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R/T 0309.3-2024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评级规范 第3部分:硬币评分方法

JR/T 0309.3-2024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评级规范 第3部分:硬币评分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36.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09:41:39



相关搜索:

内容简介

JR/T 0309.3-2024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评级规范 第3部分:硬币评分方法 ICS 03.060
CCS A 11
JR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金 融 行 业 标 准
JR/T 0309.3—2024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评级规范
第 3 部分:硬币评分方法
RMB banknote and coin grading specification—
Part 3:Coin scoring method
2024-12-11 发布
2024-12-11 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 发 布
JR/T 0309.3—2024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分准备 ........................................................................... 2
5
关键评分指标 ....................................................................... 2
I
JR/T 0309.3—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制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80/SC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钱币学会、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
海印钞有限公司、上海造币有限公司、沈阳造币有限公司、中钞国鼎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问田、马鹏、王艺娟、罗鹏、李妍、唐中渝、杨君、史力、周颖、金劼、谢
欣锐、张吉刚、龙淑杰、周艺兵、马平川、田红梅、李雪松、李宽、陈国金、刘贵辉、姚治菊、彭建、
任启兴、王江涛。
II
JR/T 0309.3—2024
引 言
本文件旨在建立我国客观、专业、科学、权威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评级标准,根据该评级标准,
对国内钱币市场中交易的人民币纸币(停止流通的人民币纸钞、纪念钞、连体钞)和硬币(停止流通
的人民币硬币、普通纪念币,不含贵金属纪念币)的完好程度、外观品相进行客观评分和科学评级。
本文件由3个部分组成。
a)第 1 部分:总体要求。目的在于明确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评级应共同遵循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
求,规定了人民币纸币和硬币鉴别、评级环境、综合评分计算方法、评定级别、评级结果展示
(封装标识)、不予评级条件、评级复议、封装与储存的相关要求。
b)第 2 部分:纸币评分方法。目的在于在第 1 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人民币纸币在评分时
的鉴别办法、评价工具和单个评价评级人员的评分方法。
c)第 3 部分:硬币评分方法。目的在于在第 1 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人民币硬币在评分时
的鉴别办法、评价工具和单个评价评级人员的评分方法。
III
JR/T 0309.3—2024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评级规范
第3部分:硬币评分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民币硬币评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评级人员对鉴别为真币的人民币硬币进行品相评级的具体评分。
注:本文件评级的人民币硬币包括停止流通的人民币硬币、普通纪念币,不含贵金属纪念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3 JR/T 0309.1—2024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评级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术语和定义
JR/T 0309.1—20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理伤痕
physical mark
人民币硬币因接触外物而遗留在硬币面的物理性质痕迹。
3.2
化学伤痕
chemical mark
人民币硬币因接触外物或自然氧化而遗留在硬币面的化学性质痕迹。
3.3
基材效果
effectiveness of processed material
硬币金属材料的基本塑形或外观效果。
