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38 DB 5307
丽
江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7/T 32 —2024
代替DB 5307/T 32-2021
滇重楼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0 - 14 发布
2024 - 12 - 30 实施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5307/T 32 —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代替DB 5307/T 32-2021《滇重楼栽培技术规程》,与DB 5307/T 32-202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a)
更改了“范围”的技术要求(见第 1 章,2021 年版的第 1 章);
b)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的技术要求(见第 3 章,2021 年版的第 3 章);
c)
增加了“育苗”章节,单独列出“育苗”章节;(见第 6 章,2021 年版的第 6 章);
d)
删除了“种子选择”中表一“滇重楼种子分级标准”(见第 6 章,2021 年版的第 6 章);
e)
增加了“基肥”的技术要求(见第 7 章,2021 年版的第 6 章);
f)
更改了“移栽时间”的技术要求(见第 7 章,2021 年版的第 6 章);
g)
删除了“种苗选择”中表二“滇重楼种苗分级”(见第 7 章,2021 年版的第 6 章);
h)
完善了附录 A 关于滇重楼主要病虫害及药剂防治的技术内容;
i)
修改了附录 B 中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清单,增加了病虫害防治药剂的禁用药品种
类;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云娟、李朝凤、彭识、王灿星、韩旺旺、和杰元、和立宣、宋佳龙、胡江洁、
李玮。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21年首次发布为DB 5307/T 32-202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 5307/T 32 —2024
滇重楼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滇重楼规范化栽培:品种选择、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贮藏等技术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丽江市海拔1 800 m~3 200 m区域内滇重楼的规范化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滇重楼
为百合科重楼属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是多年生草本,
以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
伤痛,惊风抽搐。
4 品种选择
选择抗性、适应性较好的品种。如:云全1号、云全2号、太安1号、太安2号。
5 产地环境
5.1 海拔
滇重楼种植的产地范围为丽江市海拔1 800 m~3 200 m的地区。
5.2 土壤
1
DB 5307/T 32 —2024
种植地土壤符合GB 15618的规定,土层富含腐殖质、深厚肥沃、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好、微酸性
或中性的壤土或砂壤土。
5.3 气候
年平均气温7.6 ℃~12.2 ℃,全年无霜期130 d~180 d以上,年降雨量850 mm~1 200 mm。
5.4 种植环境
种植环境空气满足GB 3095的规定,灌溉水符合GB 5084的要求,种植在凉爽、湿润、荫蔽度高的环
境中。
6 育苗
6.1 种子育苗
6.1.1 苗床准备
育苗床选择地势平坦、浇水方便、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翻地前施腐熟农家肥3 000 kg/666.7㎡~
4 000 kg/666.7㎡,翻耕深度20 cm~30 cm,翻匀。按宽1.0 m~1.2 m,高25 cm ,沟宽30 cm作苗床,
平整后,床面撒一层3 cm~4 cm筛过的腐叶土,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至腐叶土湿润,做到土细墒平,
后将苗床浇透水备用。
6.1.2 种子选择
选择长势健壮的植株,晴天或阴天取种。待蒴果开裂后种皮变成暗紫色时采摘,用剪刀将果实成熟
度够、籽粒饱满、无病虫害侵染、无霉烂、无损伤的果实剪下,集中收回。
6.1.3 种子处理
