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9.240.01
CCS F 20 3305
浙
江 省 湖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05/T 344—2024
配电网现场安全作业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
2024 - 12 - 27 发布
2024 - 12 - 27 实施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05/T 344—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平台架构 ........................................................................... 1
6 应用功能 ........................................................................... 2
7 管理要求 ........................................................................... 4
8 评价与改进 ......................................................................... 4
I
DB3305/T 34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湖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昊海企
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贤富、徐淦荣、朱司丞、岑梁、费晓明、卢峰、柏菊红、徐俊、朱奕弢、陈
炜、杨斌、施康明、陈捷、蒋钟、沈立熙、侯加庆、薛钦、李越玮、沈亚萍、李国平、盛琦慧、赵崇娟、
雷雨松、王伟、吴木根、郑伟、郭旺、王珏、沈溢、钟霞、应红艳、王小龙。
II
DB3305/T 344—2024
配电网现场安全作业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配电网现场安全作业平台的基本要求、平台架构、应用功能、管理要求、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配电网现场安全作业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要求
4.1
平台设计采用模块化,满足规模扩展、功能扩充、配套升级等需求。
4.2 平台建设遵循技术成熟、稳定可靠、负载平衡等原则,具备相应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实现关
键设备、数据、模块的备份。
4.3
平台支持对人员、设备、数据库、各功能模块及相关通信链路的运维监控和管理。
4.4
平台定期对应用功能服务升级更新,并保持接口一致性和网络协议的兼容性。
5 平台架构
5.1
基础架构
平台架构应自下而上,由支撑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组成,详见图1。
1
DB3305/T 344—2024
图1 平台总体架构图
5.2
支撑层
为平台提供安全、稳定的基础运行环境,包括主机硬件、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及安全防
御设备等。
5.3
数据层
数据层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建立包括但不限于人员信息数据、作业计划数据、安全工器具数据等业务数据库;
b) 应通过数据接口服务、手工导入或中间库的方式,将外部系统数据接入到业务数据库,完成
数据格式校验和数据初步处理;
c)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按照备份策
略执行数据备份。
5.4
应用层
应包括人员信息、作业计划、现场作业、安全工器具、监督检查、统计查询、评价分析、知识应用
中心和系统管理。
5.5
用户层
5.5.1 作业人员账户面向作业人员提供应用服务功能。
5.5.2 管理人员账户面向平台管理人员提供各类数据采集、汇总、应用和实时呈现,展示作业人员违
章行为预警、违章整改、照片核查、报告编制等信息。
6 应用功能
6.1
人员信息
应具备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信息采集、录入、删除等功能。
2
DB3305/T 344—2024
6.2
作业计划
6.2.1 应具备作业计划查询、作业计划编制、作业计划审核、计划上报提醒等功能。
6.2.2 作业计划查询应支持自定义查询(可筛选日期、区域、人员等条件)、模糊查询和历史记录查
询等。
6.2.3 作业计划编制应支持年度、月度、周和日计划的新建和编辑,新建和编辑内容应包含作业内容、
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人数、工作票种类、专业类型、风险等级、风险要素、作业单位、工作负责
人及联系方式、到岗到位人员信息等内容。
6.2.4 作业计划审核应支持作业计划管理人员通过平台进行审批、发布。
6.2.5 计划上报提醒应根据作业计划及临时性作业计划上报时限要求,提前 24 h 通过平台以短信、消
息推送等方式提醒作业人员。
6.3
现场作业
6.3.1 应具备数字工作票执行功能,包括查询、填写、签发、许可、终结。
