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5120/T 29.2-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2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架构

DB5120/T 29.2-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2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架构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70.1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15:25:44



相关搜索: 感知 规范 架构 共享 部分

内容简介

DB5120/T 29.2-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2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架构 ICS 35.240.01 DB5120
CCS L 70
四 川 省 ( 资 阳 市 ) 地 方 标 准
DB5120/T 29.2—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 2 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架构
2024 - 12 - 12 发布
2024 - 12 - 27 实施
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20/T 29.2—2024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2
5
总体架构.......................................................................................................................................................... 2
6
总体技术要求.................................................................................................................................................. 3
7
系统应用编码规范.......................................................................................................................................... 4
附录 A(资料性) 编码示例-详细编码规则.................................................................................................... 5
附录 B(资料性) 编码示例-行业编码对照.................................................................................................... 8
参考文献.................................................................................................................................................................9
I
DB5120/T 29.2—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资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资阳市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资阳市大数据服务中心、资阳乾
耀信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桄序、刘光乾、李天祥、胡颖梅、李沙、邵柏华、张亚琴、袁嘉、邓森林、
戢昕蕾、曾毅伟、彭国林、卓先德、杨建康、任良华、李强、刘云峰、陈杜宇、夏荣、张润泽、郑雪梅、
刘游双、杨明昕。
II
DB5120/T 29.2—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 2 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架构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物联感知平台架构规范,包含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总体架构、总体技术要求、系统
应用编码规范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资阳市行政区域内政务组织、非政务组织和个人拥有可能接入的物联感知采集端的要
求管理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3474
物联网 参考体系结构
GB/T 33745
物联网 术语
GB/T 34678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
GB/T 36620
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
GB/T 36478.4
物联网 信息交换和共享 第 4 部分:数据接口
GB/T 37024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网关安全技术要求
GB/T 37093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接入通信网的安全要求
GB/T 38624.1
物联网 网关 第 1 部分:面向感知设备接入的网关技术要求
GB/T 38637
物联网 感知控制设备接入
GB/T 38606
物联网标识体系 数据内容标识符
GB/T 38656
特种设备物联网系统数据交换技术规范
GB/T 40688
物联网 生命体征感知设备数据接口
GB/T 40687
物联网 生命体征感知设备通用规范
GB/T 41780
物联网 边缘计算
GB/T 41782
物联网 系统互操作性
GB/T 42196
公安物联网视频图像元数据分析技术要求
GB/T 42197
公安物联网视频图像内容元数据描述规范
GB/T 42409
物联网 电子价签系统 总体要求
GB/T 42760
智慧城市 感知终端应用指南
GB/Z 41294
物联网应用协议 受限应用协议(CoAP)技术要求
DB5120/T 18-2023
公共信息资源标识指南
DB5120/T 19-2023
数据资源体系技术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1
DB5120/T 29.2—2024
以上“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所引用标准界定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联感知平台 IoT platform
为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连接通信能力,向下连接海量物联网设备,支撑物联网设备数据采集上云和
远程控制;向上提供云端API,供业务应用调用,快速实现高效、低成本、易扩展的物联网支撑平台。
3.2
物联感知系统 IoT system
物联感知系统由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边缘网关、物联网网络、物联网云平台、物联网应用等组成,
