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308/T 169-2024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与评价规范

DB3308/T 169-2024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与评价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4.3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10:23:43



相关搜索: 规范 生物多样性 评价 乡村 友好 乡村

内容简介

DB3308/T 169-2024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与评价规范 ICS 03.080 3308
CCS B00

江 省 衢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08/T 169—2024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与评价规范
2024 - 12 - 24 发布
2025 - 01 - 24 实施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08/T 169—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总体要求 ............................................................................ 2
6 建设要求 ............................................................................ 2
7 效果评价 ............................................................................ 3
附录 A(资料性)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表 ......................................5
参考文献 ............................................................................... 8
I
DB3308/T 169—2024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化分局、衢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
所、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燕芳、曹铭昌、石玲丽、张双富、邢冰冰、吾凌超、周洋波、童沂、陈慧萍、
魏慧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3308/T 169—2024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与评价的总则、总体要求、建设要求、效果评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与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8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8部分:行为指示符号
DB33/T 912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T/ZJXJH 0001
和美乡村建设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多样性
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
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友好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科学合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降低人类活动和生物入侵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与压力,将生物多样性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全社会互动参
与,包括保护友好、利用友好、管理友好、安全友好和公众友好等方面。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
将生物多样性友好理念和元素融入乡村规划和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和生
态产业协调发展的乡村。
4
总则
保护优先,持续利用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整体协调发展,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协调好乡村与人、
人与自然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1
DB3308/T 169—2024
因地制宜,挖掘特色
根据乡村生物多样性特色资源和自然禀赋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物多
样性友好乡村。
公众参与,共同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发村民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当地提供就业、培训和其他社会服务的机会,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5
总体要求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应明确具体的建设空间范围和组织主体,有明确的机构或工作人员,负
责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运营和管理。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应在未来乡村、美丽乡村、A 级景区村全局中系统谋划、规划和建设。
参与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的乡村应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整洁美观、绿色低
碳,应能体现所在区域乡村发展特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复制推广性。
应根据乡村现有规划和空间布局,结合当地特色的自然生态条件、生物多样性资源、人文景观资
源、乡村特色产业等,按照“微改造,精提升”的原则,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场所,布设生物多样性友
好设施设备,采取生物多样性友好治理措施,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宣传教育,发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产业。
