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080.01
CCS B10 3201
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3201/T 1225-2024
丘陵地区中低产田有机质快速提升与肥
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rapid improveme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construction of fertile cultivation layer in medium and low yield fields in hilly areas
2024-11-28 发布
2024-12-01 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1/T 1225-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建设周期与目标 ...................................................................... 2
4.1 建设期限 ........................................................................ 2
4.2 技术指标 ........................................................................ 2
4.3 产能目标 ........................................................................ 2
5 作业流程 ............................................................................ 2
5.1 夏季作业流程 .................................................................... 2
5.2 秋季作业流程 .................................................................... 3
6 检测与评估 .......................................................................... 4
6.1 检测周期 ........................................................................ 4
6.2 耕作层厚度 ...................................................................... 4
6.3 土壤容重 ........................................................................ 4
6.4 土壤 pH ..........................................................................4
6.5 土壤有机质 ...................................................................... 4
6.6 土壤有效磷 ...................................................................... 4
6.7 土壤速效钾 ...................................................................... 5
Ⅰ
DB3201/T 122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艳、徐丽萍、罗佳、汪吉东、王天一、程月琴、马建宏、刘胜环、蔡少杰、
戚厚芸。
Ⅱ
DB3201/T 1225-2024
丘陵地区中低产田有机质快速提升与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丘陵地区中低产田有机质快速提升与肥沃耕层构建的周期与目标、作业流程、检测与
评估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稻麦轮作为主的丘陵区中低产田土壤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25246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
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499 旋耕机 作业质量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742 铧式犁作业质量
NY/T 889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7 土壤检测 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DB32/T 2140 稻麦秸秆切碎抛撒还田机作业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犁耕深翻 deep ploughing
利用铧式犁、圆盘犁等农业机械,对地表土壤进行适当深度的耕翻(深度≥20 cm),并将农作物
秸秆等残体进行深埋,实现疏松和增厚耕作层。
3.2
耕作层 arable layer
由长期耕作形成的土壤表层。
注:常受农事活动干扰和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水分物理性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较大。
1
DB3201/T 1225-2024
4
建设周期与目标
4.1
建设期限
肥沃耕层建设期为3 年~5 年。
4.2
技术指标
丘陵地区中低产田肥沃耕层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
