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01
CCS B 65 3713
临
沂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3/T 344—2024
古树名木管护复壮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juvena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文稿版次选择
2024 - 09 - 25 发布 2024 - 10 - 25 实施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13/T 34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临沂市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I
DB3713/T 344—2024
古树名木管护复壮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古树名木管护复壮技术中有关障碍物清理、地下环境改良、树体复壮管理、树体保护、
有害生物防治、古树种质资源保存、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古树名木的管护复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 14072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LY/T 2011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LY/T 3073 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
DB37/T 3981.2 古树名木管理规范 第2部分: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树 ancient trees
预估树龄达到 100 年以上的树木。
注:古树分为三级:预估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预估树龄在300年~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预估
树龄在100年~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
3.2
名木 famous trees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3.3
客土改良 guest soil improvement
采用异地移来的土壤更换原土壤或按一定比例混合应用,其理化指标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古树生长
需求的改良土壤条件的方法。
1
DB3713/T 344—2024
3.4
根系复壮 root rejuvenation
通过断根、接根以及改良土壤,促进根系生长的综合措施。
注:断根指离古树主干一定距离,通过开挖部分条沟,截断部分根系,促进根系再次生长的措施;接根再生是指选
择部分古树次生根系或树干基部,通过嫁接同种幼小树根,促进根系旺盛生长的措施。
3.5
古树种质保存 germp lasmpreservation of ancient trees
选择古树枝干、根系等器官,利用无性繁殖方法,保存种质资源。
4 障碍物清理
4.1 清理范围
一级古树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以外 3 m,二级古树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以外 2 m,三级古树不小于
树冠垂直投影以外 1 m。
4.2 垒砌过小的树盘
拆除修砌树盘过小、灌浆石砌或砖砌树盘。
4.3 硬化地面清理
破除清理水泥地面、沥青地面、石材地面、有垫层(砂垫层除外)的地砖地面、三合土地面等,将破
除物外运。
4.4 违章建筑清理
清理树体周围所有违章建筑(不包括古建筑),清理范围不小于 2 倍冠幅或 20 倍树干直径。
4.5 树周杂物清理
清理古树名木树干周围及附近的柴草、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等杂物。
4.6 树干深埋清理
对于树干根部被深埋的区域应进行清除堆土,露出根径结合部。
4.7 树上捆绑和悬挂物清理
清理古树名木上拉扯的电线、悬挂广告牌匾等。
4.8 周围遮挡杂木清理
对于周围影响古树名木生长杂木进行清理。
5 地下环境改良
5.1 开挖透气井
2
