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64/T 1038-2024 白蜡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DB64/T 1038-2024 白蜡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80.5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16:21:46



相关搜索: 技术规程 育苗 造林 白蜡

内容简介

DB64/T 1038-2024 白蜡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05 64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64/T 1038—2024
代替 DB 64/T 1038-2014,DB 64/T 1127-2015
白蜡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seedlings and aritificial afforestation
for white wax
2024 - 11 - 19 发布
2025 - 02 - 18 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 64/T 1038—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了DB64/T 1038—2014《白蜡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和DB64/T 1127—2015《新疆小叶白
蜡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与DB64/T 1038—2014和DB64/T 1127—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树种洋白蜡、新疆小叶白蜡、绒毛白蜡(见1);
b) 更改了白蜡种子采集时间(见4.1,原2014版3.1);
c) 增加了采集种子检验环节(见4.1);
d) 增加了不同播种时间种子处理(见4.2);
e) 增加了不同土壤类型和树种的播种时间(见4.6);
f) 更改了洋白蜡和绒毛白蜡播种量(见4.7,原2014版3.6);
g) 更改了播种行距(见4.8,原2014版3.7);
h) 增加了新疆小叶白蜡苗期苗木抹芽(见4.9.5);
i) 增加了嵌芽接育苗取芽厚度(见5.6);
j) 增加了新疆小叶白蜡全冠造林(见9.6);
k) 增加了大青叶蝉、尺蠖、兔鼠的危害和防治(见10)。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平罗县林场、银川市唐徕渠公园、平罗县林
业和草原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锦凤、王洛兵、刘宝、张杰、牛向雯、周光庆、丁占胜、张欢、李英武、贺
加怀、纪丽萍、祝蒙蒙、李北草、李维军、程凤芝、胡吉鸿、刘冰、贾国晶、苏德喜、包树昆、陈家滨、
岳太柏、钱金龙、刘永进。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DB64 /T 1038—2014,2015年首次发布为DB64 /T 1127—2015。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 64/T 1038—2024
白蜡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蜡育苗及造林的播种育苗、嫁接育苗、移植育苗、苗木越冬、苗木出圃、造林、有
害生物防治、档案建立及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洋白蜡(美国红梣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新疆小叶白蜡(天山梣Fraxinus
sogdiana Bge.)、绒毛白蜡(绒毛梣Fraxinus velutina Torr.)等育苗及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0016 林木种子贮藏
GB/T 11619 林木采种技术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DB64/T 423 宁夏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64/T 1182 主要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播种育苗
