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31 3509
福
建 省 宁 德 市 地 方 标 准
DB3509/T 024—2024
闽东地区淀粉型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archy sweet potato in eastern Fujian
2024 - 12 - 30 发布
2025 - 03 - 01 实施
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09/T 024—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甘薯栽培 ............................................................................ 1
5
病虫草害防治 ........................................................................ 3
6
收获 ................................................................................ 4
I
DB3509/T 02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定起草。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霞浦县农业技术和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霞浦县农业技术和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宁德市标准化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丽艳、陈纹婷、周巧芳、谢俊英、吴丽如、陈锋、杨诗龙、凌锐华、苏俊锋、
陈奶凤、陈辉华、陈惠云、林彦为、林立伟、叶春丽。
II
DB3509/T 024—2024
闽东地区淀粉型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淀粉型甘薯栽培的产地要求、育苗、大田种植、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闽东地区淀粉型甘薯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淀粉型甘薯
starch sweet potato
薯块淀粉含量高,适宜于加工成甘薯淀粉的甘薯品种。
4 甘薯栽培
4.1 产地要求
4.1.1 宜选择耕层深厚,疏松通气,肥沃适度,排灌方便、病虫危害轻的田块。
4.1.2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要求。
4.1.3 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要求。
4.1.4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
1
DB3509/T 024—2024
4.2 育苗
4.2.1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登记、鲜薯产量高、薯块淀粉含量在 18%以上、抗病性强的淀粉型甘薯品种。
4.2.2
苗地选择
苗床宜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健康地块。
4.2.3
苗床建立
深翻床土做畦,起平畦做苗床,畦带沟 1.2m~1.5m 为宜。施基肥,每 667 ㎡有机肥 300kg~500kg,
硫基氮、磷、钾(15:15:15)复合肥 25 kg~50 kg。复合肥应符合 GB/T 15063 的规定。有机肥应符合
NY/T 525 的规定。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4.2.4
育苗时间
非规模化育苗可在剪苗种植前 80 d 左右育苗,春薯宜在 3 月上旬育苗,夏薯宜在 4 月中旬育苗。
4.2.5
种薯处理
宜选用大小适中(单薯重 100 g~300 g 为宜)、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无冻害的薯块作种薯,
将种薯消毒处理后排种。药剂浸种使用应符合 NY/T 1276 的规定。
4.2.6
种薯排种
每 667 ㎡用种量 1500kg~2000 kg。环境温度低时,排种密度稍大;环境温度高时,排种密度稍小。
宜采用斜排法或平放法排种,排后盖细土,厚度以 1 cm~2 cm 为宜。
4.2.7
苗期管理
应通过搭盖简易小拱棚或温室大棚育苗,温度超过 33 ℃时揭膜通风。
4.2.8
剪苗
选择节间短、叶片健康、有 5~7 个节间展开叶、无病虫害的壮苗。消毒剪刀,在薯苗基部上方 2~
3 节剪苗。
4.2.9
剪后苗床管理
及时清理苗床,清除细长弱苗,加强水肥管理,根据苗情追肥。
4.3 大田种植
4.3.1 栽插前准备
4.3.1.1 整地及施用基肥
整地时深耕土壤 25 cm~30 cm。每 667 ㎡施有机肥 300 kg~1000 kg、磷酸二氢钾 10 kg~20 kg、尿
素 8 kg~10 kg。
2
DB3509/T 024—2024
4.3.1.2
起垄
根据当地栽培立地条件选择中小型起垄机,垄宽(连沟)100 cm~120 cm。
4.3.2
栽插时期
春薯在 4 月中旬开始栽插,夏薯在 6 月中下旬前栽插,不宜雨天插植。
4.3.3
种植密度
春薯每 667 ㎡栽插 2000~2500 株,夏薯每 667 ㎡栽插 2500~3000 株。
4.3.4
栽插方式
采用斜栽法或直插法。
——斜栽法:斜栽于垄中,插入土中 3~5 个节,苗梢外露。
——直插法:与垄面垂直插入 3~4 个节,苗梢外露。
4.4 大田管理
4.4.1 查苗补苗
栽插 7d 后进行查苗补苗,补苗后及时浇灌定根水。
4.4.2
中耕追肥
春薯栽插后 30 d 后、夏薯栽插后 20 d~30 d 后,结合中耕除草破垄追施夹边肥,每 667 ㎡施复合
肥 40 kg~50 kg。薯块膨大期,根据田间长势,每 667 ㎡追施硫酸钾 15 kg,如长势偏弱时,每 667 ㎡
补施复合肥 10 kg~20 kg。
4.4.3
水分管理
前期保水促根,中后期防旱排涝,保持田间持水量 60%~70%,遇到天气干旱或洪涝应及时灌溉或
排水。
4.4.4
藤蔓管理
藤蔓生长不足时,适当浇水、追肥。生长过旺时进行控水控旺。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甘薯病虫草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
合化学防治。
5.2
农业防治
不应从疫区调运薯苗和薯种,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避免重茬,平衡施肥,及时中耕,清
除田间和周边杂草,及早铲除病株,清理病源残体。
3
DB3509/T 024—2024
5.3
物理防治
虫害防治采用粘虫板、杀虫灯等。
5.4
生物防治
保护田间赤眼蜂、茧蜂、金小蜂和隐翅虫等天敌昆虫,斜纹夜蛾、麦蛾等害虫在成虫羽化期采用性
诱剂诱杀,每 667 ㎡布置诱芯 5 个~10 个;选用已登记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5.5
化学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控病虫害发生动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6 收获
6.1 生育期达到 135 d 以上,收获前 1 d~2 d 进行除蔓,选择晴天收获,薯块宜在田间晾晒 1 h~2 h
后装袋。
6.2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收获方法,交通便利、田块较大、土壤疏松田块宜采用机
械收获,选择机械应与起垄机规格相配套。人工收获过程应做到深挖、轻装、轻运、轻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