采摘后去除外皮,鲜红子(红籽)直接撒播。或洗去种子红色外种皮(即白籽),摊晾在通风遮光
的室内,每天翻动防止发霉,待种子表面水分晾干后进行催芽处理。用湿砂拌种,每1 kg种子拌2 kg砂,
后铺于盘中进行催芽,厚度4 cm~6 cm。催芽温度保持在18 ℃~22 ℃,保持砂子的湿度50%~60%(用
手抓一把砂子紧握能成团,松开即散开为宜)。
6.1.4 播种
撒播:红籽一般在10月~12月份撒播,种子用量50 kg/666.7㎡~60 kg/666.7㎡;白籽多在4月播
种,种子用量10 kg/666.7㎡~15 kg/666.7㎡。将种子分三次均匀撒于墒面,用木板轻压后覆盖2 cm~
3 cm腐叶土,浇透水,在墒面上撒5 cm~6 cm松针,以保湿保温控草。
点播:按4 cm×4 cm点播,每穴一粒种子。播后覆盖腐叶土,覆土厚度1.5 cm,适度压实,浇透水,
在苗床上覆盖一层5 cm~6 cm的松针。
6.1.5 苗期管理
搭建遮光率60%~70%的遮阴网棚,苗床保持土壤湿度。做好保水除草及雨季排水工作。出苗后,6
月下旬开始用2%尿素水溶液浇施3次,间隔15 d。7月下旬,每隔15 d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次。
第二、三年,6月下旬开始用3 kg/666.7㎡尿素兑水浇施,尿素与水比例1:100;7月下旬施用复合肥
(15:15:15)5 kg/666.7㎡,兑水浇施,复合肥与水比例为1:50。
6.2 块根育苗
2
DB 5307/T 32 —2024
6.2.1 不同切块方法
带顶芽切块:按垂直于根茎主轴方向,顶芽下2 cm~3 cm处切割,切割刀要锋利,需消毒处理。切
割时,切口要整齐平滑,切口需涂满草木灰备用。
不带顶芽切块:将切去顶芽的根茎按节切割,切口在相邻两节间中部,切段长约2 cm,切口涂满草
木灰备用。
6.2.2 育苗方法
将切块按照株行距不小于4 cm×6 cm摆放在苗床后,覆盖3 cm~5 cm的腐叶土。
6.2.3 苗床管理
温度和湿度是切段育苗的关键,湿度严格控制在相对含水量50%~60%左右,温度控制在0 ℃~
15 ℃。第2年9月~10月,带芽切块在育苗床上进行假植,保持土壤的相对湿度为60%~70%,做好遮荫,
假植1年后移栽大田。
7 移栽技术
7.1 选地、整地
滇重楼移栽多选用土地平整或略有坡度富含腐叶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
土田块。
7.2 基肥
移栽前清除田间杂草残茬,撒施腐熟农家肥3 000 kg/666.7㎡~4 000 kg/666.7㎡、微生物菌肥80
kg/666.7㎡~200 kg/666.7㎡,翻耕均匀。依地势按1.2 m开墒,墒高25 cm,沟宽30 cm,墒面撒2 cm~
3 cm腐叶土,墒面理成凸形,中间微高,便于排水。
7.3 移栽时间
移栽时间在9月中旬~10月上旬,或翌年2月中旬~3月中旬。
7.4 种苗选择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侵染植株种苗。
7.5 移栽前种苗处理
移栽前,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1 h,晾干表面水分后及时
移栽。
7.6 移栽方法
墒面垂直方向按行距20 cm开5 cm~6 cm深的沟。按株距15 cm~20 cm将种苗放入沟内,以种苗芽
头在土层下2 cm为宜,理顺须根,芽头向上,覆土搂平,适度压实,再在墒面上盖一层厚2 cm~3 cm的
松针,浇透水。移栽密度1 8000 苗/666.7㎡~2 2000 苗/666.7㎡为最佳。
8 田间管理
3
DB 5307/T 32 —2024
8.1 遮阴
用遮光率为60%~70%的遮阳网搭建遮阴棚,高度为1.8 m,四面通风。
8.2 追肥
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化肥使用符合NY/T 496和NY/T 394的规定。每年植株倒苗后,结合清
洁田园,墒面混合施用腐熟农家肥与腐叶土1 500 kg/666.7㎡~2 000 kg/666.7㎡覆盖,腐熟农家肥与腐叶
土混合比例1:2。也可根据苗情长势少量多次地追施适量化肥。
8.2.1 移栽第一二年追肥
6月下旬,用3 kg/666.7㎡尿素兑水浇施,尿素与水比例1:100;7月下旬下旬施用复合肥(15:15:15)
5 kg/666.7㎡~10 kg/666.7㎡,兑水浇施,复合肥与水比例为1:50,8月~9月用0.2%磷酸二氢钾500
倍液喷施,每15d喷1次,共3次。喷施应在晴天傍晚进行。
8.2.2 移栽第三、四年追肥
6月上旬用10 kg/666.7㎡~15 kg/666.7㎡尿素兑水浇施,尿素与水比例1:100;7月下旬施用复合
肥(15:15:15)10 kg/666.7㎡,兑水浇施,复合肥与水比例为1:50;8月~9月用0.2%磷酸二氢钾500
倍液喷施,每15 d喷1次,共3次。喷施应在晴天傍晚进行。
8.3 中耕除草
田间除草多遵循“除早除小”原则,及时人工除草。
8.4 去除花蕾
除留种田外及时去除花蕾。