实现物联网功能的系统。
3.3
物联网设备
IoT device
处于物联网感知控制域,具备与外部系统双向通信能力,用于收集物理世界的信息并能够发送或接
受处理外部命令的装置。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QTT: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 Queue Telemetry Transport)[参考 ISO/IEC PRF 20922]
COAP:受限应用协议(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参考 RFC 7252]
OPC UA:OPC统一架构协议(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 Unified Architecture)[参考 IEC 62541]
Modbus TCP:Modbus传输控制协议(Modbus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参考 GB/T 19582.3-2008]
TSL:物品描述语言(Thing Specification Language)
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参考 ITU IMT-2020]
LWM2M:轻量级M2M(Lightweight Machine-To-Machine)[参考 ETSI TS 118114]
OTA:空中编程(Over-the-air)
TSL:物品描述语言(Thing Specification Language)
5
总体架构
5.1
感知平台的功能定位
物联感知系统在层次划分上采用分层模式,总体分为感知层、网络层、设备接入层、设备管理层、
数据管理层、能力开放层、应用层七层进行规划建设。对下实现城市各业务终端、传感器的数据统一采
集,对上向应用提供标准化数据与服务。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物联感知平台功能模块包括设备接入层、
设备管理层、数据管理层、能力开放层。
2
DB5120/T 29.2—2024
图1
系统总体结构图
6
总体技术要求
总结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要求。
表1
技术要求
序号 模块 功能描述
1 设备 接入 平台提供多网络、多协议支持,其中接入适配通过内置 MQTT(S)、CoAP、 TTP/HTTPS 3 种标准协议,并支持水利、环保、交通等行业协议,包括 SL651、 HJ212、JT808 等,提供泛协议接入 SDK 等方式适配各种通信协议,并提供数据 集成模块支持子系统对平台,平台对平台的方式进行存量系统数据集成。
2 设备 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实现对所有平台的感知设备进行统一的接入管理和协同管理。该系 统除了具备要求的基本设备管理功能外,还支持设备远程升级物模型管理等特色 功能,提升物联平台对接入设备运维的支撑效率。包括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设备 影子、OTA 升级、命令下发、设备告警、批量任务、联动规则、NTP 授时等功能。
3 数据 管理 物联网感知数据具有海量、多源异构、时序性高等特点,数据管理通过分布在各 处的感知设备采集,对设备上传的感知数据进行接入、解析、汇聚、存储、转发, 支持物模型解析、图形化编解码解析、数据存储、统计报表等功能。
4 能力 开放 能力开放提供数据和功能接口的能力开放,为应用快速开发提供数据和功能接口 支撑。数据开放支持 HTTP 推送、KAFKA 推送、AMQP 推送及 API 接口,其中 HTTP 推送对接流程需简单明了,KAFKA 推送需采用 KAFKA 消息中间件,有相 对较强的通用性及更广的适用范围,同时支持多个应用子系统的数据集成需求; 两者相互结合,满足多场景的消息推送需求。功能接口开放为上层应用开发提供 功能性接口,支持丰富的设备操作接口调用。
3
DB5120/T 29.2—2024
7
系统应用编码规范
参考 GB/T 28181 协议定义物联感知平台编码规范,结合 DB5120/T 18 编码规则,由中心编码(8
位)、行业编码(2 位)、类型编码(3 位)、网络标识编码(1 位)、基层分类(2 位)、序号(4 位)
6 个码段共 20 位字符构成,其中类型编码(3 位)为 600-999、纯字母、字母+十进制数字字符,其余
17 位均采用十进制数字字符组成。
编码规则详细说明见附录 A。其中,中心编码指用户或设备所归属的监控中心的编码,按照监控中
心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确定,当不是基层单位时空余位为 0。行政区划代码采用 GB/T 2260 规定的行
政区划代码表示,结合 DB5120/T 18 编码规则实施。行业编码是指用户或设备所归属的行业,行业编码
对照表见附录 B。
4
DB5120/T 29.2—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编码示例-详细编码规则
A.1 示例
举例:资阳市雁江区住建局互联网扬尘检测点位:中心编码(资阳市雁江区641300、基层接入单位
暂定00)、行业编码(环境接入11)、类型编码(扬尘检测感知终端600)、网络标识(Internet网7)、
基层分类(00)、序号(第一台0001),因此编码应为64130000116007000001。
表A.1
详细编码规则
码段 码位 含义 取值说明
中心编码 1、2 省级编号 由监控中心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确定, 符合GB/T 2260-2007的要求。例:资阳市641300,雁江区641300, 安岳县642350,乐至县641500
3、4 市级编号
5、6 区级编号
7、8 基层接入单 位编号 根据行业内定,如公安为派出所或乡镇编号;一般定义 为00
行业编码 9、10 行业编码 行业编码对照表见附录B
类型编码 11、12、 13 600-999 表 示类型为感 知终端设备 600 扬尘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01 液位仪感知终端编码
602 可燃气体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03 电气火灾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04 电气线路综合预警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05 电气线路负荷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06 烟雾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07 紫外明火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08 热成像明火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09 温度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0 报警按钮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1 烟温复合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2 室内水压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3 消防栓水压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4 积水液位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5 水浸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6 电梯层位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7 人体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8 速度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19 钢缆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20 轿厢门开合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21 表具识别感知终端编码
