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5309/T 76-2024 鲜食糯玉米品种 临黑糯1号的栽培技术规程

DB5309/T 76-2024 鲜食糯玉米品种 临黑糯1号的栽培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28.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7 10:45:17



相关搜索: 规程 品种 栽培技术 糯玉米 鲜食

内容简介

DB5309/T 76-2024 鲜食糯玉米品种 临黑糯1号的栽培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沧 市 地 方 5309
CCS B21
临 标 准
DB5309/T 76-2024
鲜食糯玉米品种
临黑糯 1 号的栽培技术规程
2024-11-25 发布 2024-12-25 实施
临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09/T 76-2024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地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临沧市种子管理站提出。
本文件由临沧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临沧市种子管理站、四川农业大学、凤庆县种子管理和植保植检站、临沧市检验
检测认证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梅玉芹、李继章、林海建、杨国明、杨永华、岩张、姚才奎、施新民、彭海山、
李增军、王佳、田德强、李爱玲、董斌。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次为首次发布。
I
DB5309/T 76-2024
鲜食糯玉米品种临黑糯 1 号的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糯玉米品种临黑糯 1 号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施肥、田间
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鲜食糯玉米品种临黑糯 1 号在临沧市海拔 500 m~1 800 m 区域内的种植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3 专用籽粒玉米和鲜食玉米
NY/T 525 有机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鲜食糯玉米
适宜采收期的鲜糯玉米穗,同一果穗上单纯存在糯籽粒,干基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5.00%。
[来源:NY/T 523-2020,3.9]
3.2
临黑糯 1 号
以自育系“SWD6011”为母本、“SWD6037”为父本选育的糯玉米单交种。审定编号:滇审玉米 2023204
号。
1
DB5309/T 76-2024
4
产地环境
4.1
产地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中的规定。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3095 中二级要求。水质量应符
合 GB 5084 中旱地作物的规定。
4.2
隔离条件
4.2.1
空间隔离
与其他生育期相近的玉米品种同期播种时,空间隔离距离不小于 300 m。
4.2.2
时间隔离
与其他类型的玉米品种相邻种植时,应根据相邻品种的抽穗扬花期确定播种间隔时间,一般应在
30 d 以上。
5
播前准备
5.1
选地
选择临沧市海拔 500 m~1 800 m 范围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及以上、排灌方便的地块。
5.2
整地
播前清除杂草农膜,对地块深耕(20 cm~25cm)细耙,达到地面平整、土垡细碎。
5.3
起垄覆膜
整地后,可采用人工起垄覆膜或机械起垄覆盖,以 120 cm~140 cm 起垄,垄面宽 90 cm~110 cm,
沟宽 30 cm。地膜选择应符合 GB 13735 的规定。
6
播种
6.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
6.2
播种期
海拔 500 m~1 000 m 区域,10 月上旬至 12 月上旬播种;海拔 1 000 m~1 800 m 区域,4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播种。
6.3
播种量及密度
每 667 ㎡播种量 1.5 kg~2.0 kg。每 667 ㎡种植 3 800 株~4 000 株。
6.4
种植方式
6.4.1
大田直播
2
DB5309/T 76-2024
采用等行距单垄双行覆膜种植。每 667 ㎡种植 3 800 株~4 000 株。行距 60 cm,株距 28 cm~29 cm;
行距 70 cm,株距 24 cm~25 cm。
6.4.2
育苗移栽
以塑料拱棚或大棚保护育苗,育苗基质采用市场上销售的成品专用基质,用穴盘育苗,3 叶一心期
分级进行定向带土大田覆膜移栽,栽后用细土将破口封严,浇足“定根水”。
7 施肥
7.1 施肥原则
结合玉米需肥规律,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做到施足基肥,
轻施苗肥,重施攻穗肥。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商品有机肥应符合 NY/T 525 的规定,复
合肥料应符合 GB/T 15063 的规定。
7.2
施肥量及方法
7.2.1
基肥
结合整地,每 667 ㎡施用腐熟农家肥 1 000 kg~1 5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50 kg~100 kg、复合肥
(N:P:K=15-15-15)20 kg~30 kg、硫酸锌 1 kg~2 kg,在耙地前均匀撒施。
7.2.2
追肥
在 5 叶~6 叶时每 667 ㎡用尿素 10 kg~15 kg 兑水 250 kg 浇施提苗肥;在大喇叭口期每 667 ㎡用
尿素 10 kg~15 kg 、硫酸钾 5 kg~10 kg 兑水 250 kg 浇施穗肥。
8 田间管理
8.1 间苗定苗
3 叶~5 叶期做好间苗定苗,按种植密度每塘留 1 苗,做到苗齐、苗壮、苗匀。
8.2
人工除草
拔节期前后采用人工对未能覆膜裸露的地表杂草进行处理。
8.3
水分管理
播种后及时浇灌出苗水。出苗或移栽后应根据苗情及土壤墒情适时排灌。
9 病虫害综合防治
9.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辅助,化学
防治为补充。坚持“病要防早、虫要治小”的原则。有效控制病虫害,确保临黑糯 1 号的产量和质量安全。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 GB/T 8321.10 的规定。
9.2
防治方法
3
DB5309/T 76-2024
9.2.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及杂草,减少病原菌、虫源数量;适时早播,错开病虫害高发期;合
理密植,加强中耕管理。
9.2.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有条件的积极开展人工释放天敌昆虫。优先选用生物农药。
9.2.3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性,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安装杀虫灯。
9.2.4
化学防治
病虫害暴发、突发,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
说明书规范用药,收获前 20 d 禁止施用农药。具体防治药剂及方法见附录 A 表 A.1。
10 采收
10.1 果穗采收
授粉后 25 d~30 d,当中部籽粒有少许浆液且发稠时为最佳时期。采收的果穗应符合 NY/T 523 中
鲜食糯玉米的规定。采收后果穗应当天销售或运至加工企业,以确保产品质量。
10.2
清理地块
果穗采收后,及时收割秸秆,可作青贮饲料。及时清除地膜,保持农田清洁。
4
附 A A A DB5309/T 76-2024