8.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遵循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
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化学防治符合GB/T 8321.8的规定。
8.5.1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株系:在大田选种时,选择无病害或抗病的优势植株进行留种;移栽时精选健壮、无病种
苗。
8.5.2 物理防治
运用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等。
8.5.3 化学防治
滇重楼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详见附录A,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使用农药,不能使用国家禁限
用农药。
9 采收贮藏
9.1 采收时间
4
DB 5307/T 32 —2024
移栽4 a~6 a后,在10月下旬至12月初,待地上茎叶枯萎变黄后采挖。
9.2 采收方法
选择晴天采挖,除去枯萎的地上部分,用干净的条锄先在畦旁开挖30 cm深的沟,然后顺序向前刨
挖出根茎,去泥土。采收时尽量避免损伤根茎,保证根茎的完好。
9.3 产地初加工
采收根茎洗净晒干。在晾晒时要经常翻动防止霉变。或用烘干设备于35 ℃温度烘干,烘干至水分
含量12%以下,成品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的炮制要求
9.4 贮藏
干燥后根茎选用通风、阴凉、避光、干燥处贮藏。
5
DB 5307/T 32 —2024
附 A A A
录
(规范性)
滇重楼主要病虫害及推荐农药使用方法
滇重楼主要病虫害及推荐农药使用方法见表A.1。
表A.1 滇重楼主要病虫害及推荐农药使用方法
名称 危害症状 推荐药剂(用法用量) 安全间隔期
黑斑病 真菌所致,侵染发生在潮湿雨季,发病初期 叶表面出现褐色或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 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色病斑。后期病斑上散生 黑色黑色小粒点。地势低洼积水、光照不足、 通风不良、肥水不当等容易发病。 1、666.7 ㎡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 喷施; 2、666.7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均匀喷施。 百菌清≥10 d 甲基托布津≥15 d
猝倒病 由腐霉菌引起,从茎基部感病,初发病为水 渍状,病部萎缩变软,有时叶子仍为绿色即 倒伏。高湿是发病主要原因,发病初期及时 清除病株后施药。 1、666.7 ㎡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 喷施; 2、666.7 ㎡用75%百菌清1 000倍液均匀喷施; 3、也可用生石灰粉1份与草木灰10份拌匀后撒施。 代森锌≥15 d 百菌清≥10 d
根腐病 属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根部逐渐呈黄 褐色腐烂,腐烂呈水渍状,地上叶片变黄, 植株萎蔫易拔起,严重时整株死亡。多在雨 水较多季节发病。 1、666.7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 施; 2、666.7 ㎡用生石灰水200倍液浇灌。 多菌灵≥10 d
炭疽病 由炭疽菌属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 上出现淡褐色小点,斑点逐渐扩大呈近圆形 病斑,病斑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边缘褐色, 病斑中央灰白色,严重时整叶枯黄,最后枯 死。 1、666.7 ㎡用50%退菌特800倍液均匀喷施; 2、666.7 ㎡用75%百菌清800倍液喷施。 百菌清≥10 d 退菌特≥21 d
金龟甲 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空洞,严重时吃光 叶片。 666.7 ㎡用90%敌百虫800倍~1 000倍液喷施或 用100 g~150 g90%敌百虫加少量水稀释后拌15 kg~20 kg细土撒施。 敌百虫≥28 d
地老虎 危害滇重楼根茎和茎杆,使根茎腐烂或茎秆 倒伏,植株枯黄而死。 1、666.7 ㎡用90%敌百虫800倍~1 000倍液喷施 灌根; 2、666.7 ㎡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喷施。 辛硫磷≥10 d
注:如有新的适合滇重楼栽培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应优先选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