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DB 5307
丽
江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7/T 29—2024
代替 DB 5307/T 29-2021
竹叶花椒矮化密植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Dwarf and close planting management of Zanthoxylum
armatum DC.
2024 - 11 - 21 发布
2024 - 12 - 30 实施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5307/T 2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 5307/T 29-2021《竹叶花椒矮化密植管理技术规程》,与DB 5307/T 29-2021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和 GB/T 30391 花椒;
b)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c) 删除第 3 部分术语和定义中“3.3 异枝更新”;
d) 删除第 5 章“苗木繁育”内容;
e) 删除附录 A“苗木质量分级”,内容在“建园”部分文字描述;
f) 第 7 章“土肥水管理”结构及施肥量、浓度等进行调整优化;
g) 第 8 章“整修修剪”与第 10 章“采收、贮藏”进行整合优化、精简描述;
h) 删除贮藏和分级内容;
i) 附录 B 部分删除不常见的“天牛类虫”、“凤蝶”,增加“干腐病”防治,并优化化学药剂使
用;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丽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丽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华坪县林业产业技术服务指导站、永胜县林业技术推广
所、丽江市科学技术局、玉龙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宁蒗县林草局、宁蒗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庆华、高云贵、关云琳、杨根林、彭吉光、王洪艳、杨志刚、罗海平、洪长
龙、熊竹兰、胡佳莫、王晓燕、洪献梅、丁德品、谭凤琼、曾忠清、李仲松、高云。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21年首次发布为DB 5307/T 29-202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 5307/T 29—2024
竹叶花椒矮化密植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竹叶花椒栽植条件、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矮化密植管
理技术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竹叶花椒在丽江市海拔1 200 m~1 600 m范围的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LY/T 2914 花椒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
简称竹叶椒。芸香科花椒属小乔木或灌木。茎、枝、叶多刺,全株具椒香味,蓇葖果油腺凸出饱满,
麻味浓郁,成熟后红色至紫红色。
矮化密植(Dwarf and close planting)
通过降低树高和控制树冠,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增加栽植株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劳动成
本。
4 栽植条件
生物学特性
高3 m~5 m,枝具基部扁平、尖端略弯曲的皮刺。小叶3片~9片,披针形至卵状长圆形,边缘疏
浅齿或近全缘。花序腋生。蓇葖果粒小,表面疣状点明显,花期4月份~6月份,果期7月份~9月份。
生长旺盛,分枝角度开张,树冠伞形;奇数羽状复叶,叶柄两侧具皮刺,叶厚而浓绿。系喜温树种,耐
干旱,不耐涝,忌风。对土壤适应性较强,萌芽性较强,耐修剪,生长快,结果早,1 a~2 a可开花结