(资料性)
鲜食糯玉米品种临黑糯 1 号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及方法
A.1
鲜食糯玉米品种临黑糯 1 号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及方法详见附录A.1。
表 A.1
鲜食糯玉米品种临黑糯 1 号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及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防治药剂 防治方法
地下害虫 播种前 辛硫磷 整地前与基肥混匀撒施
玉米螟、草地贪夜 蛾、蚜虫 苗期至喇叭口期 甲维·茚虫威悬浮剂、虱螨脲悬浮剂、甲 维.虫螨腈悬浮剂、溴氰菊酯 幼虫期喷雾防治
茎腐病 抽穗期至成熟期 噻唑锌、噻菌铜 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锈病 苗期至大喇叭口期 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 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纹枯病、大斑病 小喇叭口期至成熟期 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 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
5
上一章:DB5309/T 77-2024 鲜食甜玉米品种 临玉甜2号的栽培技术规程 下一章:DB5204/T 13-2024 地理标志产品 紫云春茶加工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5309/T 77-2024 鲜食甜玉米品种 临玉甜2号的栽培技术规程 DB5309/T 78-2024 青贮玉米品种 临青1号的栽培技术规程 DB32/T 2000-2012 鲜食糯玉米海 鲜玉1号品种 DB32/T 2500-2013 鲜食糯玉米“海鲜玉1 号”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1574-2011 无公害鲜食玉米“安农甜糯1号”栽培技术规程 DB5303/T 17.1-2017 鲜食豌豆云豌18号技术规程 第1部分:品种描述 DB32/T 2294-2013 鲜食玉米 ‘苏玉糯18’品种 DB32/T 2940-2016 鲜食玉米品种 苏玉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