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
CCS B 20 64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64/T 2041—2024
玉米籽粒霉菌毒素预防和减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mycotoxin in corn kernel
2024 - 10 - 12 发布
2025 - 01 - 12 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 64/T 204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农
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彩虹、王永宏、张维军、葛谦、赵如浪、刘永军、张文杰、张艳、何进尚、
赵子丹、开建荣、王彩艳、赵健、王晓静、刘霞、闫玥、张静、党根友、陈翔、王晓菁、王芳。
I
DB 64/T 2041—2024
玉米籽粒霉菌毒素预防和减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籽粒霉菌毒素预防和减控的防控重点、田间生产、收获和干燥、储存、运输、检
验和记录环节的技术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玉米赤霉烯酮、黄曲
霉毒素、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霉菌毒素限量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 族和 G 族的测定
GB 5009.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 A 的测定
GB 5009.1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
GB 5009.1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 T-2 毒素的测定
GB 5009.20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GB 5009.2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
GB 225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原粮储运卫生规范
GB/T 21962 玉米收获机械
GB/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DB64 /T 1882 玉米低水分籽粒直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控重点
玉米籽粒霉菌毒素的防控应该覆盖生产、储存和流通的全过程。
防控的重点有田间生产、收获干燥、储存、运输、检验和记录等环节。
5 田间生产
地块准备
应深翻 30 cm 以上。选择对霉菌毒素敏感性弱的作物(如豆科类)进行轮作。
1
DB 64/T 2041—2024
品种选择
优先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抗霉菌毒素强的玉米品种。
种子处理
5.3.1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要求,选用大小均匀一致、饱满、无损伤、无霉变的玉米种子,
播前 15 d 晒种 2 d ~ 3 d。
5.3.2 播种前,用药剂拌种,每 20 kg 种子用 25% 多菌灵 100 g 加水 8 kg 浸种,可防治玉米穗
腐病发生带来的毒素污染。
播种
根据品种特征、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生产水平,确定具体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适宜播种期为 4
月 15 日 ~ 25 日,密度不宜超过 6000 株/ 667m
2。
灌溉
成熟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在 65%左右,避免过量灌溉可能造成的产毒霉菌侵染和扩散。
6 收获和干燥
宜在玉米完全成熟,果穗苞叶变白、籽粒出现光泽、变硬、乳线消失时收获。具备干燥设备的情
况下,可提前收获,以降低玉米成熟期毒素产生的风险。
收获时,玉米穗、籽粒不得与土壤接触,避免受到霉菌侵染。
对受病虫侵害,倒伏甚至死亡的作物植株宜单独采收或予以剔除。
玉米籽粒直收,籽粒水分含量应符合 DB 64 /T 188 中 8.2 的规定,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对干燥后的玉米进行分选和清除,可使用密度分离器或风力锤等设备去除不完整籽粒,避免霉菌
毒素侵染破损籽粒。
7 储存
储存前确保玉米籽粒水分降至安全水分 14% 及以下。
应仓房储存,仓房应符合 GB/T 29890 规定。如露天储存,场地必须避免雨雪、地下水、风沙等
影响以及啮齿类动物、鸟类和昆虫的侵扰。
定期监控玉米的温湿度是否保持在合理、均匀的水平,温湿度和霉变粒监控按照 GB 22508 附录
A、附录 B 执行。 避免局部出现发热,必要时,可将玉米从一个仓房转入另一个仓房。
发现玉米粒霉变时,应将受污染玉米隔离,收集样本并按照 GB 5009.22、 GB 5009.96、GB
5009.111、GB 5009.118 、GB 5009.209 、GB 5009.240 方法进行霉菌毒素检测。确认霉菌毒素污染
后,应去除受污染的玉米,避免交叉污染,并对剩余的玉米进行通风,将温度和水分含量降至安全水平。
建立储存管理制度,如建立综合霉变、虫害防治计划,使用适当的杀霉菌剂、防霉剂或其他替代
方法,并严格控制使用剂量,遵循使用要求。
库区环境和储存设施、设备应满足 GB 22508 的有关要求。
8 运输
2
DB 64/T 2041—2024
运输的容器、车辆及船只应保持干燥,避免玉米受到霉菌、昆虫、尘土等的污染。必要时,运输
容器使用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采取适当措施对运输的玉米籽粒进行防护,如使用密封容器、防水帆布等,尽可能减少温湿度波
动。
9 检验
制定合理的霉菌毒素检验计划,包括批次界定、采样原则、检测方法和检验判定规则等。玉米霉
菌毒素限量按照 GB 2761 执行。
采样时应避免在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恶劣天气)下进行;采样工具应清洁、保养良好。
10 记录
对采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有温度、湿度要求的环节做好监控记录。
定期做好监控数据、问题处理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以便分析霉菌毒素产生的原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