宜选择符合 GB/T 32000、DB33/T 912、T/ZJXJH 0001 相关要求的乡村进行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
设。
应倡导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废弃物循环利用、使用可再生能源、绿色出行等环境友好行为,践
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6
建设要求
友好场所
6.1.1
应结合现有场所,如游客中心、广场、停车场、公园、游步道、民宿、酒店等,充分融入生物多
样性友好理念和元素,建设不少于 3 处具有当地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场所。
6.1.2
应结合现有场所,建设不少于 1 处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科普教育场所或生物多样性展陈空间,
如展示馆、博物馆、科普馆、民俗馆、文化馆等。
友好设施设备
6.2.1
应在乡村醒目位置和重要节点设置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导览图和标识标志牌,在生物多样性集
中地设置生物说明牌,在存在安全风险地区设置安全警示牌,并保证其整洁完好,用语文明规范。各类
标识应符合 GB 2894、GB/T 10001.1、 GB/T 10001.8 要求。
6.2.2
应结合乡村道路分布现状,在生物多样丰富区域布设不少于 1 条生物多样性研学路线,并结合
实际在研学路线上配置生态系统、动植物、微生物、传统文化知识等科普体验设施设备。
6.2.3
应在野生动物的重要迁徙通道、鱼类的重要洄游通道和关键节点,设置生态廊道友好设施设备。
6.2.4
应在有大面积玻璃,有鸟撞风险的友好场所安装防鸟撞贴纸。
6.2.5
应在友好场所周边设置固定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栏、科普牌。
6.2.6
宜在野生动物主要活动区域布设高清视频监控、鸟类声纹设备、无线传输红外相机等智慧监测
设施设备。
2
DB3308/T 169—2024
6.2.7
宜采取绿色低碳节能措施,使用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节能设
施设备。
6.2.8
宜具备 LED 大屏、投影、互动展示设备等数字化展陈、管理的设施设备。
友好治理措施
6.3.1
应制定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或工作方案,落实资金保障措施。
6.3.2
应建立政府、村民组织、村民、专业人员、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促进公众
参与,宜优先考虑为特殊人群提供参与机会。
6.3.3
应制定《生物多样性友好村规民约》、《生物多样性友好游客导则》等行为规范,引导和规范
村民和游客行为,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干扰和影响。
6.3.4
应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制定“一树一策”,挂牌建档,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6.3.5
应在绿色开放空间栽种乡土植物、蜜源植物或浆果植物,营造多类型的动物栖息场所。
6.3.6
宜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并制定当地外来入侵物种名录,针对性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措施
和计划,定期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
友好宣传教育
6.4.1
应定期开展面向公众的生物多样性友好科普教育活动,采取参观、体验、互动等形式,普及生
物多样性知识,宣传生物多样性友好理念。活动频次不少于 2 次/年,科普对象宜重点针对村民和中小
学生,科普开展单位宜选择具有相关自然教育资质条件和长期科普宣教工作经验的团队。
6.4.2
应与当地生物多样性特色资源和自然科普主题相结合,设计不少于 2 种生物多样性友好研学课
程。
6.4.3
应根据公众科普宣传需要,编印、发放宣传折页、海报、宣传册、图册、明信片、小视频等生
物多样性友好科普读物。
6.4.4
应根据当地的特色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地区特色,设计开发生物多样性友好乡
村的宣传标识、标语及相关文创产品。
友好产业发展
6.5.1
宜合理挖掘利用当地生物多样性特色资源和品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殖业。
6.5.2
宜推广适合当地的林下经济、间作套种、立体种养、共生种养、绿色种养等生物多样性友好种
养殖技术、做法及模式,建设绿色有机农林牧渔产品基地。
6.5.3
宜依托乡村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生态条件、人文禀赋、乡土风情及产业特色,发展形式多样、
特色鲜明的乡村传统文化、电子商务、餐饮、民宿、研学、自然教育、运动康养、养生养老、休闲旅游
产业,配备适当的基础设施。
6.5.4
宜推广应用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和产品,创新发展乡村现代生态产业,助推当地生
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7
效果评价
评价要求
应对申报的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效果进行自评,评价内容见附录 A。
星级评价制度
3
DB3308/T 169—2024
应实施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星级评定制度,遵照以下规则:
——评分≥90,为五星友好乡村;
——评分 80≤分值<90,为四星友好乡村;
——评分 70≤分值<80,为三星友好乡村。
4
DB3308/T 169—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表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见表1。
表 A.1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表
评定项目 序号 项目指标 评分细则 评分
友好场所建设 (15分) 1 建设不少于3处具有当地特色的生 物多样性友好场所。 友好场所少于3处,得0分;友好场 所3处,得3分,此后每增加1处得1 分,最高10分。
2 建设不少于1处可开展生物多样性 自然科普教育的场所或展陈空间。 未有相关场所,得0分;具有1处相 关场所,得3分,此后每增加1处得1 分最高5分。
友好设施设备 (25分) 3 在醒目位置和重要节点设置生物 多样性友好乡村导览图和标识标 志牌。 未有相关标牌、导览图和标识牌, 得0分;只设置导览图或标识标志 牌,得1分;导览图和标识标志牌设 置齐全,得3分。
4 布设不少于1条生物多样性研学路 线,并配套研学设施设备。 未有相关研学路线,得0分;布设1 条研学路线,得2分,此后每多布设 1条得1分,最高3分。