种子采集、检验、贮藏
4.1.1 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无严重病虫害的 10 a 生以上的母树,以种子园种子为宜,果皮由
黄绿色变为黄褐色后进行采种。新疆小叶白蜡于 9 月下旬~10 月上旬采种,洋白蜡和绒毛白蜡于 10 月
下旬~12 月中旬采种,并及时晾晒分选后去除杂物,采种技术应按照 GB/T 11619 中规定执行。
4.1.2 采集种子按照 GB 2772 中规定进行检验。收集种子的质量应达到 GB 7908 中和 DB64/T 1182 中
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
4.1.3 种子装入编织袋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贮藏备用,种子贮藏按照 GB/T 10016 中规定执行。
种子处理
4.2.1 春季播种育苗的,播种前 10 d~15 d 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和催芽等处理。3 月份和秋季播种
育苗的,种子不需催芽处理,只进行消毒和浸种处理,亦可当年种子采收后随即用于播种。
4.2.2 播种前,用 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 2 h~4 h,再用清水冲洗后待浸种。
1
DB 64/T 1038—2024
4.2.3 秋季播种或春季 3 月中下旬(土壤解冻至 20 cm 深)播种的,将已消毒的种子直接浸泡清水中 3
d~5 d,每天换一次水,浸泡完成的种子掺沙直接播种。
4.2.4 春季 4 月中旬播种的,将已消毒的种子用 45 ℃~55 ℃温水浸泡 12 h~24 h,再用清水浸种 2 d
后捞出催芽。
催芽
4.3.1 4 月中旬播种的需要催芽,经消毒和清水浸泡的洋白蜡和绒毛白蜡种子与湿沙按体积比 1:3 充
分混合后室内催芽,湿沙含水率控制在饱和含水率的 60%左右(即用手一捏成团,一松即散为宜)。催
芽期间保持室内湿润透气,温度控制在 15 ℃~25 ℃,每天上下翻动一次,7 d 左右,待 20%~30%的种
子咧嘴或露白芽时即可播种。
4.3.2 入冬前,将新疆小叶白蜡种子与湿沙按 1:3 的比例混合,放入地窖内或放入深 80 cm~100 cm、
宽 50 cm~80 cm 催芽沟内沙藏。次年春季待种子 60%咧嘴或露白芽时即可挖出播种。
育苗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的农作地块,避免重茬。土壤疏松、肥沃,pH值≤8.5,含盐
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1.5 m以下土壤。嫁接及移植苗培育选土壤含盐量不大于0.3%的各种壤土均可。
整地
于育苗的上年秋季整地为宜,或当年春季进行深翻整地,整地前将腐熟农家肥按每667 m
2施4 000
kg~5 000 kg和5%的辛硫磷颗粒剂按每667 m
2施2 kg
2~3 kg,或每667 m
2施7.5 kg~15 kg二铵、15 kg尿
素、15 kg复合肥和5%的辛硫磷颗粒剂2 kg~3 kg均匀撒在育苗地上。深翻土壤30 cm以上,随翻随耙,
并镇压。灌足冬水。
播种期
4.6.1 新疆小叶白蜡宜秋播,洋白蜡和绒毛白蜡秋播和春播均可。春播在 3 月中下旬土壤解冻至 4 月
中旬土壤返潮前均可播种,秋季播种在 10 月下旬~11 月上旬土壤封冻前进行。
4.6.2 沙土及沙壤土宜采用春季播种育苗,灌淤土、黄绵土、黄壤土及黄黏土宜采用秋季播种。
播种量
洋白蜡和绒毛白蜡播种量每667 m
2为7.5 kg~9.0 kg,新疆小叶白蜡播种量每667 m
2为6 kg~8 kg。
播种
开沟条播,行距60 cm~80 cm,沟宽10 cm、深4 cm~7 cm,秋播及沙土地宜深,春播及灌淤土稍浅。
播种后及时对播种沟进行覆土镇压保墒,覆土厚度以镇压后与床面平为宜。
播种苗当年管理
4.9.1 灌水
苗高8 cm~10 cm时灌头水;小苗每15 d~20 d灌透水1次,夏季高温天气根据气候条件及土壤墒情应
勤灌水,全年灌水6次~8次,8中旬开始控水,11月上中旬灌冬水。
4.9.2 间苗及定苗
2
DB 64/T 1038—2024
幼苗2对~3对真叶时间苗,按株距3 cm~4 cm留苗;幼苗6对真叶时定苗,株距6 cm~8 cm,留苗量
每667 m
2约1万株~2万株。拔除发育不良、有病虫害的苗木。
4.9.3 松土除草
灌水后及时拔除杂草。根据土壤板结情况而定,每隔20 d左右松土1次,松土深度在幼苗期2 cm~3
