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40 1502
CCS B 64
包
头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502/T 035 —2025
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management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2025 - 01 - 02 发布
2025 - 02 - 02 实施
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502/T 035—2025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1
5
经营方案编制 ........................................................................ 2
本底调查 ........................................................................ 2
经营规划设计 .................................................................... 2
经营方案成果 .................................................................... 3
6
经营技术 ............................................................................ 3
补植补造 ........................................................................ 3
抚育增汇 ........................................................................ 4
低效固碳林改造 .................................................................. 4
成熟林、过熟林更新 .............................................................. 4
碳减排増汇技术 .................................................................. 4
灾害预防 ........................................................................ 5
灌木平茬 ........................................................................ 5
7
检查验收 ............................................................................ 6
检查验收时间 .................................................................... 6
检查验收内容及标准 .............................................................. 6
检查验收办法 .................................................................... 6
8
档案管理 ............................................................................ 6
总体要求 ........................................................................ 6
档案内容 ........................................................................ 6
附录 A(资料性)
标准样地调查取样测定档案 ..............................................8
附录 B(资料性)
森林增汇经营样地碳汇营林活动记录表 ...................................10
I
DB 1502/T 035—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本文件由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工作站、包头市检验检测中心、内蒙古自治
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永志、韩淑敏、高润红、翁靖韬、王石塄、田丰、陶格斯、任超伟、李茂森、
张文英、冀鹏浩、冯小东、张瑞、吕整荣、吕可、姚瑶、白钢、王天娇。
II
DB 1502/T 035—2025
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固碳增汇基本原则、经营方案编制、经营技术、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固碳增汇为目的的人工起源的森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957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处理统计规范
LY/T 2252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LY/T 2765
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碳增汇减排经营技术规程
DB15/T 37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1502/T 022
