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05 	5115 	
四 川 省 ( 宜 宾 市 ) 地 方 标 准 
DB5115/T 142—2024 
花生-秋马铃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rota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sorghum and potato 
cultivating in autumn 
2024 - 10 - 12 发布 
2024 - 11 - 13 实施 
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15/T 142-202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种子要求 .......................................................................... 2 
6 轮作栽培 .......................................................................... 2 
7 建立生产档案 ...................................................................... 5 
附录 A(资料性) 花生主要病害防治 .................................................... 6 
附录 B(资料性)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及追肥 .......................................... 7 
附录 C(资料性) 生产档案记录 ........................................................ 8 
I 
DB5115/T 14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宜宾市粮油产业发展中心、四川银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自
贡市俊俊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廖霏霏、张德银、熊湖、杜勇利、郭威、彭志芸、刘小波、宫勋、闻勇、熊义
琴、万登琼、蒋祝云、刘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5115/T 142-2024 
花生-秋马铃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秋马铃薯与花生轮作中产地环境、种子要求、轮作栽培和建立生产档案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秋马铃薯与花生轮作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 第2部分:油料类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1224 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 
NY/T 2393 花生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15/T 105 高粱-马铃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 18133、DB5115/T 1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轮作 crop rotation 
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来源:DB5115/T 105-2023,3.1] 
3.2 
秋马铃薯 potato cultivating in Autumn 
秋季播种,年底或翌年收获的马铃薯。 
4 产地环境 
1 
DB5115/T 142-2024 
宜选择交通方便、能排能灌、宜机作业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
土区域,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 
5 种子要求 
5.1 花生 
宜选择通过审定或登记的的早、中熟高产、抗病、抗逆品种,质量应符合GB 4407.2的规定。 
5.2 马铃薯 
宜选择已通过国家审定或登记的早、中熟高产、抗病品种,宜选用符合GB 18133的原种、一级种或
二级种作种薯。 
6 轮作栽培 
6.1 花生栽培 
6.1.1 播期 
应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 ℃及以上时进行。 
6.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5 d~10 d带壳晒种后剥壳,播种前1 d~3 d用花生专用拌种剂拌种备用,也可随拌随用。
专用拌种剂应符合GB 20287的规定。 
6.1.3 整地施肥 
播种前10 d~20 d进行土地整理,清除杂物,每667 m 
2撒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 kg、