5 设置生态廊道友好设施设备及安 全警示牌和标识牌。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每有1个 生物多样性友好廊道,得1分,最高 3分。
6 安装防鸟撞贴纸,并设置标识牌。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每有一个 相关场所,得1分,最高3分
7 设置固定生物多样性宣传栏、科普 牌。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每在一个 场所配置相关设施设备,得1分,最 高得5分。
8 布设智慧监测设施设备。 未有相关设施设备,得0分;每有1 种相关智慧监测设备得1分,最高得 3分。
9 采取绿色低碳节能措施,使用节能 设施设备。 未有相关设施设备,得0分;每有1 类相关设施设备,得1分,最高3分
10 具备数字化展陈、管理的设施设 备。 未有相关设施设备,得0分;每有1 类相关设施设备,得1分,最高2分
5
DB3308/T 169—2024
表A.1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表(续)
评定项目 序号 项目指标 评分细则 评分
友好治理措施 (20分) 11 制定建设行动计划或工作方案,落 实资金保障措施。 未制定建设工作方案和资金保障, 得0分;制定建设方案得1分;制定 建设方案并落实资金保障且落地实 施,得3分。
12 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机制。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正在开展 相关工作,得1分;已开展相关工作 并落地实施,得2分
13 制定友好乡村行为规范。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制定1项行 为规范,得1分;每制定1项其他友 好行为规范,得1分,最高3分
14 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每针对1种 古树名木制定保护措施,得1分,最 高4分。
15 栽种乡土、蜜源植物,打造生物栖 息空间。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每栽种1种 乡土植物、蜜源植物或浆果植物, 得1分,最高4分。
16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制定外来 入侵物种的防治措施和计划,未开 展相关防治工作,得2分;制定外来 入侵物种的防治措施和计划,并开 展防治工作,得4分。
友好宣传教育 (20分) 17 定期面向公众开展生物多样性友 好科普教育活动。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每开展1次 活动,得1分,最高5分
18 设计不少于2种具有当地特色的生 物多样性友好研学课程。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每设计1种 课程,得1分,最高5分
19 编印、发放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友好科普读物。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每编印、 发放1种科普读物,得1分,最高5分
20 设计开发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的 专属标识、标语及相关文创产品。 未开展相关工作,得0分;设计开发 了专属标识、标语,得1分;每设计 开发1种文创产品,得1分,最高5分
友好产业发展 (5分) 21 发展当地特色生物多样性友好产 业 未有相关产业,得0分;每有1种相 关产业,得1分,最高5分
运营管理能力 (10分) 22 有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管理服务 团队。 团队人员<3人,得0分;团队人员3 人,得1分;在3人的基础上,每增 加1人,得1分,最高5分。
6
DB3308/T 169—2024
表A.1
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表(续)
评定项目 序号 项目指标 评分细则 评分
运营管理能力 (10分) 23 有良好的运营能力,有完善的管理 制度和后期保障制度,有明确的工 作计划安排。 不具备运营管理能力,得0分;运营 管理能力差,得1分;运营管理能力 一般,得2分;运营管理能力较好, 得3分;运营管理能力良好,得4分; 运营管理能力优秀,得5分。
社会效益 (5分) 24 获得相关荣誉或表扬 生物多样性保护或可持续利用工作 获得省部级或地市级荣誉称号或表 扬,每有1项省部级荣誉称号或表扬 得2分,每有1项地市级荣誉称号或 表扬得1分。最高分3分
2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 作试点 由省部级或地市级相关部门指定开 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或可持续利用工 作试点,每有1项省部级试点工作得 2分,每有1项地市级试点工作得1 分。最高分2分
一票否决项 26 有非法占用林地、盗伐与滥砍滥伐 林木行为;有非法捕猎盗猎野生动 物、采集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行 为;有禁渔区、禁渔期捕鱼、炸鱼、 毒鱼、电鱼行为;有破坏自然景观、 古树名木、古民居、历史遗迹遗址 的行为;有水、土、气、噪音环境 质量未达标现象。 凡存在其中1项行为的乡村,应否决 其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申请。
7
DB3308/T 169—2024
参 考 文 献
[1]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5年)》
[2]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试行)》
[3] 《衢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4] 《衢州市打造四省边际绿色生态桥头堡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项方案》
8
上一章:DB33/T 1395-2024 产品碳足迹评价 纺织和服装类 下一章:DB3308/T 168-2024 电梯保障性检验规范

相关文章

T/CSF 0084-2024 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人工用材林培育技术指南 T/HZAEPI 007-2023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定规范 DB5117/T 10-2019 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建设评价规范 DB3308/T 087-2021 一米菜园建设与管理规范 T/ZNZ 141-2022 农田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规范 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与实践 DB5104/T 28-2020 康养旅居地老龄友好康养社区建设、服务与管理规范 DB33/T 2219-2019 乡村放心消费建设与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