森林碳汇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LY/T 27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森林固碳增汇经营
management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又称森林增汇经营,是指为了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而进行的
植树绿化、加强森林经营管理、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
碳减排増汇技术
techniques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equestration enhancement
林业经营中,减少碳排放、增加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所有技术措施。
[来源:LY/T 2765—2016,3.2]
低效固碳林
low produc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est
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逐渐衰竭,系统功能逐步退化或
丧失,导致碳汇功能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平均水平的林分。
4
基本原则
1
DB 1502/T 035—2025
保护现有碳库。
坚持适地适树。
提升碳汇为主。
兼顾各种效益。
5
经营方案编制
本底调查
5.1.1
样地设置
本底调查采用固定样地与增设典型临时样地相结合的形式。在经营措施覆盖区内设置不同树种不同
经营措施的固定样地。固定样地形状采用方形,面积20 m×20 m。样地内样木统一设置识别标志。
在经营工程地块内按照不同的林分类型分别设置1~2块对照样地,面积20 m×20 m,保持其原有的
植被、土壤状态和管理模式,用于监测工程林地基线碳储量的变化。
5.1.2
调查内容
5.1.2.1
环境因子调查
对森林增汇经营区的气候因子、土壤情况、土地权属及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人为活动情
况等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对拟开展森林经营地点的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
5.1.2.2
碳库状况调查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式,每个样地设置乔木、灌木、草本、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调查样方。样地设
置和植被、枯落物和土壤因子调查按照DB1502/T 022的规定执行。调查结果按照附录A中表A.1至表A.5
进行详细记录。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按照LY/T 1957的规定执行。
经营规划设计
5.2.1
经营措施规划设计
针对补植补造、更新造林、抚育采伐、低效固碳林改造等不同经营措施分类进行规划设计。
5.2.2
经营管护措施规划设计
充分考虑有利于地力维护的培肥技术、采伐要求等保护对策,提倡培育阔叶林和混交林。水土流失
严重地区在补植补造、采伐更新作业时,采取土壤水肥保持措施。
5.2.3
森林防灾减灾措施规划设计
森林防火规划应重点区划森林火险等级,制定森林防火布控与应急预案,规划森林扑火队伍、装备
和基础设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以营造林防控为主,辅以生物防治和抗性育种措施。重点规划预测预报
系统与监测预警体系、防治检疫站点与检疫体系,制定林业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防控预案。
5.2.4
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措施规划设计
2
DB 1502/T 035—2025
抚育采伐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促进健康树木的生长,优化森林结构,提高固碳能力;低效固碳林改
造通过树种更替、林地修复等手段,提升低效森林的碳汇效率,实现更高的碳储量。两者结合,能有效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碳吸收与储存能力。
5.2.5
森林经营能力建设规划设计
根据森林增汇经营实际需要和建设能力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包括:林道、林地水利及其他营林配套
基础设施等。
经营方案成果
方案成果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森林经营沿革、森林资源分析、碳减排増汇技术、
森林调整目标、森林增汇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经营措施和模式规划设计、经营周期、控制碳排
放和碳泄漏的措施、投资概算、碳监测计划、预期效益分析与评价等。
6
经营技术
补植补造
6.1.1
应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林分郁闭度0.3以下的针叶纯林、林相残破的林分、造林不合格的林分或火烧迹地、自
然灾害受损林分、采伐迹地、病虫危害迹地等。
6.1.2
应用原则
补植补造后应能形成不同树种镶嵌分布的混交群落。补植后的林分郁闭度应控制在0.5。
6.1.3 技术要求
6.1.3.1 树种选择
在林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适宜本地区的固碳能力强的树种。乔木林优先选用白榆、
杨树、樟子松、云杉等;灌木林优先选用蒙古扁桃、虎榛子、柽柳、柠条锦鸡儿等。
6.1.3.2
苗木来源
优先考虑本地育苗或就近调苗。苗木质量按照DB15/T 374的规定执行。
6.1.3.3
密度与混交
密度应符合GB/T 15776的规定,补植补造时可考虑合理密植。针叶树纯林或以针叶树为主的林分,