cm,其后松土深度5 cm~6 cm。
4.9.4 追肥
苗高15 cm~20 cm以上时追施尿素1次,隔1个月后再追复合肥或生物菌肥1次,每次每667 m
2约10
kg~15 kg,施肥后及时灌水。8月初停止追肥,8月中下旬开始每10 d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共喷施2次~
3次。
4.9.5 抹芽
4.9.5.1 当年苗木生长达到 25 cm~30 cm 时,清除所有侧枝,只保留中心干。
4.9.5.2 新疆小叶白蜡在苗高 20 cm~25 cm 开始抹芽,每 15 d~20 d 抹芽一次,1 年至少 4 次,培养
干形。
4.9.5.3 其他白蜡树种或品种 1 年至少抹芽 3 次。
5 嫁接育苗
密度及行向
根茎接宜采用南北行向,株距 0.5 m~0.6 m, 行距0.8 m~1.0 m。高接株距 1.0 m~1.5 m,行距2.0
m~3.0 m。
砧木选择
5.2.1 宜选择洋白蜡作为白蜡优良品种(系)嫁接繁殖的砧木。
5.2.2 低接选用 1~2 年生实生苗或移植苗作为砧木,苗木地径 0.8 cm 以上的均可嫁接,嫁接部位 1
年生或 2 年生枝条为宜。可在白蜡大树上高截主干或主枝进行高位嫁接。
5.2.3 土壤较干燥的,在嫁接前 2 d~6 d 对砧木苗木应先灌水 1 次。
接穗选择
从采穗圃选择长势健壮的幼树外围发育充实、木质化程度较高、芽眼饱满,粗度达到0.8 cm~1.5 cm
的1年生枝条。
接穗采集及处理
5.4.1 早春萌动前采集穗条,应在地窖或阴凉干燥处深埋沙藏。嫁接前对贮藏的接穗进行质量检查,
去除不宜嫁接的穗条。春季嫁接,应提前 1 d 将穗条取出剪去基部,捆成小捆,将穗条放入水中,下部
浸水 3 cm~5 cm,并放置于阴凉处,随嫁接随取条。
5.4.2 秋季嫁接,采集的接穗应及时去掉叶片保留叶柄,随采集随嫁接。
嫁接时间
春季嫁接,宜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季嫁接,宜在8月中上旬至9月上旬。
3
DB 64/T 1038—2024
嫁接方法
5.6.1 宜采用带木质部嵌芽接。春季嫁接,应将芽体留出塑料条带外;秋季嫁接,应将芽体用塑料条
带全部裹严。
5.6.2 切削芽片时,自上而下切取,在芽的上部 1.2 cm~1.5 cm 处稍带木质部往下切一刀,再在芽部
的下部 1.5 cm 处横向斜切一刀,与第 1 刀的切口相接,随即取出芽片。砧木离地面 5 cm~8 cm 处自上
向下稍带木质部削一芽片长宽及厚度与切取芽片大小相当的切面(下切长度较接芽片略长约 0.5 cm),
取芽片的木质部厚度不易过厚,约为 0.2 cm,将此切开的稍带木质部的树皮切去,随将嫁接芽片插入切
口并使两者形成层对齐,如果芽片稍窄,应首先保证芽片一边与砧木切面对齐,注意上方留白,用聚乙
烯膜(塑料条带)封扎嫁接口和接芽。
嫁接苗当年管理
5.7.1 成活检查及补接
5.7.1.1 春季嫁接 7d 后即可检查芽皮颜色情况,芽片皮色鲜绿,表明嫁接成活;如果芽片干枯,表明
接芽没有成活,则要进行补接。
5.7.1.2 秋季嫁接的,芽片皮色鲜绿且接芽的叶柄用手一触即脱落,表明嫁接成活;如果芽片干枯,
芽片皱缩、颜色发黑且叶柄不易脱落,表明接芽没有成活,则要进行补接。
5.7.1.3 对于春季嫁接的应于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补接;秋季嫁接的,宜在翌年春季砧木萌芽前或
刚萌芽进行补接。
5.7.2 剪砧
春季使用嵌芽接的随接随剪或第二天剪。秋季嫁接的在翌年春季砧木萌芽前剪砧。高度为离接芽顶
端2 cm处,剪口要平滑,并呈45°倾斜。
5.7.3 绑带解除及立柱绑缚
5.7.3.1 春季嫁接在接后 30 d~40 d 即萌芽后 7 d~10 d 用嫁接刀在接芽侧面或背面将塑料缠带划破,
待自行脱落或秋季全面解除,秋季嫁接在来年春季接芽萌发后 10 d 左右解带。
5.7.3.2 在有风的地方,当苗木新梢长到 20 cm~30 cm 时,设立支柱进行绑缚。
5.7.4 灌水
嫁接后2 d对大苗灌透水一次,小苗先不灌水。后期可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水,8中旬开始控水,11
月上旬灌冬水。
5.7.5 松土除草
参照4.9.3执行。
5.7.6 苗木抹芽
5.7.6.1 嫁接成活后,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新梢,留 1 个健壮接芽新梢进行培养,及时疏除竞争枝
和基部侧枝,培育通直主干。
5.7.6.2 新疆小叶白蜡嫁接苗萌发的新梢相对较多,应及时进行抹芽,需连续多次进行,培养干形。
6 移植苗培育
4
DB 64/T 1038—2024
移植圃地选择
参照4.4执行。
培肥整地
参照4.5执行。
移植时间