6.3.2 应具备违章作业自动识别功能,支持视频监控设备的接入和图像识别,对现场作业进行监控。
6.4
安全工器具
6.4.1 应具备台账管理、盘点检查、领用归还和智能预警等功能。
6.4.2 台账管理应支持安全工器具信息的新增、编辑、删除等功能。
6.4.3 盘点检查应具备安全工器具检查记录(状态评价及佐证照片)的实时上传功能,状态信息实时
更新。
6.4.4 领用归还应根据作业内容自动匹配安全工器具的种类和数量,自动进行领用和归还提醒。
6.4.5 智能预警应具备安全工器具在出现破损、超期未检等情况时,提醒责任人及时更换或按时送检。
6.5
监督检查
6.5.1 应具备远程监督、智能检查功能。
6.5.2 远程监督应支持行为智能感知设备对现场人员信息、作业地理位置、现场安全交底、安措布置、
关键风险点进行拍照采录,对违反作业流程和人员违章行为进行实时预警提醒。
6.5.3 智能检查应支持根据现场作业人员历史违章记录、安全素能积分及作业点的地理位置、开工时
间、同类型作业历史耗时等因素综合分析,自动规划生成最优检查路线。
注: 安全素能积分是指对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安全作业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评价的数值。
6.6
统计查询
6.6.1 统计查询应包含现场作业、作业计划、工作票的统计查询。
6.6.2 现场作业统计查询应支持以单位、人员、时间、专业维度统计现场作业工作量及违章情况,并
生成统计报表,统计查询项包含:工单量、违章工单数、合格率、违章等级等。
6.6.3 作业计划统计查询应支持以单位、时间维度统计作业计划的填报、发布情况,并生成统计报表,
统计查询项包含:填报数、发布数、执行数、执行率等。
6.6.4 工作票统计查询应支持以单位、时间、工作票类型维度统计工作票的合格情况,并生成统计报
表,统计查询项包含:工作票总数、合格数、工作票执行率和合格率等。
6.7
评价分析
6.7.1 应对具备评价计分和黑名单管理功能。
3
DB3305/T 344—2024
6.7.2 评价计分应支持对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安全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和自动计分,并纳
入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能积分。
6.7.3 黑名单管理应支持基于作业人员安全素能评价,对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业务能力、作业质量、
作业安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评分较低的纳入黑名单。
6.8
知识应用中心
6.8.1 应支持现场安全作业知识库管理,对标准化作业、关键风险防控等知识进行维护。
6.8.2 应具备在线学习、在线答题和互动交流功能。
6.9
系统管理
6.9.1 应包括系统公告发布、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6.9.2 系统公告发布应支持系统升级通知、安全违章通报、作业计划公示等信息的定时发布。
6.9.3 用户权限管理应支持对用户角色操作范围和允许使用功能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7 管理要求
7.1
制度管理
7.1.1 应制定平台相应的运维管理工作制度,明确管理机构、运维机构的职能职责。
7.1.2 应制定平台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平台日常管理进行监管。
7.1.3 应建立平台运行的意见收集和处理等制度。
7.2
运维管理
7.2.1 应配备平台运维工作团队、客户服务人员,确保平台运营安全可靠,提供每天不低于 8 h 的在
线人工服务。
7.2.2 应定期监控平台软硬件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频率不低于每周 1 次,并及时做好软件版本升级
和补丁更新。
7.2.3 发现软件或硬件故障后,故障恢复时间应不大于 24 h。软件或硬件需要更换时,应保证软硬件
的兼容性,更换实施周期应不大于 48 h。
7.3
安全防护
7.3.1 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数据库系统,保护措施应包括安装反病毒软件、建立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系
统、加密保护重要数据等。
7.3.2 应配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设备,保证网络免受攻击或是非法访问,防止外部入侵,确保
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传输的安全,平台应符合 GB/T 22239 规定的安全要求。
8 评价与改进
8.1
监督评价
建立运行质量保障机制,实施平台质量管控,管理机构至少每年组织1 次平台运行质量评测,运维
机构配合管理机构进行测评。
8.2 持续改进
4
DB3305/T 344—2024
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出具改进意见或建议,并采取改进措施。测评结果及实施的改进措施进行记
录与存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