DB3713/T 344—2024
对板结粘重、透气性较差的土壤,在离树干基部 2 m 的树冠投影范围地表开挖垂直洞穴,直径 20 cm~
25 cm,深 50 cm~60 cm,填入枯枝落叶。
5.2 开挖排水沟
对于地处低湿涝洼排水不良之处古树名木,在树盘外围开挖排水沟,沟宽 30 cm~40 cm,深 30 cm~
50 cm,长度以引出地表滞水为宜。
5.3 调节土壤酸碱度
5.3.1 酸性土壤调节
土壤过酸(pH 值小于 5),结合浇水撒施生石灰或结合土壤改良混入土壤,每次每株 5 kg~8 kg。
5.3.2 碱性土壤调节
土壤过碱(pH 值大于 8.5),结合浇水撒施硫酸亚铁或结合土壤改良混入土壤,每次每株 3 kg~5
kg。
5.4 客土改良
5.4.1 适用范围
用于生长衰弱的古树名木;土壤混杂大量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或埋有建筑、铺装灰盘;土壤遭
受污染等情况。
5.4.2 复壮沟改良
清除树体周围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等;距离树体主干 2.5 m 以外,开挖放射沟,宽 40 cm~50 cm 、
深 80 cm~100 cm,沟距 80 cm~100 cm,带沟逐层挖掘,防止损伤根系;就近取等量熟土和同树种林
下腐殖土,掺入少量腐熟有机肥、生物菌肥,混匀后回填,填至原土面,墒情不足时应适量灌水,掺草
炭土湿沙并压实。换土 3 年完成。
5.4.3 穴状改良
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均匀布点,开挖长宽 50 cm~60 cm、深 60 cm~80 cm 的土穴,应避免切断
骨干根系。就近取熟土或同树种林下腐殖土,并掺入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按 6:3:1 混匀后,填至土
穴原土面,再铺上一层掺有草炭土的湿沙。
5.5 浇水与施肥
对于有浇水和施肥条件的古树名木,按照 DB37/T 3981.2—2020 中 5.7、5.8 的规定执行。
6 树体复壮管理
6.1 修枝
古树名木一般不宜修枝。确有必要修枝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修去直径 3 cm 以下的细小枯枝;树冠过
大、枝叶过于茂密时,可适当疏 除部分小枝;及时清理有安全隐患的枯枝、断枝、劈裂枝、病虫发生
严重枝,修枝后要涂抹防止蒸腾剂。不得按照观赏需要对古树进行整形修枝。
6.2 营养管理
3
DB3713/T 344—2024
配制标准营养液,稀释至 0.5 倍浓度,加入适量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于生长季节,选择晴朗天
气下午或傍晚时分,采用吊袋或高压注入法实施树干注射营养液,每年注射 2 次,每次每株 1L。标准
营养液配制参照 DB37/T 3981.2—2020 附录 C 的规定执行。
6.3 活体支撑
6.3.1 活体支撑时间
进行季节一般在春季 2 月下旬至 4 月下旬。
6.3.2 活体支撑树种选择
应为同一树种,胸径在 15 cm~20 cm,与被支撑树体的夹角为 90°。
6.3.3 活体支撑高度
活体支柱栽植后,支撑点高度与支撑树干齐平。
6.3.4 活体支撑靠接
先把活体与古树接触部位的皮层剥开,使形成层应及时进行靠接,在靠接处用涂抹愈合剂,然后塑
料薄膜包扎捆绑,待形成层完全愈合后,应去除包扎。
6.4 根系复壮
6.4.1 断根再生
春季断根在一般在 2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进行;秋季宜在树木后至土壤封冻前,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进行。距离树体主干 2.5 m 以外,横向开挖宽 70 cm~80 cm,深 80 cm~100 cm 带沟,长度
控制在树体周围 1/4,将截断树根涂抹生根剂后回填。也可结合施肥或换土实施。
6.4.2 新根植入
新根植入在一般在 3 月上旬至 4 月下旬进行。 新植根系为同一树种 1~3 年生幼树,粗度为植入根
1/3。距离树体主干 1.5 m~2.0 m 处,选择 4~6 个侧生根,先把侧生根皮层剥开,短截幼树,留枝干
5 cm~10 cm,削成扁平状,插入侧生根皮层,用专用钉固定,涂抹愈合剂、防水剂和杀菌剂后,回填
表土。
7 树体保护
7.1 设置围栏
人流量较大、或经常遭受人畜干扰破坏的古树名木。树盘围栏设置范围不小于冠幅,围栏高度 1.5
m 左右。围栏形状以矩形或圆形为宜。围栏可选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铸铁、钢材、木板等材料。确定
围栏边界后,沿边界每隔 2 m~3 m 埋设 1 个灌浆水泥墩,方形围栏四角需埋设灌浆水泥墩。水泥墩埋