5
DB5120/T 29.2—2024
622 二次供水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续)表A.1
详细编码规则
码段 码位 含义 取值说明
类型编码 11、12、 13 600-999 表 示类型为感 知终端设备 623 水质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24 超声波感知终端编码
625 红外对射感应感知终端编码
626 温湿度感知终端编码
627 甲醛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28 氨气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29 二氧化碳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30 混合气体挥发物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31 硫化氢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32 气味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33 垃圾满溢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34 巡更锚点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35 倾斜监测感知终端编码
636 白蚁监测感知终端编码
637 裂缝监测感知终端编码
638 沉降监测感知终端编码
639 应变监测感知终端编码
640 应力监测感知终端编码
641 振动监测感知终端编码
642 无线调光灯管+微波感应感知终端编码
643 无线调光灯管+红外感应感知终端编码
644 窖井盖监测感知终端编码(开关量检测)
645 窖井盖监测感知终端编码(综合检测)
646 门磁感知终端编码
647 门禁感知终端编码
648 应力检测感知终端编码
649 充电桩(非机动车)感知终端编码
650 土壤含水率监测感知终端编码
651 跌倒感应感知终端编码
652 床垫感应物联感知终端编码
653 一键告警感知终端编码(固定式)
654 可穿戴感知终端编码(老人端)
655 可穿戴感知终端编码(护理人员端)
656 床脚垫感应感知终端编码
657 考勤打卡感知终端编码
658 微动感知终端编码
6
DB5120/T 29.2—2024
659 二便感知物联感知终端编码
660 睡眠监测枕感知终端编码
(续)表A.1
详细编码规则
码段 码位 含义 取值说明
类型编码 11、12、 13 600-999 表 示类型为感 知终端设备 661 床带感应感知终端编码
662 血压计感知终端编码
663-999 感知终端扩展类型
XXX为扩展 类型 XXX(纯 字母、字 母+十进 制数字字 符组成) 扩展类型
网络标识 14 网络标识编 码 0、1、2、3、4、5为物联网专网,6为政务网,7为Internet 网,8为社会资源接入网,9预留
基层分类 15-16 基层分类号 按行业自定义要求进行区分,学校、停车场、车站编号 等。
序号 17~20 设备、用户序 号
7
DB5120/T 29.2—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编码示例-行业编码对照表
B.1 编码示例-行业编码对照表如表B.1所示。
表B.1
行业编码对照表
接入 类型码 名称 建设主体 备注
00 城市管理接入 政府机关
01 环卫环保接入
02 商检海关接入
03 教育部门接入
04 应急接入
05 水利接入
06 自然资源接入
07 铁塔接入
08 交通接入
09 气象接入
10 街面治安接入
11 环境接入
12~39 预留1
40 农林牧渔业接入 企业/事业单位
41 采矿企业接入
42 制造企业接入
43 冶金企业接入
44 电力企业接入
45 燃气企业接入
46 建筑企业接入
47 物流企业接入
48 邮政企业接入
49 信息企业接入
50 住宿和餐饮业接入
51 金融企业接入
52 房地产业接入
53 商务服务业接入
54 水利企业接入
55 娱乐企业接入
56~79 预留2
80~89 居民自建 预留3
8
DB5120/T 29.2—2024
90~99 其他主体 预留4
9
DB5120/T 29.2—2024
参 考 文 献
[1] 《资阳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资府办发〔2022〕25 号)
[2] YD/T 2146-2010
基于承载网感知的 P2P 流量优化技术总体技术要求
[3] YD/T 4565-2023
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技术要求
[4] YD/T 4969-2024
基于信任根的物联网设备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5] YD/T 4970-2024
基于 SIM 卡的物联网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6] YD/T 4915-2024
物联网物模型总体技术要求
[7] YD/T 4914-2024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物联网边缘计算网关技术要求
[8] YD/T 3749.2-2024
物联网信息系统安全运维通用要求 第 2 部分:管理平台
[9] YD/T 4685-2024
物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接口规范
[10] YD/T 4684-2024
物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10
上一章:DB5120/T 29.3-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3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接入管理 下一章:DB5120/T 29.1-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1部分:感知信息共享应用框架

相关文章

DB5120/T 29.4-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4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数据共享 DB5120/T 29.5-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5部分:物联感知平台安全保障 DB5120/T 29.3-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3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接入管理 DB5120/T 29.1-2024 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 第1部分:感知信息共享应用框架 T/GDIOT 005-2024 城域窄带物联感知平台数据共享标准 DB3502/T 120-2024 智慧安防小区 前端安防物联感知设备及服务平台安全规范 T/GDIOT 006-2024 城域窄带物联感知平台数据汇聚接入标准 T/GDIOT 004-2024 城域窄带物联感知平台数据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