钙镁磷肥20 kg及5%辛硫磷粉剂1 kg做基肥,随后全田深耕25 cm以上,精细整地、平地备用。肥料和农
药使用应符合GB/T 15063和GB/T 8321.10的规定。 
6.1.4 开厢 
宜用开沟机开厢,按图1 a)开厢宽度70 cm~80 cm,深度20 cm,厢沟宽25 cm~30 cm。 
6.1.5 覆膜 
覆地膜并压实四周,地膜规格宜为宽100 cm、厚0.001 cm。 
6.1.6 播种 
宜采用打孔器打孔播种。按图1要求在厢面播种2行,行距35 cm~40 cm,窝距14 cm~16 cm,每667 
m 
2播12 000窝,每窝1粒。每667 m 
2用种量18 kg~20 kg。播完后应盖土,将播种孔及周围地膜全部覆盖。 
2 
DB5115/T 142-2024 
a)纵切面图                                        b)横切面图 	图1 开厢播种示意图 	
6.1.7 田间管理 
6.1.7.1 查苗补苗 
花生出苗后及时检查,发现缺苗、缺窝应补种。 
6.1.7.2 除草 
应根据田间杂草情况人工去除。 
6.1.7.3 水分管理 
遇涝害时,应及时理沟排水,遇干旱时,应及时浇灌,忌大水漫灌;出苗期不宜浇灌,幼苗期和块
茎形成期应保持土壤湿度65%~75%,块茎彭大期应保持土壤湿度70%~80%。 
6.1.7.4 控旺 
在开花后25 d~35 d,根据品种生长特性,若出现徒长现象,可每667 m 
2用15%多效唑30 g~40 g
喷洒叶片。 
6.1.7.5 追肥 
在荚果膨大期,可根据长势,用磷酸二氢钾或微量元素肥料喷施叶面。 
6.1.7.6 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和白娟病等,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蚜
虫、夜蛾等,防治方法按照NY/T 2393的规定执行。 
6.1.8 采收时间 
在7至8月期间,当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或掉落,地下荚果70%果壳坚硬、剥开后籽仁呈现本身的颜色
即可收获。 
3 
DB5115/T 142-2024 
6.2 秋马铃薯栽培 
6.2.1 播期 
应在9月至10月上旬选择日最高温度低于28 ℃时进行。 
6.2.2 种薯处理 
6.2.2.1 催芽 
未打破休眠种薯应先分散在室内阴凉、通风处,待种薯返青后用(0.25~0.5) mg/L赤霉素浸种1 
min~3 min。将处理后的种薯继续分散在室内阴凉、通风处,待种薯萌芽后进行切块。 
6.2.2.2 切块 
切块要求和方法应按照DB5115/T 105中8.1.2执行。 
6.2.2.3 拌种 
宜用马铃薯专用拌种活性菌剂拌种,随切随拌。专用拌种活性菌剂应符合GB 20287的规定。 
6.2.3 整地施肥 
播种前5 d~10 d应进行土地整理,清除杂物。按每667 m 
2撒施商用有机肥100 kg~125 kg、高钾
复合肥50 kg~100 kg;其中高钾复合肥N-P2O5-K2O含量宜为(10~15)-(7~10)-(20~25))。随
后全田深耕30 cm以上,精细整地、平地备用。肥料和农药使用应分别符合GB/T 15063和GB/T 8321.10
的规定。 
6.2.4 开沟 
宜按照图2 a)以垄距100 cm~110 cm开播种沟,沟深5 cm~7 cm,沟宽25 cm~30 cm。随撒辛硫磷
1.5 kg/667 m 
2于播种沟。 
6.2.5 播种方法 
按图2 b)要求采用单垄双行模式,薯块置于播种沟两边,错窝排列,株距22 cm~24 cm,密度5 500
窝/667 m 
2。 
6.2.6 覆土喷药 
将开播种沟掏出的土壤覆回播种沟,盖住薯块,并抚平土面。随后采用乙草胺对垄面和垄沟进行封
闭型除草。 
6.2.7 盖膜覆土 
用宽70 cm~80 cm、厚0.001 cm~0.0013 cm黑膜盖住垄面,压实四周。取黑膜两侧土壤覆盖黑膜,
并抚平垄面,两侧形成垄沟。膜上覆土厚2 cm~3 cm,垄沟宽25 cm~30 cm。
4 
DB5115/T 142-2024 
a)纵切面图                                        b)横切面图 	图2 开沟播种示意图 	
6.2.8 田间管理 
6.2.8.1 查苗补苗 
播种后10 d~20 d开始出苗,若遇大面积缺苗,可另选已打破休眠的种薯补播。 
6.2.8.2 除草 
可人工去除,也可喷施马铃薯专用除草剂。 
6.2.8.3 水分管理 
种薯出苗前遇涝害时,应及时理沟排水;薯块膨大期遇干旱时,应及时沟灌润浇或滴灌。在块茎形
成至块茎增长阶段土壤湿度保持在80%~85%,收获前保持在65%~75%为宜。 
6.2.8.4 追肥 
采用叶面肥进行追肥。当幼苗10 cm~15 cm时喷施微量元素肥,隔7 d~10 d喷1次,根据长势连续
喷1至2次;封垄后喷施98%磷酸二氢钾350倍液,隔7 d~10 d喷1次,连续喷2至3次。 
6.2.8.5 病虫害防治 
宜按附录B要求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黑胫病和疮痂病等病害,以及蚜虫、地老虎、蛴螬
和蝼蛄等虫害。 
6.3 采收时间 
12月下旬至翌年1月期间,在植株基部以上三分之二叶片变黄时,选择无雨天收获。 
7 建立生产档案 
生产档案记录表参见附录C。 
5 
DB5115/T 142-2024 
A 
附 录 A 
(资料性) 
花生主要病害防治 
A.1 花生主要病害防治 
