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150
CCS B 52 3713
临
沂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3/T 329—2024
马口鱼工厂化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breeding of Opsariichthys bidens
文稿版次选择
2024 - 08 - 07 发布 2024 - 09 - 07 实施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13/T 32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临沂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I
DB3713/T 329—2024
马口鱼工厂化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工厂化繁育的养殖条件、亲鱼培育、工厂化繁殖、
苗种培育、尾水排放和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马口鱼工厂化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养殖条件
4.1 场地环境
养殖车间周边需无污染源、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网络通畅、电力供应有保障,环境条件
应符合 NY/T 5361 规定。
4.2 水源
水源水量充足,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规定。
4.3 繁育设施
繁育载体以直径 1 m~2 m、池深 0.5 m~1.5 m 的圆(桶)池为宜,池(桶)中央建锅底形排污口,上
部 20cm 处留溢流口。车间内配备循环水、增氧、控温、饵料孵化、监控、尾水处理等系统。
5 亲鱼培育
5.1 亲鱼来源与要求
1
DB3713/T 329—2024
亲鱼采自当地自然水域内。选择 2 龄以上,体质健壮、体色光亮、无病无伤规格大于 50 g 的马口鱼
个体作为亲鱼进行培育。
5.2 强化培育
选出的亲鱼要专池(桶)培育,放养量以 40 条/m
3~60 条/m
3为宜。需在催产前 4~5 个月对亲鱼进
行强化培育,选择粗蛋白含量 40% ~45%以上的膨化饲料投喂,饲料中适时添加 2‰的维生素 E 和维生
素 C。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中间可投喂 10%日投饲量的黄粉虫一次。
5.3 水质管理
养殖繁育设施保持循环水状态,用 EM 菌等微生物制剂、增氧等措施调控水质,进水口用 80 目网绢
过滤,水质要求 pH 值 7.2~7.8,溶解氧 6mg/L 以上,透明度 40cm 以上。
6 繁殖
6.1 繁殖前的准备
用 20ppm 高锰酸钾溶液将产卵池、孵化桶等繁殖用具进行浸泡消毒。
6.2 人工催产
6.2.1 催产时间
催产时间宜选择 5 月下旬,将水温稳定在 21 ℃~24 ℃时进行人工催产。
6.2.2 亲鱼选择
挑选腹部柔软膨大,生殖孔微红,卵巢轮廓明显,用手轻压腹部有弹性的雌鱼;吻端、尾鳍有明显
的珠星,全身具有十分鲜艳的婚姻色,轻压下腹,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的雄鱼。雌雄亲鱼的配比
为 2∶1。
6.2.3 催产剂量
每 1kg 雌鱼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800 IU+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5 μ g+地欧酮
(DOM)4 mg,雄鱼用量减半。催产药物可采用 0.7%的盐水配制。
6.2.4 注射部位和方法
用 1 mL 连续注射器,4 号针头,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一次性注射 0.2 mL~0.3 mL。雌雄亲鱼注射
催产剂后,分别放于不同的催产池。
6.3 人工授精
注射催产药物 16 h 以后,每隔 1 h~2 h 从催产池捕出亲鱼进行检查。轻轻挤压雌鱼腹部,发现卵
能顺畅流出时,即可采卵进行人工授精。将雌鱼卵和雄鱼精液同时挤入到一个干净光滑的容器中,然后
用干羽毛搅拌均匀,使精液与卵充分混合,再加过滤的池水搅拌 1 min~2 min。
6.4 人工孵化
将受精卵直接放入孵化缸中进行孵化,每 1m
3孵化水体可投放受精卵 60 万粒~80 万粒。保持微流水,
破膜后,调小水的流量,水流量以仔鱼能在孵化缸中上下缓慢翻动而又不至于聚集成团为宜。可在孵化
2
DB3713/T 329—2024
用水的蓄水池中采用纳米盘进行增氧,使整个孵化过程溶解氧保持在 6 mg/L 以上。
7 苗种培育
7.1 投饵
仔鱼能够自由平游时投饵,开口饲料用丰年虫幼体,提前 20 h~24 h 进行孵化,100 万仔鱼首日投
喂量为 200g 丰年虫卵。每天的孵化量分为 6 次孵化(4 h 一次),保证丰年虫的适口性、营养性。每天
的孵化量根据前一天的摄食情况进行调整。
7.2 转料
投喂丰年虫幼体 5 d 左右,在仔鱼集群后开始添加粗蛋白含量为 45%以上的仔鱼专用粉状饲料进行
驯料,逐渐添加,直到 10 d 左右全部仔鱼吃料后停止丰年虫孵化。饲料投饲量按仔鱼重量的 30%~45%
计算,具体投喂量根据仔鱼采食情况做相应调整。12 d 开始逐渐换用粗蛋白含量为 45%以上 40~60 目
破碎料,26 d 后或仔鱼规格达 1.5 cm 以上时,换成粒径为 0.2 mm 微粒料。
7.3 分级
第 15 d 用 5 朝筛开始分级,以后每 15 d 分级 1 次。
7.4 出池
鱼苗体长 3 cm 以上时,即可适时出池,转入鱼种培育阶段。如需长途运输,应停食 1 d,需经拉网
锻炼,增强鱼种体质,加维生素 C 抗应激用。
8 尾水排放
排放的尾水应符合 SC/T 9101 的规定。
9 病害防治
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
10 档案管理
养殖全程应做好记录并建档保存,留存3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