表 1
丘陵地区肥沃耕层技术指标
指标 数值
耕作层厚度(cm) ≥20
土壤容重(g/ml) 1.0~1.3
pH值 6.0~7.8
土壤有机质(g/kg) ≥20
土壤有效磷(mg/kg) ≥18
土壤速效钾(mg/kg) ≥100
4.3
产能目标
丘陵地区中低产田粮食亩产能目标为:水稻≥600 kg、小麦≥400 kg;高产目标为:水稻700 kg、
小麦500 kg。
5 作业流程
5.1 夏季作业流程
5.1.1 适期收获小麦
在小麦蜡熟末期,采用联合收割机,同步切碎麦秸秆,秸秆应符合表2要求。秸秆还田作业后,土
壤对秸秆的覆盖率要≥ 90%。秸秆还田质量符合 DB32/T 2140 要求。秸秆离田地块,留茬秸秆应符合
上述要求。
表 2
耕翻作业的秸秆要求
作业内容 作业要求
切碎长度(mm) ≤100
留茬高度(mm) ≤100
抛撒不均匀率(%) ≤20
漏切率(%) ≤1.5
5.1.2
增施有机肥
按照土壤地力基础增施腐熟有机肥每亩200 kg~500 kg(含水量不符的需按照标准商品有机肥
2
DB3201/T 1225-2024
进行折算)。应选用有机质含量≥ 30%的腐熟有机肥或培肥基质;若原料为畜禽粪便的有机肥料应符合G
B/T 25246、GB/T 36195要求;若为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T 525 要求。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尤其是动物
源有机肥的农田,需定期检测土壤中含盐量和重金属含量。除检测应用的有机肥质量外,应每2年检测1
次土壤的盐分和重金属含量状况,防止土壤盐渍化和重金属超标风险,若土壤盐分含量超过0.1 %或重
金属含量超过GB 156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则下茬作物需筛选可施用的有机肥品种。腐熟有机肥施用时应
避开雨天,施入农田后应在24 h内耕翻入土或覆盖,不应裸露于地表。
5.1.3
机械旋耕
在适宜土壤墒情条件下,即土壤相对含水量70 %~80 %时,使用6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置相应幅宽的
旋耕机进行旱耕深旋作业,旋耕作业深度为12 cm~15 cm,旋耕作业质量应符合NT/T 499。在旋耕作业
同时进行秸秆还田,旋耕作业前应将田间秸秆粉碎,并符合表2要求。
5.1.4
浅水泡田
上浅水泡田,水深3 cm~5 cm为宜,泡田时间3天左右;然后耙地整地,耙地时间掌握在灌水后田
中土垡完全吸足水分后进行,以确保泥糊无核;耙地力争田平如镜,面无杂草,高低误差不超过3 cm。
5.1.5
肥料运筹
肥料运筹根据肥料类型选择下列方式:
——应用常规肥料或配方肥。大田亩用肥量为氮(N)13 kg~16 kg,磷(P2O5)3.9 kg~4.5 kg,
钾肥(K2O)7.8 kg~9 kg。基蘖肥:穗肥比为6:4,基肥:分蘖肥比为6:4。其中,基肥在
旋耕时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分蘖肥移栽后5 天~7 天施用尿素、穗肥主茎叶龄剩余3 叶~4
叶时施用氮钾复合肥。
——应用缓控释肥。采取机插秧同步侧深应用缓控释肥施肥技术,进行一次性机施,大田亩施用4
0 kg~50 kg缓控释肥(氮含量≥30 %)。
5.1.6
机插秧
进行机插秧,移栽密度30 cm×(15~16)cm,平均每穴2株。
5.1.7
田间管理
按照正常高产栽培方式进行科学田间管理。
5.2
秋季作业流程
5.2.1
适期收获水稻
在水稻完熟期,采用联合收割机,同步切碎稻秸秆,符合表2要求。秸秆还田作业后,土壤对秸秆
的覆盖率要≥90 %。秸秆还田质量符合 DB32/T 2140 要求。秸秆离田地块,留茬秸秆应符合上述要求。
5.2.2
增施有机肥
按照土壤地力基础增施腐熟有机肥每亩800 kg~1000 kg(含水量不符的需按照标准商品有机肥进
行折算)。其他要求同5.1.2。
5.2.3
深耕晒垡
在适宜土壤墒情条件下,即土壤相对含水量70 %~80 %时,使用120 马力以上四轮驱动拖拉机配置
铧式犁(犁铧数≥4)进行犁耕深翻作业,犁耕深翻作业深度要求20 cm~35 cm,犁耕深翻作业
3
DB3201/T 1225-2024
质量应符合NT/T 742。在犁耕深翻作业同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前应将田间秸秆粉碎,并符合表2要求。
犁耕深翻后进行晒垡3 天左右。
5.2.4
精细整地
在适宜土壤墒情条件下,即土壤相对含水量70 %~80 %时,使用65 马力以上拖拉机配置相应幅宽
的耙或旋耕机进行精细整地作业,保证地面平整,高低误差不超过3 cm。
5.2.5
机械播种
机条播或带状播种,确保匀播,播种深度2 cm~3 cm。
5.2.6
肥料运筹
肥料运筹根据肥料类型选择下列方式:
——应用常规肥料或配方肥。大田亩用肥量为氮(N)14 kg~18 kg,磷(P2O5)5 kg~6 kg,钾肥
(K2O)5 kg~7 kg。一基三追,基肥亩施25 kg配方肥(18-12-10)及10 kg尿素;4叶~5 叶
期亩施壮蘖肥5 kg~7.5 kg尿素;倒3 叶期亩施拔节肥15 kg复合肥(15-15-15)及7.5 kg~1
0 kg尿素;剑叶肥亩施5 kg~7.5 kg尿素。
——应用缓控释肥施肥。一基一追,基肥亩施40 kg缓控释肥(氮含量≥30 %);倒3 叶期亩施拔节
肥10 kg尿素。
5.2.7
田间管理
按照正常高产栽培方式进行科学田间管理。
6
检测与评估
6.1
检测周期
肥沃耕层建设过程中应每年对土壤进行采集与检测,并评估建设情况。
6.2
耕作层厚度
在同一地块采用梅花形方式选择5个点位,每个点位间隔15 m,挖掘长40 cm、宽40 cm、深度≥35
cm的坑,通过观察判断耕作层底部位置并利用直尺测定耕作层厚度,取平均值作为该地块耕作层厚度。
6.3
土壤容重
按照NY/T 1121.4的规定执行。
6.4
土壤pH
按照NY/T 1121.2的规定执行。
6.5
土壤有机质
按照NY/T 1121.6的规定执行。
6.6
土壤有效磷
按照NY/T 1121.7的规定执行。
4
DB3201/T 1225-2024
6.7
土壤速效钾
按照NY/T 889 的规定执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