补植补造阔叶树种;阔叶树纯林,补植针叶树或与其不同的阔叶树种;宜采用群团状混交。
6.1.3.4
整地
陡坡地段以鱼鳞坑整地为主,平缓地段以穴状整地为主。应尽量采用人工整地、局部整地和种植点
整地。整地时,不影响树种生长的乔、灌、草等原生植被应尽量保留,在山脚、山顶应保留10 m~20 m
宽的原生植被保护带;对地块中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不准许进行整地,保留适当宽度的
缓冲保护带。
6.1.3.5
补植补造时间
3
DB 1502/T 035—2025
春、雨、秋季均可,宜选择在春季和雨季集中进行。
6.1.3.6
栽植方法
以人工植苗为主,裸根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部进行浸水、蘸浆或浸蘸ABT生根粉的处理,栽植时
应做到栽正、栽紧、舒根、不吊空,栽植后及时浇水覆土。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采取人工播种造林。
6.1.3.7
补植补造后林地管理
补植补造后3年内,应采取浇水、扩堰、立支架、垒树盘、清除杂草灌木、落叶乔木树干涂白、有
害生物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灌溉应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不应漫灌。
6.1.4
作业日志
详细记录补植补造作业实施过程中所引起的碳排放,见附录B。准确记录机械整地、苗木运输、浇
水施肥、抚育管护等活动中使用燃油机械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
抚育增汇
6.2.1
定株间苗
在幼林出现明显营养竞争前,分1~2次伐除过密的幼树、受害木和多头木,在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
种。做到保留木分布均匀,不开天窗。定株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5,林分平均胸径不应低于伐前林
分平均胸径。
6.2.2
抚育间伐
主要针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密度过大的林分或林分中密度过大的团块,伐除生长较弱、已被危害、影
响其它目标树种或林木生长的被压木、劣质木以及病腐木等。当受害木数量较多时,应适当保留受害较
轻的林木,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5。
6.2.3
封育管理
加强封育管理,防止人畜破坏,增加植物种类与数量,增加碳储量。
低效固碳林改造
主要采用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乡土树种的方式,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分形成复层
混交异龄林。
成熟林、过熟林更新
对成熟林和过熟林,一般采用皆伐或择伐方式进行采伐更新,采伐作业按照LY/T 1646的规定执行。
采伐后当年或者次年内应完成更新造林作业,更新抚育按照GB/T 15781的规定执行,更新造林按照LY/T
2252的规定执行。
碳减排増汇技术
6.5.1
林地土壤管理
6.5.1.1
林地培肥
4
DB 1502/T 035—2025
采用穴状施肥方式,以就地堆肥为主。把抚育剩余物、枯枝落叶等集中粉碎后施于林地中,或施用
有机肥及其它生物肥料,施肥后覆土盖严,以减少碳排放,严禁施用化肥。
6.5.1.2
剩余物和凋落物还林
抚育和采伐剩余物、凋落物应保留在林中,保留在山地时应沿等高线摆放,在平地时应集中堆放,
待自然分解后归还林地。林内凋落物量大时,可将凋落物收集后粉碎、腐化后返还林地。严禁将剩余物
和凋落物焚烧或运出林地。
6.5.1.3
林地土壤保护
抚育和采伐更新宜采用人工作业,避免或减少燃油机械的使用,减少对林地土壤的干扰和破坏。
6.5.2
限额采伐
因抚育、更新、改造等经营措施需要采伐一定数量的林木,应列入采伐限额,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
定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6.5.3
人为活动监控
通过采取综合管护措施,防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放牧等人为破坏森林和土壤碳库的
行为发生。除林业辅助生产设施以外,不应在林地内开垦、开矿、采石、筑坟、挖沙取土。
6.5.4
林地使用管理
在森林增汇经营项目周期内,不应随意改变林地用途。
灾害预防
6.6.1
气象灾害预防
应根据气象预报,结合森林植物物候观测,准确及时地采取抗旱、防涝、防寒、防风等措施,避免、
减少气象灾害引发的碳损失。
6.6.2
火灾预防
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降低野火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通过补植补造或改造形成阔叶混交林或针
阔混交林;充分利用河流、湖泊、道路的阻隔作用和建设生物防火带建立完善的林火阻隔体系;建立健
全森林火灾管理的组织体系、预测预报体系、监测体系、灾害管理信息指挥体系、灾害救助体系,提高
森林火灾防控实战应对能力。
6.6.3
有害生物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在控灾同时重视生态系统的维护及环境的安全。通过建立和健全森林病
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实现森林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严格检疫制度,有效控制外来危害性生物的入侵和对森林的危害。将重大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外来
有害生物和防治难度大、损失严重的病虫害作为重点预防对象。
重点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以营林措施为主导培育健康森林。在碳汇林培育与经营管理等生产过程中,