土壤解冻后 4 月初至 4 月底。
移植苗木
6.4.1 起苗
起苗前3 d~5 d灌水一次。起出的苗木应根据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同规格苗木分别假植。
6.4.2 苗木处理
经长途运输和长时间假植的苗木栽前对苗木根系用清水浸泡1 d。定植前将浸泡好的苗木剪去过长
和损伤的根系,根系保留长度10 cm~15 cm,修剪后蘸生根粉,及时栽植。
6.4.3 选苗
1年~2年生实生苗和嫁接苗可进行移植培育不同规格的造林用苗,按苗木分级进行分地块定植。
6.4.4 移植
宜采用南北行向,按株距30 cm~50 cm、行距60 cm~100 cm定植。定植穴30 cm×30 cm×30 cm。移植
时苗木扶正、根系舒展,埋土厚度比原土印高 2 cm~3 cm;栽植后踩实土壤并及时灌水。
6.4.5 平茬
栽好后,实生苗离地面高5 cm~8 cm平茬,嫁接苗在嫁接口高度3 cm~5 cm进行平茬,基部至少有1
对饱满芽。
6.4.6 覆膜
平茬后覆黑膜,留下的饱满芽露出膜面,并在膜面上点状覆土,封口。
移植苗当年管理
6.5.1 土肥水管理
按照“前促后控”原则,栽后立即灌透水,平茬后苗高20 cm时灌第2次水,全年灌水5次~8次,八
月中旬以后控水控肥,11月上中旬灌冬水。结合第2次灌水每667 m
2施尿素10 kg。8月上旬后,10 d~15
d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共2次~3次。整个生长季做好中耕除草。
6.5.2 抹芽
苗木新梢达到20 cm~25 cm时,每株选留1个健壮新梢进行培养,其余新梢抹去。新疆小叶白蜡15 d~
20 d抹芽一次,连续多次进行。
5
DB 64/T 1038—2024
7 苗木后期管理
土肥水管理
7.1.1 4 月下旬灌第一水,5 月以后根据苗木生长需求及土壤墒情进行灌水,8 中下旬开始控水,11
月上旬至中旬灌冬水。4 月中下旬每 667 m
2施尿素和二铵各 10 kg~15 kg,6 月中旬每 667 m
2施复合肥
10 kg~12 kg。
7.1.2 5 下旬~6 月上旬,洋白蜡和绒毛白蜡树干 2/3 以下芽全部抹去,新疆小叶白蜡芽全部抹去,只
留主枝。
7.1.3 结合灌水做好中耕除草。
干形培养
留一个强壮直立新梢做主干,及时疏除竞争枝和基部侧枝,培育通直主干。通过3年的培育,使主
干高度达到3 m以上,胸径2.5 cm~3.0 cm。
断根促侧
对于次年需要进行移植的播种苗木和需留床培育的,可分别于8月上旬和次年春季树液萌动前进行
切断主根处理,在苗木行间一侧离苗木15 cm 且呈60°夹角将主根铲断,深度≤30 cm为宜,以促进侧根
萌发。
苗木越冬
落叶后做好苗圃防火、防鼠兔,树干涂白。
8 苗木出圃
起苗
8.1.1 起苗时间
封冻前或翌春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起苗。
8.1.2 起苗技术要求
圃地土壤干旱时在起苗前1周内灌透水。苗木质量应符合DB64/T 423的要求。做到随起苗随栽植,
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起苗后及时假植。
苗木分级
苗木质量分级按照DB64/T 423中规定执行。
苗木假植、包装、运输
假植、包装、运输等工序按照GB/T 6001中规定执行。
苗木检验检疫
按照GB/T 6001规定进行苗木质量和产量调查。出圃前要进行苗木检疫,检疫合格后,严格按照“三
证一签”要求执行。
6
DB 64/T 1038—2024
苗圃档案
育苗技术档案按照GB/T 6001中规定执行。
9 造林
造林地选择
选择土壤pH值≤8.5、含盐量≤0.3%的地段营造林带或片林。
整地
秋季造林时,宜在雨季和灌冬水前整地;春季造林时,提前到头年秋季并灌足冬水。穴状整地60
cm×60 cm×40 cm或60 cm×60 cm×60 cm。
密度设计
株距2 m~3 m,行距3 m~4 m。
造林时间
春季适宜在 4 月中下旬;秋季在 10 月下旬至土壤封冻前。
苗木选择
符合DB64/T 423的Ⅱ级苗以上标准。
截干
胸径≥3 cm的苗木进行截干,截干高度2.5 m~3 m。在园林绿化中,不宜截干。
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新疆小叶白蜡可保留全冠,不截干。
苗木假植
宜随起苗随定植,不能及时定植的苗木,选背阴、薄摆苗、土踏实、水浇足的方式进行假植。对假
植期较长的苗木,解捆平放,覆土时使苗木根系充分接触土体。
泡水
栽植前,将苗木根系用清水浸泡1 d~2 d。
栽前蘸根
栽前根系蘸生根粉,采用500 mg/kgABT生根粉蘸根5 s。
栽植
按照GB/T 15776中的方法执行。
幼林抚育
栽后及时灌水,在造林成活后,要及时进行抹芽、除草、松土等抚育工作。保持主干的优势,主干