果,3 a~4 a进入盛产期,并可延续到15 a以上,生长寿命达20 a~30 a。
立地条件
1
DB 5307/T 29—2024
年平均气温17.4 ℃~19.8 ℃,极端最低温度≥-1 ℃,≥10 ℃有效积温5 000 ℃~7 500 ℃以上,
年日照时数≥2 000 h,无霜期不少于300 d, 年降水量≥800 mm。
5 建园
园地选择
土壤pH值6.0~7.5,质地以沙壤土和壤土、保水保肥性强、透气性好的土壤为宜,土层厚度60 cm
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缓坡地和台地、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背风向阳地为园址。建园参照GB/T 15776
和LY/T 2914的规定。
苗木选择
选用1 a~2 a生的Ⅰ、Ⅱ级嫁接苗,袋苗苗高≧80 cm、地径≧0.7 cm;裸根苗苗高≧55 cm、地径
≧0.5 cm,根系长度≧15 cm。
整地
全园深翻,清除杂草杂物,土壤深翻20 cm~30 cm。
挖定植穴
定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60 cm,开挖时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填表土再填心土。
施底肥
每穴施腐熟农家肥5 kg~10 kg,与表土拌匀,撒入适量杀虫剂、杀菌剂后回填至定植穴中;再回
填心土,回填高度高于地面15 cm~20 cm,灌水沉实以备定植。
栽植
5.6.1 栽植时间
袋苗可全年栽植;裸根苗在春季萌芽前栽植。
5.6.2 栽植密度
栽植株行距2 m×2 m或1.5 m×3 m,150株/667㎡~170株/667㎡。
5.6.3 栽植方法
以定植点中心挖定植穴,把苗木放置于穴中央,然后回填、踩实,浇足定根水,覆膜保墒,插杆扶
正,定植后保证嫁接口高出地面10 cm~15 cm。裸根苗须在栽植前修根、生根粉溶液浸根,定植中轻轻
提苗;袋苗定植前须将营养袋撕除,定植后施生根粉。
6 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根据作物需求及具体情况,及时松土除草,深度以不伤根系为宜;每年采收后结合施基肥进行土壤
深翻,深度 30 cm~40 cm左右。
2
DB 5307/T 29—2024
灌溉
萌芽前、花果期和休眠期各浇透水1次;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施肥
肥料的使用按照NY/T 496的规定执行。
6.3.1 基肥
采果后深挖扩塘施采果肥。在树冠两侧外缘开条状沟,沟长与树冠长度相等,宽20 cm左右,深度
20 cm~30 cm,施肥后覆土填平,下次换另外两侧施肥。幼树和初果期树施腐熟农家肥 8 kg/株~16
kg/株,复合肥(N:P:K=15:15:15)0.4 kg/株~0.6 kg/株;盛果树施腐熟农家肥 25 kg/株~45 kg/
株,复合肥(N:P:K=15:15:15)0.5 kg~0.7 kg/株。
6.3.2 追肥
萌芽前、开花后结合灌水施入。施肥沟深10 cm~15 cm,其他方法同6.3.1。萌芽前施尿素0.3 kg/
株~0.5 kg/株和过磷酸钙0.2 kg/株~0.3 kg/株;开花后施氮、磷、钾齐全的复合肥(N:P:K=15:15:
15)0.5 kg/株~1.0 kg/株。
6.3.3 叶面肥
3月下旬~6月中旬,选择天气晴朗日子,上午10:00前、下午4:00后喷施。 新梢速生期喷施0.5%尿
素水溶液1次~2次;花期喷施0.2%硼砂+0.2%磷酸二氢钾+0.2%硝酸铵水溶液1次;果实膨大期喷施0.5%
尿素+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次~2次。
7 整形修剪
培养自然开心形树形。树高控制在2.0 m以下。
定干
定植后进行定干,距地面50 cm~60 cm处剪截,剪口平斜,在剪口下10 cm~15 cm,留4个~5个饱
满芽,发芽后,选择3个~4个呈90°~120°方位角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
定枝
定干后第二年定枝,在强壮主枝约60 cm处短截,每个一级主枝上着生3个~4个二级侧枝。
在强壮二级主枝的延长枝上进行强枝短截,基部长度为10 cm~15 cm弱枝全部剪除,使主枝间均衡
生长。
疏枝
分两次进行疏枝,第一次在3月~5月中旬,对生长10 cm左右的新梢不定期剪除,采取剪枝、抹芽
方式;第二次在8月~10月上旬,根据长势强弱进行疏枝、抹芽,对病虫枝、枯枝、内堂枝、纤弱枝、