设深度 50 cm 左右,直径 30 cm~50 cm。将围栏固定在水泥墩上,涂抹防腐剂。
7.2 铺设木栈道
在公园、寺庙、景区等旅游区人流量大、空间狭窄、树盘地表践踏严重的古树名木。在树盘土壤中
埋桩(石柱或水泥柱),深度 50 cm 左右,桩上架设木质龙骨,龙骨上铺设木板。龙骨宽度和厚度为 5
4
DB3713/T 344—2024
cm 左右,木板厚度 3 cm~5 cm。固定埋桩、龙骨和木板,并作防腐处理。
7.3 树体加固
7.3.1 支撑
支撑柱可选用钢管、铸铁管、水泥柱、或防腐处理的木柱等,并与古树特征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在
上端受力支撑点加橡胶垫或加箍固定;下部设立水泥或石砌底座。用于防止古树倾倒或大枝重力下垂折
断时,可采用单柱支撑;兼备支撑和防风作用时,可采用双柱三角支撑。
7.3.2 硬支撑加固
硬支撑加固包括硬支撑、拉纤和加固,具体措施参照 LY/T 3073—2018 执行。
7.4 树体的防腐与修补
7.4.1 树体防腐
清除老树皮及腐朽的木质部,喷施消毒剂、防腐剂和愈伤剂,使用方法按照 LY/T 3073—2018 的规
定执行。
7.4.2 树洞清理
清理树洞内泥土和杂物,若有积水,需进行排水,风干处理。刮除腐朽木, 边缘也做相应清理,
在树洞下端留导水口;对裸露的木质层用 5%季铵铜(ACQ)溶液或与杀菌剂混合喷雾两遍,干燥后刷熟桐
油三遍。
7.4.3 树洞修补
树洞修补技术方法按照 LY/T 3073—2018 的规定执行。
7.5 避雷
7.5.1 应用对象
古树名木所处位置为高地,或古树突出于周边树木或建筑物,或处在大尺度水面或平原尽头的缓坡
之上,或周边树木或建筑物遭受过雷击。
7.5.2 材料选择与施工技术要点
按照 GB 50057 执行。
7.6 除雪
冬季如降雪对古树名木树冠造成负面影响,应及时采用吹雪或抖雪等措施,去除积雪。禁止使用融
雪剂或在古树保护区域堆放含融雪剂的积雪。
7.7 防火
在春节、清明节、山会、庙会等祭祀活动频繁时期,应加强对村内、庙宇中等重要部位古树的巡查
和看护。并保证附近有灭火器或水、沙等灭火材料。
8 有害生物防治
5
DB3713/T 344—2024
8.1 有害生物监测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并制定方案进行防治。监测方法按 LY/T 2011 执行。
8.2 有害生物防治
按照 LY/T 3073—2018 执行。农药使用按照 GB/T 8321.10 规定执行。
9 古树种质资源繁育保存
9.1 常绿树繁育
9.1.1 接穗采集
主要采集当年生枝条作为接穗,枝条要选用树冠阳面,中上部外围,采集设计在秋季 11 月上旬至
翌年 1 月中旬。
9.1.2 嫁接
常绿针叶树嫁接繁育在秋季 11 月中旬至翌年 2 月上旬。砧木为同树种或同属亲和性较好 3 年生以
下树种种苗,粗度 0.3 cm~1.5 cm,采用侧切接方法,种植在春暖式大棚,控制温度 6 ℃~30 ℃,5
月上旬移栽到大田。
常绿阔叶树嫁接繁育在春季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砧木为同树种或同属亲和性较好 3 年生以下树种
种苗,粗度 0.3 cm~1.5 cm。采用双舌接方法,在春暖式大棚沙藏愈合,5 月上旬移栽到大田,或在苗
圃直接嫁接。
9.2 落叶树繁育
9.2.1 硬枝扦插繁育
主要采集当年生枝条作为接穗,枝条要选用树冠阳面,中上部外围,采集在秋季 11 月上旬至翌年
2 月中旬。主要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插穗长 12 cm~16 cm,用生根剂处理后扦插。
9.2.2 嫰枝扦插繁育
主要采集当年生木质化枝条作为接穗,采集在 5 月上旬至 8 月中旬。随采随插。如路途较远,或次
日扦插,应用冰块降温运输,并在低温条件下储藏。扦插时用生根剂处理,在温室或苗木扦插床进行扦
插。
9.2.3 嫁接繁育
主要采集当年生枝条作为接穗,枝条要选用树冠阳面,中上部外围,采集在秋季 11 月上旬至翌年
2 月中旬。
嫁接繁育在秋季砧木为同树种或同属亲和力较强 3 年生以下树种种苗,粗 1.0 cm~2.0 cm,采用
双舌接方法,可在春暖式大棚内,于 2 月下旬进行,嫁接后,埋入湿沙愈合,控制温度 10 ℃~30 ℃,
4 月上旬移栽到大田。也可在 4 月上中旬在大田嫁接。
9.3 种质资源保存
9.3.1 保存地点
6
DB3713/T 344—2024
古树名木无性系种质资源宜保存在国营场圃。
9.3.2 栽植方式
按照科属,常绿、落叶,乔灌排列,进行栽植。
9.3.3 保存数量
保存数量参照 GB/T 14072 执行,绘制定植图,悬挂标志牌等。
10 档案管理
档案指定专人管理,并及时保存。档案的建档、内容和管理按照 DB37/T 3981.2—2020 第 9 章规定
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