高度保持在全树高的1/2左右,及时抹芽修枝。
7
DB 64/T 1038—2024
10 有害生物防治
白蜡苗期主要有大青叶蝉、白蜡棉蚜虫、地老虎、兔鼠等危害。白蜡造林地主要有白蜡棉蚜虫、介
壳虫、白粉虱、红蜘蛛、尺蠖 、兔鼠等危害。主要防治参见附录A。
11 档案建立及管理
造林技术档案按照GB/T 15776中规定执行。
8
DB 64/T 1038—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白蜡育苗及造林主要病虫鼠兔害及防治方法
白蜡育苗及造林主要病虫鼠兔害及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白蜡育苗及造林主要病虫鼠兔害及防治方法表
病虫害 危害时期及特征 防治方法
介壳虫 3月上中旬上树较多。若虫上树后,大量集中 在1-2年生枝条上吸食汁液,以4月危害最重。受害 严重的枝条推迟发芽甚至枯死。5月中下旬雌成虫 下树潜入树根土缝产卵,以卵越冬。 5月是成虫产卵、若虫孵化集中的时间。 发生较轻的可以采用人工摘除。使用25%溴氰 菊酯2 500倍液喷雾或40%毒死蜱1 000~1 200 倍液。
白蜡棉蚜虫 4月下旬受精卵开始孵化,成虫若虫群集梢头,为 害幼嫩枝叶,一年发生多代。5~9月危害达到盛期, 尤其干旱少雨季节,发生严重。 5月~9月单枚叶片上蚜虫数量超过3头 时,用50%马拉硫磷1 000倍液、3%啶虫咪乳 油 2 000 倍液或10%吡虫林1500倍液喷雾防 治。
大青叶蝉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枝梢、茎叶的汁液 危害,成虫密度大时,枝条遍体鳞伤,经冬季低温 和春季刮风,易导致抽条,严重时可致幼树死亡。 5月上旬、9月下旬~10月上旬大青叶蝉 成虫产卵前,喷施4 000~5 000倍菊酯类乳油 液,或45~48%毒死蜱乳油1 200~1 500倍, 或人工摘除。
红蜘蛛 危害时吸食叶、芽、嫩茎,初期常使被害处呈 现灰黄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后变为褐色或红褐 色斑块,或叶面卷曲,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嫩茎 畸形。 6~7月气候高温干燥时危害达到盛期。 5月上旬或单枚叶片上超过2头时,用20% 甲氰菊酯2 000倍液进行防治;或者用15%哒 螨灵乳油3 000~4 000倍液行喷雾防治。
白粉虱 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面吸食植物 汁液从而导致叶片表面产生黄色斑点,使叶片脱 落、扭曲或者生长受阻。 黄板诱杀。阿维菌素、吡虫啉等药剂喷 叶背和顶部,每5 d~7 d喷一次,连续2次~3 次。
尺蠖类 主要危害白蜡叶片,啃食叶片。 用40%毒死蜱1 000~1 200倍液喷雾防 治。
地老虎 危害时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主要危害幼苗和 一、二年生的苗木的根部或近地面部分,常造成缺 苗断垄,地上部分叶片枯黄,甚至植株死亡。 用50%辛硫磷乳油剂每667m 2用400倍液 处理土壤。
鼠兔 主要在苗期危害,啃食主干。 11月底前,将树干1.2 m以下用浓石灰 水进行涂白。
9
上一章:DB64/T 1215-2016 贺兰山东麓荒山造林技术规程 下一章:DB64/T 1034-2024 柽柳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64/T 1907-2023 卫矛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DB64/T 1034-2024 柽柳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DB14/T 1202-2016 白蜡树造林技术规程 DB63/T 1862-2020 山杏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DB13/T 2722-2018 黄檗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DB63/T 1636-2018 冬瓜杨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DB63/T 1397-2015 桦树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DB3310/T 82-2021 纳塔栎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