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抗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做好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及时清理病虫木。
灌木平茬
5
DB 1502/T 035—2025
6.7.1
初次平茬
人工种植5年后(或移栽4年后),植株自然高度达到100 cm以上,地表处主茎直径达到1 cm以上,
至少有10个分枝后进行初次平茬。
6.7.2
继发平茬
初次平茬后,经过2个完整的生长期(2年),植株自然高度达到60 cm以上,每株植物有10个30 cm
以上的再生枝条进行继发平茬。
6.7.3
平茬时间
在每年4~5月植物的返青期前,或10月以后植物停止生长后进行平茬。
6.7.4
留茬高度
留茬高度低于5 cm。
7
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时间
工程施工结束后开展验收工作。森林增汇经营施工前应对作业设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施工期间,工程管理单位应对各项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减少工程造成的
碳排放与碳泄漏。
检查验收内容及标准
检查验收的内容及标准要求如下:
a) 作业设计率:达到100%;
b) 作业面积核实率:达到100%;
c) 补植补造成活率:达到85%以上;
d) 林分抚育后郁闭度:应保持在0.5;
e) 管护制度落实情况:批准的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各项管护制度和措施应全部落实;
f) 按照监测计划开展工程碳汇能力计量监测工作。
检查验收办法
按照DB1502/T 022的规定执行。
8
档案管理
总体要求
在整个森林增汇经营周期内,工程管理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建立健全项目技术和管理档案。
档案内容
6
DB 1502/T 035—2025
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应及时归档、长期保存、便于查询。材料主要包括:林地本底调查资料、设
计文件和图表、各经营阶段(补植补造、抚育、管护、更新)技术资料、全部建设过程的影像、图片资料、
施工或作业检查验收资料,活动碳排放记录资料,以及各种科学研究资料等。
7
DB 1502/T 035—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标准样地调查取样测定档案
A.1 乔木层标准木调查取样测定记录见表A.1。
表 A.1 乔木层标准木调查取样测定记录表
样地经纬度
海拔 样地名称及编号 样方号 总盖度 日期
乔木树种序号 树种中文名称 株数 胸径 cm 树高 m 冠幅 m 鲜重 g 干重 g 含碳率 %
A.2 灌木层标准木调查取样测定记录见表A.2。
表 A.2 灌木层调查取样测定记录表
样地经纬度
海拔 样地名称及编号 样方号 总盖度 日期
灌木树种序号 树种中文名称 株数/丛数 盖度 % 平均高 m 鲜重 g 干重 g 含碳率 %
A.3 草本层标准木调查取样测定记录见表A.3。
表 A.3 草本层调查取样测定记录表
样地经纬度
海拔 样地名称及编号 样方号 总盖度 日期
草种序号 草种中文名称 株数/丛数 盖度 % 平均高 m 鲜重 g 干重 g 含碳率 %
8
DB 1502/T 035—2025
A.4 枯落物层标准木调查取样测定记录见表A.4。
表 A.4 枯落物层调查取样测定记录表
样地经纬度
海拔 样地名称及编号 样方号 总盖度 日期
样方 K1 样方K2
枯落物厚度 鲜重 g 干重 g 含碳率 % 枯落物厚度 cm 鲜重 g 干重 g 含碳率 %
A.5 土壤层调查取样记录见表A.5。
表 A.5 土壤层调查取样测定记录表
样地经纬度
海拔 样地名称及编号 样方号 日期
辅助样地编号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 cm 环刀样鲜重 g 环刀样干重 g 有机质含量 %
9
DB 1502/T 035—2025
附 录 B
(资料性)
森林增汇经营样地碳汇营林活动记录表
B.1 森林增汇经营样地碳汇营林活动见表B.1。
表 B.1 森林增汇经营样地碳汇营林活动记录表
样地号:
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市 区(县) 乡 村 小班
林分类型
碳汇营林前的碳储量(t/hm 2)
经营面积(hm 2)
机械整地 耗油种类(柴油/汽油)
耗油量(l/hm 2)
苗木运输 苗木运达日期
运输总距离(km)
耗油量(l/km)
燃油种类
割灌(草) 作业时间
作业面积(hm 2)
机械使用类型
耗油(电)量(l 或°/hm 2)
废弃物数量(t)
废弃物处理方法
扩堰 作业时间
机械使用类型
耗油(电)量
浇水 浇水时间
浇水面积(hm 2)
用水量(t/hm 2)
运水车辆行驶距离(km)
耗油量(l/km)
燃油种类
10
DB 1502/T 035—2025
表 B.1 森林增汇经营样地碳汇营林活动记录表(续)
样地号:
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施肥 施肥方式 基肥 第一次追肥 第二次追肥 第三次追肥
肥料种类
含氮量(%)
施肥时间
施肥面积(hm 2)
施肥量(t/hm 2)
运肥车辆行驶总距离(km)
耗油量(l/km)
燃油种类
修枝 作业时间
作业面积(hm 2)
机械使用类型
耗油(电)量(l 或°/hm 2)
废弃物数量(t)
废弃物处理方法
间伐 作业时间
间伐量(m 3/hm 2)
运输车辆种类
车辆单位运材量(m 3/辆次)
耗油量(l)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km/辆次)
其它产品 收获时间
产量(t/hm 2)
运输车辆种类
车辆单位运输量(t/辆次)
耗油量(l/km)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km/辆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