下垂枝、交叉枝、密生枝、过短枝等无效枝全部剪除,保留健壮枝组正常生长。
拉枝
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对枝条生长较强或较长的结果枝组拉枝,对枝条生长较弱或较短的结果枝
组推迟拉枝。枝条应朝四方外压枝,形成开心形的树体。
3
DB 5307/T 29—2024
摘心
根据树势、枝条的木质化程度进行生长期摘心,增加枝叶量。
促枝控稍
秋稍长到30 cm~40 cm时,使用芸苔素内酯+唏效唑+磷酸二氢钾兑水20kg喷施,隔20 d喷施一次,
喷施次数根据枝条木质化程度确定,一般3次~4次。第一次:烯效唑30 g+磷酸二氢钾30 g+芸苔素内脂
10 ml;第二次:烯效唑50 g+磷酸二氢钾50 g+芸苔素内脂10 ml;第三次:烯效唑80 g+磷酸二氢钾80
g+芸苔素内脂10 ml;第四次:烯效唑100 g+磷酸二氢钾100 g+芸苔素内脂10 ml。
采剪
结合修剪,采用采剪一体化方式采收。果实成熟,果皮呈青绿色或黄绿色,油腺饱满,散发出浓郁
麻香味时,选择晴天采收。根据种植园的树势、水肥条件、积温等选择剪截力度。
7.7.1 重度剪截
在结果枝基部1 cm~2 cm处进行重度短截。
7.7.2 重轻度剪截
在结果枝基部2 cm~3 cm处进行短截,预留辅养枝。
7.7.3 轻度剪截
在结果枝基部3 cm~5 cm处进行短截,宜多留辅养枝。
8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综合绿色防控的原则。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耕作、灌溉施肥、清园等措施进行预防。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或物理手段(如光线照射、机械阻隔与捕杀等)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
通过保护害虫的天敌,利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菌剂或杀虫剂等)进行防治。农药的使用按照GB/T 8321的规定执行,主要病
虫害及防治方法详见附录A。
4
DB 5307/T 29—202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竹叶花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竹叶花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表A.1。
表1 竹叶花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名称 为害部位及特点 用药时间 防治方法
蚜虫 主要危害叶面和嫩梢。造成叶 片向背面蜷缩、畸形生长、落花 落果,使叶片表面油光发亮,影 响叶片正常代谢和光合功能, 诱发烟煤病等病害发生。 3 月~6 月和 8 月~10 月两 个高峰期。 科学修剪、土肥水管理,投放七星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昆虫 或在椒园中悬挂黄粘板等防治。 在若虫及成虫期,喷施 40%的啶虫脒或 70%吡虫啉 1 500 倍~ 2 000 倍液,20%灭扫利乳油 2 500 倍~3 000 倍液,15%氯氰.吡虫 啉 500 倍~1 000 倍液,15%氯啶虫酰胺.联苯菊酯 1 000 倍~1 500 倍,或双丙环虫酯 1 500 倍~2 000 倍液。
花 椒 窄 吉丁虫 主要危害枝干。幼虫危害枝干 的韧皮部,老熟幼虫向木质部 蛀化蛹孔道,成虫取食椒叶,造 成被害树皮大量流胶直到软 化、腐烂、干枯,致椒树死亡, 是椒区的毁灭性害虫。 5 月~7 月 加大对椒园的春季清园工作,对死树死枝集中烧毁,消灭虫 源。发现流胶部位,用钉锤、小斧头或石块锤击胶疤,直接杀死 皮下幼虫。 5 月中旬成虫羽化期,树体喷灭多威 800 倍~1 000 倍或高 效氯氢菊脂 800 倍液,控制成虫危害,减少产卵量。冬季进行树 干涂白。
花 椒 瘿 蚊 主要危害嫩枝。嫩枝因受刺激 引起组织增生,形成柱状虫瘿。 随虫龄的增大,被害部即出现 密集的小颗瘤状突起。受害枝 不仅生长受阻,后期枯干,而且 常致使树势衰老而死亡。 6 月~9 月 群防群治,剪去虫害枝,集中烧毁,用 70%多硫化钡抹剪槎 消毒。 花椒采收后,喷高效氯氢菊脂 600 倍液。用棉花蘸上强力灭 牛灵原液在颗瘤上点搽。