花生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A.1 花生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褐斑病 	在发病初期或病叶率达 5%~10%时,宜用 70%代森锰锌 300 至 400 倍液、50%多菌灵 800 至 1 500	倍液、50%甲基硫菌灵 1 000 至 1 300 倍液喷施。每间隔 10 d~15 d 后应继续喷药,连续 2 至	3 次 	
黑斑病 	发病初期或病叶率达到 10%~15%时,应用 50%多菌灵 800 至 1 500 倍液,75%百菌清 500 至	800 倍液,70%代森锰锌 300 至 400 倍液喷施。视病情发展,相隔 10 d~15 d 喷一次,连续 2	至 3 次 	
白绢病 	药土盖种:用 70%五氯硝基苯和 60%福美双等量混合。每 667 m 	2用混合药粉 1 kg 加细泥土	15 kg 混合配成毒土,覆盖病穴,每穴用药土 50 g~100 g 	茎部喷施:40%菌核净 500 倍液、40%克菌灵 500 倍液 	
6 
DB5115/T 142-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及追肥 
B.1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B.1 
表 B.1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 	防治措施 	
 晚疫病、	早疫病 	以预防为主,苗高 15 cm 时开始预防,可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 至 600 倍液、(6.25%氟吡菌胺	+62.5%霜霉威盐酸盐)1 000 至 1 500 倍液、(8%霜脲氰+64%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至 1 000 倍液、50%	唏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1 500 至 2 000 倍液,每隔 7 d~10 d 喷施 1 次,药剂交替使用;在出现中心病株时,	及时将病株整株带离田块销毁,并用治疗性药剂进行喷施,可用(6.25%噁唑菌酮+62.5%代森锰锌+10%氟噻唑	吡乙酮)1 500 至 3 000 倍液、46%氢氧化铜 1 500 倍液+(22.5%噁唑菌酮+30%霜脲氰)1 000 至 2 000 倍液,	每隔 7 d 喷施 1 次,药剂交替使用,连 9 续 2 至 3 次。治疗性药剂也可预防用,施用量可减半 	
青枯病 	可用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或 25%络氨铜水剂 500 倍液或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	液,每隔 7 d~10 d 灌根 1 次,连续 2 至 4 次 	
黑胫病 	可用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2 500 倍液或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 	
疮痂病 	可用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每隔 7 d~10 d 喷施 1 次,	连续 2 至 4 次 	
蚜虫 	可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 至 4 000 倍液或 2.5%的联苯菊酯乳油 1 000 至 1 500 倍液,每隔 7 d~	10 d 喷施 1 次,连续 2 至 3 次 	
 地老虎、	蛴螬、蝼	蛄 	可用 5%辛硫磷颗粒剂(1~3) kg/667 m 	2撒施 	
B.2 药肥配施及打药时期 
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和追肥药剂配施及打药时期参见表B.2 
表 B.2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病害防治和追肥参考表 
序号 	时期 	管理措施 	
第 1 次 	苗期 	代森锰锌+微量元素肥 	
第 2 次 	苗期 	霜脲氰+代森锰锌+微量元素肥 	
第 3 次 	花期 	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磷酸二氢钾 	
第 4 次 	花期 	代森锰锌+磷酸二氢钾 	
第 5 次 	块茎膨大期 	唏酰吗啉+磷酸二氢钾 	
第 6 次 	块茎膨大期 	霜脲氰+代森锰锌+磷酸二氢钾 	
7 
DB5115/T 142-2024 
附 录 C 
(资料性) 
生产档案记录 
C.1 生产档案记录表 
花生和秋马铃薯生产档案记录表见表C.1 
表 C.1  生产档案记录表 
基本 	信息 	生产地址 		负责人 		联系电话 		
种植品种 		种植密度 		种植面积 		
667 m2 	
播种日期 		收获日期 		单产(鲜重) 		
kg /667 m2 	
生产 	信息 	底肥 		浇水日期 		
追肥 	日 期 	肥料 	名称 	667 m2	用量 	方 式 	病虫草	害防治 	日 期 	农药 	名称 	剂 型 	防治 	对象 	方式 	
									
									
									
									
田间管理 	日 期 	内 容 	日 期 	内 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