绘图 .............................................................................. 3
11 整理资料 .......................................................................... 3
12 工作报告 .......................................................................... 4
13 资料移交 .......................................................................... 4
I
DB 4113/T 08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全生 、郭照川、赵改革、阮瑞军 、雷金玉 、王帅翔。
II
DB 4113/T 089—2024
文物勘探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文物勘探工作中的术语、定义及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文物勘探工作的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WW/T 0035-2012 田野考古制图
WW/T 0075-2017 田野考古钻探记录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普通勘探
指在文物勘探区域内采用梅花布孔方法,逐行进行勘探的工作。
重点勘探
指在发现重要遗迹现象时,为掌握遗迹形制、范围、深度而进行的重点勘探。
生土
指未经人类活动过的天然土壤,特点是结构紧密,土色均匀,质地纯净。
4 文物勘探设备
探铲
使用较普遍的探铲,按功能分为普通铲、套铲。
探测设备
4.2.1 物理探测:靠测试地磁强弱不同判断遗迹现象。
4.2.2 电气探测:依据地下遗迹质地不同产生不同电阻进行判断。
4.2.3 “莱赛射线”探测:主要用于探测墓葬内部结构。
4.2.4 以上探测设备因使用过程存在一定局限性,使用不广泛。
测量和记录设备
1
DB 4113/T 089—2024
测量设备可包括全站仪、RTK 等。采用数字化技术记录时,应配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电
子设备,及时记录、存储和处理所获数据。
5 勘探前期准备
基础资料准备
5.1.1 搜集资料
搜集勘探区域相关历史文献、考古成果和图像、测绘等资料。
5.1.2 其它
5.1.2.1 掌握勘探区域地下线网、管网分布情况,制定避让方案。
5.1.2.2 根据勘探区域现场情况和历年考古成果,制定科学、详实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进度、
文物保护措施和现场安全应急预案等。
5.1.2.3 明确人员职责,不得对外泄露相关信息。
现场踏勘
了解勘探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断面及采集遗物标本。初步了解勘探区域基本情况,制定勘探区域
布孔方案。用测量设备测绘勘探区域平面图、布孔图,高程测量等。
勘探分区
面积较大或地形复杂的勘探区域应根据情况进行分区,统一编号,以勘探分区为单位布孔勘探。
布孔方法
5.4.1 基本建设文物勘探应先按照 5m×5m”十”字布孔法东西、南北正方向布孔,了解勘探区域地层
关系,然后按照 1m×1m 梅花状布孔法进行布孔,用测量工具标定探孔位置,用白石灰放样,明确标识
每个待勘探探孔位置,并绘制布孔平面图。
5.4.2 古遗址调查应先确定布孔方向,孔距、行距一般按照 10m×10m 平行法进行布孔,根据调查范围
绘制布孔平面图。
5.4.3 城址调查一般先按 10m×10m 平行方法进行布孔,主要确定古城址的范围、城墙走向、宽窄、夯
层厚薄、环壕宽窄及深度、城内道路走向、是否有内城以及内城分布范围、建筑物、宫殿以及文化层堆
积、包含物、地层叠压关系、时代等。
6 普通勘探
普探是在勘探区域内逐行勘探,取土样并记录。
探孔需排列规整,土样应从左到右依次摆放整齐。
探孔记录应包括各堆积层距离地面的深度、土质土色、致密度、包含物、堆积状况。
发现遗迹现象时,应现场在勘探单元布孔图上标注。
探孔内文物标本采集,均应以探孔为出土单位登记。
应选择能够反映堆积特征及判断遗迹单位性质的探孔作为标准探孔,探孔除进行文字记录外,须
现场留取图像清晰、真实的影像记录。
2
DB 4113/T 089—2024
7 重点勘探
发现遗迹现象时,应进行重点勘探,掌握遗迹形制,探明遗迹范围、深度、时代等。
遗迹特征清楚的大型夯土建筑遗迹,应以少量探孔进行穿透式勘探,了解遗迹堆积和叠压关系。
墓葬的卡边和定型。对发现的古墓葬要根据发现的遗迹利用”十”字法、”井”字法、平行法进
行布孔,孔距按 0.5m 逐步向外扩展,来确定墓葬大小、深度,形制。原则每个遗迹单元有一个探孔深
至墓底,降低对地下文物的损害。
重要遗址应按照”十”字形布孔法,了解遗迹的分布范围、堆积情况等。
重点勘探的所有探孔及堆积信息,均应标注在勘探单元布孔图上。
8 遗迹研判
应根据遗迹形制、土样(五花土、 烧土、灰土、淤积土等)、提取物等,初步分析遗迹类型、性质,
确定是城址、墓葬、道路、窑址、灰坑、壕沟等。
土样中包含物或遗迹形制特征明显时,应初步判断遗迹年代。遗迹单位确认后,应及时在勘探单
元布孔图上标注遗迹单元的平面形制。
9 勘探记录
勘探日记
勘探日记应每天记录,包括项目名称、工作日期、天气情况、人员安排、工作区域、工作发现、明
日工作安排等。
探孔记录
探孔记录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工作年度、勘探分区、勘探单元、探孔编号、土质、土色、致密度、
包含物等信息,并做好备注。可参考WW/T 0075-2017。
遗迹记录
9.3.1 地层堆积应包括距现地表深度、土质、土色、致密度、包含物、堆积性质、采集遗物标本描述
等。
9.3.2 遗迹单元应按遗迹类型分别编号(墓葬 M、道路 L、房基 F、窑址 Y、灰坑 H、壕沟 G 等),应
包括项目名称、勘探单元、遗迹编号、土质、土色、致密度、包含物等信息,初步研判,并做好备注。
可参考 WW/T 0075-2017。
10 绘图
应在既有界址点图的基础上,利用测绘仪器对勘探单元进行实地测量,并绘制平、剖面图。平、剖
面图应包含勘探区域名称、指北针(放于图纸右上方)、勘探区域范围、勘探区域四邻标识、勘探区域
内发现遗迹情况、图例、图签(放于图纸右下角,应包含图名、勘探单元、坐标、比例、绘图者、审定
者、绘图日期、图号、方向等)。可参考WW/T 0035-2012。
11 整理资料
3
DB 4113/T 089—2024
勘探资料的整理
11.1.1 勘探工作日记、探孔记录、遗迹编号登记表。
11.1.2 勘探单元位置图、勘探单元总平剖面图。
11.1.3 现场工作、探孔土样等照片。
11.1.4 遗迹单位登记表、测绘图登记表、影像资料登记表、标本登记表等。
资料编号
包括勘探分区总日志、勘探分区总记录、测绘记录、勘探分区总图、勘探单元分布和编号图、勘探
分区遗迹编号和登记表、探区遗迹总平面图等。
12 工作报告
报告文本
12.1.1 工作缘起、工作经过和工作方法。
12.1.2 历史沿革、历年考古工作。
12.1.3 勘探分区、勘探单元、遗迹概况综述等主要工作成果。
12.1.4 初步认识、问题和建议等。
附件
12.2.1 勘探区域位置图、勘探分区和勘探单元分布图、勘探分区遗迹单位分布平面总图。
12.2.2 勘探单元位置图、勘探单元遗迹分布平面图、勘探单元堆积总剖面图、重要遗迹平剖面图等。
12.2.3 遗迹单位登记总表,以及与遗迹和勘探工作相关的影像资料等。
13 资料移交
应及时向文物考古部门移交勘探工作报告。
文物标本和档案资料(包含纸质版及电子版,并做好备份)等在工作结束后移交文物考古部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