蚧壳虫 主要危害叶片、枝干和果实。叶 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 且易诱发煤烟病。 5 月~8 月 结合冬剪,剪除虫枝,集中烧毁。 用石硫合剂波美度 0.1-0.2 或 20%的杀灭菊酯 3 000 倍液喷 雾。
蓝 桔 潜 跳甲 主要危害幼果实。造成早期大 量落果,产量降低。 3 月下旬~4 月上旬 将受危害椒树萎蔫的花序和复叶及时剪除,集中烧毁或深 埋;中耕灭蛹,采收后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土壤封冻前刨树盘, 破坏越冬场所。 15%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 15 ml 或 20%氯虫苯甲酰 5 ml 兑 水 15 kg 喷施树冠防治。
红蜘蛛 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呈黄 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全叶淡黄 白色,黄化皱缩卷曲或枯黄脱 落。 3 月~6 月 9 月~11 月 芽体膨大时,树体和树干基部周围土壤喷石硫合剂或松酯酸 钠;生长季节虫口密度较大时,向树体喷阿维螺螨脂 1 500 倍或 阿维.乙螨唑 1 500 倍液或 30%苯丁锡.联苯肼醋 2 000 倍~2 500 倍液,螨危 24%悬浮剂防治。
5
DB 5307/T 29—2024
表1 竹叶花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续)
名称 为害部位及特点 用药时间 防治方法
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背出现圆形 环状的淡黄色或锈红色病斑, 严重者使叶片枯黄脱落。 6 月~11 月 科学修剪及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秋冬季节 及时清园,剪除病枝、枯枝,集中烧毁。 预防期用 70%丙森锌 600 倍液或 80%代森锰锌 1 000 倍液喷雾; 发病初期用 25%三唑铜 1 500 倍液、43%戊唑醇 1 500 倍液进行喷 雾;高发期用 30%苯甲.丙环唑 1 500 倍+43%戊唑醇 1 500 倍液或 75%肟菌.戊唑醇 1 500 倍+20%苯醚.甲环唑 1 500 倍液喷雾。
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表面 出现点状失绿斑点,渐变成灰 色至灰褐色小圆斑,严重者其 边缘呈褐色或黑色。 6 月~11 月 秋冬季及时清园,清除病枝枯枝、落叶,集中销毁。早春土壤 翻耕,将残留的病叶翻压土下。 发病后,可使用 70%丙森锌 1 000 倍+75%丙环唑 1 500 倍液或 75%肟菌.戊唑醇 3 000 倍+70%丙森锌 1 000 倍液,30%苯甲.丙环唑 1 500 倍+43%戊唑醇 1 500 倍,连续喷 2 次~3 次。
炭疽病 主要危害花椒的树叶、枝梢。受 害叶片呈现黄色或锈红色的圆 点病斑,严重时会引起大量落 叶,使来年花椒减产达 40%~ 60%,是一种常见发生的病害。 4 月~8 月 科学管理,加强修剪使其通风透光良好,合理施肥、增强抗性。 剪除病虫枝、叶、果等,集中烧毁或深埋。 保护新梢、叶片,在初梢或嫩梢期喷 70%丙森锌 600 倍药液, 促进嫩梢生长。发病初期,叶片喷雾防治要治早,可选用:43%戊 唑醇 6 ml 兑水 15 kg 水喷雾,75%肟菌酯.戊唑醇一袋兑水 15 kg 水喷雾;花椒修剪后间隔 15 d~25 d 喷药一次,连续 2 次~4 次。
干腐病 主要危害主杆和枝条,病菌从 伤口处侵入,染病后出现红褐 色病斑,病斑逐步扩大呈黑褐 色,病皮部位凹陷,并伴有流胶 现象。后期病皮上有橘红色小 斑,并出现龟裂、干缩。严重时 可造成树皮大面积腐烂,甚至 出现椒树枯死现象。 3 月~4 月 6 月~9 月 及时防治天牛、象鼻虫、吉丁虫等蛀干害虫;科学修剪,合理 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和养分积累,提高椒树抗病能力;及时清除 带病带虫枝条,集中烧毁;苗木调运加强检验检疫。 发病初期,刮去病斑树皮,并在伤口处涂抹 20%噻唑锌悬浮剂 400 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400 倍或 3%中生菌素悬浮剂 600 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 月~5 月和采椒后,枝干喷 苯醚甲环唑+中生菌素防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