注:基材效果包括硬币外形规则度、正背面平整度、不同金属结合度、硬币底面、清边、丝齿、边部滚字规则度
和清晰度等外观效果。
3.4
工艺效果保存程度
preserved intactness of technical effectiveness
1
JR/T 0309.3—2024
硬币设计图案艺术、工艺美术文字及数字、立体图纹及防伪特征的工艺技术效果保存的完好程度。
注:工艺效果保存程度包括浮雕、镜面、喷砂、彩印、彩喷、仿珐琅、隐形图文、微缩图文、全息、电镀、镶嵌、
中孔、荧光等工艺技术效果保存的完好程度。
4 评分准备
4.1 鉴别
4.1.1 原则、条件与结论
应按照JR/T 0309.1—2024中4规定的鉴别原则、鉴别人员、鉴别方法和鉴别场所进行鉴别,并给
出结论。
4.1.2
鉴别设备
从事鉴别业务和工作的机构应具备用于人民币硬币鉴别的专业设备。
示例:人民币硬币鉴别的专业设备包括直径和边厚检测用千分尺、单枚质量检测用电子天平、图纹比对用放大镜和
工具显微镜、电磁特征检测用硬币鉴别机具、化学成分检测用 X 射线荧光光谱仪等。
4.2
评级环境
评级环境应符合JR/T 0309.1—2024中5规定的要求。
4.3
评级工具仪器设备
人民币硬币评级应使用如下设备。
a)放大倍数不低于 10 倍的放大镜。
b)测量显微镜。
c)精度不低于 0.1 毫米的游标卡尺。
d)千分尺。
5 关键评分指标
5.1 评分计算方法
人民币硬币关键评分采用百分制方式。本文件 5.2.1 至 5.2.4 从物理伤痕(点、线、面状伤痕)、
化学伤痕、基材效果和工艺效果保存程度 4 个维度给出了评价的减分规则,满分为 100 分,评价总分
为 100 分减去各维度单项扣分之和后的分值。硬币评价得分公式如下。
硬币评价得分=100-(物理伤痕单项扣分+化学伤痕单项扣分+基材效果单项扣分+工艺效果保
存程度单项扣分)
式中:
单项扣分=正背币面主图案扣分×50%+正背非主图币面扣分×30%+边缘和侧面扣分×20%。
5.2
评分维度
5.2.1
物理伤痕
人民币硬币物理伤痕评分表见表1。
2
JR/T 0309.3—2024
表 1
人民币硬币物理伤痕评分表
项目名称 程度说明 单项扣分 (单位:分,保留至小数点后 1 位,四舍 五入取整)
正背币面主 图案(50%) 正背非主图 币面(30%) 边缘和侧 面(20%)
点(直径 ≤0.5 毫 米) 没有点状物理伤痕。 0 0 0
点状损伤面积<0.4 平方毫米,损伤点仅为 1 个。 1 1 1
点状损伤面积≤0.4 平方毫米,损伤点≥1 个。 2 2 2
0.4 平方毫米<点状损伤面积≤0.6 平方毫米,损伤点≥1 个。 3 至 4 3 至 4 3 至 4
0.6 平方毫米<点状损伤面积≤0.8 平方毫米,损伤点≥1 个。 5 至 6 5 至 6 5 至 6
0.8 平方毫米<点状损伤面积<1 平方毫米,损伤点≥1 个。 7 至 9 7 至 9 7 至 9
点状损伤面积=1 平方毫米,损伤点≥1 个。 10 10 10
线(宽度 ≤0.5 毫 米) 没有线状物理伤痕。 0 0 0
累计划伤长度≤0.5 毫米。 1 1 1
0.5 毫米<累计划伤长度≤1 毫米。 2 2 2
1 毫米<累计划伤长度≤5 毫米。 3 至 4 3 至 4 3 至 4
5 毫米<累计划伤长度≤10 毫米。 5 至 6 5 至 6 5 至 6
10 毫米<累计划伤长度≤15 毫米。 7 至 9 7 至 9 7 至 9
累计划伤长度>15 毫米。 10 10 10
面(直径 ≥0.5 毫 米) 没有面状物理伤痕。 0 0 0
1 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1.5 平方毫米,损伤面仅为 1 个。 1 1 1
1.5 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2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2 2 2
2 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4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3 至 4 3 至 4 3 至 4
4 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6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5 至 6 5 至 6 5 至 6
6 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8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7 至 9 7 至 9 7 至 9
8 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10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10 至 15 10 至 15 10 至 15
10 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15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16 至 20 16 至 20 16 至 20
累计损伤面积>15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20 20 20
注:1.物理伤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点痕:点状伤痕。 b)线痕:线状伤痕。 c)面痕:面状伤痕。 2.物理伤痕根据数量、形状、分布及其对硬币表面整体审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计分,具体内容如下。 a)以数量计:数量越多,负面影响越大。 b)以形状计:点痕、线痕、面痕负面影响依次递增。 c)以分布计:分布在显著位置,负面影响大。
5.2.2
化学伤痕
人民币硬币化学伤痕评分表见表2。
3
JR/T 0309.3—2024
表 2
人民币硬币化学伤痕评分表
