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788—2025
代替 DB14/T 788-2013
沙化土地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2025 - 04 - 16 发布
2025 - 07 - 16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788—2025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整地施肥 ........................................................................... 1
6 育苗 ............................................................................... 2
7 定植 ............................................................................... 2
8 田间管理 ........................................................................... 2
9 病虫害防治 ......................................................................... 3
10 采收 .............................................................................. 3
11 生产档案 .......................................................................... 3
附录 A(资料性) 病虫害防治 ........................................................... 4
附录 B(资料性) 生产档案 ............................................................. 5
I
DB14/T 788—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 788-2013《冷凉沙化区绿芦笋防风固沙生产技术规程》,与DB14/T 788-2013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鳞茎盘和沙化土地的定义(见3.1和3.2);
——更改了产地环境(见4,2013版见4);
——增加了芦笋品种选择的标准(见6.1);
——更改了育苗方式和壮苗标准(见6.3,2013版5.2);
——更改了定植时间和密度标准(见7.1和7.2,2013版5.3.1和5.3.3);
——更改了水肥施用标准(见8.1,2013版5.2.1);
——更改了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见9,2013版5.2.5和5.4.3);
——增加了生产档案(见11)。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任君、毛丽萍、赵婧、仪泽会、马蓉丽、巫东堂、郭伟民、任帅强、王晨阳、
任哲敏。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年首次发布为DB14/T 788-201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788—2025
沙化土地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沙化土地绿芦笋生产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和生产档案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沙化土地绿芦笋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2119 蔬菜穴盘育苗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沙化土地
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的土壤。
鳞茎盘
连接芦笋根与茎的组织,其上着生鳞芽群。
4 产地环境
选择地下水位低于1 m,年降水量300 mm以上的沙化土地区域。空气按GB 3095的规定执行,土壤按
GB 15618的规定执行。
5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667 m
2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 000 kg~5 000 kg,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100 kg。
定植沟方向应与当地风向平行。按照行距1.0 m开沟,沟深15 cm~20 cm。有机肥料按NY/T 525的规定执
行,复合肥料按GB/T 15063的规定执行。
1
DB14/T 788—2025
6 育苗
品种选择
选用抗旱、抗寒、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产量高的品种。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0%,
含水量≤8%。
用种量
每667 m
2用种量为50 g~60 g。
育苗方式
6.3.1 设施育苗
设施育苗选用32孔穴盘进行穴盘育苗,育苗技术按NY/T 2119的规定执行。
6.3.2 露地育苗
选用10 cm直径的营养钵和自制营养土育苗。营养土采用未种植过百合科作物的土壤与腐熟的有机
肥按照3:1的比例配置。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育苗,出苗期搭建遮阳网,10月份以后搭建小拱棚。冬季
上冻前浇足水。翌年2月底撤除小拱棚。
壮苗标准
苗龄90 d以上、5~7条茎、7~9条肉质根,叶色浓绿、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7 定植
定植时间
设施育苗的晚霜后定植幼苗。露地育苗的春季土壤解冻后定植根系。
定植密度
行距1.0 m,株距0.5 m,每667 m
2定植1200~1400株。
定植方法
笋苗鳞茎盘低于定植沟表面15 cm,栽后覆土4 cm~5 cm,及时浇定植水,7 d后浇缓苗水。
8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随水施肥。生长季每月浇水施肥一次,每次每667 m
2施50 kg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上冻
前浇越冬水。复合肥料按GB/T 15063和NY/T 496 的规定执行。
除草
生长季及时中耕除草。
2
DB14/T 788—2025
填平定植沟
结合中耕逐步填平定植沟。
起垄
春季使用起垄机起垄,垄宽40 cm~60 cm,垄高10 cm~15 cm。
9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茎枯病、立枯病、褐斑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十四点负泥甲、木蠹蛾等。药剂的合理
使用按照GB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执行。防治方法见附录A。
10 采收
采用留母茎方式采收,每株留足4根~6根健壮母茎后,其余嫩茎全部采收。
11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并保存10年以上。生产档案记录表见附录B。
3
DB14/T 788—2025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病虫害防治
沙化土地绿芦笋生产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病虫害防治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农药名称 使用量 使用方法, 用药间隔期,d 安全间隔 期,d
褐斑病 发病初期 25 %己唑醇悬浮剂 15~25 毫升/亩 每季喷雾2 次 3
茎枯病 在芦笋茎枯病发生前或发 病初期 0.5 %氨基寡糖素水剂 300~400 毫升/亩 每季喷雾2 次 7
蚜虫 发生始盛期 22 %氟啶虫胺腈杀虫剂悬 浮剂 15~25 毫升/亩 每季喷雾1 次 3
4
DB14/T 788—2025
附 B B B
录
(资料性)
生产档案
B.1 生产情况记录表
沙化土地绿芦笋生产档案记录基本情况记录见表B.1。
表B.1 生产情况
时间 品种 种植地块 育苗时间 定植时间 采笋时间 产量
B.2 用药记录表
沙化土地绿芦笋生产档案记录基本情况记录见表B.2。
表B.2 用药记录
时间 农药通用名称 登记证号 农药剂型 防治对象 使用剂量
B.3 施肥记录表
沙化土地绿芦笋生产档案记录基本情况记录见表B.3。
表B.3 施肥记录
时间 肥料通用名称 登记证号 总施肥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