项目名称 程度说明 单项扣分 (单位:分,保留至小数点后 1 位,四舍五入 取整)
正背币面主 图案(50%) 正背非主图 币面(30%) 边缘和侧面 (20%)
污渍、氧化腐蚀 变色、褪色(仅 指彩色币)。 没有化学伤痕。 0 0 0
累计损伤面积≤1 平方毫米,损伤面仅为 1 个。 1 1 1
1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2平方毫米,损伤面≥1个。 2 2 2
2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4平方毫米,损伤面≥1个。 3 至 4 3 至 4 3 至 4
4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6平方毫米,损伤面≥1个。 5 至 6 5 至 6 5 至 6
6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8平方毫米,损伤面≥1个。 7 至 9 7 至 9 7 至 9
8 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10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10 至 15 10 至 15 10 至 15
10 平方毫米<累计损伤面积≤15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16 至 20 16 至 20 16 至 20
累计损伤面积>15 平方毫米,损伤面≥1 个。 20 20 20
注:1.化学伤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变色:氧化、腐蚀或着色引起的变色现象。 b)污渍:因保管不善而残留的指纹、油渍、水渍等污染痕迹。 c)褪色:仅指彩色硬币颜色褪失现象。 2.化学伤痕根据面积、色彩偏离、分布及其对硬币表面整体审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计分,具体内容如下。 a)以面积计,面积越大,负面影响越大。 b)以色彩偏离计,偏离原色越大,负面影响越大。 c)以分布计,分布在显著位置,负面影响大。
5.2.3
基材效果
人民币硬币基材效果评分表见表3。
表 3
人民币硬币基材效果评分表
项目名称 程度说明 单项扣分 (单位:分,保留至小数点后 1 位,四舍五入取整)
正背币面主 图案(50%) 正背非主图币 面(30%) 边缘和侧面 (20%)
硬币外形规则 度、正背面平整 度、不同金属结 合度、底面、清 边、丝齿、边部 滚字规则度和 清晰度等外观 外形平整完好、规则均匀,无毛刺,无残缺,无坑凹, 无变形,外观效果非常好。 0 0 0
外形较为平整、较为规则均匀,无残缺,无坑凹,略有 变形,外观效果较好。 1 至 5 1 至 5 1 至 5
外形不够平整、不太规则均匀,有少量残缺或坑凹, 有一定变形,外观效果一般。 6 至 10 6 至 10 6 至 10
4
JR/T 0309.3—2024
表 3
人民币硬币基材效果评分表(续)
效果。 外形很不平整、不规则、不均匀,有不少明显残缺和 坑凹,有明显变形,外观效果较差。 11 至 15 11 至 15 11 至 15
外形凹凸不平、明显不规则、不均匀,有大量明显残缺 和坑凹,外观效果非常差。 16 至 20 16 至 20 16 至 20
5.2.4
工艺效果保存程度
人民币硬币工艺效果保存程度评分表见表4。
表 4
人民币硬币工艺效果保存程度评分表
项目名称 程度说明 单项扣分 (单位:分,保留至小数点后 1 位,四舍五 入取整)
正背币面主 图案(50%) 正背非主图 币面(30%) 边缘和侧面 (20%)
浮雕、镜面、喷 砂、彩印、彩喷、 仿珐琅、隐形图 文、微缩图文、 全息、仿旧、电 镀、镶嵌、中孔、 荧光等工艺效 果保存的完好 程度。 浮雕效果极佳,图案非常饱满,图文高度清晰,位置准确, 各种工艺效果在放大镜下观察依然非常好。 0 0 0
浮雕效果好,图案饱满,图文清晰,位置准确,主要工艺效 果肉眼可见很好,但少量工艺效果在放大镜下可见少量磨 损、瑕疵、变色。 1 至 2 1 至 2 1 至 2
浮雕效果较好,图案较为饱满,图文较为清晰,位置准确, 主要工艺效果肉眼可见较好,但部分工艺效果在放大镜下可 见一定磨损、瑕疵、变色。 3 至 5 3 至 5 3 至 5
图案饱满度一般,图文清晰度一般、位置准确度一般、工艺 效果一般,在放大镜下可见多处明显磨损、瑕疵、变色。 6 至 10 6 至 10 6 至 10
图案饱满度差,图文清晰度差、位置准确度差、主要工艺效 果较差,肉眼可见较多明显的磨损、瑕疵和变色。 11 至 15 11 至 15 11 至 15
图案饱满度非常差,图文清晰度很差、位置准确度很差、总 体工艺效果非常差,肉眼可见大量明显影响钱币外观的磨 损、瑕疵和变色。 16 至 20 16 至 20 16 至 20
5
上一章:JR/T 0313-2024 证券发行人信息披露文件编码规则 下一章:JR/T 0309.1-2024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评级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相关文章

JR/T 0309.2-2024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评级规范 第2部分:纸币评分方法 JR/T 0309.1-2024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评级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JR/T 0162-2018 不宜流通人民币 硬币 T/SXPFS 0003-2023 人民币硬币回笼操作规范 GB/T 6335.1-2010 旋转和旋转冲击式硬币合金建工钻 第1部分:尺寸 GB/T 6335.2-2010 旋转和旋转冲击式硬币合金建工钻 第2部分:技术条件 JR/T 0153-2022 不宜流通人民币 纸币 JR/T 0153-2017 不宜流通人民币 纸币